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6 幾種重要的鹽 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6 幾種重要的鹽 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1.6幾種重要的鹽
目錄
模塊一 知己知彼 1
模塊二 知識掌握 2
知識點一、什么是鹽 2
知識點二、幾種鹽的性質 2
知識點三、鹽的制取 5
知識點四、鹽與化肥 8
知識點五、堿和鹽的性質實驗 11
模塊三 鞏固提高 13
模塊一 知己知彼
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
1.知道科學中鹽的含義,了解NaCl、Na2CO3、CaCO3等常見的鹽的性質和用途。 2.知道復分解反應的含義,能利用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判斷反應能否發生。 3.了解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解讀1:概述一些常見鹽(如氯化鈉、純堿、碳酸鈣等)的主要性質及用途,常考題型為選擇題和填空題,難度稍大。 解讀2:物質的鑒別、檢驗,粗鹽的提純實驗操作,常考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難度較大。 解讀3:化肥的種類性質,常考題型為選擇題和填空題,難度較小。
模塊二 知識掌握
知識點一、什么是鹽
鹽:由 和 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鹽。鹽是酸堿反應的產物之一。
【能力拓展】
(1)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硫酸鈣晶體(CaSO4.2H2O)、硫酸鋁鉀晶體[ KAl(SO4)2.12H2O]等。
a.碳酸鈉從溶液中結晶析出時,晶體里結合了一定數目的水分子,化學式為Na2CO3.10H2O,像這樣的化合物稱為結晶水合物,是純凈物,所含的水稱為結晶水。
b.在常溫下干燥的空氣里,Na2CO3.10H2O會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碳酸鈉粉末。
(2)“潮解”和“風化”不是逆過程。
風化:結晶水合物在干燥的空氣中失去部分或全部結晶水,屬于化學變化。
潮解:一些固體物質在空氣中吸收水蒸氣,在固體表面逐漸形成溶液的現象,是物理變化。
知識點二、幾種鹽的性質
(一)碳酸鈉( Na2CO3)
(1)俗名: 。
(2)物理性質: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3)化學性質:
①水溶液顯 性,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 ,使紫色石蕊試液變 。
②能和酸反應生成 (如Na2CO3+2HCl = 2NaCl+H2O+CO2↑,H2O和CO2是H2CO3分解的產物)。
③能和某些堿反應生成 [如Na2CO3+Ca(OH)2 = CaCO3↓+2NaOH ]。
④能和某些鹽反應生成 (如Na2CO3+BaCl2 = 2NaCl+BaCO3↓)
(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來制造玻璃、肥皂,去油污等。
(二)碳酸鈣(CaCO3)
碳酸鈣是一種 的鹽,是碳酸(H2CO3)和氫氧化鈣發生中和反應產物:Ca(OH)2+H2CO3== CaCO3↓+2H2O。
(1)存在:大理石、石灰石、漢白玉、雞蛋殼等物質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
(2)物理性質:白色固體,難溶于水。
(3)化學性質:
①加強熱能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CaCO3高溫CaO +CO2↑)。
②與酸反應生成 (如CaCO3 +2HC1 = CaCl2+H2O+CO2↑,H2O和CO2是H2CO3分解的產物)。
(4)用途:重要的建筑原料,可用來制水泥、煉鋼、制生石灰等。
(三)氯化鈉( NaCl )
(1)俗名: 。
(2)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有咸味。溶解度受外界溫度變化影響 。
(3)化學性質: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兩種新鹽(NaCl+AgNO3=AgCl↓+NaNO3)。
(4)用途:重要的調味品,用來腌漬蔬菜;可用來制取燒堿、金屬鈉、氯氣等;醫療上用氯化鈉配制生理鹽水(溶質質量分數為0.9%);濃的食鹽溶液會使細胞內的水滲出,使蛋白質凝固,具有殺菌作用;農業上用定濃度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等。
【能力拓展】
(1)NaHCO3
