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物理基礎講義(答案)第2講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例題分析1.C 2.B 3.A 4.B 5.B 6.B 7.D 8.B 9.C 10.C 11.C 12.C 13.D14.振動;振動15.風;馬;河16.疏密波;聲波;信息;能量;沒有課后練習1.振動;介質;真空2.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3.介質;大;340;增大4.疏密波;振動;能量5.傳聲;地面能夠傳聲6.減少;松軟多孔;不能7.0.1;17;0.1;增強;延長8.D 9.D10.①1306;②氣體種類相同時,聲波的傳播速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③較低11.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其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12.1400m/s拓展提高1.成績偏好;12.29s2.360m3.(v2t-v1t)/v24.v0(Δt1-Δt2)/( Δt1+Δt2)5.0.4;238八年級物理基礎講義第2講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基本概念聲音的產生任何聲音都是由于物體_______而產生的。_______一旦停止,發(fā)生也隨即停止。撥動琴弦,______在振動;敲擊鑼鼓,_______在振動;吹簫時,管內的_______在振動。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聽到的各種聲音,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振動物體。這種振動物體叫做_______。發(fā)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或_______。聲音的傳播人們聽到聲音時往往距發(fā)聲的物體有一定的距離,那么聲音是怎樣從發(fā)聲的物體傳播到遠處的呢?如圖,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注意聲音的變化。再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注意聲音的變化。這個實驗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張桌子做實驗。一個同學輕敲桌子(不要使附件的同學聽到敲擊聲),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桌面上。由實驗能得出什么結論?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桌子也能傳聲。氣體、固體可以傳播聲音,其實液體也可以傳播聲音。將要上鉤的魚,會被岸上的說話聲或腳步聲嚇跑;在花樣游泳比賽中,運動員在水中也能聽到音樂,這些都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實驗表明: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_______;傳聲的介質既可以是氣體、固體、也可以是液體;_______不能傳聲。發(fā)聲體的振動是如何在空氣中傳播的呢?當我們敲擊音叉時,音叉便會發(fā)生快速的振動,使其附件的空氣也一起振動起來。這種空氣的振動是以_______相間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開來,如圖所示。物理學中把發(fā)聲體的振動在空氣或其他介質(傳播聲波的物質)中的傳播叫做_____。在聲波傳播的過程中,振動的空氣并沒有隨著聲波向前移動,只不過是在原處振動。聲波實際上是聲源振動的_______和_______通過周圍物質向前傳播。聲速遠處一道閃電劃過漆黑的夜空,過一會才會聽到隆隆的雷聲。這個現(xiàn)象表明,遠處的聲音傳到我們的耳朵需要一段時間。聲音傳播的快慢用聲速描述,聲速的大小跟____________有關,還跟____________有關。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____________m/s。一些介質中的聲速介質 聲速/(m·s-1) 介質 聲速/(m·s-1)空氣(0℃) 331 海水(25℃) 1531空氣(15℃) 340 冰 3230空氣(25℃) 346 銅(棒) 3750軟木 500 大理石 3810煤油(25℃) 1324 鋁(棒) 5000水(常溫) 1500 鐵(棒) 5200回聲聲音的傳播過程中,如果遇到了障礙物,就會被反射,形成了回聲。當障礙物離人較遠時,發(fā)出的聲音經過較長的時間(大于_____秒)回到耳邊,人們就能把回聲和原聲區(qū)分開;當障礙物離人太近時,發(fā)出的聲音很快被反射回來,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此時人們分辨不出原聲和回聲,但是會覺得聲音更響亮。通常,______________的表面反射聲波的能力強,______________的表面吸收聲波的能力強,不同的形狀的反射表面對聲波的反射效果也是不同的。音樂廳中常用這種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人耳的結構人靠耳朵聽聲音,那么耳朵通過什么途徑感知聲音呢?人們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的信號通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們就聽到了聲音。在這個過程中,任何部分發(fā)生障礙(例如鼓膜、聽小骨或聽覺神經損壞),人都會失去聽覺。