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小小工程師》說課稿蘇教版(2017)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教材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走進科學》的第2課《小小工程師》。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這八個方面展開。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一、說教材《小小工程師》是蘇教版(2017)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走進科學》的第二課。教材安排三個活動:第一個活動先了解工程師,觀察工程師在做什么;第二個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工程師的杰作、作品。第三個活動就是讓學生去學做工程師:做一個鉛筆加長器。這樣可以初步讓學生對工程設計有一個朦朦朧朧的思想,以及意識到技術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二、說學情一年級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已經對科學有了一定的認識,也參加過一些科學實驗、制作活動,孩子們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對科學的熱情。但是,孩子們對科學家以及科學家工作的認識還是比較片面的。對于“工程師”是如何工作的,怎樣區別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工作這些問題,科學老師也不一定清楚。一年級的孩子對工程師的認識大都停留在建房子、架橋梁的層面,認為工程師的工作很復雜、離自己的生活很遠,但實際上,他們卻每天都在使用工程設計制造的產品,也就是說,學生對工程師工作流程的認識與工程設計制造的產品的認識是脫節的。三、說教學目標1、能夠利用簡易材料自制一個錢幣加長器,并對設計制作的產品不斷改進,力爭做到最好。2、通過交流工程師的杰作,意識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工程師的發明制造。3、知道工程師是發現設計、發明、制造產品的人。4、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調動參與科學探究的積極主動性。5、培養學生的德育教育:節儉光榮,浪費可恥。四、說教學重難點知道工程師是做什么的,經歷制作一件物品的過程教學重點認識工程師的工作與科學家的工作是有區別的,工程師重在設計、發明、制造;教學難點五、說教法在科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描述、實物演示、知識渲染等手段創設課堂的教學情景,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差,通過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社會實踐,使學生大膽表現自己認識世界。本課在學法上主要采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嘗試想象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植物,然后小組活動、最后通過"討論交流"和"親身體驗"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六、說教學過程板塊一、導入新課1. 提出問題:天上飛的飛機,地上的高樓大廈,正在運轉的大型機械,他們的出現都離不開一類人,你知道是誰嗎?(工程師)2、出示幾幅工作場景圖。提問:上節課我們了解了科學家的工作,你能在這些圖片中挑出哪些是科學家嗎?(采集標本、天文觀察、研究水稻、做實驗)3、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參觀,小朋友請看大屏(畫設計圖、制作模型、維修機器、調試產品),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4副圖(出示教材圖片),請小朋友看一看,說一說他們是怎么工作的?設計意圖:生活化的問題導入,更能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科學家。板塊二、探究新知(一)出示工程師的工作圖:畫設計圖、制作模型、維修機器、調試產品。提問:(1)如果讓你給這些工作排個順序,應該怎樣排?先畫設計圖,再根據圖紙制作模型或是樣品,產品出來后需要不斷地調試及改進,在產品的使用過程中要進行維護,出現問題后要進行維修。(2)在你的身邊有工程師嗎?你知道他是怎樣工作的嗎?4.出示科學家與工程師工作對比圖思考:現在你能說說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工作有什么不同嗎?5.小結:(1)科學家:是研究事物的人。為了研究清楚一個問題,他們要觀察、實驗、采集標本。(2)工程師:是修建、制造事物的人。他們用科學家的發現來解決一些問題,為此,他們要設計、制造、調試、維修。【設計意圖】工程師和科學家是兩個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學生在上一課剛剛學習了科學家是怎樣工作的,本課如果直接呈現工程師的工作,對仍然習慣形象思維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有可能會造成認識上的困擾,因此,有必要增加科學家與工程師工作行為的對比,引導學生自行找出不同,加深認識。(二)認識工程師的杰作1.師:我們生活中很多產品是工程師的杰作,工程師的杰作有哪些?(結合活動手冊,辯一辯神舟系列宇宙飛船、電腦、跨江大橋、高鐵,中國國家體育場鳥巢等),2.