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四章 物質的特性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第8節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知道物質的變化有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了解生活中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例,能說出區分這兩種變化的依據;知道物質的性質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能說出區分這兩種性質的依據。科學思維: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學習分類的方法;在觀察和描述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初步養成仔細觀察,科學描述的習慣。探究實踐:觀察演示實驗和動手操作中體驗變化的過程,學會觀察、描述、歸納和總結,培養動手、動腦和思維能力。態度責任:分析身邊物品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技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新知導入我們已經知道,我們周圍的物質總是在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樟腦丸升華變小或消失;放在空氣中的鐵生銹;你知道這兩個變化本質上有什么區別嗎?樟腦球變小了樟腦升華了,若冷卻又會變回樟腦固體;這個變化過程中只是樟腦的狀態發生了變化,物質的種類沒有變化。鐵生銹了,變成了銹,新的物質生成,物質的種類發生了變化。活動:探究:鐵與鐵銹是不是屬于同種物質?(1)提出問題:(2)建立假設:(3)檢驗假設:鐵與鐵銹是不是屬于同種物質?假設1:鐵與鐵銹是同種物質假設2:鐵與鐵銹不是同種物質利用磁鐵吸引:鐵能被磁鐵吸引,鐵銹不能被磁鐵吸引活動:(4)實驗步驟:①取一些鐵粉,用磁鐵靠近鐵粉,發現 ;②從生鐵的鐵制品上小心地刮下一些鐵銹,并用磁鐵去接觸這些鐵銹,發現 ;結論: 。鐵粉能被磁鐵吸引鐵銹并不能被磁鐵吸引鐵和鐵銹是兩種不同的物質鐵生銹過程中有新的物質生成。注:鐵生銹的實質是鐵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了反應,生成了三氧化二鐵。物質的這種變化,稱為化學變化。而用磁鐵吸引鐵粉的過程是物理變化。新知講解一、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1、物理變化:物質只發生形狀、溫度、顏色、狀態等變化,而沒有產生新的物質,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例如:冰雪熔化、礦石粉碎 、 酒精揮發、海水曬鹽、物質三態之間的相互轉化,都屬于物理變化。2、化學變化:物質在發生變化后有新的物質產生,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例如,鐵生銹、生物呼吸作用、木炭燃燒等都屬于化學變化。注:化學變化又稱化學反應。新知講解3、化學變化中常伴有的現象:發光、放熱、變色、放出氣體、產生沉淀等。注意:雖然化學變化過程中會出現發光、放熱、變色、放出氣體、產生沉淀等現象,但有時物理變化也會出現這些現象。例如,燈發光是物理變化,氫氧化鈉溶解于水中放熱是物理變化,燈絲發光時變色是物理變化,水沸騰放出水蒸氣是物理變化,有些溶解性很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在水中會出現沉淀現象,是物理變化……。所以這些現象不能化學變化的依據。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必須是有新的物質生成。討論交流1)由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定義可知,這兩種變化的最本質區別是什么?2)請你再舉出一些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例子。最本質區別就是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而物理變化沒有新生物生成。物理變化的例子:木棒折斷、紙破了、鉛筆斷了、水蒸發、水結冰……化學變化的例子:米飯變餿、石灰水變渾濁、天然氣燃燒、火藥爆炸……討論交流:3)如圖 4-84 所示,燈泡點亮后:①燈絲發生了哪些變化?②變化過程中有無新的物質產生?③燈泡發光屬于 變化。燈泡通電后,燈絲溫度變了,顏色也發生了變化。通電后燈絲仍然是鎢金屬,沒有變成別的物質。物理活動:如圖 4-86 所示,用滴管將無色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黃色的氯化鐵溶液中,將會出現什么現象?實質:無色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黃色的氯化鐵溶液混合后,會發生反應生成紅褐色的氫氧化鐵沉淀。現象:結論:出現紅褐色的固體(沉淀)氫氧化鈉和氯化鐵發生了化學變化。新知講解4、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系:化學變化中通常都伴隨著物理變化。例如,①鐵生銹過程中,除了生成鐵銹外,內部的鐵制品的形態等也會隨之有些變化,還伴有放熱等現象,所以既有化學變化又有物理變化;②氫氧化鈉和氯化鐵反應后,除了產生新的物質外,物質的顏色和狀態發生了變化。③蠟燭燃燒時,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這是化學變化,但是隨著溫度升高,蠟會熔化成蠟油會流下來,這又是物理變化。④用液化石油氣做燃料煮飯,燃燒屬于化學變化,燃料的汽化屬于物理變化。活動:現有一杯酒精和一杯純凈水,你能用幾種方法來區分它們? 根據是什么?方法1、聞氣味:酒精有特殊氣味,水無氣味。方法2、比蒸發快慢:等量的酒精和水涂在相同面積的黑板上,酒精比水蒸發得快。方法3、比吸熱快慢:等量的酒精和水涂在相同面積的手臂上,因蒸發吸熱,涂酒精的地方比涂水的地方更涼些。方法4、燃燒法:酒精能燃燒,而水不能燃燒。方法5、比質量:用相同的燒杯裝等體積的水和酒精,放在調平的天平上,重的一側是水(水的密度大,等體積時質量大)。……利用物理性質:氣味利用物理性質:會蒸發吸熱利用物理性質:會蒸發利用化學性質:可燃性利用物理性質:密度新知講解二、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1、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稱為物理性質。