還有一種鹽與Na2CO3類似,它俗稱小蘇打,化學式為NaHCO3溶液顯 ,是焙制糕點所用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也是治療胃酸過多的一種藥劑。
(2)氫氧化鈉固體露置在空氣中與CO2反應生成Na2CO3。
(1)證明NaOH 是否變質只需驗證固體中產生了Na2CO3 即可,選擇的試劑及現象:
①加入鹽酸,現象是有氣泡產生,
②加入澄清石灰水,現象是出現白色沉淀,
③加入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現象是出現白色沉淀。
這三種方法都可鑒定Na2CO3的存在。
(2)氫氧化鈉變質分為部分變質和完全變質,證明NaOH是否完全變質,需分兩步分別檢驗NaOH、Na2CO3的存在。
①首先向溶液中加入過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然后過濾,向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若溶液變紅,則有NaOH,說明NaOH部分變質;若溶液仍為無色,說明NaOH溶液全部變質。
②首先向溶液中加入無色酚酞溶液,再加入過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若溶液仍變紅,則有NaOH,說明NaOH部分變質;若溶液為無色,說明NaOH溶液全部變質。
(3)食鹽對生命活動的影響
我們每人每天都要攝取一定量的食鹽來維持體內氯化鈉的正常濃度。人體內多余的氯化鈉通過汗液、尿液和糞便排出體外,如果人體由于腹瀉、嘔吐和大量出汗而失鹽過多,就要注射生理鹽水或口服鹽開水,以維持體內的鹽分。攝入過多的食鹽,容易引起高血壓等疾病。
(2021秋 椒江區期末)《周禮 考工記》中記載制取氫氧化鉀漂洗絲帛的工藝,流程是:將木頭燒成灰,用其灰汁浸泡絲帛,再加入石灰即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B.漂洗絲帛的液體可使酚酞顯紅色
C.“石灰”常用于改良堿性土壤
D.高溫煅燒石灰石可以得到“石灰”
(2022秋 桐鄉市校級期中)下列敘述不符合實驗事實的是(  )
A.將CO2氣體通入CaCl2溶液中,沒有白色沉淀產生
B.向滴有酚酞試液的蒸餾水中加入Fe(OH)3,酚酞試液變成紅色
C.在Na2CO3、K2SO4、AgNO3溶液中分別滴加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D.久置于空氣中的熟石灰,加入足量稀鹽酸會有氣體放出
(2022 溫州模擬)下列關于氯化鈉性質和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易溶于水
B.能吸收空氣中水分而潮解
C.其溶液能跟硝酸銀溶液反應
D.0.9%的NaCl溶液用作醫療上的生理鹽水
(2022秋 慈溪市校級期中)取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廢液,往其中慢慢滴加碳酸鈉溶液至過量。在該過程中,如圖四個圖像能說明廢液中有鹽酸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2 婺城區模擬)為測定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小金進行了如下探究:取該溶液50g于錐形瓶中,向錐形瓶中滴加一定濃度的稀鹽酸。實驗測得錐形瓶中溶液的總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m1的值無法確定
B.理論上稀鹽酸的質量分數可以求解
C.加入m1g稀鹽酸后,才開始產生氣泡
D.該方法測得的碳酸鈉質量分數可能偏小
知識點三、鹽的制取
(一)鹽的分類(鹽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常見的分類方法有以下兩種)
(1)按照具有的 分類
①陽離子相同,如氯化鈉(NaCl)、碳酸鈉( Na2CO3)硫酸鈉(Na2SO4)和硝酸鈉(NaNO3)等稱為鈉鹽。
②陰離子相同,如碳酸鈉(Na2CO3)碳酸鉀(K2CO3)、碳酸鈣(CaCO3)和碳酸鋇(BaCO3)等稱為碳酸鹽。
(2)按照鹽的 分類
①可溶性鹽,如碳酸鈉( Na2CO3)、硫酸鉀(K2SO4)硝酸銀( AgNO3)和氯化銨( NH4Cl)等。
②不溶性鹽,如硫酸鋇( BaSO4)、氯化銀( AgCl )、碳酸鈣( CaCO3)等。
③還有些鹽是微溶于水的,如CaSO4、Ag2SO4、MgCO3等。
規律總結2:鹽的溶解性記憶口訣
鉀鈉銨硝溶于水,鹽酸鹽除氯化銀;硫酸鹽除硫酸鋇,碳酸鹽溶鉀鈉銨;微溶鹽類有三種,硫酸鈣銀碳酸鎂。
(二)鹽的制取
人們常利用一些鹽的溶解性來實現鹽的制取提純和鑒別,鹽的制取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有些鹽是天然存在的,通過物理方法提取,如可從海水鹽湖或鹽井中提取食鹽。
