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3 汽化和液化 (解析版+原卷版) 同步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3 汽化和液化 (解析版+原卷版) 同步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3-2024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冊同步學講練測學案(全國通用)
第三章 物態變化 專題3.3 汽化和液化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3.知道蒸發可以致冷。
4.知道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閱讀本節課教材,參考教材完成教師給出的知識點問題的填空:
知識點1. 汽化和液化
1.物質從______態變為______態叫汽化,從______態變為______態叫液化,液化是氣化的______過程。
2.汽化是______熱過程,液化是______熱過程。
知識點2. 蒸發與沸騰
1. 蒸發
(1)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種類。液體種類相同時,溫度越高、空氣流速越快、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注意控制變量法的運用)
(2)蒸發致冷。蒸發過程中______,致使液體和它所依附的物體溫度下降。
2. 沸騰
(1)沸騰是液體______和______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沸騰的過程中液體繼續吸熱,但吸收的熱量用來不斷地變成蒸汽,______保持不變。
(3)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不同的液體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與______有關,大氣壓越高,沸點也高,根據這個原理制成了______。
3.知道蒸發與沸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蒸發 沸騰
不同點 發生在液體的表面上 在液體的同部和表面同時發生
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 達到沸點,吸熱
緩慢的汽化現象 劇烈的汽化現象
相同點 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熱
知識點3.液化的方式
1.所有______體溫度度降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液化,壓縮______也可以使氣體液化,氣體液化后體積變小,便于儲存和運輸。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都可以使氣體液化。
2.“白氣”不是氣體而是液體小水珠,是水蒸汽遇冷______產生的。
考點1. 升華與液化現象
【例題1】(2023湖北天門等)大量中華詩詞蘊含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雪”是水凝華形成的
D.“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考點2. 吸熱與放熱
【例題2】(2023齊齊哈爾)下列物態變化現象中,需要放熱的是(  )
A. 濕手被吹干 B. 冰袋中的冰變成水C. 樟腦丸消失 D. 口中呼出的“白氣”
考點3. 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例題3】(2023河北)小明按圖所示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組裝器材時,應按照________(選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
(2)當水溫升高到93℃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填入下表,同時觀察水中發生現象。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溫度/℃ 93 95 97 99 99 99 99
根據實驗現象和表中數據可知,水在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燒杯中水的沸點是________℃;
(3)實驗結束后,小明取下燒杯上的蓋子,發現蓋子上有水珠,請從物態變化的角度簡要寫出水珠的形成過程:________;
(4)若按圖所示裝置用燒杯中的水為試管中的水加熱,試管中的水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沸騰。
【演練1】(2022湖北宜昌)下列現象中與汽化有關的是(  )
A. 戰士口中呼出的“白氣” B.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C. 用久了的白熾燈鎢絲變細 D. 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
【演練2】下列是小李同學在勞動實踐活動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為了減緩蒸發的是(  )
①使用酒精燈加熱,不使用時蓋上燈帽
②植樹時剪掉多余的枝葉
③把洗過的衣服晾曬在通風處
④培育玉米苗時蓋上地膜
⑤將收割的小麥攤開晾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演練3】小天同學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的規律”,圖乙是他繪制的溫度和時間關系圖像。他觀察發現,水沸騰后,氣泡的體積在上升過程中變   ;分析圖像可知,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溫度   。
記憶課節知識思維導圖
(滿分100分,答題時間45分鐘,根據下面給出的試題答案與解析自測自評)
一、選擇題(9小題,每小題4分,共36分)
1. (2022廣西百色)如圖所示的自然現象中,屬于汽化現象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滴水成冰 C. 濃霧消散 D. 氣凝結霜
2. (2023無錫)水循環伴隨著水的物態變化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海水吸熱汽化成水蒸氣
B. 水蒸氣遇冷凝華成小水滴
C. 小水滴凝華成小冰晶
D. 小冰晶液化成雨水
3.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深受觀眾的青睞。下列對古詩文中涉及的熱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
A.“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霧凇的形成是升華現象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C.“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D.“螣蛇乘霧,終為土灰。”霧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4.下列現象中,屬于液化的是(  )
A. 燒水時,壺嘴冒出的“白氣”
B. 春天,冰雪消融
C. 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也能變干
D. 冰箱冷凍室的內壁結霜