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密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溶解性、揮發性、熔點、沸點等。2、化學性質:只能在化學變化中才表現出來的性質,稱為化學性質。如,可燃性、分解性、毒性、酸堿性、腐蝕性、助燃性、穩定性、脫水性、活潑性、氧化性、還原性等。討論交流1)有人說:“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是物理性質,在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則是化學性質”,這種說法對嗎?不正確。物質的化學性質只能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而物質的物理性質卻可以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討論交流:2)木炭未燃燒時呈黑色,在氧氣中燃燒時,會呈紅色甚至白色。木炭燃燒只是物理變化嗎?你能為自己的觀點提供什么證據?(點擊圖片播放)通過觀察木炭的燃燒過程,我們發現碳與氧氣發生化學變化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質生成,主要發生了化學變化。當然這個過程中還伴隨物理變化,如發光、發熱、放出氣體等現象。課堂練習1、端午節吃粽子是傳統習俗,在制作粽子的過程中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水洗糯米 B.刀切肉塊 C.粽葉包粽 D.燒火煮粽D課堂練習2、下列各項,前者屬于物理性質,后者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蔗糖的溶解性,金屬的導電性B.氫氣的可燃性,氧氣的氧化性C.氧化銅是黑色粉末,木炭能夠燃燒D.鐵會生銹,水能夠結冰C課堂練習3、下列描述中屬于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A.膽礬是藍色的固體B.鎂條在點燃條件下能燃燒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變渾濁D.礦石粉碎B課堂練習4、網絡、報紙等媒體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用工業石蠟等給瓜子“美容”B.用硫黃燃燒來熏蒸粉絲使其變白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摻和成“奶粉”D.用銅粉和鋅粉熔合成“黃金”B課堂練習5、在物理變化中,一定不變的是( )A.分子的運動B.分子間的間隔C.分子的物理性質D.分子的構成和結構D課堂練習6、品茶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平水日鑄”為紹興的名茶。為保持茶葉的品質,要做到防潮和防氧化,往往在茶葉的包裝袋內放入1--2包黑色的還原鐵粉作為“雙吸劑”,失效后會變成棕黃色物質。這一從黑色物質到棕黃色物質的變化過程屬于( )A.化學性質 B.物理性質C.化學變化 D.物理變化C課堂練習7、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室溫下極易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可以營造煙霧繚繞的舞臺效果,還可以使運輸中的食品保持較低溫度。人類首次制得二氧化碳是在1754年,布萊克將石灰石煅燒得到。(1)將石灰石煅燒制得二氧化碳的變化是 (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2)根據干冰用途,可推測干冰的物理性質: 。化學變化易升華課堂總結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注:性質是物質本身固有屬性,不論變化是否正在進行,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變化則強調的是物質的某種運動過程,是正進行著的或已經發生了的過程,重在變化。板書設計物質變化有無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質性質是否需要化學變化體現物理性質化學性質4.8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復習“第4章 物質的特性”全部內容 。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上科學4.8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教學設計課題 4.8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單元 四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上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8節,是本章《物質的特性》的最后一節。通過1課時完成全部內容。主要內容:先介紹“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并在此基礎上介紹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旨在理解和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別,進而反過來又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并能加以區分。更重要的是本節內容是化學學習的入門基礎,因此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為后續八、九年級進一步學習化學打下良好的根底。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物質的變化有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了解生活中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例,能說出區分這兩種變化的依據;知道物質的性質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能說出區分這兩種性質的依據。科學思維: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學習分類的方法;在觀察和描述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初步養成仔細觀察,科學描述的習慣。