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我們生活的世界》說課教科版科學二年級上冊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我們生活的世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這八個方面展開。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一、說教材《我們生活的世界》是教科版二年級上冊《材料》單元的起始課。本課旨在讓學生從材料的視角出發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導學生觀察身邊常見的物品,辨認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指認常見材料并把物品按材料類別進行分類。通過這些活動了解學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概念,引導學生從材料的角度出發觀察物品,激發研究材料的興趣,明確研究材料的意義。為了獲取學生對材料的初始概念,啟發學生聚焦觀察材料的特征,激發學生研究材料的興趣,本課設計了材料分類活動。在把物品按材料類別分類的過程中,孩子要依據材料類別對材料做出初步的辨別,這能促進他們在分類思維上的發展。當然,孩子在辨認、交流各種材料并對其分類時,也會遇到問題和分歧,這將成為驅動他們不斷觀察、交流和探索的動力。二、說學情學生對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許多感性的認識,他們能說出許多材料的名稱,也知道許多材料的特點。但是,二年級的學生對材料的認識主要來自于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無意識的觀察與了解,比較模糊和零散。他們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時甚至將兩者混為一談。學生對材料的這種模糊概念或錯誤認識都將成為本課教學的起點。三、說教學目標科學觀念:通過觀察周圍常見物品,初步了解周圍的世界可分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設計并制造出來的。科學思維:用比較的方法,區別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點,能將物品按材料分類。探究實踐: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身邊常見的材料,簡單描述材料的特點,并能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態度責任:在觀察周圍常見物品過程中,意識到材料對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并倡導節能環保。四、說教學重難點學會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教學重點:用適當的詞語描述常見材料的特性。教學難點:五、說教法學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通過動腦、動手、表達等參與探究、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在合作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意識、責任意識等良好的學習品質,體驗合作探究的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的熱情和科學的學習態度,更好地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六、說教學過程環節一、 激發興趣、聚焦問題(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課件1.課件出示小科同學在暑假旅游過程中拍攝的圖片。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些什么景物呀?2.課件定格其中一張照片。提問: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有些是大自然中的景物,有些是城市里人們建造的景物,哪位同學能給結合小科的這張照片,將這些不同的景物分成兩大類呢?說說你的理由。(請2-3名同學說一說)(預設:房子、汽車、橋等為一類,山、湖、樹林等為一類。)3.小結:像山、樹林、湖泊這些自然存在的就是自然世界,而像汽車、橋、房子這些人造的景物就構成了人工世界,這兩個世界一起構成了我們生活的世界。(板書:我們生活的世界)。【設計意圖】通過出示旅途中的照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世界。讓學生初步了解周圍的世界可分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并能嘗試用這個標準對周圍的景物進行分類。環節二、探索(認識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1去劉博士家的路上風景美嗎,你們都看到了些什么景物呀?(預設:山、湖、樹林、汽車、房子、橋……板書)2.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這一路上你們和佩奇看到的有些是大自然中的景物,有些是城市里人們建造的景物,哪位同學能給這些不同的景物分成兩大類呢?