(2)用化學方法制取,如用Na2CO3和CaCl2制取CaCO3和NaCl,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Cl2=CaCO3↓+2NaCl;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對制堿工業有重大貢獻,他發明了“侯氏制堿法”,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中,其原理為NH3+CO2+H2O+NaCl == NaHCO3+NH4Cl 、2NaHCO3 △ Na2CO3+H2O+CO2↑。
(三)復分解反應
(1)概念: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化合物的反應(通式表示為AB+CD → AD+CB )。
(2)特點:復分解反應交換成分,但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3)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反應類型 反應物條件 生成物條件
酸+堿 至少一種可溶 需具備下列三個條件中至少-一個: ①有沉淀生成 ②有氣體生成 ③有水生成
堿+鹽 二者都可溶
鹽+鹽 二者都可溶
鹽+酸 酸必須可溶
(4)復分解反應實質: 。
(四)鹽的化學性質
反應 反應發生的條件
鹽+金屬→新鹽+新金屬(將在第2章學習) ①鹽要溶于水; ②金屬的活動性排在鹽溶液中金屬的前面; ③K、Ca、Na除外
鹽+酸→新鹽+新酸 生成物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鹽+堿→新鹽+新堿 ①反應物都溶于水; ②生成物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鹽+鹽→新鹽+新鹽 ①反應物都溶于水; ②生成物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能力拓展】
(1)一些常見的有色溶液。
藍色溶液: ;
黃色溶液: ;
淺綠色溶液: ;
紫紅色溶液: 。
(2)一些常見的沉淀的顏色。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且產生大量氣泡,產生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白色沉淀: ;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沒有氣泡產生的白色沉淀:Mg(OH)2等;藍色沉淀:Cu(OH)2 ;紅褐色沉淀:Fe(OH)3
(2023 桐廬縣一模)小桐同學在學習了物質的轉化規律后,繪制了可以通過一步反應制取ZnSO4的思維導圖。下列選項中各字母所對應的物質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A.A—Zn(OH)2 B.B—CuSO4 C.C—ZnO D.D—H2SO4
(2023 上城區一模)一天,小影驚奇的發現媽媽蒸饅頭時用的不是純堿,而是小蘇打,她好奇的問:“為什么不用純堿而用小蘇打?”媽媽說“面團沒發酵,不能用純堿”.通過查閱資料小影發現小蘇打的化學式為NaHCO3,是一種常用的膨松劑,加熱后可轉化為純堿.下列小影相關的推斷不合理的是(  )
A.小蘇打對人體無害
B.小蘇打是膨松劑是因為能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C.吃這種饅頭可抑制胃酸
D.小蘇打能和酸反應,所以小蘇打屬于堿
(2022秋 西湖區期末)下列物質的轉化中,不能通過加酸一步實現的是(  )
A.Ag→AgCl B.Zn→ZnSO4
C.CaCO3→CO2 D.Ba(OH)2→BaSO4
(2023春 婺城區月考)廚房里有兩瓶白色固體,分別為食鹽(NaCl)和純堿(Na2CO3)。為鑒別這兩種物質,小科同學進行如下實驗。
(1)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分別滴加少量食醋,有氣泡產生的是 。
(2)另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分別滴加 溶液,有沉淀產生的是純堿。
(2023 寧波一模)及時歸納是學好科學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圖所示結構圖歸納鹽的四個方面的化學性質,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歸納性質③中,X代表的 類物質。
(2)在歸納性質④時,從“某些鹽”中選取了硝酸銀,寫出鹽與硝酸銀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 。
知識點四、鹽與化肥
來自自然界的一些物質及一些人工合成的鹽,它們能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養料,被稱為化學肥料。
(一)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化肥的種類 常見化肥 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 缺乏時的表現
