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導讀】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進行的全民族抗戰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是互相配合的。在全國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實行積極的抗戰政策,國民黨軍隊的愛國將士表現了空前的民族義憤和抗戰熱情,粉碎了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并為敵后戰場的開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由于敵強我弱,以及國民黨的消極、片面抗戰,抗日戰爭后期正面戰場連續失敗,大片領土淪陷。【主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1課時)。【課標要求】列舉正面戰場的抗日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列表歸納出臺兒莊戰役的時間、地點、作戰軍隊、中方指揮官,探討臺兒莊戰役的意義。指導學生在了解史實的基礎上,培養綜合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2.通過閱讀教材,簡述武漢會戰的時間、過程、著名戰役、意義,培養學生表達歷史觀點的能力。3.通過學習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時間、過程、戰果、影響,體會抗日將士在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對學生進行國家、民族利益高于黨派、階級利益的愛國主義教育。【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 (檢測目標1)2.完成任務二: (檢測目標2)3.完成任務三: (檢測目標3)【學習過程】一、臺兒莊戰役任務一:閱讀教材P96-97文字、圖片并結合以下史料,回答下列問題。 (指向目標1)1.觀察《臺兒莊戰役形勢圖》,思考:日本進攻臺兒莊的意圖是什么?2.列表歸納臺兒莊戰役的時間、地點、指揮、殲敵等信息。3.閱讀教材結合材料,思考臺兒莊戰役的意義?材料一:“臺兒莊捷報傳出后,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后,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區區臺兒莊地區經此一戰,幾成民族復興的象征。我軍得此鼓勵,無不精神百倍,都出現一片歡樂之情,為抗戰發動以來的第一快事。”----李宗仁材料二:著名戰地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在臺兒莊戰場上拍攝了許多照片,刊登在美國的《生活雜志》上。這位原籍匈牙利的記者總結說:“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小城鎮名字很多,像滑鐵盧、葛底斯堡、凡爾登……今天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名字——臺兒莊。”二、武漢會戰任務二:閱讀教材P97-98文字、圖片資料,并結合以下史料,回答下列問題。(指向目標2)1.觀察《武漢地理位置形勢圖》,思考:(1)武漢的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2)列舉武漢會戰中的著名戰役。2.結合教材P97-98的內容,思考:武漢會戰的意義如何?三、第三次長沙會戰任務三:閱讀教材P98-99文字、圖片并結合以下史料,回答下列問題。(指向目標3)1.閱讀教材,結合《第三次長沙會戰示意圖》,梳理長沙會戰的時間、地點、經過、結果。2.閱讀教材P98的“相關史事”,思考:(1)從以上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國軍民在抗戰中體現了哪些精神?(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的原因。3.1944年,日軍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思考:如何評價正面戰場?材料:豫湘桂戰役的大潰退是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第二次大潰退,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后,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8個月中,中國在豫湘桂戰場上損兵50-60余萬,喪失4個省會和146座城市(豫中會戰37天失38城)、7個空軍基地和36個飛機場,喪失國土20多萬平方公里、6000萬人民。【檢測與作業】1.1939年,國民政府電文稱:查第二期抗戰開始以及我備戰區本運動戰、游擊戰相配合積小勝為大勝之最高原則,以攻為守指導作戰,屢遏兇焰,挫被頑敵,士氣振奮,精神日旺。臺(兒)莊勝利足為表征。該電文表明( )(檢測目標1)A.中國軍隊取得抗戰以來首次大捷 B.八路軍在敵后抗日根據地英勇抗擊日軍C.正面戰場給日軍以重大打擊 D.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2.武漢會戰中,中國軍隊取得勝利的戰役是( )(檢測目標2)A.萬家嶺大捷 B.臺兒莊戰役 C.太原會戰 D.徐州會戰3.1942年1月,美國《先驅論壇報》報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軍在阿比西尼亞之勝利”。文中的軍事勝利是指( )(檢測目標3)淞滬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武漢會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學后反思】1.學完本課,你有哪些認識或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