探究實踐:觀察演示實驗和動手操作中體驗變化的過程,學會觀察、描述、歸納和總結,培養動手、動腦和思維能力。態度責任:分析身邊物品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技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重點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判斷;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的區別。難點 理解物理變化中一定沒有化學變化,化學變化可能有物理變化;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區別在于是否需要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知道,我們周圍的物質總是在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樟腦丸升華變小或消失;放在空氣中的鐵生銹。 你知道這兩個變化本質上有什么區別嗎? [樟腦升華了,若冷卻又會變回樟腦固體;這個變化過程中只是樟腦的狀態發生了變化,物質的種類沒有變化。 鐵生銹了,變成了銹,新的物質生成,物質的種類發生了變化。 ]指出前者是物理變化,后者是化學變化。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活動:探究:鐵與鐵銹是不是屬于同種物質?1、提出問題:鐵與鐵銹是不是屬于同種物質?2、作出假設:假設①、鐵與鐵銹可能是屬于同種物質;假設②、鐵與鐵銹不是同種物質3、檢驗假設:利用磁鐵吸引來區分4、實驗操作步驟:①取一些鐵粉,用磁鐵靠近鐵粉,發現 ; [鐵粉能被磁鐵吸引] ②從生鐵的鐵制品上小心地刮下一些鐵銹,并用磁鐵去接觸這些鐵銹,發現 ; [鐵銹不能被磁鐵吸引]結論: 。 [鐵和鐵銹是不同物質]物質的這種變化,稱為化學變化。其中用磁鐵吸引鐵粉的過程是物理變化。歸納:一、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1、物理變化: 物質只發生形狀、溫度、顏色、狀態等變化,而沒有產生新的物質,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例如:冰雪熔化、礦石粉碎 、 酒精揮發、海水曬鹽、物質三態之間的相互轉化,都屬于物理變化。 2、化學變化: 物質在發生變化后有新的物質產生,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例如,鐵生銹、生物呼吸作用、木炭燃燒等都屬于化學變化。 注:化學變化又稱化學反應。 3、化學變化中常伴有的現象:發光、放熱、變色、放出氣體、產生沉淀等。 討論交流:1)由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定義可知,這兩種變化的最本質區別是什么? 2)請你再舉出一些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例子。 3)如圖 4-84 所示,燈泡點亮后: ①燈絲發生了哪些變化? ②變化過程中有無新的物質產生? ③燈泡發光屬于 物理 變化。 活動: 如圖 4-86 所示,用滴管將無色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黃色的氯化鐵溶液中,將會出現什么現象?現象: 結論:4、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系: 化學變化中通常都伴隨著物理變化。 例如, ①鐵生銹過程中,除了生成鐵銹外,內部的鐵制品的形態等也會隨之有些變化,還伴有放熱等現象,所以既有化學變化又有物理變化; ②氫氧化鈉和氯化鐵反應后,除了產生新的物質外,物質的顏色和狀態發生了變化。 ③蠟燭燃燒時,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這是化學變化,但是隨著溫度升高,蠟會熔化成蠟油會流下來,這又是物理變化。 ④用液化石油氣做燃料煮飯,燃燒屬于化學變化,燃料的汽化屬于物理變化。 現有一杯酒精和一杯純凈水,你能用幾種方法來區分它們? 根據是什么?二、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稱為物理性質。 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密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 溶解性、揮發性、熔點、沸點等。 2、化學性質: 只能在化學變化中才表現出來的性質,稱為化學性質。 如,可燃性、分解性、毒性、酸堿性、腐蝕性、助燃性、穩定性、脫水性、活潑性、氧化性、還原性等。討論交流: 1)有人說:“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是物理性質,在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則是化學性質”,這種說法對嗎? 2)木炭未燃燒時呈黑色,在氧氣中燃燒時,會呈紅色甚至白色。木炭燃燒只是物理變化嗎?你能為自己的觀點提供什么證據?視附頻:木炭燃燒 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了解鐵粉和鐵銹是兩種不同的物質,此變化屬于化學變化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掌握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不同之處理解事物間的聯系通過方法討論、實驗觀察與分析,明白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不同課堂練習 1、端午節吃粽子是傳統習俗,在制作粽子的過程中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D ) A.水洗糯米 B.刀切肉塊 C.粽葉包粽 D.燒火煮粽2、下列各項,前者屬于物理性質,后者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C ) A.蔗糖的溶解性,金屬的導電性 B.氫氣的可燃性,氧氣的氧化性 C.氧化銅是黑色粉末,木炭能夠燃燒 D.鐵會生銹,水能夠結冰 3、下列描述中屬于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B ) A.膽礬是藍色的固體 B.鎂條在點燃條件下能燃燒 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變渾濁 D.