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5 酸和堿之間的反應 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5 酸和堿之間的反應 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1.5酸和堿之間的反應
目錄
模塊一 知己知彼 1
模塊二 知識掌握 2
知識點一、酸堿反應 2
知識點二、酸堿(中和)反應的應用 5
知識點三、土壤酸堿性的測定實驗 8
模塊三 鞏固提高 12
模塊一 知己知彼
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
1.知道酸和堿反應能生成鹽和水。 2.了解酸和堿反應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3.會分析酸和堿反應的過程。 解讀1:酸堿(中和)反應在生活中的應用,常考題型為選擇題和填空題,難度較小。 解讀2: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探究,常結合酸和堿的化學性質、pH等一起考查,常考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難度較大。
模塊二 知識掌握
知識點一、酸堿反應
(一)酸堿反應實驗
向盛有氫氧化鈉的燒杯中滴人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向變紅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或稀硫酸),邊滴邊振蕩,溶液顏色變淺直至消失,說明溶液由堿性變為中性或酸性,氫氧化鈉和酸發生了反應。
實驗過程中溶液中溶質、pH以及顏色的變化
反應進程 溶質 PH 顏色
未滴加稀鹽酸 NaOH pH>7 紅色
滴加少量稀鹽酸(氫氧化鈉過量) NaOH + NaCl pH>7 紅色
滴加適量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NaCl pH=7 無色(紅色剛好褪去)
滴加過量稀鹽酸 NaCl + HCl pH<7 無色
(1)酸、堿反應實驗選用的指示劑是酚酞溶液。如果使用石蕊溶液,溶液由藍色變為紫色,顏色變化不明顯。
(2)實驗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可以使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接觸,反應迅速、完全。
(3)實驗時用膠頭滴管慢慢滴入,便于控制加入酸的量,同時也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劑顏色的變化,當溶液由紅色恰好變為無色時,應立即停止滴加,防止鹽酸過量。
(二)酸堿反應原理
酸和堿之間發生反應能生成鹽和水。如:
HCl+NaOH = NaCl+H2O
H2SO4+2NaOH = Na2SO4+2H2O
(三)酸堿反應的實質
酸中的H+和堿中的OH-結合生成水,即H+ + OH- = H2O。
【能力拓展】
大多數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時,我們觀察不到明顯的外觀現象(H2SO4+Ba(OH)2 =BaSO4↓+2H2O 等除外]。探究酸和堿之間發生反應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指示劑法。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然后再逐滴滴加稀鹽酸,若觀察到紅色逐漸消失,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化學反應。
(2)pH試紙法。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不斷振蕩溶液使其充分接觸,同時多次測定混合溶液的pH,若測得溶液 的pH逐漸減小且小于7, 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化學反應。
(3)熱量變化法。化學反應通常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所以可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生。酸與堿的反應是放熱反應,如果NaOH溶液與稀鹽酸混合前后溫度有變化,則證明NaOH溶液和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而且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放出的熱量最多、溫度最高。
(4)驗證反應物的消失。如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反應完全時,可向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不再出現藍色沉淀,說明NaOH已完全參加反應,反應發生。
(2023 舟山模擬)向裝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的燒杯中逐滴加入稀鹽酸溶液至過量,如圖所示圖象表示燒杯中各物質質量的變化與所加入的稀鹽酸質量關系,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隨著反應進行,氫氧化鈉質量不斷減小,當完全反應后氫氧化鈉質量是0,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
B、隨著稀鹽酸的加入,立即和氫氧化鈉反應,一段時間內溶液中氯化氫質量是0,當完全反應后隨著稀鹽酸的不斷加入,溶液中的氯化氫質量不斷增大,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
C、隨著反應進行,氯化鈉質量不斷增大,當恰好完全反應后,氯化鈉質量不再變化,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
D、隨著反應進行,水的質量不斷增大,當恰好完全反應后,隨著稀鹽酸的加入,水的質量不斷增大,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
故選:D。
