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課 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高考考點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與新要求 2.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3.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精華回放1.市場調節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規范市場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4.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目標和手段二、合作自學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與新要求 (1)總體小康:20世紀末總體小康: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2)全面小康(2001-2020)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 黨的十八大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民生、生態文明五方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有以下幾項新要求:(背誦)① ② ③ 2.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怎么樣?)科學發展觀的主題是: 主線是: 。①把 作為第一要義。---②把 作為核心立場。---③把 作為基本要求。---3.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熟記4點)注意關鍵詞① ② ③④三、質疑解惑簡要列出疑點,并在組內解決。四、互動探究:1. 從經濟生活三個主體認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1)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堅持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落實到日常生活中。(2)企業:要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轉變發展方式,依靠科技進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生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3)政府: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科技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2. 材料一 李克強在此次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中指出,中國經濟持續30多年的高速增長,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7.5%左右的增速與過去近兩位數的增長相比是慢了一些,但從世界范圍看,仍然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的高速度。中國改革與經濟高速增長并行的獨特現象,西方經濟學界稱為“中國之謎”。材料二 不容忽視的是,中國經濟在創造奇跡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盲目擴張產能和忽視流通的重要作用,導致了重生產、輕消費的傾向;居民收入增幅趕不上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輕公平的矛盾;以高耗能、高投入所維持的增長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輕結構的局面。因此,實現我國經濟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任重而道遠。(1)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一,簡析出現“中國之謎”的原因。(2)請用《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為解決材料二中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五、建構知識六、遷移運用1.十八大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下列屬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新要求的是A.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B.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C.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D.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我們( )。①全面追求經濟的發展速度 ②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社會保障全民覆蓋 ③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④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3.在率先進入全面小康和建成富裕型小康社會進程中,人們發現江蘇省各地區大致分為三個梯隊,即到2005年左右,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和南京率先進入全面小康;揚州、泰州、鹽城、徐州、連云港和南通在2015年前進入;淮安和宿遷在2020年前后實現全面小康。這體現了A.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與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一樣 B.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C.實現全面小康還需要進行長期的艱苦奮斗 D.共同富裕貫穿于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過程中 4.長期以來,對經濟快速增長的片面追求已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進而損害到人類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態城以修復、保護生態為主旨,探索人類生存發展的新模式。生態城建成后,將實現可再生能源廣泛利用、節水生活化、城區無垃圾等目標。這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中的: ①以人為本 ②全面發展 ③協調發展 ④可持續發展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5.浙江省經國務院批復成為全國首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試驗區”的試點省份。你認為下列舉措有利于促進浙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是( )。①加強國家宏觀調控 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③加強企業管理創新,提高勞動者素質 ④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13·安徽卷)下表是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整理而成。分析該數據可看出( )。2004~2012年我國GDP及三大產業占GDP比重年份CDP(億元)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2004159 87813.446.240.42006210 87111.748.939.42008314 04510.747.541.82010401 51310.146.743.22012519 32210.145.344.6A.三大產業結構漸趨優化 B.農業的基礎地位在逐漸減弱 C.第二產業產值有所減少 D.GDP增長必然優化產業結構7.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 )。①破解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的有效途徑 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客觀需要 ③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內在要求 ④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2013年2月13日,我國確定“十二五”建筑節能重點任務。“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實施城鎮新建建筑嚴格落實強制性節能標準。這一舉措( )。A.能大幅度提高建筑質量 B.能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取得重大進展C.能降低建筑成本,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D.將促進人們對房產消費的熱情9.2013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中國成功舉行,這表明( )。①我國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高 ②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 ③“引進來”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根本立足點 ④市場經濟高度發展促使世界各國加強交流與合作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0.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說:“我認為未來的經濟發展不應該只注重數量,而更應該注重質量。通過舉行達沃斯論壇,我們想讓大家了解到,只有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這樣的經濟增長才是可持續的。”這啟示我們( )。①只有堅持科學發展,才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②經濟發展的數量與質量很難實現統一 ③重視經濟發展的質量就不能追求經濟發展速度 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 (1)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鮮明特征,能夠把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同市場經濟的長處結合,這是創造中國經濟奇跡的基礎。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能夠充分調動人民生產勞動的積極性。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能夠發揮國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的優勢,使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