氮肥(含有氮元素的化肥) 常見的氮肥有NHNO3 CO(NH2)2和NHHCO3等
鉀肥(含有鉀元素的化肥) 常見的鉀肥有K2CO3、K2SO4和KCl等
磷肥(含有磷元素的化肥) 常見的磷肥有過磷酸鈣[CaSO4和Ca(H2PO4)2 的混合物]
復合肥( ) KNO3、K3PO4、(NH4)3PO4 等 具有氮肥、磷肥、鉀肥的兩重或多重功效
(二)銨鹽的制取
工業上用酸與氨氣反應制氮肥(銨鹽)
NH3+H2O+CO2 = NH4HCO3 (碳銨)
2NH3+H2SO4 = (NH4)2SO4 (硫銨)
(三)合理使用化肥
雖然化肥有助于植物生長,但長期使用化肥往往使土壤板結,破壞土壤結構,因此通常需施一些農家肥料(有機肥),農家肥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和多種營養元素,有利于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能力拓展】
(1)鹽的組成中,所含的陽離子不一定都是金屬陽離子,也可以是由多種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復雜陽離子(帶電原子團),如NH4+
(2)我們把作氨肥的銨鹽叫做銨態氨肥。銨鹽能與堿反應,放出氨氣,因此銨態氨肥不能與堿性的物質混合使用,否則會降低肥效。
(3)銨鹽的檢驗
①原理:銨鹽與堿混合(必要時加熱),發生復分解反應,放出 ,氨氣是堿性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NH4HCO3+Ca(OH)2 = CaCO3↓+2H2O+NH3↑
(NH4)2SO4+2NaOH = Na2SO4+2H2O+2NH3↑
②檢驗方法: 。
(2023 衢州模擬)“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能有效解決施肥比例不合理的問題,如下為農技人員通過該技術對某農田開出的施肥配方,有 NH4H2PO4、K2SO4、KCl、NH4NO3等肥料,其中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
A.NH4H2PO4 B.K2SO4 C.KCl D.NH4NO3
(2023 柯城區校級二模)小科給校園里植株矮小、葉色發黃的植物施用尿素CO(NH2)2,尿素是一種(  )
A.復合肥料 B.氮肥 C.磷肥 D.鉀肥
(2022秋 濱江區期末)某學校校園農場利用無土栽培技術種植了多種果蔬,現需要在營養液中加入復合肥料,下列化肥中屬于復合肥的是(  )
①KNO3;
②Ca(PO4)2;
③NH4H2PO4;
④K2SO4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22秋 德清縣期末)化肥對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屬于復合肥的是(  )
A.Ca3(PO4)2 B.CO(NH2)2 C.NH4H2PO4 D.K2CO3
(2022秋 鄞州區期末)下列關于化肥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尿素和硝酸鉀都屬于復合肥
B.銨態氮肥與熟石灰混合使用能提高肥效
C.農作物倒伏可以施加適量鉀肥
D.化肥過度使用會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火堿改良
知識點五、堿和鹽的性質實驗
(一)探究氫氧化鈣的性質
操作步驟 現象 結論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加無色酚酞試液和紫色石蕊試液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滴加1滴酚酞試液,再向試管中逐滴滴加稀鹽酸,邊滴邊振蕩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滴加碳酸鈉溶液
(二)認識鹽的一-些性質
實驗步驟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取兩支試管,一支試管中倒入少量稀硫酸,另一支倒人少量硫酸銅溶液,向兩支試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鋇溶液,觀察現象。再往這兩支試管中滴人幾滴稀硝酸,振蕩后觀察現象 BaCl2+H2SO4 = BaSO4↓+2HCl BaCl2+CuSO4 = BaSO4 ↓+CuCl2 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
取一支試管,倒入碳酸鈉溶液,向該試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鋇溶液,觀察現象。再往這支試管中滴入幾滴稀硝酸,振蕩后觀察現象 BaCl2+Na2CO3 = BaCO3↓+2NaCl 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有氣泡產生 BaCO3+2HNO3 = Ba(NO3)2+H2O+CO2↑
