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暑假初三第一講:分子動理論與內能第一課時:分子動理論知識與方法清單目標知識精講目標1 : 物質的微觀組成與分子動理論一:分子和固液氣分子區別1.分子:物質由 組成,分子由 組成,分子式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人們通常用10-10m來度量分子,我們聞到花香就是因為花香的“原子”飄進鼻子里2.固.液.氣.分子的區別和聯系固體 液體 氣體分子間間距體積形狀流動性二:分子動理論1.分子熱運動結論:氣體液體固體分子都永不停息的做 運動,且 運動越劇烈2.分子間間隙結論:分子間存在 ,且氣體>固體>液體3.擴散: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現象。擴散現象說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 。②分子之間有 。氣體、液體、固體均能發生擴散現象。擴散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擴散越快。3 分子間作用力現象:玻璃靠近水面,示數增大,說明分子間存在 ,注射器中氣體不容易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 ,在分子間作用力圖像中可以發現在距離較遠時表現為 ,距離較近時表現為 。結論:分子間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兩個分子距離較近時表現為 ,距離較遠時表現為 ,固體分子間間距較小,表現斥力,所以固體具有一定的形狀,氣體液體分子間間距較大,彼此之間幾乎沒有作用力,所以具有流動性方法技巧提煉1.擴散現象辨析(1)擴散現象與分子動理論觀點時對于分子而言,常見的融化,問道花香都屬于分子無規則運動,但是灰塵,飄雪,或細胞細胞團的運動屬于宏觀或生物,不屬于擴散(2)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始終是存在的,與溫度大小無關,溫度只影響運動的劇烈程度精題精講練★(2022秋 巴南區期末)下列古詩文中加點字段描述的現象,能夠說明分子不停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A.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B.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C.流水落花春也去,天上人間D.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2023 淅川縣一模)在如圖所示的各種現象中,主要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的是( )A.如圖甲,滴在熱水中的墨水使熱水很快變色B.如圖乙,用細線把很干凈的玻璃板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記住測力計的讀數,使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彈簧測力計的讀數變大C.如圖丙,鉛板和金板長時間壓緊在一起,鉛和金會互相滲透D.如圖丁,抽去玻璃板后,兩瓶中的氣體逐漸混合☆☆(2023 沙坪壩區校級二模)關于如圖所示的情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甲雪花飛揚,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B.圖乙用手捏海綿,海綿的體積變小了,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C.圖丙中注射器中的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液體分子之間沒有間隙D.圖丁中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擴散實驗時,水的溫度越高墨水擴散越快☆☆(2023 山亭區一模)如圖所示是由微顆粒(直徑為1﹣50nm)制備得到的新型防菌“納米紙”,在“納米紙”的表面,細菌無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與此現象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組成“納米紙”的分子間沒有間隙B.組成“納米紙”分子間有引力,也有斥力C.細菌的無規則運動屬于分子熱運動D.組成“納米紙”的分子是靜止不動的☆☆(2022 蘭州一模)如果用微觀的分子動理論去分析宏觀的熱現象,會得到全新的認識,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水的汽化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水分子運動越快,其“外逃”到空氣中的速度就越大B.冰塊的水分子并未停止運動,升華時冰塊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氣中C.鐵棒難以拉斷,這說明構成它的分子之間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D.