5.下列關于水沸騰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繼續加熱,水溫不斷升高 B. 繼續加熱,沸點不斷升高
C. 氣泡上升過程中體積變大 D. 氣泡上升過程中壓強不變
6.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著一層小水珠,當室外氣溫更低時,還會看到窗玻璃上結有冰花。下列關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
A.它們均是水蒸氣凝華形成
B.它們均附著在窗玻璃的室外一側
C.它們均是水蒸氣液化形成
D.它們均附著在窗玻璃的室內一側
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減慢的是(  )
A.給濕頭發吹熱風
B.把濕衣服晾在通風向陽處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蓋嚴
D.將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圍攤開

8. 二十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關于水在不同節氣發生物態變化時的吸熱或放熱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
A. 立春之日風解凍,冰熔化成水要放熱
B. 立秋五日白露降,水蒸氣液化成露水要放熱
C. 霜降節氣寒霜降,水蒸氣凝華成霜要吸熱
D. 立冬之日水始冰,水結成冰要吸熱
9. 中華詩詞蘊藏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對古詩詞中涉及的物態變化解釋正確的是(  )
A.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現象
B.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雪的形成是升華現象
C.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D.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二、填空題(4小題,8個空,每空3分,共24分)
1.小明利用如圖所示器材研究“水沸騰的規律”實驗中,他除了記錄水中氣泡情況,還需要記錄______和______。
2.我國計劃發射火箭快舟十一號,火箭在大氣中飛行時,它的頭部跟空氣摩擦生熱,溫度可達幾千攝氏度,若在火箭頭上涂一層特殊材料,這種材料在高溫下發生熔化并汽化,這兩種物態變化過程都要   ,就能使火箭溫度   。
3.某品牌空調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劑R600a是一種對臭氧層破壞較小、極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質.它在室內汽化時吸熱,在室外液化時   .壓縮機通過使制冷劑不斷發生液化和汽化,將室內的內能搬至室外.制冷劑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選填“降低溫度”或“壓縮體積”).
4.六月初,瓊島連日持續高溫,局部最高氣溫達到42.1°C,此溫度  (選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體溫.在地面上灑水降溫,是利用水  吸熱.
三、簡答閱讀題(2小題,共10分)
1.(4分)夏季,從冰箱中拿出的罐裝飲料,過一會兒外壁會出現水珠。請說明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2.(6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體育比賽中,有時候運動員突然受傷,醫護人員在實施急救時,常常會對著受傷部位噴一種霧狀的藥劑,如圖所示。運動員如果傷得不太重,經過這種緊急救治,往往能重返賽場,堅持比賽。這究竟是一種什么神奇的藥劑?為什么能對傷痛產生這么大的效果?
原來,這是一種叫作氯乙烷(C2H5Cl)的有機物。它的沸點只有12.5℃,所以在常溫常壓下是氣體。通常它以液態形式被儲存在壓強較大的金屬罐中。在噴出來的一剎那,壓強減小且由于接觸到溫暖的皮膚,氯乙烷立刻變成氣體,由液體變成氣體的氯乙烷從運動員受傷部位的皮膚上吸收了大量熱量,使受傷的部位溫度迅速降低,神經被麻痹,于是疼痛就迅速緩解了,到比賽結束以后,運動員還要接受正式的治療。
(1)氯乙烷在常溫常壓下的存在形式是   態。儲存在金屬罐中的氯乙烷是   態。
(2)氯乙烷噴到運動員受傷的部位后發生的物態變化名稱是   ,在這個過程中氯乙烷從皮膚上   大量熱量。
四、實驗探究題(4小題,共30分)
1.(6分)某小組在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時,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圖甲中A、B、C三種讀溫度計示數的方法正確的是   ;圖乙中,表示水在沸騰時的現象是其中的   (選填“左”或“右”)圖;
(2)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作出了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知,在當時條件下,水的沸點是   ℃,說明此時的大氣壓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個標準大氣壓;
(3)為了說明水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應   ,觀察水是否繼續沸騰;
(4)水沸騰時,杯口附近出現大量“白氣”,“白氣”是水蒸氣遇冷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
2. (8分)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某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了兩次實驗,兩次實驗所用水的質量相同。
(1)實驗中可以看到,水沸騰時形成大量的氣泡不斷上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水蒸氣遇冷   (填“汽化”“液化”“升華”或“凝華”),在燒杯口周圍形成“白氣”;
(2)通過兩次實驗發現,水在沸騰過程中,雖然水的溫度保持不變,但必須   _;
(3)圖乙是該組同學第二次實驗繪制的圖像。第一次實驗中同學們發現,水沸騰前每加熱2min溫度升高5oC,則圖乙中t0=   _oC。
3. (6分)小希和實驗小組的同學們按照圖甲所示的裝置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
(1)她們在組裝實驗器材時,其合理的順序是   (填寫序號);
①溫度計 ②石棉網 ③裝水的燒杯 ④酒精燈
(2)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為   ℃;
(3)水在沸騰前,溫度升高,這是通過   方式增加水的內能;
(4)小希觀察到水沸騰時形成的大量氣泡不斷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   散發到空氣中。此過程中,水不斷吸收熱量,溫度   ;
(5)小組同學實驗過程中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分析圖象可知,此時氣壓
   (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標準大氣壓。
4.(10分) 小明和小華分別利用圖甲所示的相同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當水溫接近90℃時每隔0.5min記錄一次溫度,并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水溫與時間關系的圖像.