礦石粉碎 4、網絡、報紙等媒體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B ) A.用工業石蠟等給瓜子“美容” B.用硫黃燃燒來熏蒸粉絲使其變白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摻和成“奶粉” D.用銅粉和鋅粉熔合成“黃金” 5、在物理變化中,一定不變的是( D ) A.分子的運動 B.分子間的間隔 C.分子的物理性質 D.分子的構成和結構6、品茶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平水日鑄”為紹興的名茶。為保持茶葉的品質,要做到防潮和防氧化,往往在茶葉的包裝袋內放入1--2包黑色的還原鐵粉作為“雙吸劑”,失效后會變成棕黃色物質。這一從黑色物質到棕黃色物質的變化過程屬于( C ) A.化學性質 B.物理性質 C.化學變化 D.物理變化7、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室溫下極易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可以營造煙霧繚繞的舞臺效果,還可以使運輸中的食品保持較低溫度。人類首次制得二氧化碳是在1754年,布萊克將石灰石煅燒得到。(1)將石灰石煅燒制得二氧化碳的變化是 (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根據干冰用途,可推測干冰的物理性質: 。 [參考:(1)化學變化 (2)易升華]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 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注:性質是物質本身固有屬性,不論變化是否正在進行,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變化則強調的是物質的某種運動過程,是正進行著的或已經發生了的過程,重在變化。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上 §4.8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知道物質的變化有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2、了解生活中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例,能說出區分這兩種變化的依據。3、知道物質的性質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能說出區分這兩種性質的依據。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1、物理變化是指只發生 等變化,而沒有 。如, 、 等都屬于物理變化;2、化學變化是指物質在發生變化后有 。如, 、 的反應、呼吸作用、生米煮成熟飯等,都屬于化學變化。3、 變化中通常都伴隨著 變化。知識點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1、在物質的多種性質中, 、 、氣味、 、 、硬度、延展性、 、 等性質,是物質 就能表現出來的, 這些性質叫做物理性質。2、只能在物質的 中才能表現出來,叫做化學性質。如, 、 等;3、性質是物質本身_______,不論變化是否正在進行,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變化則強調的是物質的某種________過程,是正進行著的或已經發生了的過程,重在_______。二、例題講解例題1、某固體物質受熱后變為氣態物質,這種變化屬于( )A. 化學變化 B. 可能是物理變化,也可能是化學變化C. 物理變化 D. 既不是物理變化,也不是化學變化例題2、浙江大學制造出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超輕物質,其內部像海綿一樣多孔隙,故名“碳海綿”.碳海綿可用于處理海上原油泄漏亊件,處理時,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過擠壓,將碳海綿內的原油進行回收.此過程沒有應用到下列“碳海綿”性質中的( )A. 保溫性能好 B. 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 C. 能吸油但不吸水 D. 易被壓縮例題3、下列關于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物理性質都是通過物理變化表現出來的B.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稱為化學性質C.蠟燭燃燒現象說明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D.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唯一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例題4、下列描述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填序號)①汽油是易燃物品; ②蠟燭燃燒; ③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④冰塊熔化例題5、在實驗室中,用鑷子從煤油中取出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將煤油吸干,用小刀切下一小塊,切口面為銀白色,將切下的小塊鈉放入裝有適量水的燒杯中,鈉迅速熔成閃亮的小球在水中快速地游動,發出嘶嘶聲,產生大量氣泡。查閱資料得知鈉與水反應會生成氫氣和氫氧化鈉(NaOH)。(1)由此推斷金屬鈉的物理性質有:① ;② ;③ 。(2)鈉的密度比水________,比煤油________。(填“大”或“小”)三、隨堂練習:1、下列各組兩個變化都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酒精揮發、酒精燃燒 B. 蠟受熱融化、蠟燃燒 C. 鎂燃燒、鋼鐵生銹D. 鋼錠軋成鋼材、食物腐爛2、下列變化既包含物理變化又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冰熔化成水后汽化 B.玻璃熔化后做成器皿 C.蠟燭先熔化后燃燒 D.布匹裁剪后制成衣服3、下列著名詩句中隱含有化學變化的是( )A. 白玉為床,金做馬 B.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C.