密閉針管中的氣體能夠被壓縮,說明氣體分子間存在著間隙☆☆(2022 婁星區模擬)2020年全球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該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飛沫 (選填“是”或“不是”)分子的運動。為了消毒,老師在教室地面噴灑消毒液,消毒液的味道彌漫在教室中,這種現象叫 現象。第二課時:內能及內能的變化知識與方法清單目標知識精講目標1 : 內能的定義與影響因素一.類比法推內能的定義a物理由于運動具有動能,分子也永遠在做無規則運動,所以分子具有b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有重力勢能,由于彈簧的排斥具有彈性勢能,分子間也存在相互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所以分子具有 ,機械能是動能與勢能的和,故而可以得出內能的概念結論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單位:特點:由于分子始終做無規則運動,所以物體任何情況都具有內能,無論運動靜止,還是溫度高低二.內能的影響因素(1)溫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分子越多:質量越大,內能(2)同一種物質,溫度越高,運動越劇烈:溫度越高,內能 (思考:溫度高,內能大對不對)(3)對氣體而言,體積越大。內能越小(4)同一物質,狀態不同,內能不同:例如溫度相同的水和冰注意:溫度是主要影響因素目標2 : 內能的改變一.熱傳遞(1)熱量: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能量的多少叫 ,熱量的單位是①熱傳遞的條件:有溫度差熱②熱傳遞的方向:熱量從 向 傳遞或從同一物體的 向 傳遞。③熱傳遞的實質:能量的④熱傳遞的結果: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放出熱量,內能減少。注意:熱傳遞傳遞的熱量而不是溫度,熱傳遞是從溫度高到溫度低,而不是內能多到內能少,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熱量二.做功①做功可以改變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 ,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 。②做功改變內能的實質是內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 。做功與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是 的。三.內能與機械能的改變方法技巧提煉1.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1)機械能屬于宏觀,內能屬于微觀,可以沒有機械能但是一定有內能2.溫度、熱量、內能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精題精講練類型一:內能的定義及改變★(2022 蘇州模擬改編)關于物體的內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的溫度只要不變,其內能就一定不會變 B.溫度相同的同種物質內能可能會不同C.質量大的物體比質量小的物體內能大 D.內能與溫度有關,因此0℃的水沒有內能E.速度越高的物體,分子動能就越大,內能就越多 F.物體舉得越高,分子勢能就越大,內能就越多G.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的速度越大,它們的動能就越大H.靜止在水平面的物體,機械能為0,所以也沒有內能★★(2021 增城區一模)甲物體分子動能總和為E甲1,分子勢能總和為E甲2;乙物體的分子動能總和為E乙1,分子勢能總和為E乙2。各能量大小如圖,甲、乙兩物體相比,則( )A.兩物體分子數相同 B.兩物體所處物態相同C.甲物體的內能較大 D.乙物體的溫度較高☆(2019秋 自貢期末)下列關于內能和機械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高溫物體不一定比低溫物體的內能大B.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大,具有的內能越大C.靜止的物體沒有動能也沒有內能D.1kg 0℃冰和1kg 0℃水的內能相等☆☆(2022秋 北碚區校級期末)一定質量的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1時刻物體分子動能比 t2時刻大B.0秒時刻物體內能為零C.t1、t2時刻物體內能相等D.t2時刻物體內能比t3時刻小☆☆☆(2022秋 平泉市期末)陸游的《村居書喜》中有詩句“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其中“驟暖花香”描述的現象說明: 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韓翃的《寒食》中有詩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其中“飛花”描述的 (選填“是”或“不是”)擴散現象。如圖所示為古人鍛造鐵器的場景,共經歷了①加熱、②鍛打③淬火三個過程。其中屬于利用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填序號)。(2021秋 運城月考)實驗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學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實和已有知識為依據。