(1)小明對甲圖的溫度計測水溫的實驗操作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2)實驗時,當看到水中有大量氣泡不斷上升、變   _(選填大或者小),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就表明水沸騰了.
(3)分析圖乙可知,小華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明顯較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4)小明在第9分鐘撤掉酒精燈后,發現有一段時間水溫依然保持不變.如圖乙所示,這段時間內燒杯底部的溫度高于杯內水的溫度,原因是水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且需要____熱量.
(5)為了縮短加熱時間,可以采取在燒杯上面加蓋等措施,燒杯上面加紙板蓋的目的就是 .
電冰箱與臭氧層
過去常用的電冰箱利用了一種叫做氟利昂的物質作為熱的“搬運工”,把冰箱里的“熱”“搬運”到冰箱的外面。氟利昂是一種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質,汽化時它吸熱,液化時它放熱。圖表示出了電冰箱的構造和原理。
液態的氟利昂經過很細的毛細管進入冰箱內冷凍室的管子,在這里汽化、吸熱,使冰箱內溫度降
低。之后,生成的蒸氣又被電動壓縮機壓入冷凝器,在這里液化并把從冰箱內帶來的熱通過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氟利昂這樣循環流動,冰箱冷凍室里就可以保持相當低的溫度。
太陽輻射來的過量紫外線對于地球上的生命是有害的。在距地面20~50 km的高層大氣中,有一種叫做臭氧的物質,它具有吸收紫外線的功能,這是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和進化的重要條件。傳統的冰箱制冷劑使用氯氟烴類的氟利昂如R12,當電冰箱損壞后,這種氟利昂擴散到大氣中會破壞臭氧層,對地球的生態環境構成威脅。為了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1987年在世界范圍內簽署了限量生產和使用這類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我國在1991年簽署了《蒙特利爾議定書》,目前在我國主要使用對臭氧層破壞較小的R134a、R600a等新型物質作為冰箱的制冷劑。
學習目標
自學知識點梳理
考點例題精講
對點演練
解題方法歸納
課時減負課外小驗
甲 乙 丙
A
B
C
90
92
94
96
98
100
0
2
4
6
8
10
溫度/℃
時間/min
科學精神與擔當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3-2024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冊同步學講練測學案(全國通用)
第三章 物態變化 專題3.3 汽化和液化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3.知道蒸發可以致冷。
4.知道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閱讀本節課教材,參考教材完成教師給出的知識點問題的填空:
知識點1. 汽化和液化
1.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液化是氣化的逆過程。
2.汽化是吸熱過程,液化是放熱過程。
知識點2. 蒸發與沸騰
1. 蒸發
(1)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溫度、表面積、空氣流速和液體的種類。液體種類相同時,溫度越高、空氣流速越快、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注意控制變量法的運用)
(2)蒸發致冷。蒸發過程中吸熱,致使液體和它所依附的物體溫度下降。
2. 沸騰
(1)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沸騰的過程中液體繼續吸熱,但吸收的熱量用來不斷地變成蒸汽,溫度保持不變。
(3)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不同的液體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與大氣壓有關,大氣壓越高,沸點也高,根據這個原理制成了高壓鍋。
3.知道蒸發與沸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蒸發 沸騰
不同點 發生在液體的表面上 在液體的同部和表面同時發生
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 達到沸點,吸熱
緩慢的汽化現象 劇烈的汽化現象
相同點 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熱
知識點3.液化的方式
1.所有氣體溫度度降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液化,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氣體液化后體積變小,便于儲存和運輸。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都可以使氣體液化。
2.“白氣”不是氣體而是液體小水珠,是水蒸汽遇冷液化產生的。
考點1. 升華與液化現象
【例題1】(2023湖北天門等)大量中華詩詞蘊含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雪”是水凝華形成的
D.“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答案】A
【解析】A.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正確;
B.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冰晶,故B錯誤;
C.雪是云層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冰晶,故C錯誤;
D.冰是液態的水凝固形成的固體,故D錯誤。
考點2. 吸熱與放熱
【例題2】(2023齊齊哈爾)下列物態變化現象中,需要放熱的是(  )
