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講 熔化和凝固A.學前導讀冰棒在冬天為什么不容易化?冰的熔化和塑料的熔化一樣嗎?蠟燭滴出來的液滴到桌面上會出現什么現象?B.知識新知實驗1:熔化分別觀察冰變成水以及蠟燭變成蠟液的過程。實驗結論(知識點1):我們把物質從 變為 的過程稱為熔化,生活中熔化現象很常見。知識點2:晶體和非晶體固體熔化時,若加熱到一定溫度才發生物態變化并保持溫度 ,這樣的物質稱為 ,如冰、各種金屬、食鹽等等,這個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做該物質的“ ”。若加熱時該物質發生物態變化時溫度依舊會持續變化,這樣的物質稱為________,如玻璃、松香、石蠟、瀝青、橡膠等等。實驗3:凝固熔化后的蠟液滴到桌子上一會兒后就再次變為固態。實驗結論(知識點3):我們把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稱為 。知識點4:晶體熔化和凝固的條件及圖像晶體熔化的條件是:(1)晶體溫度達到熔點(2)持續加熱(繼續吸熱)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存在一個非常特殊的狀態,即“固液共存態”,上一講中的冰水混合物就處于該狀態。凝固過程的條件正好與熔化的條件相反,即:(1)達到凝固點(2)持續放熱。 晶體 非晶體物質 海波、冰、食鹽、石英、水晶、明礬、奈、各種金屬 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熔點和凝固點 有 無熔化過程 固液共存,吸收熱量,溫度___________ 吸收熱量,先變軟變稀,最后變為液態,溫度凝固過程 固液共存,放出熱量,溫度不變 放出熱量,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后變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熔化圖像凝固圖像熔化條件 達到 ,繼續吸熱 吸收熱量凝固條件 達到 ,繼續放熱 放出熱量C.典型例題知識點:熔化【例1】如圖所示是物質在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從圖像中獲得的信息不正確的是( )A.這種物質是晶體,其熔點為48℃B.在BC段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C.在BC段物質不吸收熱量,溫度不變D.第10分鐘后物質處于液態知識點:晶體【例2】在圖所示圖像中,能描述晶體熔化過程的是( )知識點:凝固【例3】下列自然現象的形成,屬于凝固的是( ?。?br/>A.露 B.霧 C.冰 D.霜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圖像【例4】如下圖所示,小李同學用此裝置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情況.t/min 0 1 2 3 4 5 6 7 8 9t/℃ -4 -3 -2 -1 0 0 0 1 3 5(1)他將觀察到的溫度計示數變化情況記錄在上表中.請根據表中數據,在右上圖的坐標紙上畫出冰熔化過程中的溫度—時間圖像.(2)某時刻溫度計的讀數如上圖所示,此時的溫度是 ℃;(3)為減小誤差,實驗過程中宜選用較大的冰塊還是較小的冰塊? ;(4)如果將冰塊換成石蠟碎塊做同樣的實驗,石蠟熔化過程中所得到的溫度—時間圖像是否與冰的相同?為什么?D.夯實基礎1.吃冰棒解渴,是因為冰棒_ ,從人體_ _熱量,使人體的溫度_ _的緣故.2.電烙鐵上熔融的錫離開電烙鐵頭后變成錫粒,此過程叫_ _,需要_ _熱.3.固體分晶體和 兩類。在松香、海波、冰、玻璃、鐵、蜂蠟中,這些固體中屬于晶體的是: _,它們都有固定的 。4.水的凝固點是0℃,當環境溫度為0℃時,水可以是 體,也可以是 體,還可以是 狀態。5.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 , 熱量,水在凝固過程中溫度 , ___________熱量。E.進階拓展1.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銀變成0℃的水銀 B、冰變成水C、食鹽放入水中化成鹽水 D、玻璃在高溫狀態下變成液態玻璃2.關于物質的熔化和凝固,下列斜述中正確的是( )A.各種固體都有一定的熔點 B.各種固體都有一定的凝固點C.各種晶體的凝固點相同確良 D.非晶體沒有熔點3.如圖2是海波的熔化過程圖象。從圖象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 ) A.海波的熔點是48℃ B.海波在BC段沒有吸熱 C.海波在CD段是氣態 D.6min時海波已全部熔化。4.水的凝固點是0℃,如果把0℃的冰放到0℃的房間里,則( )A.冰一定會熔化,但不會全變成水 B.冰一定不會熔化C.冰可能會熔化也可能不熔化 D.冰將全部熔化5.買一塊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凍室里。當把冰凍的豆腐拿出來化冰后,發現豆腐里有許多小孔。其成因是( )A.豆腐冷縮而成的 B.冰箱中的冰霜進入豆腐而成的C.豆腐膨脹而成的 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結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6.下圖是兩種物質發生物態變化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以下說法中正確的一組是( )①.圖甲是晶體熔化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②. 圖乙是晶體凝固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③.圖甲表明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是由于沒有從外界吸熱④.圖乙表明非晶體凝固過程中,溫度降低,不斷向外界放熱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7.根據下表中所列出的幾種物質的熔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物質名稱 固態水銀 金 銅 鋼 鎢 固態氫 固態氦熔點(℃)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272A.電燈泡的燈絲用鎢制成,不會熔化; ?。拢兘鸬粼阡撍胁粫刍?;C.水銀溫度計在-40℃時已無法使用; D.在-265℃時氫氣是固態.8.