(2023 甌海區模擬)某科學小組在利用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探究酸堿反應時,用數字化傳感器測得燒杯中溶液pH的變化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a點到b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生了反應
B.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2SO4和H2SO4
C.圖中c點所示溶液呈堿性
D.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燒杯中
【解答】解:A.由a到b點的pH值的變化是從大于7逐漸的減小到等于7,可以說明酸和堿發生了中和反應,故正確;
B.a點的pH大于7,溶液顯堿性,溶液中的溶質是硫酸鈉和氫氧化鈉,故錯誤;
C.c點的pH小于7,溶液顯酸性,故錯誤;
D.由圖象可知,pH值是開始時大于7逐漸的減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顯堿性,然后不斷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減小,說明是把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故錯誤。
故選:A。
(2023 鎮海區模擬)下列四個圖象分別對應四種實驗操作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A.甲表示向一定質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B.乙表示向鹽酸和氯化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C.丙表示t1℃時,向一定質量的飽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鈣
D.丁表示向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兩份稀硫酸中分別加入足量氧化鋅、碳酸鋅固體
【解答】解:A、向稀硫酸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了水,再加上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溶劑,所以開始溶劑水的質量增加的較快,而當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后,繼續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也會使溶液中的溶劑的質量不斷增加,故A正確;
B、在鹽酸存在的情況下氯化鐵不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沉淀,只有把鹽酸全部消耗掉才能生成沉淀,故B正確;
C、氧化鈣和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而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溶液中的溶質的質量會減小,故C錯誤;
D、足量的ZnO和ZnCO3固體與等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都是硫酸鋅溶液,而溶質硫酸鋅中的硫酸根全部來自于稀硫酸且硫酸的質量相等,因此反應所得硫酸鋅的質量相等;質量相等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完全反應消耗碳酸鋅的質量雖然大于氧化鋅的質量,但是由于碳酸鋅與硫酸反應后產生氣體二氧化碳,因此,反應后所得溶液質量相等;綜上所述,反應后生成的硫酸鋅溶液中溶質硫酸鋅的質量相等、所得溶液質量也相等,即所得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而所消耗碳酸鋅的質量大于氧化鋅;故D正確。
故選:ABD。
知識點二、酸堿(中和)反應的應用
(一)酸堿反應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植物適宜在接近中性( pH在6.5~7.5)的土壤里生長,酸性太強(pH<4或堿性太強(pH>8 )的土壤,都不適宜植物生長。因此利用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在酸(堿)性土壤中加人適量的堿(酸),調節土壤的酸堿性。如農業上常施加熟石灰[主要含Ca(OH)2 ]來降低土壤的酸性。
注意:改良酸性土壤常使用熟石灰,而不使用堿性、腐蝕性很強的氫氧化鈉。
(二)酸堿反應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
(1)處理工業廢水,解決環保問題。
工業生產中產生大量的廢水,其中常含有酸性或堿性物質,不經處理、任意排放,就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利用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根據不同污水的酸堿性,加人適宜的物質,去除污水的酸堿性,使之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2)精制石油時,可用氫氧化鈉來中和過量的酸。
(三)酸堿反應在醫藥方面的應用
人體胃液中含有鹽酸,如果胃酸過多,會引起胃痛等病癥,醫療上常用能與酸反應的堿性物質作為藥品降低胃液的pH,使之達到正常范圍,減少胃酸常用的藥劑有Al(OH)3,其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Al(OH)3+3HCl = AlCl3+3H2O。
【能力拓展】
蚊蟲叮咬是因為蚊蟲分泌的酸性物質進入肌肉,使肌肉酸痛。利用酸堿反應的原理,涂上堿性物質如純堿溶液、肥皂水等以減輕痛癢。
(2022秋 西湖區期末)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酸性土壤不適宜某些作物生長,下列物質可用來中和土壤酸性的是(  )
A.二氧化硫 B.稀鹽酸 C.熟石灰 D.干冰
【解答】解:A、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不能用來中和土壤酸性,故選項錯誤。
B、稀鹽酸顯酸性,不能用來中和土壤酸性,故選項錯誤。
C、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稱,顯堿性,能用來中和土壤酸性,故選項正確。