(預設:房子、汽車、橋為一類,山、湖、樹林為一類。)說說你的理由。(請2-3個學生說一說)3.小結:說得真棒,像山、樹林、湖泊這些自然存在的就是自然世界,而像汽車、橋、房子這些人造的景物就構成了人工世界,這兩個世界一起構成了我們生活的世界。(板書:我們生活的世界)4.看看劉博士的家是屬于自然世界還是人工世界的呢?(預設:自然世界、人工世界,大樹、草地算是自然世界的,而房子、小路又是人工世界的,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環節三、按材料類別給物品分類1.那現在我們一起去劉博士家里面看看吧!他正忙著做實驗,物品攤了一地,佩奇想和大家一起幫忙收拾一下,你們愿意幫幫他嗎?2. [PPT 出示物品圖片]你們認識這些物品嗎?3.原來大家都認識,但是劉博士平時都喜歡根據材料的類別給物品分類擺放。你們知道哪些常見的材料呀?(預設:木頭、玻璃、塑料、金屬……)(板書:木頭、玻璃、塑料、金屬……)4.大家知道得可真多!相信大家一定能順利給物品分好類了。在分類之前,劉博士還有話想跟大家說,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PPT出示重點,老師提示]小朋友們,你們好,歡迎大家的到來。分類之前,我有幾點溫馨提示:大家拿到物品后先從盒子里全部取出,然后按照學習手冊里的編號順序,登記一樣放進盒子里一樣!當“叮叮”聲音響起,我們的活動時間就到了,大家可得放下手中的物品,靜靜地坐好。每個小組的小組長可得擔負起自己的職責,和老師一起維持好秩序哦!(可讓學生重新復述一遍分類過程)5.小組長領材料,學生實驗。6.匯報交流:誰來告訴佩奇該怎么分?(生說,師貼)。(預設:有同學發現衣服不知道該怎么分了,誰來指導一下?)7.小結:小朋友們真是火眼金睛,原來同種材料我們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而一樣物品也可以由多種材料做成。環節四、禮物找朋友1.聽了大家的建議,佩奇終于幫劉博士把物品都整理好了,真棒!劉博士為了感謝大家,還特意給每個小組準備了禮物。在領禮物前,劉博士可是有要求的,我們來聽聽吧!小朋友們,我已經把禮物都裝進了神秘盒子,但是你們領去禮物后我有兩點要求:(1)在盒子里找到和禮物一樣材料的物品,放到桌上;(2)仔細觀察這類材料,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比一比哪一組的小朋友找得最快,共同點找得最多,我想看看大家究竟有多厲害呢!我請老師幫我當裁判!(PPT出示禮物同屬一類的,根據時間確定匯報小組的數量)。環節五、拓展:人工材料來源于自然材料1.劉博士還想最后考大家一個問題:木頭這種材料最初是來源于什么呢?2.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很多物品都來自自然世界,但是自然世界的資源是很有限的,所以我們要保護我們的自然世界,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其實像金屬這些材料最初也是來自于自然世界。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去了解,我們的劉博士就是專門研究金屬玻璃材料的科學家,我們來看看他究竟是誰!七、說板書設計根據二年級的年齡特點,本課板書內容簡單明了,重難點突出。我們生活的世界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木頭、玻璃、塑料、金屬……山、湖、樹林 汽車、房子、橋 14種物品分類情況八、教學反思《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二年級科學第二單元《材料》的第一課。本節課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分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二是對物品進行歸類以及討論材料的特點。對于第一部分的內容,本節課內容比較簡單,能夠區分哪些屬于自然世界,哪些屬于人工世界。對于第二部分的內容,學生在理解材料這個概念時存在一定的難度。首先是同學們對于材料和物品的混淆,所以為了讓學生們對材料建立最基礎的概念,本課設計了分類活動。在分類的時候,學生都能把屬于同一種材料的分為一類。但是同學們仍然對材料有著模糊的認識。對于木頭、塑料這兩種材料的認識相對簡單一些,而對于金屬和橡膠、纖維還有陶瓷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這里就應該簡單解釋什么是纖維,陶瓷和橡膠,并且明確告訴學生們這些都是材料的名稱,用舉例的方法區分材料和物品的區別。然后是對于材料的處理,物品上應該有編號,這樣方便學生歸納整理。本課研討部分的問題是關于研究材料的特點,應該在分類之后直接提出這個問題,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分。及時歸納總結各種材料的特點。對于二年級的學生,由于本身年齡比較小,所以在學習這節課的時候,教師的語言一定要通俗易懂,便于學生理解。本節課的不足之處主要是時間的分配上,課堂練習時間還是有些不充裕。應該是在前面認識材料時占據的時間比較多。應該把問題重點放在難理解的問題上,分配好時間。課堂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材料中屬于纖維材料制成的是( )。A. 木椅 B. 玻璃 C. 毛巾2.下列物品中與回形針材料相同的是( )。A.勺子 B. 木塊 C. 塑料瓶二、判斷題:正確的畫√,錯誤的畫×。1.山川屬于人工世界。( )2.金屬、木頭、塑料、紙、玻璃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