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冰融化了》說課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的內容《冰融化了》。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這八個方面展開。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一、說教材本單元的第3課《水結冰了》和第4課《冰融化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態和固態之間的變化。前一節課,學生們觀察了水結冰的過程,結冰使液態的水變成了固態的水。這節課學生將經歷對冰融化過程(從固態到液態)的觀察,先用溫度計測量冰融化時的溫度以及周圍空氣的溫度。通過觀測,會發現,冰融化時,周圍的空氣溫度下降了,這說明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在此基礎上,學生還將設計一個使冰塊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融化的實驗。通過這項活動,學生們將進一步認識到,促進冰塊快速融化的重要因素是熱量。二、說學情三年級的學生,對周圍一些常見的物體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但他們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表達能力不強。學生在以前的生活中,已經都觀察過冰的融化,但并沒有真的去研究冰在什么溫度開始融化,冰融化時向外界吸熱還是放熱,以及對于冰融化時的狀態變化也沒有更深入的了解過,只是知道會從冰變成水,部分學生可能知道從固態變成液態,這些都是學生在學習時知識的前概念,在這些已有的知識前提下,認真觀察實驗,并分析表格的記錄情況,從而更深入的了解冰融化的過程的狀態變化和溫度變化。 三、說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知道當環境溫度高于0℃,冰的溫度升至0℃時開始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2)理解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2.過程與方法(1)觀測并記錄冰塊融化過程中的溫度和現象。(2)觀測并記錄冰塊周圍空氣的溫度變化。(3)設計、選擇、應用一個快速融化成冰塊的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1)養成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2)初次感受、體驗物質狀態變化的可逆性。四、說教學重難點經歷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現象的觀察教學重點:探究促進冰融化的因素教學難點:五、說教法學法教法:實驗探究、問題啟發式教法學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六、說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同學們好,我是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學富力分校胡老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冰融化了》。1.我們在上節課的學習中,真的讓水結成了冰,從溫度的變化、水結冰位置的變化和體積的變化三個方面觀察到了水結冰的全過程。如果現在要想讓固體狀態的冰融化重新變成液體狀態的水,你覺得在溫度方面、冰融化的位置和冰融化后體積方面會有怎樣的變化?有的同學說,在溫度變化方面,我認為,冰融化成水,溫度會升高,因為太陽一曬冰就會融化。有的同學說,我也認為,冰融化成水,溫度會升高,因為把冰放到熱水里,冰就會融化。還有的同學說,我們平時從冰箱里拿出一些凍著的食品,放一會,冰也會融化。環節二、探索在溫度變化方面,科學家研究表明當環境溫度高于0℃,冰就會開始融化。像現在我們把它放到空氣中,冰就會慢慢的開始融化,因為冰從周圍吸收了熱量。你覺得冰融化成水在位置上會有什么變化呢?哪里的冰先融化,哪里的冰后融化呢?有的同學認為,上面的冰先融化,下面的冰后融化。有的同學認為,下面的冰先融化,上面的水后融化。有的同學認為,外面的冰先融化,中間的冰后融化。還有同學認為,溫度高的先融化,溫度低的后融化。看樣子關于冰融化成水在位置上的變化,大家都不太確定。如果要想觀察到冰在融化位置上的變化,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有的同學說,我們要先想辦法,讓冰融化,就可以觀察冰融化時位置的變化了。那你有什么辦法讓冰融化呢?有的同學說,可以用吸管吹。有的同學說,可以把冰放到熱水里觀察。是把冰直接放到熱水中嗎?有的同學說:不能把冰直接放到熱水中。應該把冰放到一個小容器里,然后在一個大的容器里倒入熱水,再把冰放到盛有熱水的容器中,這樣我們就能清楚的觀察到冰在融化成水的過程中位置的變化。你同意他的想法嗎?老師也同意這位同學的想法。在這里老是要提示大家,因為熱水溫度比較高,所以大家一定要慢一點,小心別燙到;我們還要注意,加入的熱水不要太多,防止放入小容器的時候,水溢出來。那冰融化成水后,體積會有怎樣的變化呢?有的同學說,冰融化成水后,體積不變。有的同學說,冰融化成水后,體積會變小。因為水結冰后鼓出來,體積變大了,變回水體積應該變會回去。看樣子關于冰融化成水后的體積變化,大家有不同的想法。如果要想看到體積的變化,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有同學說,我們可以在一個容器里凍一塊冰,然后在冰面做一個標記,再把冰放到熱水里,等冰融化成水后看看水面的位置,如果低于標記,就說明冰融化成水后體積變小了。如果沒有變化,就說明冰融化成水后體積沒變。