如果只是傳導障礙,而又能夠想辦法通過其他途徑將振動產生的信號傳遞給聽覺神經,人也是能夠感知聲音的。例如,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科學中把聲音的這種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后,就是用牙齒咬住木棒的一段,另一端頂在鋼琴上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xù)進行創(chuàng)作的。骨傳導不用空氣傳導,可以有效避免嘈雜環(huán)境的干擾,常應用在工業(yè)、戰(zhàn)場等特殊的場合中。而利用骨傳導原理制成的助聽器、耳機等更是在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題分析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聲音是由發(fā)聲體的振動產生的,但振動停止發(fā)聲不停止B.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保持340米/秒不變C.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真空不能傳聲D.小提琴的琴弦停止振動,仍有聲音發(fā)出如圖所示是宇航員在飛船艙外工作時的照片,他們之間的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而在飛船內卻可以直接對話,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聲太大 B. 太空是真空,不能傳聲C. 用通訊設備對話更方便 D. 聲音只能在地面附件傳播發(fā)生災難時,困在廢墟中的人向外求救,一種好方法使敲擊鐵管,這主要是因為鐵管能( )A.傳聲 B.傳熱 C.導電 D.通風將發(fā)聲的鼓的鼓面用手一按,響聲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確的是( )A.聲波傳到鼓內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動C.鼓的振動變快了 D.以上說法都不對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乒乓球,發(fā)現(xiàn)乒乓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是為了(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B.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C.延長音叉的振動時間D.使聲波多次反射形成回聲吹笛子發(fā)聲主要是靠( )A.笛子本身(竹管)的振動 B.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氣柱振動發(fā)聲C.吹笛子的演員嘴唇振動發(fā)出聲音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關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B.人說話是靠舌頭振動發(fā)生的C.只有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D.一切發(fā)聲體都在振動在很長的鐵管一端管口用石塊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另一個人用耳朵貼著管口傾聽,可以聽到的聲音的次數(shù)是( )A.1次 B.2次 C.3次 D.4次雷雨來臨之前,閃電一閃即逝,但雷聲卻隆隆不斷,這是由于( )A.雷一個接一個打個不停 B.人的雙耳效應C.雷聲經過地面山岳和云層多次反射造成的 D.閃電的速度比雷聲的速度快聽老師站在教室里講課跟在操場上講課相比聲音要洪亮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A.老師在教室內講得大聲B.教室窗戶是打開的,沒有障礙物C.教室里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使聲音加強D.傳播聲音的介質不同關于聲音的傳播,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學生聽到老師的講課聲是靠空氣傳播的 B.“土電話”是靠固體傳播聲音的C.聲音在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慢 D.真空不能傳播聲音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在桌子的一端放一塊表,把耳朵貼在桌面上的另一端,可以聽見表的滴答聲,說明聲音的可以在固體中傳播B.人潛沒在水里,可以聽到岸上的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C.在月球上,宇航員通過無線電交流,說明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D.敲擊鋼管聽到兩次聲音,說明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是不同的相隔0.1秒以內的兩種聲波會混在一起,人無法分辨出來,那么在高山前叫喊,要聽到與原聲分開的回聲,人站的位置離山的距離至少為( )A.340米 B.170米 C.34米 D.17米聲音是由物體的_________而產生的,物體的_________停止,發(fā)聲也就停止。