D、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不能用來中和土壤酸性,故選項錯誤。
故選:C。
(2022春 余杭區期中)下列應用與酸堿中和反應原理無關的是(  )
A.用稀鹽酸除去鐵銹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D.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石油產品中的殘留硫酸
【解答】A、用稀鹽酸除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鐵,稀鹽酸與氧化鐵反應不屬于中和反應,故與中和反應原理無關;故A符合題意;
B、熟石灰為氫氧化鈣,屬于堿,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屬于酸和堿的反應,故與中和反應原理有關;故B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鋁屬于堿,胃酸的成分主要是鹽酸,屬于酸和堿的反應,故與中和反應原理有關;故C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鈉屬于堿,硫酸屬于酸,氫氧化鈉與硫酸的反應屬于中和反應,故與中和反應原理有關;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022秋 余杭區校級期中)酸和堿之間的反應在生產生活和科學實驗中應用廣泛,下列利用酸和堿反應的是(  )
A.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B.用醋酸除鐵銹
C.用硝酸銀檢驗汗液中的氯離子
D.用食鹽腌制食品
【解答】解:A、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反應物是酸和堿,生成物是鹽和水,是利用酸和堿反應,故選項A正確
B、用醋酸除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反應物是金屬氧化物和酸,不是利用酸和堿反應,故選項B錯誤。
C、用硝酸銀檢驗汗液中的氯離子,利用的是氯離子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反應物硝酸銀是鹽,不是利用酸和堿反應,故選項C錯誤。
D、用食鹽腌制食品,是因為食鹽具有咸味,不是利用酸和堿反應,故選項D錯誤。
故選:A。
(2022秋 紹興期中)螞蟻等昆蟲叮咬后,會向人體中注入一種叫蟻酸(甲酸)的物質,使皮膚紅腫疼痛,要消除腫痛,可在皮膚上涂下列物質中的(  )
A.稀硫酸 B.氫氧化鈉溶液
C.肥皂水 D.食醋
【解答】解:甲酸是一種有機酸,顯酸性,利用加入堿性的物質中和其酸性,
A、稀硫酸是酸,蟻酸也是酸,兩者不會發生中和反應,故A錯誤;
B、氫氧化鈉是一種強堿,雖然可以中和蟻酸,但是氫氧化鈉是一種強堿,會腐蝕人的皮膚,故B錯誤;
C、肥皂水具有弱堿性,既可以中和蟻酸,還不會腐蝕人的皮膚,故C正確;
D、食用醋顯酸性,不能與蚊蟲分泌的酸性物質物質反應,故D錯誤;
故選:C。
知識點三、土壤酸堿性的測定實驗
(一)取樣
(1)選取當地有代表性的地塊。
在取樣地塊上按一定間隔確定取樣點位置,注意不要在路邊、溝邊、堆放肥料的地點取樣。
(2)每個取樣點要去掉表面的石塊和動植物殘體,取0~20厘米范圍內的土壤各20克左右。同一地塊上取來的土樣放在同一個布袋中,進行編號,并記錄下采集地點和日期。
(3)將從不同地點采集到的土樣分別攤鋪在廢報紙上,在陰涼通風處晾干,除去殘根和雜物,用木棍壓成粉狀,用金屬篩或窗紗篩過后待用。
(二)測定
(1)按照編號,取1克左右土樣放人試管中,加人5毫升蒸餾水,振蕩30秒鐘后靜置。待土壤微粒下沉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層清液,滴在精密pH試紙上,將試紙上呈現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色,記錄下相應的pH,填入右表中。
(2)根據土壤酸堿度分級表,確定該土壤代表的土壤酸堿度狀況。
土壤酸堿性的分級表
pH <4.5 4.5~ 5.5 5.5~6.5 6.5~ 7.5 7.5~ 8.5 8.5 ~ 9.5 >9.5
土壤酸堿性 強酸性 酸性 弱酸性 中性 弱堿性 堿性 強堿性
【能力拓展】
土壤樣品采集表
土樣編號
采集日期
采集地點
pH
土壤酸堿性
(2023 溫州)近年,溫州新建多個公園,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場所。
(1)某公園生態系統中有繡球花、白鷺、蚯蚓等生物,三者中屬于生產者的是  繡球花 。
(2)公園內不同位置生長著粉紅色、藍色的繡球花(如圖)。小明為探究繡球花花色是否與土壤的酸堿性有關,他開展如下活動:
①取粉紅色繡球花所在土壤的浸出液,測得其pH為8。則該土壤的酸堿性為  堿 性。
②用檸檬酸和石灰水調節土壤酸堿性來改變花色。若配制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0.8%的檸檬酸溶液,需檸檬酸  0.8 克。
【解答】解:(1)繡球花是植物,故屬于生產者;
(2)pH=8,故為堿性;
(3)溶質質量=溶質質量分數×溶液質量=0.8%×100g=0.8g。
故答案為:(1)繡球花;(2)堿;(3)0.8。
(2023 南湖區一模)在測定某農田的土壤酸堿性實驗中,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
A.對待測地塊取樣時,按如圖所示間隔取樣
B.同一地塊上取來的土樣放在同一布袋中,并記錄采集日期與地點
C.取樣后立即用藥匙取幾勺土樣至燒杯中,加水稀釋,攪拌靜置后備用
D.用潔凈的玻璃棒隨取上層清液,滴至精密pH試紙上,稍后再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解答】解:A、對待測地塊取樣時,按如圖所示間隔取樣,保證了土壤樣品的均一性,操作正確;
B、同一地塊上取來的土樣放在同一布袋中,并記錄采集日期與地點,操作正確;
C、取樣后立即用藥匙取幾勺土樣至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溶解,攪拌靜置后備用,操作錯誤;
D、用潔凈的玻璃棒隨取上層清液,滴至精密pH試紙上,稍后再與標準比色卡比較,操作正確。
故選:C。
(2023春 濱江區校級月考)在“土壤酸堿性測定”的實驗中,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
