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借助工具觀察》說課稿 蘇教版(2017)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教材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用感官觀察》的課文《借助工具觀察》。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這八個方面展開。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借助工具觀察》是蘇教版(2017)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用感官觀察》的課文內容。本課是在學生認識感官、了解各種感官功能基礎上推出的,當人們直接用感官觀察不能解決問題時,借助工具觀察就成為一種必然選擇。教材通過三個活動,從學生親自使用觀察工具開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還用到哪些觀察工具,教學皆在培養觀察興趣,能借助工具幫助觀察和學習。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已經對科學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見到過或聽說過放大鏡、顯微鏡、聽診器,但很少有使用這些工具的經驗,更缺少科學規范使用工具的方法。學生通過前面兩課的學習,已經認識了感官,并學會了用感官觀察,但他們缺少借助工具幫助觀察的主觀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1、知道使用簡單工具可以觀察到事物的更多細節; 2、知道各種各樣的觀察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3、會正確使用放大鏡、簡易顯微鏡、聽診器等觀察工具; 4、了解生活中有多種觀察工具,這些工具的使用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 5、培養觀察興趣,能借助工具幫助觀察和學習。 四、說教學重難點 知道使用簡單工具可以觀察到事物的更多細節。 教學重點 會正確使用放大鏡、簡易顯微鏡和聽診器。 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 在科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描述、實物演示、知識渲染等手段創設課堂的教學情景,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差,通過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社會實踐,使學生大膽表現自己認識世界。 本課教學中需要教師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以觀察為主線,指導學生科學使用工具,幫助學生充分感知工具對人感官功能的延伸作用,進而體驗到觀察帶來的樂趣和學習成就感。 六、說教學過程 板塊一、導入新課 1. 之前,我們學了認識世界的感官,正是這些感官,讓我們認識周圍的世界,你會用哪些感官來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呢? 2.學生交流互動。根據學生回答板貼。 3.小結:前兩節課我們用自己的各種感官觀察周圍的世界,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觀察。(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觀察是科學的開始,也是科學的根本所在,引導學生有效觀察是這一單元的重點,要多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各種感官進行全方面的觀察。] 板塊二、探究新知 (一)、借助不同的工具觀察大拇指的指紋 用不同方式觀察指紋 1. 出示一家三口手的照片,交流觀察發現。 (1)提問:這張照片中,哪只是爸爸的手?媽媽的手?寶寶的手?你是怎么判斷的? (2)學生描述三者之間的不同。 (3)教師出示寶寶手的圖片,比較:你的手和照片中寶寶的手有什么不同? 【意圖解析】親子照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用爸爸媽媽和寶寶的手疊放一起是我們用來營造溫馨幸福之家的常用手段。因此,用“判斷這是誰的手”就是一個很好的引入話題,通過比眼力的游戲體悟用肉睛觀察的直觀性和便捷性,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活動—借助工具觀察指紋。 2.借助工具觀察指紋,比較由此帶來的不同結果。 (1)出示右手大拇指,用肉眼觀察并說說指紋長什么樣? (2)使用放大鏡,觀察更多的發現。 ① 教師出示圖片,指導并示范放大鏡的使用方法。 ② 學生觀察并畫出指紋的紋路。 ③ 比較不同的指紋:斗形紋、弓型紋、箕形紋。 (3)使用簡易顯微鏡,觀察新發現。 ① 教師示范手持式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提示:不能用燈光直射眼睛) ② 學生觀察,描述觀察到的發現。 (4)比較直接用眼睛看,用放大鏡看,顯微鏡看,觀察結果有什么不同? 