我們來梳理一下我們剛才的想法:通過溫度的變化、冰融化位置的變化和體積的變化三個方面觀察冰融化了的過程,溫度方面我們已經知道溫度高于0℃,冰就會融化。冰融化位置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用吸管吹和放熱水里進行觀察,體積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做標記,看變化進行觀察。現在同學們拿出你準備好的材料,試一試用吸管吹和放熱水里的方法讓冰融化成水,觀察冰融化時位置的變化。注意用熱水時別燙到。大家都做完了嗎?課前,老師也用這種兩方法進行了實驗,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看看和你的發現一樣嗎?我們先來看用吸管吹的方法播放視頻通過觀察我們知道,用吸管朝冰塊一個部位吹氣,冰塊被吹熱氣的部位快速的融化成了水,沒有被吹到的部分變化不明顯。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發現。隨著不斷吹出的熱氣,熱量不斷增加,冰塊吸收的熱量多了,融化速度就快了。我們再來看看放熱水里的方法播放視頻你們觀察清楚了嗎?我們把冰塊放入熱水前,冰是固體狀態的;放入熱水中,看到了冰塊的四周和下面先融化,隨著冰融化,固體狀態的冰塊逐漸變小了,液體狀態的水逐漸增多了,最終固體狀態的冰完全融化成了液體狀態的水。通過實驗觀察,我們知道冰吸收熱水的熱量,可以很快的變成水。看來同學說到的用吸管吹和把冰放到熱水中的兩種方法,都可以讓我們看到冰融化成水的位置變化。雖然兩種方法冰融化的位置不同,但是我們發現都是溫度高的部位冰融化得快。我們現在知道了冰融化時在溫度方面和冰融化位置方面的變化,冰融化的過程中體積方面有什么變化呢,我們還不知道。請大家跟隨老師來到實驗室,利用實驗室里的試管和燒杯等器材重點觀察一下冰融化的過程中體積方面的變化吧。(播放視頻)通過實驗我們發現,隨著溫度上升,熱量增加,冰吸收熱量變成了水,冰融化前是固體狀態的,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是液體狀態的。通過對兩次做的標記進行比較,我們發現固態的冰融化成液態的水后,體積變小了。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固體狀態的冰在吸熱的條件下會變成液體狀態的水。環節三、整理水的三態變化上節課,我們學習水結冰了知道,液體狀態的水會變成固體狀態的冰。仔細觀察,你有發現嗎?相信很多同學都發現了,水和冰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我們通過這一段的學習,知道水有三種狀態,液體狀態的水,固體狀態的冰,和氣體狀態的水蒸氣,這三種狀態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嗎?你能試著用箭頭表示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嗎?快試著寫一寫。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是否寫對了。液體狀態的水會變成固體狀態的冰,固體狀態的冰會變成液體狀態的水。氣體狀態的水蒸氣會變成液體狀態的水,液體狀態的水會變成氣體狀態的水蒸氣。我們也可以這樣表示。氣體狀態的水蒸氣和固體狀態的冰之間能發生轉化嗎?現在你能根據已經學習的知識,推想一下,水蒸氣和冰之間可以轉化嗎?如果可以,會怎樣轉化?是的,根據我們學習到知識,我們可以推測出:氣體狀態的水蒸氣和固體狀態的冰之間是可以發生轉化。氣體狀態的水蒸氣會變成固體狀態的冰,固體狀態的冰也可以變成氣體狀態的水蒸氣。大家課后試著找一找生活中的事例,來證明你的猜想。現在,我們知道了,水在自然界有液體狀態,固體狀態和氣體狀態三種存在狀態。水的狀態變化與熱量有關,水的三種狀態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請同學們思考:水的三種狀態之間會有變化,水和其他物質之間會有變化嗎 下節課我們在一起進行研究。請大家提前做好《水能溶解多少物質》的學習準備:一些食鹽,一杯清水,一根小棒,一把小勺。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七、說板書設計根據二年級的年齡特點,本課板書內容簡單明了,重難點突出。八、教學反思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預測在室溫下冰會發生什么變化,然后再用溫度計測量冰融化時的溫度以及周圍空氣的溫度,感受冰融化時的溫度變化過程。 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使用溫度計方法還有助于提高,有的同學還沒等溫度計的液注不再下降就開始讀數,因此我看到有的同學一開始冰塊的溫度居然也會有十幾攝氏度的,有的同學填在表格里的數據單位符號的沒有,通過我的提醒才寫上去的,所以在這一點上應該多練習鞏固一下。 所以我覺得溫度計的使用和讀數,有待于我的進一步指導,需要在后期的課程中經常提醒學生溫度計讀數的重要性。實驗結束,我讓學生匯報數據,但有的小組的數據不夠明顯,不過他們都意識到了,只要周圍溫度高于0℃就能使冰塊融化。 但冰塊在融化的過程中,溫度始終不變卻不明顯了,不知道是不是學生沒有根據事實填寫數據,可能為了完成任務,憑自己想法填。對于這個問題我也跟學生作了思想教育,科學一定要講究事實,是什么數據就填什么,重要的是體驗它的過程。通過這一單元,學到這里,感受到實驗的重要性,其實讓學生用眼睛更直觀地看,和用腦子更直觀地思考比講很多的理論知識都重要!希望以后能夠有更好的方法讓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實驗!課堂練習1. 水在( )開始結冰。A.100 ℃ B. 0℃ C.-3 ℃2. 在冰里加入一些鹽會使溫度( )A.上升 B.不變 C.下降3.水結冰后,體積會( )。A變大 B變小 C不變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