A.取土樣 B.傾倒蒸餾水
C.測定pH D.洗滌試管
【解答】解:A、取用粉末狀藥品,試管傾斜(或平放),用藥匙或紙槽把藥品送到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B、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圖中瓶口沒有緊挨試管口、瓶塞沒有倒放,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D、用試管刷涮洗試管時,須轉動或上下移動刷子,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B。
(2022秋 濱江區期末)在測定土壤酸堿性的實驗中,下列操作規范的是(  )
A.裝入土樣粉末 B.滴加蒸餾水
C.振蕩土壤液 D.用玻璃棒蘸取液體測定酸堿度
【解答】解:A、取用粉末狀藥品,試管傾斜(或平放),用藥匙或紙槽把藥品送到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操作,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振蕩試管時,振蕩試管中的液體的正確方法是手指拿住試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擺動,而不是手指拿住試管上下振蕩,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圖中是用玻璃棒蘸取液體,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D。
(2021 長興縣模擬)2020年11月9日,浙江自然博物院舉行百山祖冷杉移栽活動,下列關于移栽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樹苗帶著原生地土壤是為了盡量保護幼根和根毛
B.應該在百山祖冷杉植株上方安裝噴淋設備,隨時補充水分
C.樹苗應連夜運輸以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植物體內水分的蒸發
D.應該在移栽前進行土壤酸堿度的測定并進行土壤酸堿性的調節與改良
【解答】解:A、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移栽植物應盡量在幼苗期,幼苗期植物的根系較小,有利于帶土移栽。根部帶著原生地土壤,這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減少幼根和根毛折斷。提高根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根的成活率,A正確。
B、在百山祖冷杉植株上方安裝噴淋設備,能起到降溫作用,與移栽植物關系不大,B錯誤。
C、樹苗應連夜運輸以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植物體內水分的蒸發,C正確。
D、在移栽前進行土壤酸堿度的測定并進行土壤酸堿性的調節與改良,能提高樹木成活率,D正確。
故選:B。
模塊三 鞏固提高
(2023 溫州三模)蚊蟲叮咬時釋放出的液體中含有蟻酸(顯酸性),為了減輕癢痛,可以在被叮咬處涂抹(  )
A.西紅柿汁(pH:4~5) B.檸檬汁(pH:2~3)
C.牛奶(pH:6~7) D.肥皂水(pH:9~10)
【解答】解:因為蚊蟲的毒液是酸性的,所以應該涂抹顯堿性的物質。
A、西紅柿汁的pH小于7,顯酸性,故選項錯誤。
B、檸檬汁的pH小于7,顯酸性,故選項錯誤。
C、牛奶的pH小于7,顯酸性,故選項錯誤。
D、肥皂水的pH大于7,顯堿性,故選項正確。
故選:D。
(2023春 柯橋區期中)向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3.65%的鹽酸溶液。下列圖像中大致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pH大于7,加入稀鹽酸,溶液pH逐漸減小,該選項不正確。
B、氫氧化鈉溶液中水的質量是100g﹣100g×4%=96g,100g稀鹽酸中水的質量是100g﹣100g×3.65%=96.35g,4g氫氧化鈉和3.65g氯化氫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水的質量是1.8g,溶液中水的質量是96g+96.35g+1.8g=194.15g,該選項不正確。
C、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氯化鈉質量是5.85g,氯化鈉質量分數是100%≈2.93%,繼續加入稀鹽酸后溶質質量分數減小,該選項正確。
D、加入50g稀鹽酸,其中氯化氫質量是1.825g,反應的氫氧化鈉質量是2g,氫氧化鈉質量分數是100%≈1.3%,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C。
(2022秋 西湖區期末)一定溫度下,向含有適量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慢慢滴加稀鹽酸,溶液溫度隨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M點時溶液呈紅色 B.N點時溶液pH最小
C.該化學反應放熱 D.P點時溶液呈酸性
【解答】解:A、M點的溶液為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故選項說法正確。
B、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從M至N的過程中溫度升高,至N點溫度最高,說明此時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的pH=7,繼續滴加稀鹽酸,溶液顯酸性,溶液的pH小于7,N點時溶液pH不是最小的,故選項說法錯誤。
C、從M至N的過程中溫度升高,說明該化學反應放熱,故選項說法正確。
D、至N點溫度最高,說明此時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的pH=7,繼續滴加稀鹽酸,溶液顯酸性,則P點溶液顯酸性,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2022秋 杭州期末)在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過量。下列圖象正確的是(  )
