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物理基礎講義(答案)第6講 平面鏡成像例題分析1.D 2.C 3.A 4.D 5.B 6.A 7.C 8.C 9.B 10.B 11.C12.反射13.正;等大;虛;反射;直線傳播14.2;1;不變15.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像與物的大小;不合理;沒有多次實驗,結論不具有普遍性16.確定像的位置;A;蠟燭;B17. 18.課后練習1.D 2.C 3.C 4.C 5.D 6.C 7.D8.3.81×105;等于月亮的大小9.1.6;2;能10.①BC、F、像的位置;②刻度尺;沒有多次實驗,結論不具有普遍性;③D;不能拓展提高1.(1)物體發出的入射光線能夠照射到平面鏡的正面(2)物體發出的入射光線經過平面鏡反射后能進入人眼B11.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A'B”12.如圖,根據給出的入射光線A0畫出反射光線0B,并標出反射角及其度數法線3013.如下左圖所示,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圖中的入射光線和光源的位置。14.如下右圖所示,S點發出的一條入射光,經反射面反射后經過P點,作出該反射光線。BD八年級物理基礎講義第6講 平面鏡成像基本概念平面鏡成像現象:當你照鏡子的時候可以在鏡子里看到另一個“你”,鏡子里的這個“人”就是你的像。在平靜的水面,看到景物的倒影也是常見的平面鏡成像的現象。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時,像的位置、大小跟物體的位置、大小有什么關系?設計和進行實驗:實驗儀器:火柴、白紙、刻度尺、_________和兩支蠟燭。如圖所示,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紙上豎立一塊_________作為平面鏡。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中兩支蠟燭的大小應________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移動玻璃板后面那支未點燃的蠟燭。直到從鏡前看上去蠟燭B好像________________。則蠟燭B所在的位置就是______________的位置。在白紙上記下蠟燭A和蠟燭B的位置,并通過觀察比較物體和像的大小。移動點燃的蠟燭A,多次重復實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直線把每次實驗中蠟燭和像在紙上的位置連起來,并用__________分別測出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討論分析實驗現象,歸納實驗結論。結論:平面鏡成像特點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___________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_______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_______;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平面鏡成像原理在上面的實驗中,平面鏡后面并沒有點燃的蠟燭,但是,我們卻看到平面鏡后面好像有蠟燭。這是為什么呢?如圖所示,光源S向四處發光,一些光經平面鏡發生反射后進入了人的眼睛,引起了視覺。由于有光的直線傳播的經驗,人會感覺這些光好像是從進入人眼的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S’發出的。S’就是S在平面鏡中的像由于平面鏡后并不存在光源S’,所以把S’叫做_________。例題8:利用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作圖平面鏡的應用平面鏡的使用歷史悠久,古代人們就用磨光的銅面作為鏡子。現代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鏡子。商店、梳妝臺、衛生間、理發店等等。平面鏡在各行各業中都有廣泛的應用。醫生用來檢查牙齒的小鏡就是平面鏡,早起軍事上的潛望鏡主要是由兩塊平面鏡組成的。如果把許多平面鏡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起來,就可以把太陽光反射后匯聚到同一位置,從而利用太陽能來發電。這就是塔式太陽能電站的原理。凸面鏡和凹面鏡除了平面鏡外,生活中也常見到凸面鏡和凹面鏡,它們統稱為球面鏡。餐具中的不銹鋼勺子,它的里外兩面就相當于凹面鏡和凸面鏡凸面鏡和凹面鏡在實際中有很多的應用。例如,汽車的后視鏡和街頭路路口的反光鏡都是凸面鏡。凸面鏡能起到擴大視野的作用。汽車前燈的反光裝置則相當于凹面鏡,有了它,射出的光線接近于平行光。利用凹面鏡制成的太陽灶可以將會聚的太陽光用來燒水、煮飯,既節約又環保。凹面鏡的面積越大,會聚的太陽光越多,溫度也就越高,太陽光甚至可以用來融化金屬。例題分析下列各項中不能作為平面鏡的是( )A.商店櫥窗的玻璃 B.拋光后的大理石C.干凈的投影片 D.雨中的湖面關于物體通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B.物體離平面鏡越遠,所成的像越小C.物體與它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大小一定相等D.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大于像到平面鏡的距離關于實像和虛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實像能用光屏接收而虛像不能B.虛像是人的幻覺,并沒有光線進入人眼睛,實像則相反C.實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現象形成的,虛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現象形成的D.實像有放大的也有縮小的,而虛像都是放大的小明站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 )A.與人到平面鏡的距離有關 B.與鏡面的大小有關C.與小明和平面鏡的大小都有關 D.與小明的大小有關關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遠離平面鏡,像也遠離,像變小B.物體遠離平面鏡,像也遠離,像的大小不變C.物體面鏡,像的位置不變,像的大小不變D.物體面鏡,像面鏡,像變大下列關于光的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陽關下,微風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這是光的反射現象B.汽車在夜間行駛時,應打開駕駛室內燈C.人在照鏡子時,總是靠近鏡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時平面鏡所成的像會變大D.在暗室里,為了能從鏡子中看清自己的臉部,應把手電筒正對著鏡子照射平靜的水面能夠清晰地映出岸上的景物,通常叫“倒影”,它是景物發出的光( )A.經反射面反射直接會聚而成B.進入水中會聚而成C.經水面反射,反射光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D.進入水中的光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關于平面鏡的成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比平面鏡大的物體不能通過平面鏡成完整的像B.在平面鏡后方的物體能通過平面鏡成像C.物體在平面鏡前,但不在平面鏡的正前方,也能通過平面鏡成像D.