取兩支試管,向支試管中倒入稀鹽酸, 另一支試管中倒入NaCl溶液,向這兩支試管中滴加幾滴硝酸銀溶液,觀察現象。再往這兩支試管中滴入幾滴稀硝酸,振蕩后觀察現象 HCl+AgNO3=AgCl↓ +HNO3 NaCl+AgNO3= AgCl ↓+NaNO3 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
取一支試管,倒入碳酸鈉溶液,向該試管中滴加幾滴硝酸銀溶液,觀察現象。再往這支試管中滴入幾滴稀硝酸,振蕩后觀察現象 Na2CO3+2AgNO3 = 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 2AgNO3+H2O+CO2↑ 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有氣泡產生
【能力拓展】
1.檢驗一種溶液是否呈堿性,可以用酸堿指示劑,也可以用pH試紙。用酸堿指示劑最簡便。
2.因為氯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的實質是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難溶的硫酸鋇,硝酸銀和稀鹽酸反應的實質是銀離子和氯離子反應生成難溶的氯化銀,所以還可以用氯化鋇和硝酸銀溶液分別檢驗含硫酸根離子和氯離子的化合物。
(2023 海曙區校級三模)向一定質量的Na2CO3溶液中滴加一定質量的Ba(OH)2溶液,反應一段時間后改為滴加Ca(OH)2溶液,當恰好不再產生沉淀時,再滴加稀鹽酸至沉淀消失。反應過程中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物質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有(  )
A.a點溶液中溶質只有NaOH
B.c﹣d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
C.整個過程溶液中的溶質種類最多含有3種
D.d﹣e段有氣泡產生
(2023 溫州模擬)現有鹽酸和氯化鋇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鈉溶液,生成沉淀質量與滴入碳酸鈉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為0~a克時,溶液中發生的反應為BaCl2+Na2CO3=2NaCl+BaCO3↓
B.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a克時,溶液中含有三種溶質
C.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為a~c克時,有氣體產生
D.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c克時,溶液呈中性
(2023 鎮海區模擬)碳酸鈉溶液中滴入少量鹽酸并不會產生氣體,原因是先發生如下反應:Na2CO3+HCl═NaHCO3+NaCl,當加入一定量鹽酸時才會產生氣體。某錐形瓶內盛有100g碳酸鈉溶液,現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3.65%的鹽酸溶液,產生的氣體質量m1與加入的鹽酸溶液質量m2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至A點時,錐形瓶內溶液中的溶質為碳酸氫鈉和氯化鈉
B.b的數值為100g
C.碳酸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6%
D.反應至B點時,產生的氣體質量為2.2g
模塊三 鞏固提高
(2022秋 鎮海區期末)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下列勞動項目中涉及的化學知識描述錯誤的是(  )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
A 小蘇打發面,做包子 碳酸鈉分解產生二氧化碳使面團松軟
B 廚余垃圾制花肥 廚余垃圾含N、P、K等元素
C 白醋清洗水壺中的水垢 白醋可以溶解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鈣
D 紫甘藍制作酸堿指示劑 紫甘藍中的花青素在不同pH環境中顯色不同
(2022秋 拱墅區期末)某農田中種植的大豆葉片發黃、莖稈細弱,為解決上述問題,應施用的化肥是(  )
A.NH4NO3 B.KNO3 C.Ca(H2PO4)2 D.KCl
(2023 上城區一模)下列各組物質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就能一一區別開來的是(  )
A.Na2SO4、BaCl2、K2CO3、KNO3
B.NaCl、AgNO3、Na2CO3、CaCl2
C.CuSO4、BaCl2、NaOH、NaCl
D.MgSO4、Na2CO3、Ba(NO3)2、H2SO4
(2023 上城區一模)下列各組物質在給定條件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NaCl、Na2CO3、Na2SO4
