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空氣有質量嗎》說課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的內容《空氣有質量嗎》。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這八個方面展開。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一、說教材本課是在感知過空氣,認識到空氣能占據空間,空氣可以被壓縮之后對空氣是否有質量進行探索和求證的一課。要讓學生用“質量”一詞替換學生常說的“重量”一詞,但不需要向學生解釋什么是質量。本課先提問學生“空氣有質量嗎?”暴露學生的前概念,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自己的想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測量空氣究竟有沒有質量,學生一定能想到用一年級下冊《誰輕誰重》一課中用過的天平,讓學生思考論證空氣有沒有質量的具體的方法,并思考在操作過程中影響天平測量結果可靠性的因素,經歷探究論證的過程。也可以對工具有更深入的認識,體會到工具能夠幫助科學家更好地觀察和測量。二、說學情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通過《認識一袋空氣》一課觀察過空氣的基本特征,知道空氣是無色透明、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的氣體,對于空氣有沒有質量(學生常說重量)并沒有認真思考過,但是根據生活經驗會有他自己的想法,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在一年級下冊《誰輕誰重》一課中,學生對天平這種測量工具已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知道天平的傾斜可以反映出輕重,這是本課主要實驗的基礎,基于輕重的判斷學生才能論證空氣究竟有沒有質量。 三、說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說出空氣具有一定的質量,但是質量很輕。2.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質量是空氣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通過一定的方式可以被測量。科學探究目標1.學生通過思考并運用科學的方法、選用恰當的工具來測量空氣的質量。2.學生通過經歷稱量過程,了解并思考某些因素會影響稱量結果,產生誤差,應合理看待實驗的數據。科學態度目標1.學生通過探究“空氣有質量嗎”這一活動,發展進一步研究物體的興趣和愿望。2.學生通過探究“空氣有質量嗎”意識到應該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學生通過探究質量問題的活動了解到不同的測量方法影響測量物體輕重的準確程度。四、說教學重難點說出空氣有質量,質量是物質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被測量。教學重點:學會測量空氣質量的簡單方法。教學難點:五、說教法學法教法:實驗探究、問題啟發式教法學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六、說教學過程環節一、聚集:揭示課題[材料準備:一年級時用過的簡易天平、本課用的簡易天平、皮球、綠豆]1.出示一年級實驗中用過的簡易天平,讓學生回顧天平的用途。可以比較物體的輕重(天平傾斜的時候),也可以用回形針的數量來表示不同物體的質量(天平平衡的時候)。出示本節課要用的放大版的天平,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借助這個天平來進行學習和探究質量問題。(說明一下指針和刻度如果看,偏轉意味著什么。)2.出示一個皮球,我們也像用回形針一樣稱一稱皮球的質量是多少,只不過今天我們不用回形針,改用綠豆,至于為什么用綠豆,等這節課結束你就知道啦。3.教師演示稱皮球的質量。在左盤放入皮球,左邊變重,指針向右邊偏轉,往右盤中慢慢倒入綠豆,當天平開始動起來后變成幾顆幾顆加,直至天平平衡。讓學生說一說:皮球的質量相當于什么?(預設:皮球的質量相當于右盤里那么多的綠豆的質量。)環節二、探索與研討1.了解測量質量的工具(1)講解:測量質量的工具有很多種,實驗室里有:托盤天平、學生天平。生活中有:桿秤、案秤、電子秤、臺秤等。