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水能溶解多少物質》說課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水能溶解多少物質》。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這八個方面展開。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一、說教材本課是三年級上冊《水》單元的第5課,屬于新課標“物質科學”領域內容。通過感受水與別的物質混合后發生的變化幫助學生進一步構建"水是一種常見而且重要的單一物質"這一核心概念,同時也下一節課《溶解快慢》做準備。 本課聚焦“很多物質能溶解在水里,它們能否不斷溶解在水中?”這一問題,開展兩個探索活動,屬于科學探究型課程。主體活動為設計對比實驗來探究“不同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這一問題。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提出問題- 一做出假 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完整的科學探究流程,嘗試設計對比實驗并從實驗結果中找到證據。他們將體會到用實驗驗證猜想是最好的辦法。二、說學情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生學習過《它們去哪兒了》,知道水能溶解鹽、紅糖,不能溶解小石子,判斷溶解的現象是顆粒看不見了。這節課,在基于學生對溶解的已有認知上繼續探究鹽、小蘇打這些能溶解的物質,究竟能溶解多少。學生過去在生活中沒有關注過這一問題,就會出現不同的預測,如果讓學生進行一個小實驗,先觀察50毫升水中溶解20克食鹽和小蘇打的快慢,就能較準確地做出預測,進而有效開展實驗。實驗過程中,現象是比較容易觀察到的,但是規范地操作能力是學生欠缺的,需教師引導,進而讓學生感知到“不同物質在等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不一樣的”。 三、說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 水能溶解食鹽和小蘇打。 同樣多的水能夠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質量是不同的。科學探究目標 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多的水中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質量。 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科學態度目標 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四、說教學重難點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學重點:設計對比實驗來說明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學難點:五、說教法學法教法:實驗探究、問題啟發式教法學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六、說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同學們好,我是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學富力分校胡老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水能溶解多少物質》。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做過的這個研究嗎?視頻:食鹽溶解在水里把一些食鹽放入水中,然后攪拌,過一會在水中就看不到食鹽的顆粒了,我們說食鹽溶解在水中了。一勺食鹽能溶解在水中,如果把這一盤食鹽都倒入這杯水中,食鹽還能溶解嗎?有同學說:食鹽能都溶解,有的同學說:食鹽不能都溶解。你們誰說的對呢?我要試一試。我們來看一看這位同學做的,他把一盤食鹽都倒入了水中。(播放視頻)我們看到,將一盤食鹽全部倒入水中,然后進行攪拌,經過30分鐘,我們看到食鹽還是沒有完全溶解。看來說一盤食鹽不能全部溶解在水中的同學們是對的。環節二、探索那要想知道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鹽呢?我們可以怎么做呢?有的同學說,我們可以用小勺,一勺一勺的往水中加入食鹽,就知道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鹽了。你們同意他的想法嗎?下面就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大約100毫升清水、一些食鹽、小勺和攪拌用的小棒,試一試吧。同學們,你們有研究結果了嗎?我們看一看這位同學是怎樣做的,有什么發現。看看和你的發現一樣嗎?(播放視頻)他先取一勺食鹽放入水中,然后攪拌,發現食鹽很快就溶解了,同樣的方法放入第2勺、第3勺,一直攪拌食鹽也溶解了,再放第4勺的時候,發現食鹽溶解的速度變慢了,繼續攪拌,最后還是有一部分沒有溶解。我們再來看看這位同學是怎么做的。(播放視頻)我們知道除了食鹽,小蘇打也會在水中溶解。一杯水中可以溶解多少小蘇打呢?我們可以怎樣做?有的同學說,我們也可以象食鹽那樣做。每次都放入一平勺小蘇打,記清楚放到第幾勺就不能溶解,然后減去一勺,就知道了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小蘇打了。我們按照同學們的做法,知道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那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溶解的一樣多嗎?3.我們要想知道食鹽和小蘇打誰在水中溶解的多?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有同學說,我們可以準備同樣多的食鹽和小蘇打,準備兩杯同樣多的水,然后分別一勺一勺的放入食鹽和小蘇打,做到每一勺的量要相同,記著食鹽和小蘇打里面一共放了多少勺,哪個放的勺數多,哪個溶解的就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嗎?