A. 濕手被吹干 B. 冰袋中的冰變成水C. 樟腦丸消失 D. 口中呼出的“白氣”
【答案】D
【解析】A.濕手被吹干,發生汽化現象,汽化吸熱,故A不符合題意;
B.冰袋中的冰變成水,屬于熔化現象,熔化吸熱,故B不符合題意;
C.樟腦丸消失,樟腦丸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發生升華現象,升華吸熱,故C不符合題意;
D.口中呼出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考點3. 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例題3】(2023河北)小明按圖所示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組裝器材時,應按照________(選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
(2)當水溫升高到93℃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填入下表,同時觀察水中發生現象。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溫度/℃ 93 95 97 99 99 99 99
根據實驗現象和表中數據可知,水在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燒杯中水的沸點是________℃;
(3)實驗結束后,小明取下燒杯上的蓋子,發現蓋子上有水珠,請從物態變化的角度簡要寫出水珠的形成過程:________;
(4)若按圖所示裝置用燒杯中的水為試管中的水加熱,試管中的水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沸騰。
【答案】(1)自下而上 (2) 99 (3)見解析 (4)不能
【解析】(1)組裝器材時,燒杯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先放置酒精燈,再固定燒杯,最后掛溫度計,應按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
(2)由表格數據知,第3min起,溫度為99攝氏度不變,此時水沸騰,沸點為99攝氏度。
(3)蓋子上的水珠,是水先汽化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遇到冷的蓋子而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蓋子上。
(4)燒杯中的水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試管中的水吸收熱量,溫度升至沸點,試管內外溫度相同,試管內的水溫度達到沸點溫度,但不能繼續吸收熱量,所以無法沸騰。
【演練1】(2022湖北宜昌)下列現象中與汽化有關的是(  )
A. 戰士口中呼出的“白氣” B.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C. 用久了的白熾燈鎢絲變細 D. 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
【答案】D
【解析】A.士口中呼出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故A不符合題意;
B.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故B不符合題意;
C.用久了的白熾燈鎢絲變細,是燈絲升華的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
D.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因為水汽化吸熱制冷的原因,故D符合題意。故選D。
【演練2】下列是小李同學在勞動實踐活動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為了減緩蒸發的是(  )
①使用酒精燈加熱,不使用時蓋上燈帽
②植樹時剪掉多余的枝葉
③把洗過的衣服晾曬在通風處
④培育玉米苗時蓋上地膜
⑤將收割的小麥攤開晾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酒精燈不用時蓋上燈帽,控制了液體的表面積,同時避免了空氣流動的影響,可減緩蒸發;②植樹時剪除大量枝葉,可減小枝葉蒸騰作用的表面積,從而可減緩蒸發;③將洗過的衣服晾在通風處,加快了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可加快蒸發;④利用地膜培育玉米苗,控制了液體的表面積,同時避免了空氣流動的影響,可減緩蒸發;⑤將收割的小麥攤開晾曬,增大了液體的蒸發面積,同時加快了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可加快蒸發。
綜上所述,各措施中為了減緩蒸發的是①②④,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
【演練3】小天同學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的規律”,圖乙是他繪制的溫度和時間關系圖像。他觀察發現,水沸騰后,氣泡的體積在上升過程中變   ;分析圖像可知,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溫度   。
【答案】 大 保持不變
【解析】水沸騰時,整個容器內水溫相同,氣泡上升過程中,不斷有水變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越來越大。由圖乙中圖像可知,第180s到360s,水的溫度保持100℃不變,此時水已經沸騰,水沸騰后繼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記憶課節知識思維導圖
(滿分100分,答題時間45分鐘,根據下面給出的試題答案與解析自測自評)
一、選擇題(9小題,每小題4分,共36分)
1. (2022廣西百色)如圖所示的自然現象中,屬于汽化現象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滴水成冰 C. 濃霧消散 D. 氣凝結霜
【答案】C
【解析】A.冰雪融化,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屬于熔化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
