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三:民族交融與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魏晉至隋唐第1講:三國至隋唐五代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Log【課標要求】通過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的歷史脈絡,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高度繁榮,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民族交融、區域開發。【知識梳理】考點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一、三國與西晉(一)三國鼎立1.220年, 稱帝,定都 ,國號 ;2.221年, 稱帝,定都 ,國號 ,史稱 ;3.222年, 稱帝,定都 ,國號 。實力對比: 國力較強,略占上風; 兩國則加強了對 的治理。(二)西晉1.建立與統一:263年, 發兵滅蜀。266年, 代魏稱帝,國號 ,史稱 。280年, 滅吳,完成統一。2.五胡內遷(1)主要內遷民族:(2)影響:①內遷民族逐漸 ,有利于 ;② 南遷,促進 ;③ 激化,國家長期 。3.八王之亂(291—306年)4.永嘉之亂(307—313年)5.西晉滅亡(316年)二、東晉與南朝(一)東晉1.建立:317年,西晉宗室 在 重建 ,史稱 。2.政治特點:(1) :又稱門第、世族、世家、巨室、門閥等。指從魏晉到隋唐時期 的 。(2)選官:魏時期開始實行 ,選拔官員逐漸只看 ,逐漸形成“ ”。(二)南朝:(三)江南的開發1.原因:①北民南遷,帶來了 和 ;②江南地區 優越, 相對安定。2.表現:農業、手工業3.影響:①有利于江南 發展與 進步;②為 的 奠定了基礎;③促進了南方山區的 的融合。思考1:閱讀材料,回答《宋書》里描寫的江南與《史記》描述的江南有何不同之處?材料1:(江南)地廣人稀,飯稻羹魚。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史記》材料2: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三、十六國與北朝(一)十六國與東晉同時期的北方割據政權。最主要的有 個,加上西南地區的 ,合稱“十六國”。(二)前秦的短暫統一1.4世紀下半葉, 建立的 統一 。2.公元383年, 之戰,被 擊敗之后迅速崩潰。(三)北朝1.北魏崛起:(1)統一北方:439年(2)孝文帝改革(5世紀后期,又稱孝文漢化)①措施:a.前期:( 主持,側重 改革)實行 制、推行 制(土地制度)、 制(基層管理);b.后期:( 親政,實行 政策)遷都洛陽;穿 ;說 ;改 ;定 ,鼓勵與 通婚。②影響:a.促進了 和 ,大大緩解了 ;b.促進了北魏的 和 ;為以后 以及 的出現打下了基礎。思考2:如何理解少數民族封建化(漢化)?具體表現有哪些?2.北朝演變北朝:3.隋朝一統581年, 代北周,改國號 ,北周滅亡。589年, 率軍南下滅 ,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考點二: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一、隋朝(一)建立: 。(二)統一:589年,滅陳,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三)隋的建設:1、 ; 2、興建 ;3、開通 :有利于 ,促進 以及運河沿岸 ;但濫用 ,激化了 。(四)隋的暴政與滅亡1.原因: 。2.滅亡:618年, 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思考3:閱讀課本p32學思之窗,說說你是如何看待隋煬帝的?閱讀課本p36探究與拓展,回答隋朝滅亡的原因與其他朝代有何不同?二、唐朝(一)前期的鼎盛1、唐朝的建立: 。2、唐太宗:“ ”3、 : 政權(治宏 ,政啟 )4、唐玄宗:(二)由盛轉衰: (755—763年)1.過程:755年 在范陽起兵,發動叛亂,歷時八年,763年被唐平定。2.影響:①唐朝 ;②破壞了北方 ,北民 ,促進了 ;③ 被削弱,形成 的局面;④ 空虛,邊疆頻頻告急。(三)唐的衰亡1.2. 和3. 起義(875—884年)4.滅亡:907年,節度使 廢唐稱帝,國號“ ”,史稱“ ”,唐朝滅亡。三、五代十國(一)政權更迭:五代: ;十國: 。(二)后周 改革:為后來 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礎。