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壓縮空氣》說課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的內容《壓縮空氣》。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這八個方面展開。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一、說教材通過前面兩節課的研究,學生已經認識到空氣和石塊、水等一般的物體一樣,能占據空間。在此認知基礎上,本課以及此后的學習內容要對空氣的物質屬性進行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學生經歷前面課程的學習或根據平時經驗可能對空氣可以被壓縮有一定的認識,但無法說出有力的證據證明空氣可以被壓縮。因此本課通過推拉注射器活動,比較得出空氣可以被壓縮和拉伸,而水不能,并且發現壓縮的空氣有彈性這一特征。在科學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構成的,空氣當然也不例外。本課重點就是借助注射器讓學生分別對空氣和水向下壓和向上拉進行對比觀察,尋找空氣是否容易被壓縮、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的證據。再嘗試用微粒來解釋有關空氣壓縮和擴張的現象,利于學生構建物質微粒的概念,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最后再通過制作空氣槍,解釋其中原理,讓學生從玩中思,將知識遷移到生活中。二、說學情學生在前面感受空氣一課中,通過抱一抱裝有空氣的塑料袋或壓一壓氣球,可能已初步感受到空氣可以被壓縮。但對于“空氣占據空間是否有變化”,學生較難解釋清楚。因此本課借助有刻度、不易變形的硬質材料——注射器,幫助學生尋找空氣可以被壓縮的證據。三年級學生對于對比實驗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如何公平的進行實驗?哪些條件需要相同?這是學生需要思考的,因此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對實驗操作進行公平性的設計,讓其認識到嚴謹的實驗才具有說服力。最后,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嘗試用微粒解釋現象,教師要做好引導,關注學生所畫圓圈,哪一種更合理,激發學生之間的矛盾,引起他們思考和辯證。 三、說教學目標科學觀念:通過注射器壓縮空氣活動,知道空氣占據的空間可被壓縮或擴張,認識到壓縮的空氣是有彈性的。科學思維:用比較的方法,區分空氣和水相同條件下被壓縮時的不同特點。探究實踐:通過探究壓縮空氣和水的活動,能用圖畫來記錄壓縮的現象,簡述空氣很容易被壓縮的原理。態度責任:通過體驗空氣被壓縮,認識到壓縮的空氣可以制成救援的氣墊、玩具氣槍等,感悟科技發展對生活的影響。四、說教學重難點使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占據的空間可被壓縮。教學重點:從微觀層面理解空氣可以被壓縮。教學難點:五、說教法學法教法:實驗探究、問題啟發式教法學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六、說教學過程環節一、聚集:揭示課題1.認識注射器教師展示注射器圖片,提問:你認識它嗎?有什么結構?今天我們也借助注射器繼續研究空氣。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現。(板書課題“空氣”)學生思考并回答。2.玩注射器教師繼續提問:注射器可以怎么玩?學生2人1組,觀察和玩注射器。嘗試用注射器發現空氣的特征,如會流動,可以壓縮等。教師提取學生關鍵詞,引導學生關注空氣是否被壓縮的情況。引出課題。設計意圖:學生在生活中知道注射器可以裝入不同的物質(如水或空氣)壓或拉。通過展示學生喜歡的注射器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注射器可以怎樣研究空氣,會有怎樣的發現?學生通過觀察注射器,認識注射器的結構,用不同方法"玩"注射器,熟悉注射器壓和拉的操作,同時還可避免學生后續實驗中只玩注射器,而忽略本課探究活動。環節二、探索與研討1.講解示范實驗方法空氣在籃球里的樣子不容易看清楚,我們換個透明的容器裝空氣,再通過按壓觀察空氣的變化。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到,借助水可以更好地感知空氣的性質。今天的實驗我們依然要請水來幫忙。我們需要準備兩個相同的注射器和一杯水。實驗步驟:(1)用兩個注射器分別抽進同樣多(大約半管)的水和空氣,比如10ml;(2)用手指把注射器管口完全堵緊,將注射器的活塞向下壓,看看會發生什么現象。松開手,觀察活塞位置的變化。在記錄表中記錄活塞的始末位置。(3)保持注射器的管口被堵住的狀態,待活塞回到初始位置,再慢慢用力向上拉活塞,直到拉不動為止,看看此時活塞的位置。松開手,觀察并記錄活塞的位置變化。(4)重復做幾次上面的實驗。2.學生準備材料,實驗并做記錄3.交流研討(1)分享1個學生的記錄單(2)分析實驗現象:你觀察到什么現象?說明什么?現象一:開始兩個注射器活塞位置相同,說明水和空氣都占據10毫升的空間;現象二:壓或拉之后水占據空間的大小都沒有明顯改變,空氣被壓后只占6毫升空間了,說明空氣可以被壓縮;向上拉活塞,空氣可以占據更多的空間,到15毫升。物體占據空間的大小稱作體積,這說明空氣沒有固定體積。現象三:松開手后,活塞回到原來的位置,說明壓縮空氣有彈性。4.用圖畫表征空氣的變化如果用小圓圈代表空氣微粒,你會怎樣表示空氣被壓縮前后的變化?環節三、研討:發現以及解釋原因1.學生交流反饋:通過剛才對空氣的往里推和往外拉的活動,活塞所指的刻度有什么變化?說明空氣有什么特征?小結:水不可以被壓縮,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的空氣有彈性。2.提問:為什么空氣容易被壓縮呢?3.教師解釋:空氣是由微粒組成的,我們可以用一個個小○表示空氣微粒。思考:當空間變小時,微粒會怎么變化?當空間變大時。微粒又會怎么樣?(學生畫出自己的猜想)4.交流觀點,發現問題。(預設:數量不同,分布不同,大小變化)5.模擬空氣微粒的運動,解釋原因。6.學生修正觀點。環節四、知識應用1.學習了今天的知識,補充單元氣泡圖2.空氣壓縮在生活中的應用。3.小游戲:空氣壓縮槍。七、說板書設計3.壓縮空氣特征空氣 可以被壓縮 和擴張水 不可被壓縮 和擴張原因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到空氣占據的空間可以被壓縮,同時認識到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 “壓縮水”這個實驗中,在前兩個班實踐時發現:即便用力把出水口堵住,在把活塞向下壓時水還是會流出來,對學生產生誤導。我采取了用橡皮泥來堵住出水口,但是效果還是不太好。所以,我最后給學生解釋的是:不管是向下壓還是向上拉,在密閉空間里,水或者空氣的總量是不會改變的。我們在壓縮水時,可以發現活塞的位置幾乎沒走移動,或者說移動很小,但是壓縮空氣時會發現活塞位置移動較多。但是,總的來說,針筒的出口堵不嚴實還是對學生產生了很多干擾。 在活動手冊上用畫圖的形式表示物質的分布時,剛開始很多學生都采取了涂黑或者畫線的形式。我講解了用小圓圈的形式代表物質,并舉了一個例子:一個班的學生在操場上做操,和在教室里做操相比,同學和同學之間 的距離有什么區別?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操場上做操時距離較大,是因為操場的空間比教室大。再結合上面講解的知識:密閉空間里,不管是壓縮還是拉升,物質的總量不會改變,學生基本能畫出正確的圖示。但是學生對于“微粒”這個詞語還是很陌生,只是老師讓用小圓圈表示他就照做,這個我還是沒想好怎么解釋能讓他們理解。課堂練習1.下列物品中,運用空氣可以被壓縮的性質的是( )。A.瓶子 B.風扇 C.輪胎2.充足氣的足球踢的遠的原因是( )。A.足球質量比較好B.壓縮空氣產生的彈力大C.踢的力比較大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