B.在pH=2的溶液中:KCl、Na2SO4、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2、Na2CO3、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Cl3、Ba(NO3)2、CaCl2
(2023 蕭山區模擬)下列對各組成分的鑒別,根據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鑒別 方法 現象 結論
A 鑒別固體中的成分(含有BaCl2、Na2SO4、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 取部分樣品溶于水中 產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BaCl2、Na2SO4,可能有Na2CO3
B 鑒別溶液中的溶質(含有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種或幾種) 取部分溶液,先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再加入氯化鋇溶液 產生氣泡;產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Na2SO4、Na2CO3,可能有NaNO3
C 鑒別氣體的成分(含有CO、H2、H2O中的一種或幾種) 將氣體先后通入裝有氧化銅的玻璃管中,再對玻璃管加熱→無水硫酸銅→澄清石灰水 黑色的氧化銅變紅;無水硫酸銅變藍;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一定有CO、H2、H2O
D 鑒別生成的沉淀(含有Mg(OH)2、BaCO3、AgCl中的一種或幾種) 過濾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沉淀部分溶解,產生氣泡 一定有Mg(OH)2、BaCO3、AgCl
(2022秋 樂清市校級期末)食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物質,也是科學學習中重要的一種鹽。某校以《自然界的鹽到餐桌的食鹽》為主題進行項目化學習,同學們在這個項目學習中需要完成以下幾個項目。科學判斷:以下不屬于食鹽用途的是(  )
A.廚房調味品 B.制作腌制品
C.配制生理鹽水 D.為人體提供能量
(2023 衢江區二模)金同學查閱資料發現:Al(OH)3與NaOH會發生反應,反應式為Al(OH)3+NaOH=NaAlO2+2H2O。他想得到往一定量的氯化鋁溶液中不斷的滴加NaOH溶液,產生沉淀質量與加入的NaOH溶液質量的圖像。你認為下列圖像中最符合他要求的是(  )
A. B.
C. D.
(2023 慈溪市模擬)已知A、B、C、D、E、F分別是氫氧化鈉溶液、硝酸鈉溶液、稀鹽酸、碳酸鉀溶液、氯化鋇溶液、氯化鐵溶液中的一種。小科為鑒別這六種物質,進行如下實驗:
Ⅰ.觀察顏色:發現只有E溶液呈黃色,其余為無色。
Ⅱ.將無色溶液兩兩混合:F與D有氣體生成,D與B有白色沉淀生成。請問:
(1)E的溶質是 (寫化學式)。
(2)寫出B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023 杭州二模)侯氏制堿法以氯化鈉為原料制備純堿,反應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NaHCO3在低溫下溶解度較小、2NaHCO3Na2CO3+CO2↑+H2O)。
(1)循環中物質X的化學式 ;
(2)將所得濾液(NH4Cl與NaCl的混合溶液)濃縮后降溫,NH4Cl晶體大量析出,而NaCl卻仍留在了溶液中,主要原因是 。
(2023 拱墅區二模)小金利用二歧分類檢索表對實驗室常見的化學藥品氫氧化鈉、硫酸銅、碳酸鈉和氯化鈉四種溶液進行分類研究。
檢索表中空格處應填寫的內容為 。
檢索表中的X離子的符號為 。
1a溶液呈藍色............硫酸銅溶液 1b 溶液呈無色..............2 2a _____..................氯化鈉溶液 2b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呈藍色......3 3a不能電離產生X離子.......碳酸鈉溶液 3b能電離產生X離子......氫氧化鈉溶液
(2023 西湖區二模)實驗室有三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它們分別是稀鹽酸、氯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為了給三種溶液重新貼上標簽,某實驗小組按兩種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請你一起參與完成。
(1)方案一:不用其它試劑進行鑒別。將三瓶無色溶液任意編號為A、B、C,各取少量進行實驗,實驗記錄見表。
實驗內容 觀察到的現象
A+B 有氣泡產生
A+C 有白色沉淀生成