A. B.
C. D.
【解答】A、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過量,氫氧化鈉會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溶劑的質量會逐漸增加,直至鹽酸被完全反應,接著因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中也有溶劑,所以溶劑質量也會增加,只是幅度變小,但是一開始就有氯化鈉和鹽酸,所以溶劑質量不會從0開始,選項不符合題意。
B、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過量,氫氧化鈉會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溶液質量會增加,直至鹽酸被完全反應,接著因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所以溶液質量還會繼續增加,選項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會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所以一開始氫氧化鈉質量分數為0,直至鹽酸被完全反應,才會有氫氧化鈉溶液存在,選項不符合題意。
D、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過量,一直在引入鈉離子,所以鈉離子數目會一直增加,一開始溶液中因為有氯化鈉,所以鈉離子數目不會從0開始,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D。
(2022秋 仙居縣期末)向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加入某種藥品,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前后溶液中離子種類及個數關系如圖所示。則加入的藥品可能是(  )
A.鋅 B.氧化鐵 C.氫氧化鈉 D.氫氧化鋇
【解答】解:根據圖示可以看出,反應后的金屬陽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的個數比為1:1,故加入的物質與稀硫酸反應且生成可溶性的鹽,該鹽中金屬的化合價為+2價;
A、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符合題意;
B、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鹽中鐵元素為+3價,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鈉中鈉元素為+1價,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鋇是沉淀,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022秋 西湖區校級期末)某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對氫氧化鉀溶液與稀硫酸發生中和反應進行探究,設計了如下實驗:同學們把兩種無色溶液分別貼上P、Q標簽,向燒杯中倒入一定量的P溶液并測定其pH,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Q溶液,并不斷振蕩,同時測定混合液的pH、溫度與Q溶液質量的變化曲線: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KOH+H2SO4=K2SO4+2H2O 。
(2)由圖甲分析可知:寫出c點時杯內溶液中的離子有  H+、K+、SO42﹣ (填離子符號)。
(3)分析圖乙中BC段溫度變化的原因是  氫氧化鉀完全反應后不再放熱,同時加入的稀硫酸能夠吸熱、容器散熱 。
【解答】解:(1)氫氧化鉀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OH+H2SO4=K2SO4+2H2O。
故答案為:2KOH+H2SO4=K2SO4+2H2O。
(2)由圖象甲可知,溶液的pH由大于7到等于7,到小于7,所以是向氫氧化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過量,由圖象乙可知,C點所示溶液的溫度是由最高點下降的過程,即加入的硫酸已經過量,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硫酸和硫酸鉀,離子為氫離子、鉀離子和硫酸根離子。
故答案為:H+、K+、SO42﹣。
(3)圖乙中BC段溫度變化的原因是氫氧化鉀完全反應后不再放熱,同時加入的稀硫酸能夠吸熱、容器散熱。
故答案為:氫氧化鉀完全反應后不再放熱,同時加入的稀硫酸能夠吸熱、容器散熱。
(2023 臺州)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敞口放置于空氣中,溶質質量分數變小。稀鹽酸會發生同樣的變化嗎?某同學通過如下步驟進行探究。
①取兩個燒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鹽酸,分別標為甲和乙。
②甲密封,液體體積不變。乙敞口放置于空氣中至液體體積變為20毫升。(溶液密度變化忽略不計)
③向甲、乙中滴加幾滴石蕊試液,再分別緩慢滴加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分別為30毫升、26毫升。
(1)實驗中,“恰好完全反應”的判斷依據是:溶液顏色  恰好由紅色變成紫色 。
(2)乙燒杯中的稀鹽酸敞口放置后,溶質質量分數變大,依據是  稀鹽酸的體積變成一半,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大于一半(合理即可) 。
(3)為了確定稀鹽酸敞口放置于空氣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會變大,請簡要闡述應補充的實驗。
【解答】解:(1)向甲、乙中滴加幾滴石蕊試液,溶液顯紅色,再分別緩慢滴加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顯中性,故實驗中,“恰好完全反應”的判斷依據是:溶液顏色恰好由紅色變成紫色。
(2)甲密封,液體體積不變。乙敞口放置于空氣中至液體體積變為20毫升,向甲、乙中滴加幾滴石蕊試液,再分別緩慢滴加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分別為30毫升、26毫升,稀鹽酸的體積變成一半,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大于一半(合理即可),故乙燒杯中的稀鹽酸敞口放置后,溶質質量分數變大。
(3)為了確定稀鹽酸敞口放置于空氣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會變大,可換用不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多次重復實驗。
故答案為:
(1)恰好由紅色變成紫色;
(2)稀鹽酸的體積變成一半,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大于一半(合理即可);
(3)換用不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多次重復實驗。
(2023 鎮海區模擬)酸和堿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同學利用圖1實驗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過程,并測量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和溫度的變化情況,得到圖2和圖3,請回答下列問題:
(1)膠頭滴管中A溶液的溶質是: NaOH (填化學式)。
(2)要配制50克15%的稀鹽酸,需要質量分數為30%的濃鹽酸 25 克。
(3)該興趣小組同學推斷出圖3中V的值為12,他的理由是: 由圖2可知,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氫氧化鈉溶液體積是12mL,說明此時放熱最多,溫度最高 。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D 。
A.圖2中b點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和HCl
B.取圖2中d點所示溶液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純凈物
C.圖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斷增加
D.圖3中e→f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解答】解:(1)實驗過程中溶液pH由小于7逐漸升高,是把氫氧化鈉溶液加入稀鹽酸中,膠頭滴管中A溶液的溶質是NaOH。
故填:NaOH。
(2)要配制50克15%的稀鹽酸,需要質量分數為30%的濃鹽酸質量:50g×15%÷30%=25克。
故填:25。
(3)該興趣小組同學推斷出圖3中V的值為12,他的理由是:由圖2可知,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氫氧化鈉溶液體積是12mL,說明此時放熱最多,溫度最高。
故填:由圖2可知,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氫氧化鈉溶液體積是12mL,說明此時放熱最多,溫度最高。
(4)A.圖2中b點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反應生成的NaCl和過量的HCl,該選項說法正確;
B.取圖2中d點所示溶液中含有氯化鈉和氫氧化鈉,加熱蒸干所得固體是氯化鈉和氫氧化鈉,是混合物,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圖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再變化,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圖3中e→f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填:AD。
(2020秋 柯橋區月考)同學們做甲、乙兩個中和反應實驗的探究,如圖所示:
(1)甲實驗恰好中和,則該溶液中的溶質時 CaCl2 (填化學式)
(2)取乙反應后的溶液60.0g,滴加質量分數26.5%的Na2CO3溶液,如圖丙,溶液pH的變化如圖丁,請計算該溶液中CaCl2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精確到0.1%)
(3)根據計算所得數據在圖戊中畫出產生沉淀的曲線
(4)乙組的中和反應試驗設計存在的不足是 無法驗證是否恰好中和 .