B.滴水成冰,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屬于凝固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
C.濃霧消散,霧是小水珠,所以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屬于汽化現象,故C符合題意;
D.氣凝結霜,物質從氣態變為固態,屬于凝華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
2. (2023無錫)水循環伴隨著水的物態變化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海水吸熱汽化成水蒸氣
B. 水蒸氣遇冷凝華成小水滴
C. 小水滴凝華成小冰晶
D. 小冰晶液化成雨水
【答案】A
【解析】A.海水吸熱由水變成水蒸氣,是汽化現象,故A正確;
B.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滴,是液化現象,故B錯誤;
C.小水滴變成小冰晶,是凝固現象,故C錯誤;
D.小冰晶變成雨水,是熔化現象,故D錯誤。
故選A。
3.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深受觀眾的青睞。下列對古詩文中涉及的熱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
A.“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霧凇的形成是升華現象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C.“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D.“螣蛇乘霧,終為土灰。”霧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答案】D
【解析】A.“霧凇”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為固態,屬于凝華現象,故A錯誤。
B.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體的冰晶,附著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是凝華現象,故B錯誤。
C.“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液態的小水滴,附著在植被表面,是液化現象,故C錯誤。
D.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液態的小水滴,故D正確為答案。
4.下列現象中,屬于液化的是(  )
A. 燒水時,壺嘴冒出的“白氣”
B. 春天,冰雪消融
C. 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也能變干
D. 冰箱冷凍室的內壁結霜
【答案】A
【解析】A.燒水時,壺嘴冒出的“白氣”,白氣是小水珠,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A符合題意;
B.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態變為液體,故是熔化,故B不符合題意;
C.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也能變干,冰直接變為了水蒸氣,故是升華,故C不符合題意;
D.冰箱冷凍室的內壁結霜,是水蒸氣變為固態的霜,故是凝華,故D不符合題意。
5.下列關于水沸騰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繼續加熱,水溫不斷升高 B. 繼續加熱,沸點不斷升高
C. 氣泡上升過程中體積變大 D. 氣泡上升過程中壓強不變
【答案】C
【解析】AB.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沸點和氣壓有關,氣壓沒變,所以沸點不變,故AB錯誤;
CD.氣泡上升過程中深度變小壓強變小,所以沸騰時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故C正確,D錯誤。
6.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著一層小水珠,當室外氣溫更低時,還會看到窗玻璃上結有冰花。下列關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
A.它們均是水蒸氣凝華形成
B.它們均附著在窗玻璃的室外一側
C.它們均是水蒸氣液化形成
D.它們均附著在窗玻璃的室內一側
【答案】D
【解析】冬季,室內溫度較高,而玻璃窗的溫度較低,室內玻璃窗周圍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玻璃會液化形成小水滴,若室外氣溫更低時,室內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還會凝華形成小冰晶,都會附著在玻璃的內側,故D正確,ABC錯誤。
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減慢的是(  )
A.給濕頭發吹熱風
B.把濕衣服晾在通風向陽處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蓋嚴
D.將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圍攤開
【答案】C.
【解析】影響蒸發的因素有溫度的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快慢;故減慢蒸發,就是從降低溫度、減小液體面積和減弱空氣流動這三個方面來考慮.
A.給濕頭發吹熱風是從提高液體溫度和加快空氣流動兩個方面,加快了頭發上水分的蒸發,故A不合題意;
B.濕衣服晾到向陽、通風的地方,從提高液體溫度和加快空氣流動兩個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發,故B不合題意;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蓋嚴減慢了酒精周圍的空氣流動,減慢了酒精的蒸發.故C符合題意;
D.將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圍攤開,增大了水的表面積,加快了水分的蒸發,故D不合題意.
