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在觀察中比較》說課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上冊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一年級上冊的內容《在觀察中比較》。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這八個方面展開。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一、說教材《在觀察中比較》是教科版一年級上冊《比較與測量》單元起始課。本課以生活中兒童常玩的玩具導入課程,讓學生們在觀察恐龍模型中比較它們的大小。通過不同的方法,“比高低”、“比長短”,并通過簡單的表格、畫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聚焦板塊,通過觀察“圖中的恐龍誰大誰小”,讓學生開始認識到日常觀察活動中處處有比較,比較就是區分相同和不同,不同角度的比較有可能會帶來比較結果(比如大小)的不同。探索部分,“比較恐龍模型玩具大小的不同方法”,嘗試用排序的方式來描述比較結果,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長度等。意識到比較中需要考慮公平、方便、準確等因素。激發學生對本單元內容的學習興趣,為單元的后續學習打下基礎。最后通過研討,鼓勵孩子們交流自己的比較方法,并借助記錄介紹自己的研究結果。 二、說學情一年級的孩子一般能對圖片中的恐龍做出大小的判斷,他們已經能在頭腦中對不同距離不同大小的恐龍作出簡單的分辨。但是,孩子在描述恐龍大小時,并不是都來源于對圖片的觀察,很大一部分是借助以有的經驗,他們的表述往往比較單一,如“霸王龍是最大的”,“迅猛龍是小的”。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句式,如“誰比誰大”,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比較描述。另外,對于學生而言,大小是一個綜合的感覺,不同的孩子會從不同的維度進行比較,有的是從胖和瘦,有的是從長和短,有的是從高和矮……。該課希望孩子能從一個維度,給恐龍模型玩具進行比較和排序。另外大部分孩子在比較過程中,會意識到要對齊,要比得正確。 三、說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觀察物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就是在進行比較。 2、不同的觀察和比較方法,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科學探究目標:1、能從多種角度觀察和比較物體。2、嘗試用排序的方式來描述和記錄觀察的結果,并與同學討論、交流。3、具有對探究過程與方法進行反思的意識。科學態度目標:1、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講述自己的觀點。2、樂于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觀察和比較是人們經常用到的認識活動。四、說教學重難點能多種角度觀察和比較恐龍模型大小,比較需要公平。教學重點:嘗試用排序的方式來描述和記錄觀察的結果,并與同學討論、交流,分析不同角度的比較可能會帶來比較結果的不同。教學難點:五、說教法學法以教師的引導為主導,體現先導后教"、進而無為而教"的教學思想。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體現先做后學"、進而自主學習"的學習思想;采取個人自主探究與小組學習有機結合,以學生的實踐操作為中心,引導學生學會學科學、想科學、用科學。六、說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1、創設情境揭示課題。談話:孩子們你們在上體育課的時候,誰站在排頭,誰站在排尾,為什么呢?請生出來,比一比,誰高誰矮 。學生觀察,談想法。小結:怎樣去比才能使我們比較結果更準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觀察與測量”的第一課《在觀察中比較》,板書課題。2.聚焦問題。提問:我們看看這兩名學生,我們再比比他們的高矮?讓矮個子學生站到凳子上,這樣比高矮可以嗎?怎樣比更合理?學生回答:(站在同一高度,靠得近一些,從兩個人的最高點比較)師小結板書:比高矮 最高點;科學概念 靠近 公平 同一平面講述:我們不僅要比較,還要把比較結果記錄下來。(課件:出示給同學身高排隊記錄單)講解如何填寫表格師生互動比較學生填記錄單,匯報結果小結:評價學生表現環節二、探索:比較恐龍模型的大小(預設15-20分鐘)1.明確觀察任務:比一比四只恐龍模型的大小,給他們排序。引導學生思考:比大小可以細化為比高矮,比長短,比胖瘦(根據學生能力是否提升到寬度)。出示活動記錄單,看看這個活動單有什么用?引導學生思考:比較要公平公正。為了公平的比較,可以怎么做呢?如果學生不能說出,教師可以將恐龍圖片放在PPT上演示一下,指導孩子這是用來記錄你們的活動過程的紙,你們可以將圖片貼在紙上來記錄你們的比較方法。2.探究要求:四人小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種比較方法;每人都及時記錄比較結果(學生手冊);(PPT展示活動要求)3.比較恐龍模型大小:學生做觀察比較,教師觀察學生的比較過程,提醒學生把結果記錄在表格內。教師將學生的比較結果中有代表性的方法和結果張貼到黑板上。(讓學生把他們的比較方法粘貼在記錄紙上,然后再貼到黑板上)4.可以引導小組內學生思考和討論:有幾種結果?比較結果相同嗎?恐龍的大小排序,小組能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結果嗎?怎么比才準確?環節三、研討和交流(預設10分鐘)1.匯報:展示并介紹自己小組的比較方法,同時說出比較結果。2.引導學生總結:我們用了哪些方法比較恐龍的大小?我們該怎么描述比較結果?3.教師總結:不同的觀察和比較方法,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不同的比較方法,對比的標準是不同的,比如長短和高矮。七、說板書設計根據一年級的年齡特點,本課板書內容簡單明了,重難點突出。大 比一比 小八、教學反思用大小不同的同種汽車進行比較,一年級的學生很容易就看出,汽車大小不一樣是因為長短不一樣造成的,進而引入對恐龍這種動物進行比較。因為恐龍的對比當中會出現高矮胖瘦不一致,學生對標準不同的引入就會一個初步概念。同時在描述上屆會變得更豐富,思考維度也是多維的,得出的結論也是科學的。因為有的恐龍可是能學生不認識的,所以這里要解決的是用編號的方式對恐龍進行排隊。而實物模型恐龍,因為描述比較困難,教師可以用投影方式對恐龍進行投影畫出輪廓。學生用輪廓在刻度紙帶上進行比較,標準就統一了,難度上就降低了,也有利于學生進行表達交流。交流研討是學生的思維輸出、概念建構的重要過程。在研討和板演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用科學語言、手勢輔助等形式表達比較方法和比較結果。并引導學生對探究活動進行反思,認識到運用不同方法進行觀察與比較,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課堂練習1-2題,以學生實踐為主1.同學們你能比一比鉛筆盒里的文具,看看哪支筆最長,哪支筆最短。(要求:公平、準確)2.做個公正的裁判,幫助同學比身高,看看誰高,誰矮。3.比較你的語文書和數學書,你能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比較呢?試試看。(挑戰題)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