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機械運動復習目標1.通過學生演示選用刻度尺測量教室地板磚和課本長度,復習長度規范測量并準確記錄結果、復習長度及其常用的單位及換算,復習誤差和錯誤的區別、減小誤差的方法。2.通過學生分析兩個同學體育跑步測試的情境,復習機械運動和參照物的概念、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比較運動快慢常用的兩種方法。復習速度概念,速度的單位及單位換算,復習利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及圖像法對物體運動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復習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及平均速度的計算方法。3.通過回顧測量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培養學生根據實驗原理設計實驗,體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量物理量的科學方法。養成認真按照規則做好實驗的習慣,增強合作意識,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物理學習興趣。復習重難點重點:長度的測量。速度公式的理解和運用難點:速度公式的理解和運用復習過程(針對目標一)探究活動一:同學們,請根據所學知識,演示測量課本長度。探究活動二:同學們,請根據所學知識,演示測量教室地板磚長度。(針對目標二)探究活動一:播放兩個同學跑步視頻。引導性提問,由學生回答復習機械運動和參照物的概念、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比較運動快慢常用的兩種方法。復習速度概念,速度的單位及單位換算。探究活動二:由分析學生跑步成績,引導復習利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及圖像法對物體運動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復習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及平均速度的計算方法。(針對目標三)通過學生回顧測量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培養學生根據實驗原理設計實驗,體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量物理量的科學方法。達標檢測1. 小明和小高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別測量同一張課桌的長度,小明測量的結果是122.9cm,小高測量的結果是1.228m,下列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兩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B. 小高的讀數比小明的讀數準確C. 兩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測量是錯誤的 D. 小明的刻度尺分度值是厘米,而小高的刻度尺分度值是毫米2.如右圖是用刻度尺測長度的實驗,所記錄的測量結果正確的是( )5.3cm B. 5.25cmC. 3.25cm D. 3.3cm3.如圖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一個圓柱體直徑,其中測量方法最佳的是( )A. B. C. D.4.關于錯誤和誤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工具有關 B.測量時多估計幾位數字就能減小誤差C.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錯誤D.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將能完全消除誤差5、關于機械運動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A.平常所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參照物來說的B.所謂參照物就是我們選做標準的物體,以它作為參考研究其它物體運動情況C.選取不同的參照物來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其結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體運動,選擇地面做參照物最適宜,因為地面是真正不動的物體6、在2008北京奧運圣火傳遞活動中,現場某記者同時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隨風飄動的旗幟和附近的甲、乙兩火炬照片,如圖所示.根據它們的飄動方向,可以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A、甲火炬一定靜止B、乙火炬一定向左運動C、乙火炬一定靜止D、甲火炬可能向右運動7.甲、乙兩人同時從同一起跑線出發,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他們的位置如圖所示,圖中能正確反映兩人運動距離與時間關系的是A. B.C. D.8.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運動,運動的s﹣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0﹣t1時間內選甲為參照物,乙是向東運動B.t1﹣t3時間內甲為勻速直線運動,t2時刻甲、乙兩物體相遇C.t2﹣t4時間內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0﹣t4時間內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9.某同學從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車,則該同學全程的平均速度為A.7m/s B.5m/s C.8m/s D.9m/s10.對于一個正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關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物體的速度就越大B.物體運動所用的時間越長,物體的速度就越小C.該物體的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D.該物體的速度不隨路程和時間的改變而改變收獲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哪個環節讓你感受到了思考的快樂?每課一星奧勒·羅默奧勒·羅默Ole R mer,1644年9月25日-1710年9月19日),丹麥天文學家。他學成后,(即進入法國路易十四政府從事天文相關事務,17世紀末期返回丹麥祖國。羅默最大成就為發現光速。當時于法國巴黎天文臺就職的他,1675年通過觀測木星衛星之相互掩食與理論值相比之差,算出光穿過地球所需要的時間。他認為光速繞行長達9000英里地球所花的時間還不到一秒。雖然此說受到巴黎天文臺臺長及許多科學家的質疑,但獲得得到牛頓、惠更斯、萊布尼茲等人的支持,后來他更首度算出光速較準確數值。之后,該種光速的測量方法,一直沿用,直至所謂轉動齒輪法、轉鏡法、克爾盒法、變頻閃光法等光速測量方法出現。羅默晚年回到丹麥從事天文教學等事務,今于丹麥有其個人博物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