8. 二十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關于水在不同節氣發生物態變化時的吸熱或放熱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
A. 立春之日風解凍,冰熔化成水要放熱
B. 立秋五日白露降,水蒸氣液化成露水要放熱
C. 霜降節氣寒霜降,水蒸氣凝華成霜要吸熱
D. 立冬之日水始冰,水結成冰要吸熱
【答案】B
【解析】A.冰變成水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熱,故A錯誤;
B.水蒸氣變成露水是液化,液化需要要放熱,故B正確;
C.水蒸氣變成霜是凝華,凝華需要放熱,故C錯誤;
D.水結成冰是凝固,凝固需要放熱,故D錯誤。故選B。
9. 中華詩詞蘊藏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對古詩詞中涉及的物態變化解釋正確的是(  )
A.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現象
B.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雪的形成是升華現象
C.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D.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答案】C
【解析】A.霜的形成是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故A錯誤;
B.雪的形成是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故B錯誤;
C.露的形成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正確;
D.霧的形成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錯誤。故選C。
二、填空題(4小題,8個空,每空3分,共24分)
1.小明利用如圖所示器材研究“水沸騰的規律”實驗中,他除了記錄水中氣泡情況,還需要記錄______和______。
【答案】 時間 溫度
【解析】]研究“水沸騰的規律”實驗中,需要研究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所以還需要記錄時間和溫度。
2.我國計劃發射火箭快舟十一號,火箭在大氣中飛行時,它的頭部跟空氣摩擦生熱,溫度可達幾千攝氏度,若在火箭頭上涂一層特殊材料,這種材料在高溫下發生熔化并汽化,這兩種物態變化過程都要   ,就能使火箭溫度   。
【答案】吸收熱量;降低。
【解析】物態變化中,熔化、汽化、升華是吸熱的;凝固、液化、凝華是放熱的。
在火箭上涂一層特殊材料,這種材料在高溫下熔化并且汽化,熔化和汽化都需要吸熱,使火箭的溫度降低,溫度不會很高,能起到保護火箭頭部的作用。
3.某品牌空調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劑R600a是一種對臭氧層破壞較小、極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質.它在室內汽化時吸熱,在室外液化時   .壓縮機通過使制冷劑不斷發生液化和汽化,將室內的內能搬至室外.制冷劑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選填“降低溫度”或“壓縮體積”).
【答案】放熱;壓縮體積.
【解析】空調器制冷時,液態的制冷劑R600a經毛細管進入蒸發器(室內機)汽化成氣體,吸熱;在壓縮機中將氣態的R600a壓縮體積而液化為的液態R600a,并經冷凝器毛細管放熱,將室內的熱搬到室外.
4.六月初,瓊島連日持續高溫,局部最高氣溫達到42.1°C,此溫度  (選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體溫.在地面上灑水降溫,是利用水  吸熱.
【答案】高于;汽化(蒸發)
【解析】健康人正常體溫為37℃,故42.1°C高于人的正常體溫;灑在地上的水蒸發變為水蒸氣時,是汽化中的蒸發現象,蒸發要吸收熱量,使環境溫度降低,從而讓人感到涼快。
三、簡答閱讀題(2小題,共10分)
1.(4分)夏季,從冰箱中拿出的罐裝飲料,過一會兒外壁會出現水珠。請說明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答案】因為從冰箱中拿出的罐裝飲料溫度較低,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發生液化,所以就會在外壁出現水珠。
【解析】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為液化。因為從冰箱中拿出的罐裝飲料溫度較低,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發生液化,所以就會在外壁出現水珠。
2.(6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體育比賽中,有時候運動員突然受傷,醫護人員在實施急救時,常常會對著受傷部位噴一種霧狀的藥劑,如圖所示。運動員如果傷得不太重,經過這種緊急救治,往往能重返賽場,堅持比賽。這究竟是一種什么神奇的藥劑?為什么能對傷痛產生這么大的效果?
