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5光的反射一、知識梳理 1、光的反射 ①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_________回來,這中現象叫光的反射。 ②術語:(1)法線:過入射點并 ___ 鏡面的直線;(2)入射角:入射光線與 的夾角;(3)反射角: 光線與 的夾角。 ③光的反射應用:(1)改變__________;(2)平面鏡成像; 2、光的反射定律 ①三線共面:光反射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在 ; ②兩線分居: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 ; ③兩角相等:反射角 ___ 入射角;當入射光線垂直射向鏡面時,反射角= ,入射角= ; ④光路可逆: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的。 3、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①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鏡上,反射光仍是____________的,這種反射就叫鏡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物體表面上,反射光會射向______________的方向,這種反射就叫漫反射; ②鏡面反射與漫反射_________________光的反射定律。 4、凹面鏡與凸面鏡 ①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凹面鏡,凹面鏡對光線起________作用;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凸面鏡,凸面鏡對光線起________作用;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典型例題 例1.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老師把一塊平面鏡CD豎立在講臺上,坐在B點的甲同學通過平面鏡看到了坐在A點的乙同學(如圖所示).在這一現象中,光線的反射角是 ( ) A.∠1 B.∠2 C.∠3 D.∠4 例2.光學實驗課時,小葉用激光燈對著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無意中發現對面粗糙的墻壁上會出規一個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對此現象解釋較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墻壁對光發生漫反射 C.地面對光發生漫反射 D.墻壁對光發生鏡面反射 例3.關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入射光線遠離法線時,反射光線也遠離法線B. 當入射光線與鏡面夾角為25°時,反射角為25° C. 入射角增大10°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也增大10° D. 鏡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例4.如圖所示,一束光線射到平面鏡上,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經過的點是( ) A.a B.b C.c D.d 例5.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中: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___________。若用光屏替換玻璃板后面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觀察光屏,__________(能/不能)觀察到玻璃板前點燃蠟燭的像。 (2)記錄了如下實驗數據,分析數據可知:像與物體的大小__________。像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_____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物距/cm像距/cm像與物大小比較第一次12.012.O等大第二次15.O15.0等大例6.如圖所示,兩條反射光線是從同一發生點S發出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作出發光點S的位置。 例7.一條入射光線射到光學元件后反射光線如圖所示,請在圖中適當位置作出平面鏡。三、效果反饋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發生鏡面反射時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B.發生漫反射時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黑板“晃亮”是因為發生了漫反射 2.下列有關光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光線垂直照射在平面鏡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的夾角為120°,則入射角為60° D.太陽發出的光傳到地球約需500s,則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1.5×108km 3.一束光從玻璃垂直射入空氣時,入射角、折射角的度數分別為 ( ) A.90°,90° B.90°,0° C.0°,0° D.0°,90° 4. 兩個相交的平面鏡MN,欲使一束平行于M的入射光線經兩個平面鏡反射后平行于N射出,則兩個平面鏡間的夾角應為( ) A、90° B、60° C、45° D、30° 5. 如圖所示,入射光線與平面鏡鏡面的夾角為25°,要想使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為120°,則平 面鏡應繞過0軸沿______時針(填“順”或“逆”)轉過_________。 6. 人能從各個方向看到不發光的物體,這是由于光線射到物體上時發生了__________的緣故。一束光線射到平面鏡后,要使反射光線逆著入射光線射出,入射角應為_______。 7. 入射光與平面鏡成45°角,將平面鏡繞入射點向順時針轉動20°,入射線與反射線間的夾角變為________。若將平面鏡繞入射點逆時針轉動10°,入射線與鏡面之間的夾角度為________。 8. 