【解答】解:(1)鹽酸和氫氧化鈣的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恰好中和后,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鈣,化學式為:CaCl2;
(2)由圖可知,碳酸鈉溶液的量到70g時,反應正好完成,氯化鈣和碳酸鈉的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
設參加反應的CaCl2的質量為 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6
x 40g×26.5%
x=11.1g
該CaCl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18.5%;
(3)由圖丁可知乙反應后的溶液pH<7,說明溶液中仍有稀鹽酸,直到滴加的Na2CO3溶液達到30.0g,稀鹽酸被完全反應掉,Na2CO3溶液開始與CaCl2溶液反應,當滴加Na2CO3溶液到70.0g時,CaCl2溶液被完全反應掉.
設滴加質量分數26.5%的Na2CO3溶液70g時(此時與CaCl2溶液反應的Na2CO3溶液質量為40g),生成沉淀的質量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40g×26.5% y
x=10.0g
(4)乙組的中和反應試驗中沒有加酚酞試液,無法驗證是否恰好中和.
故答案為:(1)CaCl2;
(2)18.5%;
(3)
(4)無法驗證是否恰好中和.1.5酸和堿之間的反應
目錄
模塊一 知己知彼 1
模塊二 知識掌握 1
知識點一、酸堿反應 1
知識點二、酸堿(中和)反應的應用 4
知識點三、土壤酸堿性的測定實驗 5
模塊三 鞏固提高 8
模塊一 知己知彼
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
1.知道酸和堿反應能生成鹽和水。 2.了解酸和堿反應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3.會分析酸和堿反應的過程。 解讀1:酸堿(中和)反應在生活中的應用,常考題型為選擇題和填空題,難度較小。 解讀2: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探究,常結合酸和堿的化學性質、pH等一起考查,常考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難度較大。
模塊二 知識掌握
知識點一、酸堿反應
(一)酸堿反應實驗
向盛有氫氧化鈉的燒杯中滴人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向變紅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或稀硫酸),邊滴邊振蕩,溶液顏色 ,說明溶液由堿性變為中性或酸性,氫氧化鈉和酸發生了反應。
實驗過程中溶液中溶質、pH以及顏色的變化
反應進程 溶質 PH 顏色
未滴加稀鹽酸 pH>7
滴加少量稀鹽酸(氫氧化鈉過量) pH>7
滴加適量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pH=7
滴加過量稀鹽酸 pH<7
(1)酸、堿反應實驗選用的指示劑是酚酞溶液。如果使用石蕊溶液,溶液由藍色變為紫色,顏色變化不明顯。
(2)實驗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可以使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接觸,反應迅速、完全。
(3)實驗時用膠頭滴管慢慢滴入,便于控制加入酸的量,同時也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劑顏色的變化,當溶液由紅色恰好變為無色時,應立即停止滴加,防止鹽酸過量。
(二)酸堿反應原理
酸和堿之間發生反應能生成鹽和水。如:
HCl+NaOH = NaCl+H2O
H2SO4+2NaOH = Na2SO4+2H2O
(三)酸堿反應的實質
酸中的H+和堿中的OH-結合生成水,即 。
【能力拓展】
大多數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時,我們觀察不到明顯的外觀現象(H2SO4+Ba(OH)2 =BaSO4↓+2H2O 等除外]。探究酸和堿之間發生反應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指示劑法。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然后再逐滴滴加稀鹽酸,若觀察到 ,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化學反應。
(2)pH試紙法。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不斷振蕩溶液使其充分接觸,同時多次測定混合溶液的pH,若 , 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化學反應。
(3)熱量變化法。化學反應通常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所以可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生。酸與堿的反應是放熱反應,如果NaOH溶液與稀鹽酸混合前后 ,則證明NaOH溶液和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而且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 。
(4)驗證反應物的消失。如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反應完全時,可向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說明NaOH已完全參加反應,反應發生。
(2023 舟山模擬)向裝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的燒杯中逐滴加入稀鹽酸溶液至過量,如圖所示圖象表示燒杯中各物質質量的變化與所加入的稀鹽酸質量關系,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2023 甌海區模擬)某科學小組在利用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探究酸堿反應時,用數字化傳感器測得燒杯中溶液pH的變化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a點到b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生了反應