原來,這是一種叫作氯乙烷(C2H5Cl)的有機物。它的沸點只有12.5℃,所以在常溫常壓下是氣體。通常它以液態形式被儲存在壓強較大的金屬罐中。在噴出來的一剎那,壓強減小且由于接觸到溫暖的皮膚,氯乙烷立刻變成氣體,由液體變成氣體的氯乙烷從運動員受傷部位的皮膚上吸收了大量熱量,使受傷的部位溫度迅速降低,神經被麻痹,于是疼痛就迅速緩解了,到比賽結束以后,運動員還要接受正式的治療。
(1)氯乙烷在常溫常壓下的存在形式是   態。儲存在金屬罐中的氯乙烷是   態。
(2)氯乙烷噴到運動員受傷的部位后發生的物態變化名稱是   ,在這個過程中氯乙烷從皮膚上   大量熱量。
【答案】(1)氣;液;(2)汽化;吸收。
【解析】(1)由于氯乙烷的沸點只有12.5℃,因此氯乙烷在常溫常壓下的存在形式是氣態,儲存在金屬罐中的氯乙烷是液態;
(2)氯乙烷噴到運動員受傷的部位后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汽化,從液態變為氣態,在這個過程中氯乙烷從皮膚上吸收大量熱量。
四、實驗探究題(4小題,共30分)
1.(6分)某小組在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時,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圖甲中A、B、C三種讀溫度計示數的方法正確的是   ;圖乙中,表示水在沸騰時的現象是其中的   (選填“左”或“右”)圖;
(2)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作出了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知,在當時條件下,水的沸點是   ℃,說明此時的大氣壓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個標準大氣壓;
(3)為了說明水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應   ,觀察水是否繼續沸騰;
(4)水沸騰時,杯口附近出現大量“白氣”,“白氣”是水蒸氣遇冷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
【答案】(1)B ;左(2)99 小于(3)熄滅酒精燈(4)液化
【解析】(1)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所以正確的方法是B;水沸騰前,氣泡較少,在上升過程中,體積不斷減小,沒到水面就會消失;而沸騰時,便會有大量的氣泡產生,并且在上升過程中體積不斷增大,到水面破裂.水的沸騰是一種劇烈的汽化現象,水在沸騰時要吸熱,溫度不變.所以水在沸騰時的現象是其中的左圖。
(2)因為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小于1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要低于100℃。根據水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可以知道在當時條件下,水的沸點是99℃,根據氣壓越小沸點越低,能知道此時的大氣壓小于1個標準大氣壓。
(3)水沸騰過程中如果不給其供熱,把熄滅酒精燈,看看水是否繼續沸騰,如果繼續沸騰,說明水沸騰過程中是不需要吸熱的;如果不繼續沸騰,說明水沸騰過程中是需要吸熱的。
(4)水沸騰時,杯口附近出現大量“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的緣故。
2. (8分)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某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了兩次實驗,兩次實驗所用水的質量相同。
(1)實驗中可以看到,水沸騰時形成大量的氣泡不斷上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水蒸氣遇冷   (填“汽化”“液化”“升華”或“凝華”),在燒杯口周圍形成“白氣”;
(2)通過兩次實驗發現,水在沸騰過程中,雖然水的溫度保持不變,但必須   _;
(3)圖乙是該組同學第二次實驗繪制的圖像。第一次實驗中同學們發現,水沸騰前每加熱2min溫度升高5oC,則圖乙中t0=   _oC。
【答案】(1)變大 液化 (2)持續吸熱 (3)87
【解析】(1)水沸騰時,形成大量的氣泡不斷上升、液體壓強越變越小,故氣泡越變越大;“白氣”是小水珠,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2)水在沸騰時,持續吸熱,溫度不變。
(3)裝置相同,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熱量相同,水沸騰前每加熱2min溫度升高5oC,則每1min升高的溫度為,一共加熱了5min,故水溫改變了
則初始溫度為
3. (6分)小希和實驗小組的同學們按照圖甲所示的裝置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
(1)她們在組裝實驗器材時,其合理的順序是   (填寫序號);
①溫度計 ②石棉網 ③裝水的燒杯 ④酒精燈
(2)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為   ℃;
(3)水在沸騰前,溫度升高,這是通過   方式增加水的內能;
(4)小希觀察到水沸騰時形成的大量氣泡不斷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   散發到空氣中。此過程中,水不斷吸收熱量,溫度   ;
(5)小組同學實驗過程中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分析圖象可知,此時氣壓
   (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標準大氣壓。
【答案】(1)④②③① (2)94 (3)熱傳遞 (4)水蒸氣 不變 (5)低于
【解析】(1)實驗時要使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合理順序應先放好酒精燈,由其外焰高度確定鐵圈及石棉網的高度;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玻璃泡要浸沒在液體中,不能接觸容器底和壁,所以接著應放置燒杯,最后安裝溫度計。
其合理的先、后順序是:④②③①。
(2)由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所以溫度計的時數為94℃。
(3)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兩種熱傳遞和做功,水在沸騰前,溫度升高,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加水的內能。
(4)當水沸騰時,水中形成大量的氣泡上升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
水沸騰后,繼續吸收熱量,水水的溫度保持不變。
(5)沸點的高低和氣壓有關,氣壓升高,沸點升高,氣壓降低,沸點降低,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由圖可知,水的沸點小于100℃,所以此時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
4.(10分) 小明和小華分別利用圖甲所示的相同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當水溫接近90℃時每隔0.5min記錄一次溫度,并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水溫與時間關系的圖像.