在研究光的反射實驗中,如圖所示,平面鏡M放在平板上,E、F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可繞垂直鏡面的接縫ON轉動。 ⑴如下左圖,當E、F在同一平面上時,讓入射光線AO沿紙板E射向鏡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量出的∠BON ∠AON(填“﹥”“﹦”或“﹤”),若將AO向ON靠近,則OB ON(靠近/遠離)。 ⑵如下右圖,把半面紙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F上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 。 ⑶當入射光線沿 方向射向鏡面時,光線沿原路返回。 9. 如圖所示,S是一個發光點,S’是它在平面鏡中成的像,SA是S發出的一條光線,請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和SA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 四、基礎鞏固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只有平行光線射到物體表面時,每條光線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只有發生鏡面發射時,每條光線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發生漫反射時,每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光垂直射到平面鏡上時,不發生反射現象,也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一束光射到平面鏡上,若入射角增大15°,反射光與入射光恰好垂直,則原來的入射角是( ) A.15° B.30° C.45° D.60° 4、小明的寫字臺上有一盞臺燈。晚上在燈前學習的時候,鋪在臺面上的玻璃“發出”刺眼的亮光,影響閱讀。在下面的解決方法中,最簡單、效果最好的是( ) A.把臺燈換為吊燈 B.把臺燈放到正前方 C.把臺燈移到左臂外側 D.把臺燈移到右臂外側 5、小明坐在前排聽講座時,用照相機把由投影儀投影在銀幕上的彩色圖像拍攝下來。由于會場比較暗,他使用了閃光燈.這樣拍出來的照片( ) A.比不用閃光燈清楚多了 B.與不用閃光燈的效果一樣 C.看不清投影到屏幕上的圖像 D.色彩被“閃”掉了,拍到的僅有黑色的字和線條 6、如圖是晚上汽車在干燥的瀝青路面和潮濕的瀝青路面上行駛時大燈部分光路簡圖,在晚上開車時( )A.潮濕的路面更容易發生光的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發生光的反射C.對面無車時,駕駛員看潮濕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當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由30°增大到35°,則反射角 (選填“增大”或“減小”),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改變了 度.當反射光線與鏡面成60°時,入射角為 度。 8、黑板用久了會產生“反光”現象,字看不清楚,這是因為黑板發生______(選填“鏡面”或“漫”)反射,出來的光線比粉筆字發生_______出來的光線______(填“強”或“弱”) 9、入射光線與鏡面夾角為20°時,反射角為_____。反射光線與鏡面夾角為35°時,入射角為________。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夾角為90°時,入射角為_________。 10、如圖所示,是一種顯示微小形變的裝置,A為激光筆,B、C是平面鏡,P為臺面,未放重物時,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為點D。當把重物M放在臺面P上時,臺面將發生微小形變,則平面鏡B上的入射角______(變大/變小/不變),光斑向D點的_______(左/右)側移動。11、為了把太陽光反射到一個洞口朝向正東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某同學設計安裝了一塊能自動調節方向的平面鏡M,如圖所示,正午時刻,太陽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則圖中表示平面鏡方向的角度α為______°;午后隨著太陽西斜,角α應適當__________ (增大/減小). 12、有一光電控制液面高度的儀器,是通過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線打到光電屏(能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進行處理)上來顯示液面高度,如圖丙所示的光路圖,當光電屏上的光點由S1移到S2,表示液面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13、如圖所示,平面鏡前有一點光源S,S發出的一束光線被平面鏡反射后經過A點,請作出該光線的光路圖。 14、在我們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中,第一步,改變______________的方向,觀察反射光線方向怎樣改變;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把紙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觀察是否還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除了平面鏡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鏡,如圖所示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鏡上的傳播情況。 (1)由圖中光路可知,凹面鏡對光線起到 作用。 (2)現在有一點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鏡獲得平行光,應把點光源放在 ,依據的原理是 。 (3)請你根據凹面鏡對光的作用另舉一個應用凹面鏡的實例 。 16、小宇是個健身愛好者,經常在自己的房間里練啞鈴。他在正前方的墻壁上安裝了平面鏡a,可以在訓練過程中看到身體正面肌肉的情況。為了在訓練過程中能夠看到背部肌肉的情況,他在a的旁邊安裝了一塊專門觀察后背的平面鏡b,如圖所示。為了能夠在b 中觀察到背部肌肉的情況,小宇又找了2塊平面鏡,要求其中一塊必須貼在墻壁上,請你完成這個光路圖,并在圖中標出光路中各入射角的度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