思考4:閱讀課本p33歷史縱橫,理解皇帝的謚號、廟號和年號的差別。四、隋唐時期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一)民族關系1.機構:尚書省的 及 。(1)禮部:① 負責 及 的禮儀;② 負責 事宜。(2) :負責 禮儀。2.隋朝的民族關系:(1) 等周邊民族先后歸附隋朝;(2)加強對 的治理:如冊封 ;(3)在邊疆主要推行 ,以 任郡守、縣令;(4)加強與 的聯系。3.唐朝的民族關系(1)民族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2)民族交往:①突厥:a.貞觀初年滅 ,草原各族尊唐太宗為“ ”;b.唐高宗聯合 滅 。②回紇: ,唐玄宗冊封其首領 為 ;③吐蕃:a. 公主、 公主先后 ;b.9C中期,吐蕃與唐會盟。④靺鞨: ,唐玄宗封其首領 為 。⑤南詔: ,南詔王經唐朝加封,南詔王多次遣子弟入唐學習。(3)邊疆管理:設置 、 、 等, 、 由各民族首領擔任,由 直接管轄,上統于中央政府。(4)影響:①促進了 ;②有利于 和 ;③有利于 的發展鞏固。(二)對外交往:對外關系空前發展,經濟、文化交流活躍。1.原因: 。2.表現:(1)與 暢通, 駐 掌管通商事務;(2)唐與 接觸, 等中國技術西傳;(3)隋朝 到達 國;(4) 頻繁向唐派 。五、經濟發展(一)農業:1、土地制度:北魏至唐朝前期,推行 ;2、生產工具: ,標志 的基本定型。3、灌溉工具:(二)手工業: 兩大制瓷系統,唐三彩。(三)商業:1.貨幣:唐初(唐高祖)鑄行“ ”錢,貨幣由 向 演變。2.信貸:(1)出現“ ”(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和“ ”(類似現代匯票),(2) (興起于南北朝)取得合法地位,成為獨立金融機構。3.市:(1)實行“ ”,官府直接管理 ,交易有 。(唐后期有所松動)(2) (農村集市,魏晉南北朝產生)發展起來。4.對外貿易: 并舉,全面繁榮, 大量出口。5.經濟政策:中唐以來, 政策有所松動。(四)經濟格局: 進一步南移,唐中葉后, 經濟逐漸超過 。【遇見真題】1.(2018·新課標Ⅰ·25)據學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的藩鎮基本情況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藩鎮( )。A.控制了朝廷財政收入 B.彼此之間攻伐不已。C.注重維護中央的權威 D.延續了唐朝的統治“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唐朝藩鎮基本情況表2.(2021·湖南卷·4)據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詩中所記中央官吏俸錢與史籍所載無不相合,所記地方官吏俸錢比史籍所載額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載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據此可知,當時( )A.地方勢力膨脹B.中央官吏受到嚴密控制C.中央財政緊張D.地方官吏貪腐比較隱秘3.(2020·北京卷·2)“清樂”源自漢代樂府的俗樂,魏晉時期逐漸雅樂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區的清樂與“羌胡之聲”結合,南朝的清樂則與江南音樂結合,北朝曾改編清樂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統一后重新整理了清樂,隋文帝稱之為“華夏正聲”。清樂的發展說明,魏晉以來( )A.中原的傳統文化日漸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動增多,不斷交融C.漢代的禮樂制度逐步復原 D.西域文化成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4.(2017·全國·高考真題)右表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況統計表。據此可知,當時該地( )A.自耕農經濟盛行B.土地集中現象突出C.均田制破壞嚴重D.農業生產效率提高5.(2017·全國·高考真題)北朝時,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期( )A.國家統一使南茶開始北運B.南北方飲食習慣趨于一致C.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D.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