B.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2SO4和H2SO4
C.圖中c點所示溶液呈堿性
D.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燒杯中
(2023 鎮海區模擬)下列四個圖象分別對應四種實驗操作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A.甲表示向一定質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B.乙表示向鹽酸和氯化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C.丙表示t1℃時,向一定質量的飽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鈣
D.丁表示向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兩份稀硫酸中分別加入足量氧化鋅、碳酸鋅固體
知識點二、酸堿(中和)反應的應用
(一)酸堿反應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植物適宜在接近中性( pH在6.5~7.5)的土壤里生長,酸性太強(pH<4或堿性太強(pH>8 )的土壤,都不適宜植物生長。因此利用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在酸(堿)性土壤中加人適量的堿(酸),調節土壤的酸堿性。如農業上常施加 來降低土壤的酸性。
注意:改良酸性土壤常使用熟石灰,而不使用堿性、腐蝕性很強的氫氧化鈉。
(二)酸堿反應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
(1)處理工業廢水,解決環保問題。
工業生產中產生大量的廢水,其中常含有酸性或堿性物質,不經處理、任意排放,就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利用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根據不同污水的酸堿性,加人適宜的物質,去除污水的酸堿性,使之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2)精制石油時,可用氫氧化鈉來中和過量的酸。
(三)酸堿反應在醫藥方面的應用
人體胃液中含有 ,如果胃酸過多,會引起胃痛等病癥,醫療上常用能與酸反應的堿性物質作為藥品降低胃液的pH,使之達到正常范圍,減少胃酸常用的藥劑有Al(OH)3,其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Al(OH)3+3HCl = AlCl3+3H2O。
【能力拓展】
蚊蟲叮咬是因為蚊蟲分泌的酸性物質進入肌肉,使肌肉酸痛。利用酸堿反應的原理,涂上堿性物質如純堿溶液、肥皂水等以減輕痛癢。
(2022秋 西湖區期末)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酸性土壤不適宜某些作物生長,下列物質可用來中和土壤酸性的是(  )
A.二氧化硫 B.稀鹽酸 C.熟石灰 D.干冰
(2022春 余杭區期中)下列應用與酸堿中和反應原理無關的是(  )
A.用稀鹽酸除去鐵銹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D.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石油產品中的殘留硫酸
(2022秋 余杭區校級期中)酸和堿之間的反應在生產生活和科學實驗中應用廣泛,下列利用酸和堿反應的是(  )
A.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B.用醋酸除鐵銹
C.用硝酸銀檢驗汗液中的氯離子
D.用食鹽腌制食品
(2022秋 紹興期中)螞蟻等昆蟲叮咬后,會向人體中注入一種叫蟻酸(甲酸)的物質,使皮膚紅腫疼痛,要消除腫痛,可在皮膚上涂下列物質中的(  )
A.稀硫酸 B.氫氧化鈉溶液
C.肥皂水 D.食醋
知識點三、土壤酸堿性的測定實驗
(一)取樣
(1)選取當地有代表性的地塊。
在取樣地塊上按一定間隔確定取樣點位置,注意不要在路邊、溝邊、堆放肥料的地點取樣。
(2)每個取樣點要去掉表面的石塊和動植物殘體,取0~20厘米范圍內的土壤各20克左右。同一地塊上取來的土樣放在同一個布袋中,進行編號,并記錄下采集地點和日期。
(3)將從不同地點采集到的土樣分別攤鋪在廢報紙上,在陰涼通風處晾干,除去殘根和雜物,用木棍壓成粉狀,用金屬篩或窗紗篩過后待用。
(二)測定
(1)按照編號,取1克左右土樣放人試管中,加人5毫升蒸餾水,振蕩30秒鐘后靜置。待土壤微粒下沉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層清液,滴在精密pH試紙上,將試紙上呈現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色,記錄下相應的pH,填入右表中。
(2)根據土壤酸堿度分級表,確定該土壤代表的土壤酸堿度狀況。
土壤酸堿性的分級表
pH <4.5 4.5~ 5.5 5.5~6.5 6.5~ 7.5 7.5~ 8.5 8.5 ~ 9.5 >9.5
土壤酸堿性 強酸性 酸性 弱酸性 中性 弱堿性 堿性 強堿性
【能力拓展】
土壤樣品采集表
土樣編號
采集日期
采集地點
pH
土壤酸堿性
(2023 溫州)近年,溫州新建多個公園,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場所。
(1)某公園生態系統中有繡球花、白鷺、蚯蚓等生物,三者中屬于生產者的是 。
(2)公園內不同位置生長著粉紅色、藍色的繡球花(如圖)。小明為探究繡球花花色是否與土壤的酸堿性有關,他開展如下活動:
①取粉紅色繡球花所在土壤的浸出液,測得其pH為8。則該土壤的酸堿性為 性。
②用檸檬酸和石灰水調節土壤酸堿性來改變花色。若配制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0.8%的檸檬酸溶液,需檸檬酸 克。
(2023 南湖區一模)在測定某農田的土壤酸堿性實驗中,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
A.對待測地塊取樣時,按如圖所示間隔取樣
B.同一地塊上取來的土樣放在同一布袋中,并記錄采集日期與地點
C.取樣后立即用藥匙取幾勺土樣至燒杯中,加水稀釋,攪拌靜置后備用
D.用潔凈的玻璃棒隨取上層清液,滴至精密pH試紙上,稍后再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2023春 濱江區校級月考)在“土壤酸堿性測定”的實驗中,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