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D.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4、最新型客機波音787的“電子窗簾”用的是一種可以通過按鈕隨意改變透明狀態的調光玻璃。使用“電子窗簾”時,發生變化的是( )A. 質量 B. 硬度 C. 比熱容 D. 透光度5、科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下列現象與化學變化有關的是( )A. 削皮的蘋果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變色B. 用鑲有金剛石的玻璃刀裁玻璃C. 用聞氣味的方法區分食醋和醬油D. 向生銹鐵鎖的鑰匙孔中加入鉛筆芯粉末,使鐵鎖更容易打開6、長期食用“地溝油”可能會引發癌癥。以下辨別“地溝油”的簡易方法中一定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看油是否透明 B.聽油燃燒時是否有“噼啪”聲C.聞油是否有異味 D.降溫看油是否更易凝固7、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水能結成冰,水在加熱時能變成水蒸氣,水在通電條件下能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有一位同學把一塊金屬鈉投入水中,發現有氣泡冒出;又有一位同學將冰塊投入水中,冰塊就逐漸變小了。請從中找出:(1)水的一種化學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的一個物理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的化學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別在于變化過程中________生成。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填序號,下同),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①菜刀生銹 ②蘋果腐爛 ③炸藥爆炸 ④食物消化⑤玻璃燒制成花瓶 ⑥干冰升華 ⑦霧氣消散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2)物質具有的性質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下列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 (填序號,下同),屬于物理性質的是________。①物質的狀態 ②氣味 ③熔點 ④毒性 ⑤沸點⑥腐蝕性 ⑦可燃性 ⑧密度 ⑨溶解性 ⑩比熱四、課后鞏固:1、下列變化既包含物理變化又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 酒精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B. 蘋果制成果汁 C. 用液化石油氣煮飯 D. 冰雪熔化2、下列描述中屬于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A. 膽礬是藍色的固體 B. 鎂條在點燃條件下能燃燒C.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變渾濁 D. 礦石粉碎3、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 )A. 變化時物體的形狀是否改變 B. 變化時是否生成新的物質C. 變化時是否有光和熱產生 D. 變化時物體的狀態是否變化4、下列關于物質用途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氧氣可用作助燃劑 B. 食鹽溶液可用于殺菌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熟石灰改良堿性土壤5、石墨烯由一層碳原子組成,它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它的熔點超過3 000 ℃,它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和導熱性等屬性。可以預見,石墨烯未來的應用將相當廣闊。根據石墨烯的屬性,你認為石墨烯不能用來制成( )A. 熔斷器中的保險絲 B. 湯鍋 C. 高壓輸電線 D. 隧道掘進機的鉆頭6、能說明鎂條燃燒是化學變化的實驗現象( )A. 發出耀眼的白光 B. 放出大量的熱 C. 鎂條卷縮變短 D. 生成白色粉末7、如圖所示,銀白色的金屬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色固體。以上現象中,能說明鎂燃燒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銀白色 B.發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大量的熱 D.生成白色固體(第7題圖) (第8題圖)8、某同學點燃蠟燭并用干燥的燒杯罩在燭焰上方,如圖,下列能作為蠟燭發生化學變化證據的現象是( )A.出現蠟油 B.蠟燭變軟 C.杯壁出現水珠 D.蠟燭體積減小9、化學上把“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下面對化學變化中“新物質”的解釋正確的是( )A.“新物質”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B.“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顏色上不同的物質C.“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狀態上不同的物質D.“新物質”就是在組成或結構上與變化前的物質不同的物質10、第29屆北京奧運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開幕式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為保證開幕式的完美效果,氣象部門曾在開幕式前進行了大規模的人工消雨,把本來可能下到北京的雨下在了周邊地區。人工消雨的一種措施是在云層中播灑干冰,通過干冰升華吸熱,降低云層溫度,促進水汽________為小冰粒(填物態變化名稱,下同),這些小冰粒逐漸變大而下降,遇到暖氣流________為雨滴落到地面上。(2)開幕式上燃放焰火《歷史足跡》,這29個“大腳印”一步步走向主會場,其中“煙花燃放”屬于________變化,“聲音遠揚”屬于________變化。