歌中唱到“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里面涉及的發(fā)聲物體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聲源的振動在介質中以_________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從而形成了_________,實際上是聲源振動的________和________通過介質傳播開去,在傳播過程中,振動分子_______向前移動。(選填“有”或“沒有”)課后練習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__________,聲音的傳播需要__________,登月的宇航員靠無線電交談,說明__________中不能傳聲。在太空中,木星與彗星相碰撞時,會產生巨大的能量與劇烈的振動,但地球上的人類卻沒有聽到一點點聲音,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聲音要靠________傳播。聲音在水中比在空氣中傳播速度_______(選填“大”或“小”)。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約是________米/秒。隨著溫度的升高,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將________(選填“增大”、“不變”、“減小”)。聲音在介質中以________的形式向遠處傳播。聲音傳播過程中能引起別的物體發(fā)生________,超聲波還能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音具有_________。漁民在捕魚時常用不棒敲打船板發(fā)出聲響,把魚群驅趕到一定的區(qū)域,以便于捕撈,這是利用了水能夠________的原理。古代人們在曠野地區(qū)常用“伏地聽聲”的辦法來判斷有無馬群到來,這是應用了______________的知識。在設計、建造電影院時,為了減少回聲對觀眾聽覺的干擾和影響,應盡量__________(選填“增加”或“減少”)四周墻壁對聲音的反射,因此電影院內四周墻壁表面要采用__________(選填“松軟多孔”或“堅硬光滑”)的材料。在月球上,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利用回聲測量物體間的距離。要能區(qū)別自己發(fā)出的聲音和高墻反射回來的回聲,回聲和原聲的相差時間至少是_____秒,也就是人距障礙物不得小于_______米。如果回聲比原聲晚的時間小于______秒,那么這兩個聲音混在一起,就會使人耳聽到的原聲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效果。如圖所示,將薄橡皮膜繃緊在杯口,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敲動盆子,便會看到塑料屑上下跳動,這現(xiàn)象表明( )A.發(fā)生的物體能吸引泡沫塑料 B.繃緊的薄橡皮膜有彈性C.可能有風吹過 D.發(fā)生的物體在振動下列例子中,不屬于利用聲音傳遞信息的是( )A.遠處隆隆的雷聲預示著一場可能的大雨B.鐵路工人用鐵錘敲擊鋼軌,會從異常的聲音中發(fā)現(xiàn)松動的螺栓C.古代霧中航行的水手通過號角的回聲可以判斷船離懸崖的距離D.利用聲波來清洗鐘表等精細的機械下表記錄了聲波在五種氣體中不同溫度條件下的傳播速度,請依據(jù)表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當溫度為20℃時,聲波在氫氣中的傳播速度為_________米/秒。聲波的傳播速度與溫度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最大飛行速度一定的飛機要在空氣中實現(xiàn)超音速飛行,在溫度_________的條件下更容易成功。(選填“較高”或“較低”)《夢溪筆談》中有這樣的敘述: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敵人的馬蹄聲,你能說說其中的道理嗎?如圖所示,第一次測定聲音在水中傳播的速度是1827年,在日內瓦湖上,兩只船相距14千米,在一船上實驗員向水里放一口鐘,當他敲擊鐘的時候,船上的火藥同時發(fā)光;在另一只船上實驗員向水里放一個聽音器,他看到火藥發(fā)光10秒后聽到水下的鐘聲,這個實驗測出的聲音在水中的速度是多少?拓展提高百米賽跑的計時員在聽到發(fā)令槍響之后再按秒表計時,若記錄的運動員成績是12秒,空氣中聲速是340米/秒,則記錄的運動員成績與實際成績相比是好了還是差了?實際成績是多少?火車在進入隧道前必須鳴笛。若火車速度為72千米/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米/秒,司機在鳴笛后2秒時聽到自隧道口處的山崖反射的回聲,則鳴笛時火車到隧道口的距離為多少米?進站的列車發(fā)出一鳴號聲,持續(xù)時間為t,若列車的速度為v1,空氣中的聲速為v2,則站臺上的人聽到鳴號聲持續(xù)的時間為?潛水艇豎直下沉時,向水底發(fā)射出持續(xù)時間為Δt1的某脈沖聲波信號,經過一段時間,該潛水艇接收到了反射信號,持續(xù)時間為Δt2,已知聲波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為v0,則潛水艇的下沉速度為_______________。某人在兩座相距較遠的高樓之間點燃了一枚爆竹,0.4秒后聽到第一次回聲,再過0.6秒聽到第二次回聲。再經過_________秒能聽到第三次回聲,兩座高樓之間的距離為_____米。(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米/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講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docx 第2講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_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