A.取土樣 B.傾倒蒸餾水
C.測定pH D.洗滌試管
(2022秋 濱江區期末)在測定土壤酸堿性的實驗中,下列操作規范的是(  )
A.裝入土樣粉末 B.滴加蒸餾水
C.振蕩土壤液 D.用玻璃棒蘸取液體測定酸堿度
(2021 長興縣模擬)2020年11月9日,浙江自然博物院舉行百山祖冷杉移栽活動,下列關于移栽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樹苗帶著原生地土壤是為了盡量保護幼根和根毛
B.應該在百山祖冷杉植株上方安裝噴淋設備,隨時補充水分
C.樹苗應連夜運輸以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植物體內水分的蒸發
D.應該在移栽前進行土壤酸堿度的測定并進行土壤酸堿性的調節與改良
模塊三 鞏固提高
(2023 溫州三模)蚊蟲叮咬時釋放出的液體中含有蟻酸(顯酸性),為了減輕癢痛,可以在被叮咬處涂抹(  )
A.西紅柿汁(pH:4~5) B.檸檬汁(pH:2~3)
C.牛奶(pH:6~7) D.肥皂水(pH:9~10)
(2023春 柯橋區期中)向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3.65%的鹽酸溶液。下列圖像中大致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2022秋 西湖區期末)一定溫度下,向含有適量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慢慢滴加稀鹽酸,溶液溫度隨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M點時溶液呈紅色 B.N點時溶液pH最小
C.該化學反應放熱 D.P點時溶液呈酸性
(2022秋 杭州期末)在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過量。下列圖象正確的是(  )
A. B.
C. D.
(2022秋 仙居縣期末)向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加入某種藥品,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前后溶液中離子種類及個數關系如圖所示。則加入的藥品可能是(  )
A.鋅 B.氧化鐵 C.氫氧化鈉 D.氫氧化鋇
(2022秋 西湖區校級期末)某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對氫氧化鉀溶液與稀硫酸發生中和反應進行探究,設計了如下實驗:同學們把兩種無色溶液分別貼上P、Q標簽,向燒杯中倒入一定量的P溶液并測定其pH,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Q溶液,并不斷振蕩,同時測定混合液的pH、溫度與Q溶液質量的變化曲線: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由圖甲分析可知:寫出c點時杯內溶液中的離子有 (填離子符號)。
(3)分析圖乙中BC段溫度變化的原因是 。
(2023 臺州)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敞口放置于空氣中,溶質質量分數變小。稀鹽酸會發生同樣的變化嗎?某同學通過如下步驟進行探究。
①取兩個燒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鹽酸,分別標為甲和乙。
②甲密封,液體體積不變。乙敞口放置于空氣中至液體體積變為20毫升。(溶液密度變化忽略不計)
③向甲、乙中滴加幾滴石蕊試液,再分別緩慢滴加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分別為30毫升、26毫升。
(1)實驗中,“恰好完全反應”的判斷依據是:溶液顏色 。
(2)乙燒杯中的稀鹽酸敞口放置后,溶質質量分數變大,依據是 。
(3)為了確定稀鹽酸敞口放置于空氣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會變大,請簡要闡述應補充的實驗。
(2023 鎮海區模擬)酸和堿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同學利用圖1實驗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過程,并測量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和溫度的變化情況,得到圖2和圖3,請回答下列問題:
(1)膠頭滴管中A溶液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
(2)要配制50克15%的稀鹽酸,需要質量分數為30%的濃鹽酸 克。
(3)該興趣小組同學推斷出圖3中V的值為12,他的理由是: 。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2中b點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和HCl
B.取圖2中d點所示溶液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純凈物
C.圖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斷增加
D.圖3中e→f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2020秋 柯橋區月考)同學們做甲、乙兩個中和反應實驗的探究,如圖所示:
(1)甲實驗恰好中和,則該溶液中的溶質時 (填化學式)
(2)取乙反應后的溶液60.0g,滴加質量分數26.5%的Na2CO3溶液,如圖丙,溶液pH的變化如圖丁,請計算該溶液中CaCl2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精確到0.1%)
(3)根據計算所得數據在圖戊中畫出產生沉淀的曲線
(4)乙組的中和反應試驗設計存在的不足是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海市| 清新县| 贵南县| 永泰县| 浮梁县| 咸宁市| 双江| 雷波县| 和林格尔县| 咸宁市| 浮山县| 金寨县| 牟定县| 清新县| 隆回县| 徐闻县| 梅州市| 石城县| 潜山县| 常山县| 洛南县| 黑河市| 兖州市| 威宁| 阿尔山市| 萨嘎县| 九龙城区| 阿拉善右旗| 余姚市| 龙井市| 揭阳市| 慈利县| 应城市| 海伦市| 手游| 建水县| 平阳县| 六盘水市| 凌海市| 旺苍县| 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