不同點:肉眼看得到指紋但看得不清楚;放大鏡能看清指紋的紋路;簡易顯微鏡能看清每一根指紋紋路的肌理。 【設計意圖】觀察指紋的活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首先讓學生直接用眼睛觀察,他們會發現觀察得不太清晰,這時就需要借助工具觀察。由此引導學生使用放大鏡和顯微鏡,從而認識到放大鏡、顯微鏡這些工具的使用能夠延伸眼睛的功能。 (二)分別用耳朵、聽診器聽心跳聲 1.用耳朵聽聲音。 提問:(1)用耳朵聽周圍的聲音,聽到了什么? (2)用耳朵聽同桌的身體,能聽到心跳嗎? 2. 借助聽診器聽聲音,比較由此帶來的不同結果。 (1)出示聽診器,示范聽診器的使用方法。 (2)學生同桌互相聽心跳,聽到了什么? 3. 比較直接用耳朵和用聽診器聽,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不同點:耳朵能直接聽到周圍比較大的聲音,用耳朵貼近身體時會聽到微弱的心跳聲;用聽診器能聽到清晰的心跳聲。 【意圖解析】在這個環節的活動中,首先引導學生用耳朵聽周圍的世界,他們會感知耳朵能聽到較大的聲響,但沒辦法聽細小的聲音,據此引出聽診器,發現借助聽診器能聽到更清晰的心跳聲,認識到聽診器是對人耳聽力功能的延伸。 (三)認識各種觀察工具 1. 出示圖片,了解生活中的觀察工具及其作用 單筒望遠鏡——觀察星空,延伸眼睛的視覺功能 雙筒望遠鏡——觀察遠處的事或物,延伸眼睛的視覺功能 后視鏡——觀察車后情況,延伸眼睛的視覺功能 生物顯微鏡——觀察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體,延伸眼睛的視覺功能 盲杖——幫助盲人行走,延伸皮膚的觸覺功能 助聽器——幫助聽力弱的人更好地聽,延伸人耳的聽覺功能 2.了解生活中更多的觀察工具。 (如紅外夜視儀、潛水鏡、水平儀、球面射電望遠鏡等) 【設計意圖】如果把前兩個環節看成是點的教學,那這第三個環節則是從面的層次上組織的教學。學生在感知到放大鏡、顯微鏡和聽診器帶來便利之后,更希望了解更多的工具,教師通過圖片展示,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了解一些觀察工具的作用,認識到各種工具都是對感官功能的延伸。 板塊四、課堂練習 一、填空題。 1.醫生借助 給病人聽心跳。 2.爺爺借助 聽聲音耳朵才好使。 3.海軍叔叔要清楚地觀察到海面上的船只,常用的工具是 。 4.放大鏡的主要作用是 。 二.判斷題 1.使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很遠的物體。( ) 2.放大鏡就是望遠鏡。( ) 3.汽車上的放光鏡就是放大鏡。( ) 4.盲人使用盲杖或使用導盲犬都是為了增強其視覺功能。( ) 5.家里的煙感器可以探測煙的濃度來探測是不是有火災。( ) 6.正常人的心臟在我們胸部右側的位置。( ) 三.連線題 1.請將指紋的形狀與正確的名稱相連 弓形紋 斗形紋 箕形紋 2.下面的工具對應了哪種感官,請連一連。 四.解答題:怎樣科學使用簡易顯微鏡,并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答:1.鏡頭貼緊觀察物。 2.眼睛緊貼觀察孔。 3.調節旋鈕,直到清晰可見為止。 注意問題:調節旋鈕時,一定要慢慢旋轉旋鈕 四.答:1.鏡頭貼緊觀察物。 2.眼睛緊貼觀察孔。 3.調節旋鈕,直到清晰可見為止。 注意問題:調節旋鈕時,一定要慢慢旋轉旋鈕 答案: 一、填空題 1.聽診器; 2.助聽器 ; 3.望遠鏡; 4.放大物體 二.1.× 2.× 3.× 4.√ 5.√ 6.× 板塊四、課堂總結 1.放大鏡能夠放大事物的影像,讓我們能更清晰更準確地去觀察。那么大家還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放大鏡都用在哪些物品中嗎?如:望遠鏡、顯微鏡、相機、老花鏡、投影儀等。 2.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使用放大鏡來觀察物品,我們借助放大鏡能更清晰更準確地進行觀察,為我們的學習和觀察提供了便利。 七、說板書設計 根據一年級的年齡特點,本課板書內容簡單明了,重難點突出。 6.借助工具觀察 眼睛 放大鏡 顯微鏡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立足讓學生在玩中學會,在動手中提高技能,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我將繼續努力,讓我的科學課堂教學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學反思 ?? 在課堂中,我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評價學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學生們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 不足之處:有個別學生在學習上不夠主動,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我們要關注學困生,應多表揚鼓勵他們,教師應讓學生多看書,要開闊孩子們的視野。 ??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爭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