請寫出A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方案二:只選一種試劑進行鑒別。
①用三支試管分別取少量三種無色溶液;
② (請完成實驗步驟②。實驗室提供的試劑有:紫色石蕊試液、CaCl2溶液、NaOH溶液);
③觀察現象;
④得出結論。
(2021秋 海曙區月考)現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氣中的NaOH固體,欲知其組成成分,取樣品9.3克向其中逐漸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回答;
(1)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 克。
(2)所用稀鹽酸溶質質量分數。
(3)求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
(2022秋 西湖區期末)科技人員采用“測土配方”技術對一片果園進行了土壤檢測,結果顯示該果園需要補充一定量的氮元素和鉀元素。
(1)科技人員可選用的復合肥料是 。
A.KCl
B.NH4HCO3
C.KNO3
(2)科技人員取少量某種鉀肥樣品,如圖所示,樣品完全溶于水中,滴加過量10%的氯化鈣溶液,完全反應后生成沉淀的質量為1克(雜質不與氯化銹反應),計算參與反應的氯化鈣溶液的質量。(碳酸鉀和氯化鈣反應的方程式為CaCl2+K2CO3=CaCO↓+2KCl)
鉀肥 主要成分:K2CO3、KCl 凈重:50Kg1.6幾種重要的鹽
目錄
模塊一 知己知彼 1
模塊二 知識掌握 2
知識點一、什么是鹽 2
知識點二、幾種鹽的性質 2
知識點三、鹽的制取 7
知識點四、鹽與化肥 11
知識點五、堿和鹽的性質實驗 14
模塊三 鞏固提高 18
模塊一 知己知彼
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
1.知道科學中鹽的含義,了解NaCl、Na2CO3、CaCO3等常見的鹽的性質和用途。 2.知道復分解反應的含義,能利用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判斷反應能否發生。 3.了解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解讀1:概述一些常見鹽(如氯化鈉、純堿、碳酸鈣等)的主要性質及用途,常考題型為選擇題和填空題,難度稍大。 解讀2:物質的鑒別、檢驗,粗鹽的提純實驗操作,常考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難度較大。 解讀3:化肥的種類性質,常考題型為選擇題和填空題,難度較小。
模塊二 知識掌握
知識點一、什么是鹽
鹽:由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陰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鹽。鹽是酸堿反應的產物之一。
【能力拓展】
(1)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硫酸鈣晶體(CaSO4.2H2O)、硫酸鋁鉀晶體[ KAl(SO4)2.12H2O]等。
a.碳酸鈉從溶液中結晶析出時,晶體里結合了一定數目的水分子,化學式為Na2CO3.10H2O,像這樣的化合物稱為結晶水合物,是純凈物,所含的水稱為結晶水。
b.在常溫下干燥的空氣里,Na2CO3.10H2O會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碳酸鈉粉末。
(2)“潮解”和“風化”不是逆過程。
風化:結晶水合物在干燥的空氣中失去部分或全部結晶水,屬于化學變化。
潮解:一些固體物質在空氣中吸收水蒸氣,在固體表面逐漸形成溶液的現象,是物理變化。
知識點二、幾種鹽的性質
(一)碳酸鈉( Na2CO3)
(1)俗名:純堿、蘇打。
(2)物理性質: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3)化學性質:
①水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
②能和酸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如Na2CO3+2HCl = 2NaCl+H2O+CO2↑,H2O和CO2是H2CO3分解的產物)。
③能和某些堿反應生成新鹽和新堿[如Na2CO3+Ca(OH)2 = CaCO3↓+2NaOH ]。
④能和某些鹽反應生成兩種新鹽(如Na2CO3+BaCl2 = 2NaCl+BaCO3↓)
(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來制造玻璃、肥皂,去油污等。
(二)碳酸鈣(CaCO3)
碳酸鈣是一種難溶的鹽,是碳酸(H2CO3)和氫氧化鈣發生中和反應產物:Ca(OH)2+H2CO3== CaCO3↓+2H2O。
(1)存在:大理石、石灰石、漢白玉、雞蛋殼等物質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