(1)小明對甲圖的溫度計測水溫的實驗操作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2)實驗時,當看到水中有大量氣泡不斷上升、變   _(選填大或者小),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就表明水沸騰了.
(3)分析圖乙可知,小華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明顯較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4)小明在第9分鐘撤掉酒精燈后,發現有一段時間水溫依然保持不變.如圖乙所示,這段時間內燒杯底部的溫度高于杯內水的溫度,原因是水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且需要____熱量.
(5)為了縮短加熱時間,可以采取在燒杯上面加蓋等措施,燒杯上面加紙板蓋的目的就是 .
【答案】(1)C (2)大(3)小華所用水的質量大(4)吸收.(5)減少散熱。
【解析】(1)根據溫度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可知C正確。
(2)當水沸騰時,水中形成大量的氣泡上升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
(3)掌握影響加熱時間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溫、是否加蓋、是否用酒精燈的火焰加熱等。(4)水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吸熱溫度不變.酒精燈加熱時,鐵圈和石棉網的溫度升高,高于水的溫度,移開酒精燈時,水還會從鐵圈和石棉網吸收熱量。
(5)燒杯上面加紙板蓋的目的就是減少熱損失.
電冰箱與臭氧層
過去常用的電冰箱利用了一種叫做氟利昂的物質作為熱的“搬運工”,把冰箱里的“熱”“搬運”到冰箱的外面。氟利昂是一種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質,汽化時它吸熱,液化時它放熱。圖表示出了電冰箱的構造和原理。
液態的氟利昂經過很細的毛細管進入冰箱內冷凍室的管子,在這里汽化、吸熱,使冰箱內溫度降
低。之后,生成的蒸氣又被電動壓縮機壓入冷凝器,在這里液化并把從冰箱內帶來的熱通過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氟利昂這樣循環流動,冰箱冷凍室里就可以保持相當低的溫度。
太陽輻射來的過量紫外線對于地球上的生命是有害的。在距地面20~50 km的高層大氣中,有一種叫做臭氧的物質,它具有吸收紫外線的功能,這是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和進化的重要條件。傳統的冰箱制冷劑使用氯氟烴類的氟利昂如R12,當電冰箱損壞后,這種氟利昂擴散到大氣中會破壞臭氧層,對地球的生態環境構成威脅。為了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1987年在世界范圍內簽署了限量生產和使用這類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我國在1991年簽署了《蒙特利爾議定書》,目前在我國主要使用對臭氧層破壞較小的R134a、R600a等新型物質作為冰箱的制冷劑。
學習目標
自學知識點梳理
考點例題精講
對點演練
解題方法歸納
課時減負課外小測驗
甲 乙 丙
A
B
C
90
92
94
96
98
100
0
2
4
6
8
10
溫度/℃
時間/min
科學精神與擔當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武义县| 阳高县| 额尔古纳市| 米泉市| 通州市| 泗阳县| 清徐县| 苍溪县| 太仓市| 商水县| 子长县| 乐平市| 阿鲁科尔沁旗| 梓潼县| 平泉县| 全椒县| 韶山市| 刚察县| 连山| 伊金霍洛旗| 康乐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华容县| 武威市| 安平县| 民乐县| 陆川县| 灵璧县| 张北县| 石门县| 明水县| 仁寿县| 启东市| 淅川县| 金乡县| 阳朔县| 夏邑县| 张家港市| 阿拉善右旗| 龙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