在探究海波的熔化規律時,小芳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根據表中的實驗數據完成填空。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海波溫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9 53 56海波的熔點是 ℃,從開始加熱經過2min,海波處于 態(選填“固”或“液”)。9.如圖是某種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圖象可以得到許多信息,請你寫出兩條。(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圖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蠟的熔化過程的實驗裝置。器材有:冰、蠟、熱水瓶、試管、燒杯、鐵架臺(帶鐵夾)、攪棒、秒表、溫度計、水。(1)圖乙是 (選填“冰”或“蠟”)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圖丙所示溫度計顯示的是蠟某時刻的溫度,它的示數是 ℃。(2)在冰和蠟熔化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中拿出來,冰和蠟停止熔化。將試管放回燒杯后,冰和蠟又繼續熔化。說明固體熔化時需要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F.課后訓練1.關于晶體熔液凝固的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達到凝固點時晶體熔液就會全部凝固B.整個凝固過程中,處于固液混合態C.晶體熔液在凝固過程中,液態總比固態多D.晶體在凝固點時可能是固態、可能是液態,還可能是固液混合態2.如圖所示是某種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AB段表示該物質溫度逐漸升高,它的熔點也在升高B.BC段表示該物質有一定的熔點,因此它是晶體C.BC段表示該物質溫度不隨時間改變,說明該物質已經完全熔化D.該曲線可能是蠟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3.在圖中,正確描述巴中鐵路鐵軌的鑄造過程中溫度變化的是( )4.小明想從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把酒精分離出來。他想,水的凝固點是0℃,酒精的凝固點是﹣117℃。于是他把混合液放入溫度為﹣5℃的冰箱的冷凍室中,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后,水并沒有凝固,酒精沒能分離出來。水為什么在0℃以下還沒凝固呢請你就此問題提出合理的猜想: 。5.甲、乙兩種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從圖3中給出的信息,我們可以判斷 物質是晶體,該晶體的熔點是 ℃,該晶體加熱 min后開始熔化。6.下面是研究海波熔化時記錄的實驗數據:時間(min) 0 2 4 6 8 10 12溫度(℃) 32 36 40 44 48 48 48時間(min) 14 16 18 20 22 24 26溫度(℃) 48 48 52 56 60 64 68(1)在圖5中作出海波的熔化圖象。(2)從圖象中可看出海波的熔點是 ℃。(3)海波熔化用了 min。(4)從計時開始,經過12min,海波的溫度是 ,狀態是 。7.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卻部分補充完整。(探究物質的熔化和凝固過程)物質 這種物質是一種晶體,熔點是 ℃。過程 該物質在BC段需要吸熱,但溫度保持 。方法 物質吸收的熱量無法直接測得,可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說明,這里運用的是 法。8.生活中小明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不同固態物質在熔化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相同嗎”?小明選擇的固態物質是蠟和海波,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將溫度計插入試管中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 固體粉末中,不要碰到試管底或試管壁。若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則此時溫度計的讀數為_______℃。(2)為了使物質受熱均勻,實驗過程中使用的方法有 (寫出一種即可)。(3)如圖乙所示,a、b是小明繪制的蠟和海波的熔化圖像,則 是海波的熔化圖像,判斷的依據是: 。G.設計實驗過冷水的制作過冷水(supercooled water)是指溫度低于攝氏零度的液態水。這在物理概念上來說是一種特殊現象的存在,讓很多的學生有很神奇的感覺。其實這只是水的一種特殊狀態。下面我們就介紹過冷水的幾種制作方法。工具及原料:蒸餾水、飲料瓶、冰箱、毛巾1.你要保證飲料瓶子是干凈的,最好是從市面上買回來的飲料,倒干凈使用。把蒸餾水倒入瓶子內。放入冰箱2-3小時。這里需要注意控制溫度和時間,一般會多次嘗試才會成功。2.如果不容易控制溫度,你可以用毛巾包起來,在毛巾和瓶子之間插入溫度計。觀察到0度了,就取出來。取出的時候要小心哦,不要有搖動。然后你把水倒出來的時候,就會看到水在瞬間結冰了。H.拓展閱讀古人如何在夏日防暑?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好在現代有了空調、電扇、電冰箱等等一系列的降溫設備,現代人還可以去一些清涼的地方來避開炎炎夏日。可是在古代根本沒有這些電器,交通不方便也阻礙了人們的長途旅行及避暑,我們就很好奇人們是怎樣度過炎炎夏天的呢? 古人夏天防暑降溫的一種方法是吃冰塊!別以為只有現代人才能享受到“冰爽”的感覺,古代人夏天也能吃到冰,而且還有“冰箱”。不過,古代“冰箱”是不插電的。湖北曾出土一件戰國時期的“銅冰鑒”,據說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這種“冰箱”的工作原理很簡單,就是直接放入冰塊來使溫度下降,用以冰鎮食物。 那么夏天的冰塊又是哪來的呢?這就得提到古人的另一項創造——冰窖。顧名思義,冰窖就是用來儲存冰塊的地方。人們在冬天采下冰塊,然后挖一個深地窖,把冰儲存起來。我國儲藏冰塊的歷史悠久,《詩經》中就有冬日鑿冰儲藏,供貴族們夏季使用的記載。I. 知識拾遺同學們,你能回答學前導讀中的三個問題了嗎?本課中的疑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