通過推理而提出來的。(1)請你根據內能的概念結合所學知識,就“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給出推理性結論并說明推理依據(參照示例):示例:①物體內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溫度有關;推理依據: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分子動能越大,物體內能越大;②物體內能的大小還可能與物體的 有關;推理依據: ;(2)如圖所示,甲、乙、丙、丁四杯水,其中甲中的水較少,其他三杯水質量相同。根據上述的猜想,再次推測哪杯水的內能最大: ;依據是 。 兩杯中水的內能大小不好進行比較。類型二:內能溫度熱量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溫度為0℃的物體沒有內能;B、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多;C、物體的內能增加,它的溫度一定升高;D、物體的溫度升高,它的內能一定增加;E、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一定升高;F、物體溫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熱量;G、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一定多;H、0℃的冰熔化成的0℃水的過程中,溫度不變,內能不變。I、內能增加,一定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J、溫度高,內能大 K、熱量從內能大傳遞到內能小的物體☆☆(2022秋 大足區校級期末)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僅在兩物體之間發生熱傳遞時,高溫物體內能一定減少,低溫物體內能一定增加B.我們不敢大口喝熱氣騰騰的湯,是因為溫度越高,湯含有的熱量較多C.0℃的冰熔化成0℃的水,溫度不變,內能不變D.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一定增加☆☆(2022秋 江津區校級月考)關于溫度、內能和熱量,下列說法:①物體內能增大,可能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②物體具有的內能就是物體具有的熱量;③物體的內能增大含有的熱量一定增加;④物體內能減小時,溫度可能不變;⑤0℃的冰塊變成同溫度的水,內能不變;⑥相同質量、相同溫度的物體,它們的內能一定相同;⑦氣體體積膨脹,對外做功的同時若不吸熱,內能一定減少⑧鋸條鋸木板時,鋸條的內能增加,木板的內能減少。正確的是( )A.①③⑦ B.①④⑤ C.①④⑦ D.②④⑧類型三:內能與機械能的改變★★(2023 廬陽區校級二模)如圖所示,在燒瓶內盛少量水,給瓶內打氣,當瓶塞跳起時,可以看到瓶內出現白霧,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燒瓶內的氣體對瓶塞做功,氣體溫度升高,瓶底的水汽化,形成白霧B.通過打氣筒壓縮瓶內氣體做功,氣體的體積減小,水蒸氣液化,形成白霧C.燒瓶內的氣體對瓶塞做功,氣體內能減小、溫度降低,水蒸氣液化,形成白霧D.通過打氣筒壓縮瓶內氣體做功,氣體內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形成白霧☆☆☆(2022秋 信宜市校級月考)如圖甲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團小棉花,把活塞迅速壓下去,棉花被點燃。如圖乙所示,瓶內裝有一些水,用瓶塞將瓶口塞緊,瓶塞通過導管與打氣筒相連。用打氣筒給瓶中打氣,當瓶塞跳起來時,瓶口周圍冒“白氣”。(1)甲、乙兩實驗說明 可以改變內能。(2)在甲實驗中,把活塞迅速壓下去時棉花被點燃,說明筒內空氣的溫度 ,內能 。(均填“增大”、“減小”、“不變”、“升高”或“降低”)這是將 能轉化 能。(3)如圖丙所示,B是一個被銷釘鎖住的活塞,氣缸A密封有壓縮空氣,C是一支溫度計。若活塞與氣缸壁之間沒有摩擦,當把銷釘K拔出后,將觀察到活塞向右移動,溫度計的示數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你的分析依據是 (4)用活塞式打氣筒為自行車輪胎打氣的過程中,會發現氣筒的筒壁發熱。筒壁發熱現象的產生,有兩個方面的原因:a.打氣過程中活塞與筒壁之間不斷地克服摩擦做功使筒壁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b.打氣時活塞壓縮氣體做功使氣體的內能增加,升溫的氣體通過熱傳遞使筒壁溫度升高。針對哪一個是主要原因問題,小科設計了如下實驗:先測出打氣前筒壁的溫度為t0,再將打氣筒不與輪胎相連空打氣適量的n次后測出筒壁溫度為t1,待筒壁溫度恢復t0后,再將打氣筒與輪胎相連,在相同的時間內打相同的n次后測出筒壁溫度為t2。你認為t2 t1(填“>”、“<”或“=”),原因是: ;若想要說明b是主要原因的實驗結果應該是: 。(填字母)t2﹣t0>t1﹣t0 B.t2﹣t1>t1﹣t0 C.t2﹣t1<t1﹣t0 D.t2﹣t0<t1﹣t0拓展提升(熱傳遞的計算)★★★★(上海第27屆大同杯初賽)一般情況下,單位時間內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的熱量與兩個物體的溫差成正比。冬天的北方比較冷,房間內都有供暖系統。