(2)認識電子秤電子秤是采用現代傳感器技術、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一體化的電子稱量工具,能滿足生活中快速、準確稱量的需求。從外觀上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秤盤和數字顯示屏。打開電子秤開關,把要稱量的物體放在電子秤的秤盤上,物體的質量很快就出現在數字顯示屏上了,十分方便快捷。2.用電子秤稱量一袋空氣的質量(1)準備材料:一臺電子秤和一個較大的塑料袋(2)打開電子秤開關,將塑料袋折疊后放置在秤盤上,讀取并記錄塑料袋的質量。(3)將塑料袋裝入空氣后再次稱量,讀取并記錄此時塑料袋+空氣的質量。(4)你稱出一袋空氣的質量了嗎?這是怎么回事? 這是老師反復測量三次的結果,你發現什么問題?三次測量結果不一致;裝入空氣后質量沒有增加。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塑料袋折疊的程度不同,里面可能有殘留的空氣;每次裝入的空氣不一樣多;空氣量太少,電子秤精確度不夠……空氣浮力 這能說明空氣沒有質量嗎?很難說,需要找到其他可行的稱量方法。3.用簡易天平稱量籃球充氣前后的質量(1)討論可行方案(2)用簡易天平稱量籃球充氣前后的質量 準備材料:籃球(或其他可充氣的球)、打氣筒、簡易天平各1,小筒2個,綠豆若干 調節簡易天平,使其處于水平狀態; 在天平兩端各掛一個小桶,分別放入一個放過氣的籃球和若干豆子;調整豆子的量使天平保持水平; 取出籃球打入10筒空氣,再掛到天平上,觀察發生的現象; 添加豆子使天平恢復平衡,記錄加入的豆子數量; 繼續給籃球充10筒空氣,重復上述實驗。(3)結論:空氣有質量,20筒空氣的質量大約與50顆綠豆的質量相當。4.用電子秤稱量籃球充氣前后的質量(1)談話:有同學對上述測量結果不滿意。50顆綠豆的質量是多少啊?是啊,綠豆有大有小,用綠豆的個數表述空氣的質量不夠精確。常見的質量的單位是克或千克,我們能否用前面提到的測量質量的工具測量一下呢?(2)用電子秤稱量籃球充氣前后的質量稱量充了20筒空氣的籃球的質量;給籃球放氣后再次稱量;記錄兩次測量的數據。(3)結論:空氣有質量,20筒空氣大約有2克。(4)討論:為什么電子秤稱量不出一袋空氣的質量,卻可以稱出充氣前后籃球的質量?因為籃球里裝入的是壓縮空氣,空氣的量增加了,充氣前后的質量差別就比較明顯;充氣前后籃球的體積沒有明顯變化,排除了空氣浮力的干擾。環節三、知識應用1.回顧本課學習內容,你對空氣的特征有什么新的認識?2.在稱量空氣質量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解決的?3.補充、修正氣泡圖。4.通常情況下,即20攝氏度時,1立方米空氣質量為1.205kg。5.地球被一層厚厚的大氣圈包裹著,越往上空氣越稀薄。你能想象嗎,一個手指肚大小的地面上大約有1千克的空氣。我們為什么沒有被壓住的感覺?有興趣的同學課下查找資料繼續學習。七、說板書設計4.空氣有質量嗎?空氣有質量,但很輕八、教學反思 在上課之前,我們一起鞏固了空氣的特征何作用,在學生說到空氣也是有一定質量的,我就引入了本課的學習,在我的示范指導下,孩子們把天平進行了組裝和調試,在大家動手操作時,就對天平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了,雖然在拼裝時,有個別小組會出現意外情況,但根據之前的上課紀律口令的約束,基本上還是能按要求完成。 接著,我讓學生根據書上的步驟要求,口述實驗操作,根據孩子們的補充,基本上大家對實驗操作有了清晰的認識,在我請同學上臺來進行操作演示后,大家都進行了實驗步驟的進一步規范,有助于之后的小組合作實驗。 本課在小組實驗操作時,雖然出現了個別小組的孩子,弄撒綠豆的情況,但我覺得實驗本身就是存在一定的失誤性,讓孩子們進行直觀感知,通過實踐操作理解,會有一個更深的直接體驗與認識。在孩子們做完皮球與綠豆的觀察實驗之后,我請小組代表進行了實驗匯報,希望通過小組匯報的鍛煉,讓更多的孩子能站上講臺來,自信地匯報出小組實驗的結果。 為了讓孩子們更直觀地感知,我用電子稱稱了綠豆的重量,為大家呈現了一個更直觀的數據,孩子們都很驚奇,然后我們又利用了乒乓球來進行對比實驗,一起總結了我們的發現,這對于孩子們也會是一個有趣又難忘的課堂。課堂練習1.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A.物體的質量可以用天平來測量B.空氣也是有質量的,但是質量很輕C.空氣的質量就是空氣的好差,我們現在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差了2.一開始天平左邊的皮球和右邊的綠豆處于平衡狀態,往皮球中再充入20筒空氣后,下面( )說明空氣是有質量的。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