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圖中有哪些店面?王家羅明匹帛鋪楊家應癥劉家上色沉檀楝香久住王員外家孫記正店一、農業發展的突出成就一、農業發展的突出成就課前導入《清明上河圖》傅伯星繪《清明上河圖》中的小販第11課 遼宋夏金元經濟與社會認識遼宋夏金元經濟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課標學習目標1.通過時空定位和歷史解釋,幫助學生梳理遼宋夏金元經濟發展的新變化,探究這一時期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2.通過對史料、史實的閱讀認識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社會變化,運用唯物史觀、史料實證來探究這一時期變化的表現與原因。3.通過遼夏宋金元的經濟社會發展,認識民族融合的重要性,樹立各民族團結發展的家國情懷。第一環節:自主學習檢測(學生展示思維導圖,互評,老師點評)第二環節:學生合作探究學生合作探究: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經濟與社會在前代基礎上有何新變化?經濟發展:繁榮發達領域 表現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發展:繁榮發達領域 表現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發展:繁榮發達棉紡織發展;制瓷業的興盛,瓷器成為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礦冶業的飛躍發展及煤的普遍使用;印刷業發展迅速;稻麥復種制的普及;固定經濟作物種植;南方植棉區逐漸普遍;邊疆地區的開發基層市場蓬勃涌現;邊境貿易活躍;貨幣發行量大增、紙幣出現;海外貿易繁榮;城市興盛(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全長5.2米例:“迄今井邑猶荒涼,居民生資唯榷場。馬軍步軍自來往,南客北客相經商。” 宋代文人劉迎這首詩的最大史學價值在于A.印證了榷場互市促進了邊境地區經濟繁榮的作用B.反映了榷場的出于通過邊境貿易挾制對方的意圖C.證實了政治穩定是商品經濟發展必要的前提條件D.體現經濟交往具有促進邊境的和平與安定的功能A紙幣—— 金融的變革北宋的交子與南宋的會子元代中統元寶交鈔材料: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最早出現于四川地區,發行于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并在各地設分鋪。由于鋪戶恪守信用,隨到隨取,交子逐漸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也越來越多的直接用交子來支付貨款。后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并不會危及交子信譽,于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正是這一步步的發展,使得“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特性,成為了真正的紙幣。——百度百科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思考,“交子”作為最早的紙幣在宋朝出現并使用的原因有哪些?1、是鐵錢價值低但量重,民眾進行商品買賣交換時攜帶不甚方便,鐵錢的運輸困難。2、商品經濟發達,有紙幣的需求。3、是紙幣材料的進步和印刷術發達。這是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一次大變,城市內部限制居民自由的坊墻,在北宋時期徹底崩塌了。——李春棠《坊墻倒塌以后》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中的北宋東京街市東市西市北宋東京城市功能示意圖唐代長安城市功能示意圖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尋找唐宋城市變動,說明宋朝商業的繁榮。城市布局;商業經營的時間、空間;城市職能等例:據記載,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飲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蘇堤上一家魚羹店味道獨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見,獲賞錢、絹若干。這表明當時A.社會上奢靡之風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強化了市場管理 D.城市的經濟功能增強D經濟格局:重心南移思考:提取材料信息,結合材料說明?材料2: 象犀珠玉之富,俱出于二廣,江東西則茶桑之陸海也,淮東西則銅鹺之藪澤也。浙西十四郡爾,蘇湖熟,天下足,元帥之所知也。而況生齒日繁,增墾者眾,荑蕭歲辟,圩圍浸廣,雖不熟亦足以支數年矣,浙東魚鹽之富,海藏山積,食之雖眾,生之無窮,閩自為東南一大都會,其支郡有六,又且兼江淮之所入。—— (南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材料1:當時全國20萬戶以上的大洲,北方僅有11處,南方則達到44處。——《宋史·地理志》材料3: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宋史》【歷史趣聞】兩宋時期的全國Ⅰ、Ⅱ、Ⅲ卷北宋后期,科舉考試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許北方五路分別考試,單獨錄取,以維持南北地區間取士人數之大體均衡。明宣德年間,科舉考試正式實行南北分卷錄取制度:應天及蘇、松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歸入南卷;順天、山東、山西、河南、陜西歸入北卷;一些文化較落后、士子登第困難的地區歸入中卷。每錄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①從南方考生角度來看,并不完全公平。②從國家全局角度來看,南北分卷解決了南方人在科舉考試中占有明顯優勢的問題,有利于維持取士人數之均衡,平衡南北利益。③當今高考制度各高校按照地區分配錄取名額,也可以看到這項制度的影子。如何認識北宋科舉考試中南北分卷的做法?影響城市交通貿易人口 分布人才 教育生態 環境拓展推動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發展,海上交通和運輸有了很大的改善,促進了海上貿易的發展;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時期,南方工商業城市增多,商品經濟發達,一直影響至今北方人口的南遷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重心的南移,而經濟重心的南移又反過來吸引北方人口的南遷促進了南方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導致南方某些地區過度開發,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例:下表呈現的變化反映了河南、江蘇兩地科舉考試狀元人數表A.理學的影響力不斷擴大B.經濟發展促進文化興盛C.