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超聲波與次聲波【學習目標】了解聲音基于頻率的分類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的特性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應用【教學過程】[引入]在這個世界上呢,我們人耳只能聽到一部分聲音,而這部分稱之為——可聽聲,還有一些聲音我們聽不到,我們怎么定義這部分?我們人耳只能聽到頻率在20Hz到20000Hz的聲音,低于20Hz的稱之為次聲波,高于20000Hz的稱之為超聲波,它們有什么特殊性質呢?超聲波性質: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于獲得較集中的聲能。應用:聲納、超聲波清洗器、B超等次聲波:性質:傳播距離遠、易于繞過障礙物。應用:監控火山、地震,監測核爆炸。課堂練習2019年6月17日晚,四川省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地震預警系統監測到了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并成功地向廣大民眾發出了預警信息,如圖。地震預警系統測監到的地震波是( )A.超聲波 B.次聲波 C.電磁波 D.引力波下列是對如圖所示的四幅圖的說明,其中正確的是( )A.圖甲,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圖乙,汽車安裝倒車雷達,通過紅外線探測車后方的障礙物C.圖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動活塞可改變聲音的響度D.圖丁,宇航員在飛船艙外工作時,他們可以直接面對面進行對話在地震救援中,常用音頻生命探測儀,利用探測桿能將廢墟下的微弱音頻信號(呼救聲、呼吸聲、心跳聲等)放大,便于確定幸存者的位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探測儀探測聲音信號時利用了固體可以傳聲B.幸存者發出的聲音與外界噪聲的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聽見探測儀發出的超聲波D.探測儀更適合在安靜的夜晚用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2022年9月18日14時44分我國臺灣省花蓮縣發生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來臨前,許多動物都有異常反應,其原因可能是( )A.這些動物反應靈敏 B.這些動物能觀察到地面的振動C.這些動物能聽到超聲 D.這些動物能聽到次聲如圖所示,依靠發射、接收超聲波捕獲食物的動物是( )A.金魚B.蝙蝠 C.大象D.蜜蜂下列不屬于超聲波應用的是( )A.蝙蝠回聲定位 B.醫院給孕婦做彩超檢查C.雷達追蹤飛機 D.眼鏡店用聲波清洗眼鏡關于如圖所示的實驗或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圖中用小錘敲擊音叉,旁邊的泡沫小球被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B.乙圖中相同玻璃瓶裝不同高度的水,敲擊它們時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C.丙圖中的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D.丁圖中兩個聲波的波形圖反應的聲音的音調相同,但音色不同2022年北京時間12月17日17時50分中國地震網通過接收到的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測定四川宜賓市珙縣發生3.0級地震,這種聲波人耳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野生大象群也有自己的“語言”,研究人員錄下象群內部交流時發出的聲音,發現以兩倍速度快速播放時,人耳能聽到比正常播放時更多的聲音。(1)從正常速度播放到快速播放,可把聲源振動發聲的總時間 (縮短/延長)。(2)正常速度播放時,每分鐘振動18000次的聲波頻率為 Hz;把播放速度變為原來的2倍,聲波的頻率將變成 Hz,此時空氣中聲波傳播速度 (變大/變小/不變)。(3)2倍速度播放時能被人耳聽到,正常速度播放時人耳卻聽不到的聲音屬于 (超聲/次聲)。如圖是人和一些動物聽覺的頻率范圍。海豚的聽覺頻率范圍是 Hz,在人、海豚和大象中, 能感受地震前產生的次聲波, 能感受到超聲波。如圖所示,用手撥動塑料尺,塑料尺 發出聲音;運用聲吶系統可以探測海洋深度,在與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聲吶向海底發射 (選填“次聲波”、“超聲波”)。2021年11月17日13時54分在大豐海域發生5.0級地震,地震時會伴有 (超聲波/次聲波)的產生,其頻率范圍低于 Hz。在一般情況下,聲波在地下巖石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快/慢)。似蝙蝠,它是用 波來判斷障礙物及空間方位的;花樣游泳表演時,運動員在水下能聽到水中音響所發出的音樂聲、說明 可以傳播聲音。對于新手司機汽車上的前后倒車雷達是必不可少的,在汽車離障礙物較近時能發出報警聲,提醒人們前方或者后方有障礙物,這個倒車雷達聲音頻率 20000HZ(填“大于或者小于”);監測 波可以預報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聲現象知識體系的建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