資源簡介 2.2 聲音的特性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聲音的特征:音調、響度和音色;2.知道聲音的音調由發聲體的頻率決定;3.知道聲音的響度由發聲體的振幅決定,同時還受距離發聲體的遠近以及擴散范圍影響;4.知道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及其應用。重點難點1、讓學生在探究中理解和體會音調、響度和音色。2、通過實驗探究音調、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導學過程自主學習1.音調:聲音的 叫做音調。2.頻率:發聲體每秒內 叫做頻率,單位是 ,符號為 。3.聲音的音調與聲源振動的 有關, 越高,音調越高。4.頻率高于 Hz的聲叫做超聲波,低于 Hz的聲叫做次聲波。5.響度:聲音的 叫做響度。6.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的 有關, 越大,響度 ;響度還跟距離發聲體的 有關,距離越近,響度 。7.我們能聽聲分辨人,聽聲分辨樂器,就是因為聲音的 不同,音色由發聲體的 、__________決定。自主探究一:音調1.音調:聲音的 叫音調。【探究實驗】探究音調和什么因素有關(1)探究目的:鋼尺振動發聲的音調和什么因素有關。(2)實驗器材:鋼尺條(3)實驗方法:(4)猜想和假設:可能和振動的快慢有關(5)實驗步驟:(6)實驗結論:音調跟發聲體振動的 有關:鋼尺伸出的越 ,振動越 ,音調越 ;鋼尺伸出的越 ,振動越 ,音調越 。在物理學中用 來描述振動的快慢。2.頻率:(1)物理意義:頻率是描述物體的 的物理量。(2)定義:每秒內振動的 叫頻率。(3)單位: (Hz)。(4)音調和頻率的關系:音調由發聲體振動的 決定,頻率越 ,音調越 ,頻率越 ,音調越 。3.聲波的波形圖頻率高的聲音波形更 ,聲音的音調 ,低音調的聲音波形 ,聲音的頻率 。4.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有一定的范圍。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從 Hz到 Hz。合作探究二:響度1.響度:物理學中把聲音的 叫做響度。【演示實驗】:探究影響響度的因素(1)實驗器材:音叉、橡皮槌、鐵架臺、硬泡沫塑料小球、細線等等(2)實驗方法:(3)實驗過程:(4)實驗結論:音叉發出聲音的響度小,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 ,音叉振動的幅度 ;音叉發出聲音的響度大,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 ,音叉振動的幅度 。(5)波形圖3.響度還跟聽者與發聲體的 有關.距離越遠,聲音越分散,響度 。4.音調和響度的辨析:(1)蚊子和老黃牛的叫聲相比,蚊子的叫聲 高;黃牛的叫聲 大。(2)日常用語中聲音的“高”“低”有時指音調,有時指響度,含義不是唯一的。合唱時有人說“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來”,這里的“高”“低”指的是 ;而“引吭高歌”“低聲細語”里的“高”“低”指的卻是聲音的 _。所以在物理語言中,聲音的“高”“低”只用來描述音調,而用聲音的“大”“小”來描述響度。合作探究三:音色1.音色:聲音的 叫音色。2.波形圖:波的形狀不同,即 不同。2.音色與發生體的 、 有關。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是說沒見這人,聽聲音就知道是誰,類似這種現象還有很多,聽到聲音我們就可以判斷聲源的種類是利用 判斷的。 當堂檢測1.關于聲音產生和傳播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不能在固體中傳播 B.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見聲音C.物體的振動一旦停止,發聲也隨之停止 D.聲音可以在月球上空傳播2.一輛汽車以20m/s的速度沿筆直公路正對山崖駛近,途中司機鳴了一聲笛,2s后司機聽到回聲,聽到回聲時汽車離山崖的距離為(聲音的速度為340m/s)( )A.300m B.680m C.340m D.320m3.下列的實驗和實例: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的不同;④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消失了.其中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一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在演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發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彈開。在此實驗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B.使音叉的振動時間延長C.將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D.使聲波多次反射,形成回聲5.(德州中考)如圖所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的音調和響度相同 B.甲、丙的音調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調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響度相同答案: 1.C 2.D 3.D 4.C 5.A我的收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