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感官總動員》說課稿 蘇教版(2017)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教材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用感官觀察》的課文《感官總動員》。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這八個方面展開。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感官總動員》是蘇教版(2017)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用感官觀察》的課文內容。本課運用多種感官全面認識與描述生活中的常見事物,發現事物更多的特點,從而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的認識。以實現課程標準關于綜合運用多種感官的要求:通過多種感官描述物體的特征,如輕重、厚薄、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氣味、軟硬等。學習本課的內容可以為學生將來學習觀察事物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已經對科學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對眼、耳、鼻、舌、皮膚這些感官有了認識,再經過前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已基本知道這些感官的作用,也能夠簡單說出物體在顏色、形狀、聲音、氣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熱等方面的特點。 三、說教學目標 1、知道感官總是在同時起作用; 2、知道要想全面認識一個事物,需要動用多種感官; 3、能夠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發現事物的更多特點; 4、學會傾聽,樂于發表自己的觀點; 5、能按要求進行兩人合作探究學習。 四、說教學重難點 知道全面認識一種事物需要動用各種感官。 教學重點 能同時運用多種感官觀察,并描述事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 在科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描述、實物演示、知識渲染等手段創設課堂的教學情景,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差,通過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社會實踐,使學生大膽表現自己認識世界。 本課在學法上主要采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而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六、說教學過程 板塊一、導入新課 1、提問: 耳朵是用來干什么的?眼睛了?鼻子了?舌頭了? (不能隨便的聞和嘗)皮膚了? 2、這些感覺器官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世界。 引導學生快速:用手指一指身上的感官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通過活動,讓我們的感官動員起來。 (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直入課題,把時間更多的留給學生在后面的探究,讓他們體會綜合利用感官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和判斷。] 板塊二、探究新知 (一)品茶,認識舌頭和鼻子總是同時參與感覺工作的 1.出示菊花茶、綠茶、紅茶三種茶水,觀察茶水的特點。 提問: (1)用眼睛看,這三種茶水有哪些不同? (2)用鼻子聞,這三種茶水有什么不同? (3)品一品,這三種茶有什么不同? 2.出示眼罩,遮著眼睛喝茶,判斷茶水的品種。 (1)戴著眼罩喝一口茶,判斷是剛才喝的哪種茶水? (2)捏著鼻子喝一口茶,判斷是剛才喝的哪種茶水? (3)提問:比較兩次品嘗的感覺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感覺? 3.揭示現象: 吃東西的時候,舌頭和鼻子總是一起工作的。當我們感冒鼻塞的時候,吃東西就覺得沒有平時的好吃。 [設計意圖:品茶的過程是學生熟練利用感官進行觀察和判斷的過程,讓學生意識到不同的感官具有不同的作用,只有綜合運用各種感官才能獲得更多、更準確的信息是活動的重點,要引導學生充分的感知、充分的表達。] (二)聯系生活,觀察點燃前后的蠟燭 1.過渡:下面我們就來考考大家綜合運用的能力。 2.首先老師要給大家換個器材,(出示蠟燭)這是什么?這個蠟燭能不能嘗啊? 3.拿到以后,請你除了嘗以外,運用其他的觀察方法來觀察一下。(回收前面器材,調換蠟燭) 4.學生分組觀察蠟燭。 