如果戶外溫度為,則房內溫度為18℃;如果房外溫度為,則房內溫度為12℃。那么,房間暖氣管的溫度為( )。A.75℃ B.70℃ C.65℃ D.60℃☆☆☆☆(上海第30屆大同杯初賽)一厚度為的薄金屬盤懸吊在空中,其上表面受太陽直射,空氣的溫度保持不變,經過一段時間,金屬盤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溫度分別保持為和。假設單位時間內金屬盤每個表面散失到空氣中的能量與此表面和空氣的溫度差以及此表面的面積成正比;單位時間內金屬盤上、下表面之間傳遞的熱量與金屬盤的厚度成反比,與兩表面之間的溫度差和表面面積成正比。忽略金屬盤側面與空氣之間的熱傳遞。那么,在金屬盤的厚度變為而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金屬盤上、下表面溫度穩定之后,金屬盤上表面的溫度將變為( )。A. B.C. D.思維導圖記憶宮殿構建大展身手1.基礎練1.如圖所示的各種現象中,主要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的是( )A.滴在熱水中的墨水使熱水很快變色B.抽去玻璃板后,兩瓶中的氣體逐漸混合C.端面磨平的鉛棒壓緊后能夠吊住大鉤碼D.鉛板和金板長時間壓緊在一起,鉛和金會互相滲透2.關于溫度、熱量、內能,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0℃的冰沒有內能B.冰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所以它的內能也不變C.物體溫度升高,它的內能一定會增加D.物體內能增加,一定要從外界吸收熱量3.如圖是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過程中緊急剎車時留下的長滑痕,并且顏色深淺不同。以下判斷合理的是( )A.輪胎的內能在剎車過程中不斷減少B.汽車剛開始剎車時相對地面是靜止的C.滑痕顏色較深部分比較淺部分所受摩擦力更大D.汽車剎車后不能立即停止是因為汽車受到慣性作用4.兩滴水銀靠近時,能自動結合成一滴較大的水銀,這一事實說明分子之間存在著 ,物體不能無限地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 ,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會 ,說明 。5.在一杯水中滴入紅墨水,靜置一段時間后發現整杯水變紅,此現象說明分子在 。將兩塊表面干凈的鉛塊壓緊后,即使在鉛塊下面掛了物體也不會將它們拉開(如圖所示),這說明分子間存在 (選填“引力”或“斥力”)。6.在公共場所,一人吸煙,周圍的人都受到毒害,煙霧中有害物通過 被周圍的人吸入體內。7.夏天中午天氣真熱,這個“熱”字表示 ;摩擦生熱,這個“熱”字表示 ;煤燃燒時,向外放熱,這個“熱”字表示 。8.如圖1所示,將熱湯發放在冷水中,圖2反映了兩者的溫度變化情況。由圖可知,0~5分鐘過程中,湯的內能 (填寫“增大”或“減小”),在第10分鐘時,兩者之間 發生熱傳遞(填寫“有”或“沒有”)。2.提升練1.課堂上,楊老師將斷成兩段的均勻圓柱形鉛塊A、B的兩端面磨平。將磨平的端面相對,用力壓緊,兩段鉛塊合在了一起,就象沒有斷開過一樣。接著楊老師按圖(a)的方式把合在一起的鉛塊豎直懸掛于鐵架臺上,然后在鉛塊下面懸吊了多個鉤碼,兩鉛塊仍未分離。面對出乎意料的現象,同學們議論紛紛。(1)上述實驗說明了什么呢?同桌的小李、小趙同學分別談了自己的看法,你的看法是 。(2)在如圖(a)所示的狀態下,取下鉤碼,為了粗略地測出A、B兩個鉛塊之間的分子作用力的大小,小李、小趙同學找來了以下器材:A.刻度尺B.停表 C.彈簧測力計 D.溫度計 E.量筒F.小桶 G.細沙①他們應該選擇的器材是其中的 (填器材的字母代號)②他們的實驗操作過程是: ③用測得的物理量表示出A與B之間的分子作用力大小是Fx= 2.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熱阻物體的不同部分之間存在溫度差時,就會發生熱傳遞。傳導是熱傳遞的一種方式,同時物體對熱量的傳導有阻礙作用,稱為“熱阻”用R表示。物體的熱阻與物體在熱傳導方向上的長度L成正比、與橫截面積S成反比,還與物體的材料有關,關系式為R=,式中λ稱為材料的導熱系數,不同材料的導熱系數一般不同。房屋的墻壁為了保溫,往往使用導熱系數較小的不良導體材料。如果墻壁一側是高溫環境,溫度始終為t1;另一側是低溫環境,溫度始終為t2,墻壁溫度變化隨著厚度改變而均勻遞增(或遞減),墻壁中形成穩定的熱量流動,則單位時間內從高溫環境傳導到低溫環境的熱量Q與墻壁兩側的溫度差成正比,與墻壁的熱阻成反比。(1)熱量傳導過程和電流相似,溫度差相當于電路中的 ,熱阻相當于電路中的 (以上兩空均選填“電壓”“電流”或“電阻”)。(2)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導熱系數越小,熱阻越 (選填“大”或“小”)。鐵鍋等傳熱良好的炊具一般用熱阻較 (選填“大”或“小”)的材料制成的。(3)如圖甲所示,熱量在墻壁中傳導,t1、t2分別為40℃、20℃,則墻壁正中間(虛線處)的溫度為 ℃。(4)如圖乙所示,長方體實心鋁塊的長、寬、高分別為2L、L、3L,當熱量從上向下流動時,鋁塊的熱阻為R1,熱量從左向右流動時,鋁塊的熱阻為R2,則R1 R2(選填“>”“<”或“=”)。(5)如圖丙所示,熱量在墻壁中傳導,在傳導方向上的長度為L1,橫截面積為S,導熱系數為λ1;在墻壁一側緊貼一層保溫層,保溫層與墻壁面積相同,在熱傳導方向上的長度為L2,導熱系數為λ2,則熱量傳導過程中的總熱阻R=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