按照同學說的,我們可以稱量出相同量的食鹽和小蘇打,如:我們可以稱出20克食鹽和20克小蘇打,然后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就相當于同學們說的一勺的量。5同學們,我們在實驗時,食鹽和小蘇打每次放多少?為什么這樣做?有的同學說,每次應該加入一份,因為只有一份一份的加入,我們才能比較準確地知道水中到底溶解了多少份食鹽和小蘇打。對,我們在操作時,要先將一份食鹽或者是小蘇打倒入杯中,然后用玻璃棒充分攪拌,和清水充分混合,等到一份在水中完全溶解后,記錄下來,才可以再加入第2份。6.請大家思考:若某一份沒有全部溶解,我們該如何計算份數?有的同學說,溶解的份數應該是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才能算一份,如果沒有在水中完全溶解,就不能被計算在內,所以應該把最后一份減去,或者不記錄最后一份。7.是的,非常有道理,下面我們準備進行實驗研究,我們可以先完成食鹽的溶解實驗,再完成小蘇打的溶解實驗,并根據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情況,進行記錄。當一份食鹽或小蘇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時候,在表格中打一個 ,在實驗結束時,通過統計 的數量,來表示食鹽或小蘇打溶解的份數。8.現在大家一起觀察老師的實驗,你們做好觀察記錄。播放視頻9.通過觀察實驗,我們發現50毫升水中溶解了7份食鹽,2份小蘇打,你記錄對了嗎?這說明什么呢?通過對記錄的現象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發現: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份數是不同的。50毫升水中食鹽溶解的份數多,小蘇打溶解的份數少。看來不同的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多少是不同的。我們現在知道了冰融化時在溫度方面和冰融化位置方面的變化,冰融化的過程中體積方面有什么變化呢,我們還不知道。請大家跟隨老師來到實驗室,利用實驗室里的試管和燒杯等器材重點觀察一下冰融化的過程中體積方面的變化吧。(播放視頻)通過實驗我們發現,隨著溫度上升,熱量增加,冰吸收熱量變成了水,冰融化前是固體狀態的,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是液體狀態的。通過對兩次做的標記進行比較,我們發現固態的冰融化成液態的水后,體積變小了。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固體狀態的冰在吸熱的條件下會變成液體狀態的水。環節三、 課后實驗。廚房中還有許多物質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砂糖、味精、食用堿等。這幾種物質,哪一種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多呢? 課后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課上的實驗方法試一試。請同學們把今天實驗的食鹽水放到窗臺上,每天進行觀察,期待你的發現。請做好下節課的學習準備:2個一樣大的杯子或碗、方糖(可用冰糖、鹽等其他可以溶解的物質代替)、筷子、涼水、熱水。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七、說板書設計根據二年級的年齡特點,本課板書內容簡單明了,重難點突出。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主要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到“溶解”這一過程,以及認識到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1.學生關于“溶解”和“融化”概念混淆。食鹽加入水中攪拌后食鹽“不見了”,大部分學生可以說出“食鹽融化了”。針對這一問題,我采取的是舉例子的方法:冰化成水的過程叫做“融化”,只有一中物質,沒有其他物質參與。食鹽加入水中,食鹽和水混合成一體的過程叫做“溶解”,有兩種物質參與。解釋了以后效果比較好,大部分學生對“溶解”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這里面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融化”和“熔化”也有區別,但是我怕講得過多學生更區別不開,在這課中就沒有再做解釋。2.本課實驗中包括了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學生第一次做“溶解”相關的實驗,操作步驟不熟悉,時間很趕,有些班級剛好把實驗做完就下課了,沒有時間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如果放在下一次上課時再做總結,效果就不太好,分成兩節課來講又太空了。所以,想請教一下各位老師在上這一課時時如何處理的?3.溶解實驗中在取食鹽時要求的是每次取一平勺,最開始學生是用攪拌棒刮平。后面發現攪拌棒要用來攪拌,會沾上水,再去刮食鹽時就會有一部分食鹽留在攪拌棒上,進而在下一次攪拌時加到水中,影響食鹽準確性。所以,后面參考了其他老師的教學設計,采用了用尺子刮平食鹽。課堂練習選擇:1.在50毫升水中,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 )。A.一樣多 B.食鹽多,小蘇打少。 C. 食鹽少,小蘇打多。2.下列物體組合中,都能溶于水的是( )①白糖 ②食鹽 ③面粉 ④沙子 ⑤堿 ⑥食用油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判斷:對的畫“√”,錯的話“X”不同的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多少是相同的。(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