11、下表是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加碘鹽的說明:配料 含碘量 保質期氯化鈉、碘酸鉀 20mg~40mg/kg 18個月儲藏指南 食用方法避熱避光、密封 無常時間燉炒(1)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加碘鹽通常的顏色和狀態分別是_____、_______。(2)由使用方法和儲藏指南可推測加碘鹽在受熱時_____(“易”或“不易”)分解,這是它______性質。12、小雪在家用小刀削蘋果后沒有及時把小刀洗干凈,過了幾天她發現小刀上出現銹跡。以下是她和媽媽的部分對話。小雪:“媽媽,小刀生銹了”。媽媽:“你削了蘋果,小刀沒有清洗,它當然會生銹。如果你當時用水洗一下,及時擦干,就沒有那么容易生銹了”。(1)上述對話中,描述化學變化的是 (填“小雪”或“媽媽”)說的話。(2)媽媽的回答主要描述了小刀的 (填“物理”或“化學”)性質。13、化學現象中包含發光、發熱現象,許多物質燃燒時都伴隨著發光、放熱的現象。小明同學認為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于是學習小組對此展開了探究與討論。【提出問題】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猜想】一、都是化學變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驗證過程】(1)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燃燒的火焰上,觀察到:a.燒杯內壁上出現水珠,b.手摸燒杯有發燙的感覺,c.蠟燭火焰逐漸變小至熄滅。分析:蠟燭燃燒生成新物質的名稱是 ,蠟燭燃燒為 變化。(2)觀察白熾燈(燈絲為鎢絲)。通電前 通電中 通電后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發出白光,手摸燈泡感覺發燙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分析: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燈絲通電發熱、放熱屬于 變化。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形狀、溫度、顏色、狀態 新的物質產生 物質的物態變化 紙張撕碎等(合理均可)2、新的物質產生 鐵生銹 氫氧化鈉和氯化鐵(合理均可)3、化學 物理知識點2、1、顏色 狀態 熔點 沸點 導熱性 導電性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2、化學變化 鐵會生銹 木炭會燃燒 氫氧化鈉能和氯化鐵反應 氧氣供給能呼吸(合理均可)3、固有的屬性 運動 變化二、例題講解:例題1、BA解析:固體物質受熱變為氣體,這種變化可能是物理變化,也可能是化學變化,例如碳酸氫銨受熱分解屬于化學變化,冰受熱變成水蒸氣屬于物理變化。例題2、A解析:根據碳海綿“內部像海綿一樣多孔隙”可知其易被壓縮;根據碳海綿是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超輕物質,其內部像海綿一樣多孔隙,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等,可知其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根據碳海綿可用于處理海上原油泄漏亊件,處理時,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過擠壓,將碳海綿內的原油進行回收;可知其能吸油但不吸水;綜上分析可知,此過程沒有應用到“碳海綿”保溫性能好的性質,故A符合題意,BCD不合題意。例題3、A解析:A.物理性質不通過物理變化就能表現出來,比如顏色和氣味,故A錯誤符合題意; B.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稱為化學性質,故B正確不合題意;C.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這屬于化學變化,但是蠟燭的狀態也同時發生變化,這是物理變化,因此說明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故C正確不合題意;D.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唯一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故D正確不合題意。例題4、④;②;③;①解析:①汽油是易燃物品,即容易燃燒屬于化學性質;②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③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即顏色和氣味屬于物理性質;④冰塊熔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所以,屬于物理變化的是④,屬于化學變化的是②,屬于物理性質的是③,屬于化學性質的是①。例題5、(1)硬度小;銀白色;常溫下為固體(或熔點低、密度小,合理即可) (2)小;大解析:(1)鈉可用小刀切下,說明其物理性質硬度小,鈉為銀白色固體,放在水中迅速熔化成小球說明其物理性質熔點低、密度小等;(2)由題中信息可知,鈉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的大。三、隨堂練習:1、C 2、C 3、B 4、D 5、A 6、B7、(1)通電條件下等分解為氫氣和氧氣(2)冰塊投入水中,冰塊就逐漸變小了;(3)金屬鈉放入水中,發現有氣泡冒出。8、(1)有無新物質 ⑤⑥⑦⑧ ①②③④ (2)④⑥⑦ ①②③⑤⑧⑨⑩四、課后鞏固:1、C 2、B 3、B 4、D 5、A 6、D7、D 8、C 9、D10、(1)凝華 熔化 (2)化學 物理11、白色;固態;易;化學性質。12、(1)小雪 (2)化學13、(1)水;化學 (2)物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學4.8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學案.doc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學4.8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學4.8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pptx 木炭燃燒.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