中原地區經濟急劇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趨勢明顯 唐 宋 明 清河南 15 16 2 1江蘇 7 8 17 49B社會變化:?4材料:今世俗之貪鄙者,將娶婦,先問資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 --司馬光《書儀》從以上四則材料反映宋代社會出現了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是?婚姻中重財不重身份科舉選士不重家世材料:如工商雜類人內有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亦許解送。 —《宋會要稿·選舉》材料:“仁宗朝,商人、佃農、奴婢均為編戶齊民。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 ——郭尚武《兩宋良賤制度的消亡及其影響》材料:蓋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為私相貿易,而官反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訴論田業,只憑契照為之定奪。 ——(南宋)葉適官府對土地買賣等限制松弛社會變化:平民化、平等化、自由化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原因:經濟發展商業發展思想觀念變化政府管理政策松動第三環節:鑒往知來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社會人的活力會大大激發?本課小結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繁榮富足:經濟發展,人民富庶,物質豐富公正平等:門第觀念淡化,賤民階層減少,科舉制改革寬松和諧:人身束縛減少,國家控制松懈,抑商政策有所松弛余秋雨先生:“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謝和耐:“11—13世紀期間,在政治社會或生活諸領域中沒有一處不表現出較先前時代的深刻變化。。。。一個新的社會誕生了,其基本特征可以說已是近代中國特征的端倪了。”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1課 遼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學習目標】認識遼宋夏金元時期在經濟與社會發展方面的新變化。【學習過程】學習活動一:經濟的發展※一:閱讀課文60—61頁遼宋夏金元的農業和手工業發展成就,完成以下表格。部門 成就農業 耕作制度經濟作物邊疆開發手工業 制瓷業礦冶業印刷業棉紡織業※二:閱讀課本P61-P62,簡述遼宋夏金元時期商業發展的原因及表現市場貨幣外貿城市例:“迄今井邑猶荒涼,居民生資唯榷場。馬軍步軍自來往,南客北客相經商。” 宋代文人劉迎這首詩的最大史學價值在于A.印證了榷場互市促進了邊境地區經濟繁榮的作用B.反映了榷場的出于通過邊境貿易挾制對方的意圖C.證實了政治穩定是商品經濟發展必要的前提條件D.體現經濟交往具有促進邊境的和平與安定的功能材料: 材料: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最早出現于四川地區,發行于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并在各地設分鋪。由于鋪戶恪守信用,隨到隨取,交子逐漸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也越來越多的直接用交子來支付貨款。后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并不會危及交子信譽,于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正是這一步步的發展,使得“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特性,成為了真正的紙幣。——百度百科結合材料思考,紙幣在宋朝出現并使用的條件有哪些?例:據記載,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飲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蘇堤上一家魚羹店味道獨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見,獲賞錢、絹若干。這表明當時A.社會上奢靡之風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強化了市場管理 D.城市的經濟功能增強學習活動二:經濟重心南移材料1:當時全國20萬戶以上的大洲,北方僅有11處,南方則達到44處。——《宋史·地理志》材料: 象犀珠玉之富,俱出于二廣,江東西則茶桑之陸海也,淮東西則銅鹺之藪澤也。浙西十四郡爾,蘇湖熟天下足,元帥之所知也。而況生齒日繁,增墾者眾,荑蕭歲辟,圩圍浸廣,雖不熟亦足以支數年矣,浙東魚鹽之富,海藏山積,食之雖眾,生之無窮,閩自為東南一大都會,其支郡有六,又且兼江淮之所入。—— (南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思考材料反映出什么現象?【歷史趣聞】兩宋時期的全國Ⅰ、Ⅱ、Ⅲ卷北宋后期,科舉考試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許北方五路分別考試,單獨錄取,以維持南北地區間取士人數之大體均衡。明宣德年間,科舉考試正式實行南北分卷錄取制度:應天及蘇、松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歸入南卷;順天、山東、山西、河南、陜西歸入北卷;一些文化較落后、士子登第困難的地區歸入中卷。每錄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結合材料思考如何認識北宋科舉考試中南北分卷的做法?拓展深化:經濟重心南移有何影響?城市交通運輸:人口分布:人才教育:生態環境:例:下表呈現的變化反映了河南、江蘇兩地科舉考試狀元人數表唐 宋 明 清河南 15 16 2 1江蘇 7 8 17 49A.理學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B.經濟發展促進文化興盛C.中原地區經濟急劇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趨勢明顯學生活動三:社會變化:材料:今世俗之貪鄙者,將娶婦,先問資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 --司馬光《書儀》材料:如工商雜類人內有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亦許解送。 —《宋會要稿·選舉》材料:“仁宗朝,商人、佃農、奴婢均為編戶齊民。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 ——郭尚武《兩宋良賤制度的消亡及其影響》材料:蓋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為私相貿易,而官反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訴論田業,只憑契照為之定奪。 ——(南宋)葉適從以上四則材料反映宋代社會出現了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和社會.pptx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學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