師: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學生匯報,教師歸類:家電:電視、洗衣機;通訊:手機、衛星;建筑:高樓大廈,園林;交通:游輪、飛機;機械:吊車、精密儀器。[設計意圖:鼓勵孩子大膽描繪,并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的形式,增強孩子的興趣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工程師的概念。]3.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有沒有做“工程師”的經歷。如,搭積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裝模型、測試賽車等活動……交流:你有沒有做過類似工程師的工作?做過哪些?都是怎么做的?小孩子的玩的搭積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裝模型、測試賽車等活動其實就是小小工程師做的事情。【意圖解析】交流學生做過的類似工程師工作的經歷,學生會發現原來自己曾經玩過的搭積木、拼裝模型等活動就是工程師要做的工作,建立做小小工程師自信心的同時,也為下面將學做小小工程師做好了鋪墊。5.小結:我們拼裝模型、測試賽車,雖然那些是玩,但這些活動其實就是小小工程師所做的事情。工程師制造的產品不僅體現在高科技的宇宙飛船,高鐵電腦高樓橋梁方面洗衣機,電飯煲燈日常用品,也是工程師發明的。工程師的性質是以制造產品為目的的;而科學家的性質是什么?是發現自然的秘密。這兩個顯然是不一樣的。(三)、學做小小工程師1.創設一個情景:出示一直短的鉛筆不好寫了怎么辦?2.學生匯報交流3.師:老師這兒有一些材料: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廢舊紙張、剪刀、膠帶……,小朋友們能不能來做一個鉛筆加長器?[設計意圖:做這個活動的時候有幾點要特別注意的:第一個就是給小朋友們的鉛筆頭要足夠的短,因為只有足夠的短,在設計的時候才能體現出鉛筆加長器的公用性。]4.學生匯報,師講解鉛筆加長器的做法:可以直接用紙卷成紙筒包在鉛筆的一端再用膠帶粘牢。也可以選擇合適的管管徑的粗細管或塑料管直接套在鉛筆的一端。還可以利用一次性筷子或小木棒古城鉛筆周圍形成加長筆筒。5.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6.請小朋友交流自己做得鉛筆加長器7.觀察自己做的鉛筆加長器和同學哪個好?老師這里有買來的現成的鉛筆加長器,同學們你們看看,與你們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同?他們好在哪里?[設計意圖:比較的時候不是一味的說買來得好,如果是那樣的話,就失去了制作和設計的那個意義了。讓學生知道買來的那個鉛筆加長器一般都是非常漂亮的、結實的、耐用的,自己做的鉛筆加長器不花錢,更環保。]板塊三、課堂練習一.填空題1.工程師的工作有四大方面,分別是 、 、 、 個重要環節。3. 能把實體事物的特征展示出來。4.產品使用后要進行 ,出現問題要 。5.請列舉出工程師的杰出作品 、 等。二.判斷題1.科學家和工程師從事的工作是一樣的,他們沒有區別。( )2.工程師是依靠科學家發明的原理制作出產品。( )3.宇宙飛船、平板、電腦都是科學家的杰作。( )4.工程師生產出來的產品不經任何調試即可使用。( )5.工程師的工作涉及到生產和生活的很多地方,例如建筑、家電、機械等。( )三、選擇題1.一個較好的“過山車”方案,在設計上不應包括 ( )A.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B.軌道的坡度大小不變C.小球能滾完全部軌道,不能脫軌【答案】B2.下面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過山車有坡度變化,車可以滑落或爬升B.整座過山車要穩固C.搭建過山車從高到低拼搭【答案】A四.實驗題實驗名稱:自己制作鉛筆加長器1.根據下圖使用的實驗材料:2.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剪刀 。3.對比買來的鉛筆加長器,評價自己制作的鉛筆加長器 。答案:一.1.繪制圖紙、制作模型、調試機器、維修機器2.工程圖 繪圖3.模型4.維護 維修5.宇宙飛船 和諧號二. 1.× 2.× 3. × 4.× 5.√三、B A四.1.A4紙、吸管或塑料管、一次性筷子、木棒、透明膠、剪子2.不要傷到手3.我自己制作的鉛筆加長器好看、實用、省錢等等。板塊四、課堂總結(在你的生活中,還發現有什么東西不好用了,你能用今天學到的方法改進它嗎?)【意圖解析】利用這個環節啟發學生改進舊物,這是小發明的開端。七、說板書設計根據一年級的年齡特點,本課板書內容簡單明了,重難點突出。 小小工程師設計發明制造產品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立足讓學生在玩中學會,在動手中提高技能,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我將繼續努力,讓我的科學課堂教學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學反思 在課堂中,我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評價學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學生們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不足之處:有個別學生在學習上不夠主動,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改進措施:我們要關注學困生,應多表揚鼓勵他們,教師應讓學生多看書,要開闊孩子們的視野。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爭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