5.學生匯報:用什么方法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知道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很多信息。 6.想不想把它點燃,但是點燃之后有火是有些危險,每一個小朋友要控制好自己,能不能用手去摸?我們可以嘗試著慢慢的靠近。然后我們再一次用觀察方法來觀察一下。 7.老師為學生點燃蠟燭,學生觀察點燃后的蠟燭。 8.學生匯報點燃后有什么新發現。(外形變化、溫度變化、氣味變化) 9.再來看看吹滅以后的蠟燭有沒有變化呢? [設計意圖:蠟燭,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之一,但觀察蠟燭,對于學生來說,很多時候卻是陌生的,讓學生綜合利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點燃前后的蠟燭對于引導學生有效觀察具有很好的作用。] (三)、綜合運用多種感官挑選西瓜 1.出示西瓜,提問:怎樣挑選一只好瓜? (1)播放視頻,了解有經驗的人怎樣挑瓜。 眼睛—看花紋 耳朵—聽聲音 手—掂重量 鼻子—聞氣味 舌頭—嘗味道 (2)學生挑瓜并品嘗。 2.揭示認知:看來要全面認識一個事物,我們要動用多種感官來觀察。 【意圖解析】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挑選西瓜既熟悉又陌生。怎樣挑選呢?先創設情景讓學生來說說他們的經驗之談,然后觀看挑選西瓜的視頻,最后學習挑選一個瓜。 通過挑西瓜的這個活動,讓學生知道我們解決問題往往不是靠一個感官在起作用,而是需要通過多個感官一起工作。 板塊四、課堂練習 一、填空題。 1.吃東西時, 和 總是一起“工作”。 2.未知的東西不能隨便 和 。 3.人體重要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分布在這些器官里的 將受到的各種 產生的信號傳入 ,人就有了各種感覺。 二、選擇題。 1.小明嘗到了白醋的味道,說明是下面 器官感受到的。 ( ) A.眼睛 B.舌頭 C.耳朵 2.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進入眼內的光量,在光線強時眼睛的瞳孔會。() A.放大 B.縮小 C.不變 3.用耳朵感受到的是 ( ) A.喇叭聲 B.西瓜顏色 C.白醋味道 三、判斷題 1.要想詳細了解一種物體的特征,需要借助身體全部的感官才行。( ) 2.我們只能借助舌頭才能區分每一種食物。( ) 3.我們可以用摸一摸、看一看的方式區分一把尺子。( ) 4.聲音的大小只能用耳朵區分才能行。( ) 5.皮膚可以感知冷熱,舌頭可以感知食物的冷熱和味道。( ) 6.碰到一種新食物,我們要先問一問能不能入口,才能借助感官品嘗。( ) 7.用舌頭品嘗一種茶和用舌頭和鼻子同時品嘗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 四.連線題——西瓜是夏季解暑的水果,好吃的西瓜特點也是非常的明顯的,請將正確挑選西瓜的方法與相對應的圖示連起來。 五、簡答題 1.我們能說說眼睛、鼻子、耳朵、舌頭和皮膚的作用嗎? 答案: 1.眼睛是視覺,耳朵是聽覺,鼻子是嗅覺,舌頭是味覺,皮膚是觸覺。 四、答案: 答案: 一、填空題 1.舌頭 鼻子;2.聞 嘗 ;3.神經 刺激 大腦 二、選擇題 1.B 2.B 3.A 三、判斷題 1.× 2.× 3.√ 4.× 5.√ 6.√ 7.√ 板塊四、課堂總結 這一節我們學習了…… 1.通過有趣的品茶活動,我們知道了辨別一種物體往往需要兩種或三種感官一起工作。 2.通過觀察蠟燭活動,我們知道了需要動用多種感官才能發現物體的不同特點。 3.通過挑西瓜的活動,我們知道了要挑一個好瓜,不光要看瓜皮的花紋,聽聲音,手摸起來非常光滑,還可以掂重量,甚至切一小塊嘗一嘗。 七、說板書設計 根據一年級的年齡特點,本課板書內容簡單明了,重難點突出。 感官總動員 眼 鼻 耳 舌 皮膚 互相作用 一起工作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立足讓學生在玩中學會,在動手中提高技能,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我將繼續努力,讓我的科學課堂教學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學反思 ?? 在課堂中,我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評價學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學生們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 不足之處:有個別學生在學習上不夠主動,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我們要關注學困生,應多表揚鼓勵他們,教師應讓學生多看書,要開闊孩子們的視野。 ??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爭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