在平面鏡后放物體會遮擋住鏡內的像小轎車前的擋風玻璃不豎直安裝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噪音 B.盡可能避免因平面鏡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C.為了造型美觀 D.防止擋風玻璃震碎一小球沿水平桌面向平面鏡運動,可看到小球在鏡中的像豎直向下運動,則鏡面與桌面的夾角為( )A.30° B.45°C.90° D.135°下列各例中,屬于防止平面鏡成像的是( )A.舞蹈演員利用平面鏡觀察和矯正自己的姿勢B.家庭裝修中,常利用平面鏡來擴大視野空間C.夜間行駛時,車內的燈必須關閉D.牙醫借助平面鏡看清牙齒的背面我國古代就有關于光現象的描述,如“撈不到的水中月,摘不到的鏡中花”、“池水映明月”等,這些都是描述光的________現象。我們能在平面鏡中看到物體______立的、_______的_______像,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現象形成的;我們能在燈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現象形成的。一個人站在平面鏡前1米處,他和平面鏡中的像相距_______米。如果人以0.5米/秒的速度背對平面鏡運動,那么鏡中的像遠離人的速度是_______米/秒,人離平面鏡距離變遠,則人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小李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再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A和B,A放在玻璃板前,B放在玻璃板后。如圖所示,點燃玻璃板前蠟燭A進行實驗。①小李選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李在實驗時,分別測出物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的一組數據,就得出實驗結論之一:“像距與物距相等”。你認為這樣得出結論____________(選填“是”或“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實驗時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鏡,是為了___;實驗時如圖,將點燃的蠟燭1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支相同的蠟燭2放到玻璃板另一側,邊移動邊觀察。觀察時,眼睛應該在圖中_______處觀察(選填“A”、“B”、“C”或“D”),使它與蠟燭1的像重合;為確定像的虛實,需在____位置放一個光屏(選填“蠟燭1”或“蠟燭2”),并在圖中的_______處觀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選填“A”、“B”、“C”或“D”)。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下左圖中做出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A’B’。在上右圖中已畫出物體AB所成的像A’B’,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出AB。課后練靜的湖面上倒映著美麗的白塔”,這句話里關于“倒映的白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是白塔的影子 B.是白塔的實像C.是比白塔略大的虛像 D.是與白塔等大的虛像一個人由遠處走向一塊豎直懸掛著的平面鏡,他在鏡內所成的像(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C. 大小不變 D.大小由平面鏡大小決定小明從平面鏡里看到鏡子對面電子鐘示數的像如圖所示,這時的時刻應是( )A. 21:10B. 10:21C. 15:01D. 12:01檢查視力時,人眼與視力表的距離應為5m,可是檢查視力的房間東西墻壁最大的距離為3.5m,此時,眼科醫生把視力表掛在東墻上,在西墻上掛一面大平面鏡,此時被檢查者應面向西坐在平面鏡前合理的位置是( )A.距鏡面3m B.距鏡面2mC.距鏡面1.5m D.距鏡面1m如圖所示,物體AB高1.6米,平面鏡CD高0.6米,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為2米。下列關于物體、像、平面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物體通過該平面鏡不能成完整的像B.像高與平面鏡的高相同,為0.6 mC.物體與像的距離為2 mD.像高與物體的高相同,為1.6 m如圖所示,用手電筒對著平面鏡中的像照射時,觀察到像比原來亮多了,其原因是( )A. 光射到像上,所以像變亮了B. 光使整個空間變亮了,更便于觀察像,所以像變亮了C. 光反射到物體上,物體變亮了,所以像也變亮了D. 光使鏡子變亮了,所成的像也就變亮了下列關于實像的說法,正確的是A.平面鏡成的像是實像 B.眼睛能看見的像是實像C.與物體一樣大小的像是實像 D. 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實像池水的深度為2.5米,月亮到水面的距離為3.81×105千米,月亮在水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離為___________千米,月亮像的大小________。小紅同學的身高為1.6米,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米處,她在鏡中的像高為________米,她到像的距離是________米,若將一塊與平面鏡一樣大小的木板放在平面鏡后面1米處,如圖所示,她________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選填“能”或“不能”)。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①實驗室提供了如圖所示的一些實驗器材供選擇,蠟燭應選用_________;成像光學儀器應選用______(選填字母),其目的是便于確定_______________。②為了探究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之間的關系,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實驗中,小莉同學只進行了一次實驗,就得到了“像與物到平面鏡距離相等”的結論,這種做法的不合理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要驗證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是虛像,應將______(選填字母)放在成像位置,在其上面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燭焰的像。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A'B'如圖,根據給出的入射光線AO畫出反射光線OB,并標出反射角及其度數(法線OA30) (MNAB)如下左圖所示,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圖中的入射光線和光源的位置。如下右圖所示,S點發出的一條入射光,經反射面反射后經過P點,作出該反射光線。拓展提高根據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并畫出能夠看到AB完整的像的范圍。(1)平面鏡成像的條件:(2)能看到平面鏡中像的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6講 平面鏡成像.docx 第6講 平面鏡成像_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