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原始農耕生活導學案【思維導圖】【新課標要求】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農業的產生;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學習目標】知道原始農業的興起及其重要的意義,了解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特點;識讀《北方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復原圖》和《河姆渡人的干欄式建筑》,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點【學習重難點】重點: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基本史實難點:理解農業的發展標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素養導學】史料實證:通過了解河姆渡、半坡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知道中國的原始農耕生活時空觀念:識讀《中國原始農耕時代重要遺址分布圖》,理解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特征家國情懷:了解祖先在生產勞動中的智慧與成就,培養學生對祖國悠久歷史的認同和尊重【學生自主研習】一.原始農業的發展1.表現:2.標志:3.意義:【思維引導】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稱為“舊石器時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稱為“新石器時代”二.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項目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點房屋樣式生產工具糧食作物家畜飼養原始手工業【思維導引】我國原始農耕時代重要遺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因為大江大河流域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進行農業生產【板書設計】【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原始農耕時代居民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通過學習大家可以看出,不同地域條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同,河姆渡人是以水稻種植為主的水田農業,半坡居民是以種植粟為主的旱地農業,他們的居住房屋分別是干欄式建筑和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等【教學反思】本課學習圍繞“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這一重點進行。結合已有知識,通過討論的形式,初步分析、解釋圖中歷史信息,作出簡單的或主要的歷史結論,使學生認同創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整節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課堂達標測試】1.過上農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經會建造房屋。如下圖所示,居住在該樣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2.有人說:“讀懂中國,必須先讀懂中國傳統文化;讀懂中國文化必須先觸摸中國的彩陶。”下列遠古居民中能夠制作彩陶的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3.干欄一詞在《魏書·僚傳》記述為“依樹積木,以居其上”。下列哪一遠古人群建造并居住在干欄式建筑里(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4.“古代這里土質雖不好,但人們卻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這里描述的可能是( )A.河姆渡遺址 B.大汶口遺址C.北京人遺址 D.半坡遺址5.如果想體驗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不能夠體驗到的是( )A.親手制作彩陶B.建筑半地穴式圓形房屋C.打獵捕魚、紡織、制衣D.挖掘水井6.半坡聚落是北方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最能體現其農耕文化成就的是( )A.粟的種植B.水稻的種植C.陶器的燒制D.玉器的加工7.浙江余姚曾舉辦過一場河姆渡遺址發掘成果展示活動。下列展品不該出現在活動上的是( )A.象牙雕刻B.中國最早的織布機模型C.半地穴式建筑模型D.簡單的樂器骨哨8.運用比較的方法,能更清晰地了解遠古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的發展與進步。下列有關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比較中,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他們都是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時代的代表B.他們都同處于新石器時代C.他們都已經學會了飼養家畜D.他們都會建造房屋,過上了定居的生活9.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過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會種植糧食作物 B.能人工取火C.能建造房屋 D.會制作陶器10.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不包括( )A.農作物種植B.家畜飼養的出現C.聚落和磨制工具的發展D.個體家庭和私有財產出現11.農業是天下的根本。在古代,由我國先民最先種植的糧食作物是( )A.粟、小麥 B.水稻、玉米C.水稻、粟 D.水稻、小麥12.愛好觀察、喜歡思考是當代中學生的共同特征。為了真實了解和體驗中國遠古居民的農耕生活狀況,小明同學在暑假期間進行了一次長途旅行,下面是小明在旅游景點拍攝的兩張模擬遠古居民生活場景的照片。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首先請判斷出小明到達的兩個旅游景點是哪里,然后寫出兩張照片中遠古居民居住的房屋樣式的名稱。(2)居住在照片(a)和照片(b)房屋中的遠古居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分別是什么?兩圖中的人們都在制作陶器,請從以下四件陶器中分別為他們選擇一件最具有代表性的陶器。(3)中國古代居民房屋樣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參考答案【學生自主研習】一.原始農業的發展1.距今約10000年左右,我國出現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農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黍均發現于中國2. 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聚落和磨制石器的發展3. 為我國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二.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項目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距今年代 約7000年 約6000年生活地點 長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黃河流域的陜西西安半坡村房屋樣式 干欄式 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生產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農業工具以骨耜最為典型 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糧食作物 水稻 粟家畜飼養 豬、狗和水牛為主 豬和狗等原始手工業 會制作陶器、玉器和簡單的樂器骨哨;會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最具特色的陶器為彩陶,有裝飾品和樂器,會簡單的紡織、制衣【課堂達標測試】1.D [解析] 圖片為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半坡人生活在約6000年前,居住的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2.D [解析] 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為彩陶。3.C [解析]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干欄式的建筑里。4.A5.D [解析] 挖掘水井是河姆渡人掌握的技能,半坡居民并未掌握該技能。6.A [解析] 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的農作物是粟。7.C [解析] 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是半坡居民居住的,與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無關,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欄式的。8.A [解析] 河姆渡居民生活在今天浙江省余姚附近,屬于長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陜西西安附近,屬于黃河流域。9.A [解析]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能夠種植農作物,有了固定的食物來源,因此他們開始過定居生活。10.D [解析] 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發展,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11.C [解析]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12.(1)照片(a):陜西西安半坡;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照片(b):浙江余姚河姆渡;干欄式建筑。(2)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粟,制作的代表性陶器是A人面魚紋彩陶盆;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水稻,制作的代表性陶器是D豬紋陶缽。(3)所處地區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不同。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