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25課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導讀】本課主要學習兩塊內容: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兩部分內容之間為并列關系,都是中國在西方工業文明影響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發展情況。本課為本書最后一單元中的一課,內容涉及之前所學七個單元,時間跨度大,涉及范圍廣。教師要通過設計有梯度的問題,引導學生將本課知識與之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主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1課時)。【課標要求】了解民族資本發展所受到的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社會習俗的變化。【學習目標】1.了解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等人創辦企業的經歷,認識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的過程,分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緩慢發展的原因,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了解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等社會風俗習慣的變化,使學生學會用發展的眼光和歷史縱向比較的方法分析歷史,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2.依據歷史資料及視頻、圖片等材料,利用小組演講、短劇等多種方式,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認識近代實業家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的社會進步觀和與時俱進的態度。【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 (檢測目標1)2.完成任務二: (檢測目標2)【學習過程】第一篇章 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任務一:閱讀教材第120、121頁正文研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指向目標1)1.填出下列空格:(1)產生與發展: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 。甲午中日戰爭后,外國人在華開礦辦廠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 。(2)進一步發展:___________________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掀起了發展 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其中發展最快的是 和 。(3)曲折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4)特點:隨著國民黨官僚資本的建立和擴張,民族工業除了 和 的雙重壓迫,還遭到 _______的摧殘。內優外患的危機,嚴重阻礙著民族工業的正常發展。發展特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比較落后,它們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集中在 部門, 基礎極為薄弱,地區分布也極 ,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慶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5)企業家代表:狀元實業家 創辦 ,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 ”道路。還有榮氏兄弟、盧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業家。2.仔細閱讀教材P121第二段,思考:民族工業發展出現“短暫春天”的原因有哪些?3.仔細閱讀教材P121第三段,思考:20世紀三四十年代民族工業陷入蕭條的原因是什么?第二篇章 社會生活的變化任務二:識讀教材第122頁“民國時期的上海街景”圖片和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2)材料一:《申報》報道:“火車為華人素未經見,不知其危險安妥,而(乘客中)婦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聞搖鈴之聲”“又繼以汽笛數聲,而即聞作響聲者,車即由漸而快駛矣。坐車者面帶喜色,旁觀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視。”1.上述材料中表明近代中國出現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你能說出其他的交通工具嗎?材料二: 1906年8月,《大公報》以《剪發易服議》為題進行有獎征文活動,部分獲獎文章摘錄如下:中國的發辮被外國人譏為“豚尾”,成為笑柄。“論中國現狀,固為各國所蔑視。本危弱之國而為此單獨不雅之狀態,益足令人輕視”。剪發易服可以“去人一身之累贅牽絆,令其皆便利輕矯……則其勇健活潑之精神成矣”,“我四萬萬之同胞皆易文弱為強武,我國家亦易文弱為強武”。一旦剪發易服,“發雖益于經濟稍小。而服之益于經濟則甚多。以吾人現時僅成一衣者,易服后可成二衣,是則吾人年可省一倍之費,明矣”。“我國今當財政奇絀(chù,不足,不夠)之時,所謂實業生則國民生,實業亡則國民亡”。實業是實行機器生產,但中國人的辮子、長衫在操作機器時十分不便。——摘編自陳雷《清末<大公報>有獎征文的思想史研究》2.依據材料二,說出《大公報》獲獎征文贊同剪發易服的理由。【檢測與作業】1.某歷史學習小組搜集了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南通大生紗廠、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資料。據此判斷,他們探究的主題是中國近代 ( ) (檢測目標1)A.民主政治的進程 B.新式教育的出現C.民族工業的發展 D.社會生活的變化2.右面漫畫反映了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狀況,透過漫畫我們可以得出的歷史信息是 ( ) (檢測目標1)A.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工業初步發展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C.內憂外患的危機,嚴重阻礙著民族工業的正常發展D.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3.對以下兩幅圖片解讀正確的是( ) (檢測目標1)A.它們是洋務派創辦的企業 B.它們建立起中國重工業的體系C.它們是近代民族工業的代表 D.它們改變了中國經濟落后的面貌4.右圖是1876—1949年我國鐵路里程及分布圖(單位:千米)。該圖可用于研究 ( ) (檢測目標2)A.近代公共設施分布不平衡B.多元發展的近代思想文化C.新舊并呈的近代社會習俗D.近代新式軍隊的曲折發展5.一位作家在《過年》一文中曾回憶道,早在民國建立前一兩年,家中除歲方式已然做了“維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門磕頭拜年,我從此不再是磕頭蟲兒。”促使春節習俗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檢測目標2)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響C.民國政府移風易俗,革除陋習 D.新文化運動的影響6.隨著社會的巨大變化,人們的服飾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結合所學,下列圖片屬于辛亥革命后的是( ) (檢測目標2)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學后反思】學完本課,你有哪些認識 你還有什么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