(2)物理性質:白色固體,難溶于水。
(3)化學性質:
①加強熱能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CaCO3高溫CaO +CO2↑)。
②與酸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如CaCO3 +2HC1 = CaCl2+H2O+CO2↑,H2O和CO2是H2CO3分解的產物)。
(4)用途:重要的建筑原料,可用來制水泥、煉鋼、制生石灰等。
(三)氯化鈉( NaCl )
(1)俗名:食鹽。
(2)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有咸味。溶解度受外界溫度變化影響不大。
(3)化學性質: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兩種新鹽(NaCl+AgNO3=AgCl↓+NaNO3)。
(4)用途:重要的調味品,用來腌漬蔬菜;可用來制取燒堿、金屬鈉、氯氣等;醫療上用氯化鈉配制生理鹽水(溶質質量分數為0.9%);濃的食鹽溶液會使細胞內的水滲出,使蛋白質凝固,具有殺菌作用;農業上用定濃度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等。
【能力拓展】
(1)NaHCO3
還有一種鹽與Na2CO3類似,它俗稱小蘇打,化學式為NaHCO3溶液顯堿性,是焙制糕點所用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也是治療胃酸過多的一種藥劑。
(2)氫氧化鈉固體露置在空氣中與CO2反應生成Na2CO3。
(1)證明NaOH 是否變質只需驗證固體中產生了Na2CO3 即可,選擇的試劑及現象:
①加入鹽酸,現象是有氣泡產生,
②加入澄清石灰水,現象是出現白色沉淀,
③加入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現象是出現白色沉淀。
這三種方法都可鑒定Na2CO3的存在。
(2)氫氧化鈉變質分為部分變質和完全變質,證明NaOH是否完全變質,需分兩步分別檢驗NaOH、Na2CO3的存在。
①首先向溶液中加入過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然后過濾,向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若溶液變紅,則有NaOH,說明NaOH部分變質;若溶液仍為無色,說明NaOH溶液全部變質。
②首先向溶液中加入無色酚酞溶液,再加入過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若溶液仍變紅,則有NaOH,說明NaOH部分變質;若溶液為無色,說明NaOH溶液全部變質。
(3)食鹽對生命活動的影響
我們每人每天都要攝取一定量的食鹽來維持體內氯化鈉的正常濃度。人體內多余的氯化鈉通過汗液、尿液和糞便排出體外,如果人體由于腹瀉、嘔吐和大量出汗而失鹽過多,就要注射生理鹽水或口服鹽開水,以維持體內的鹽分。攝入過多的食鹽,容易引起高血壓等疾病。
(2021秋 椒江區期末)《周禮 考工記》中記載制取氫氧化鉀漂洗絲帛的工藝,流程是:將木頭燒成灰,用其灰汁浸泡絲帛,再加入石灰即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B.漂洗絲帛的液體可使酚酞顯紅色
C.“石灰”常用于改良堿性土壤
D.高溫煅燒石灰石可以得到“石灰”
【解答】解:A、木頭燃燒后生成灰,主要是碳酸鉀,可以作為鉀肥使用,選項A正確;
B、漂洗后的液體含有堿氫氧化鉀,所以加入酚酞后,溶液變紅,選項B正確;
C、石灰是氧化鈣的俗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選項C錯誤;
D、高溫煅燒石灰石發生的反應是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氧化鈣俗稱為石灰,選項D正確;
故選:C。
(2022秋 桐鄉市校級期中)下列敘述不符合實驗事實的是(  )
A.將CO2氣體通入CaCl2溶液中,沒有白色沉淀產生
B.向滴有酚酞試液的蒸餾水中加入Fe(OH)3,酚酞試液變成紅色
C.在Na2CO3、K2SO4、AgNO3溶液中分別滴加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D.久置于空氣中的熟石灰,加入足量稀鹽酸會有氣體放出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能與氯化鈣發生反應,也就不會產生白色沉淀,故A符合實驗事實;
B、氫氧化鐵不溶于水不能使酚酞試液變成紅色,故B不符合實驗事實;
C、碳酸鈉能與氯化鋇生成碳酸鋇的白色沉淀,硫酸鉀能與氯化鋇生成硫酸鋇的白色沉淀,硝酸銀能與氯化鋇生成氯化銀的白色沉淀,故C符合實驗事實;
D、久置于空氣中的熟石灰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可以生成碳酸鈣,碳酸鈣遇鹽酸放出氣體二氧化碳,故D符合實驗事實。
故選:B。
(2022 溫州模擬)下列關于氯化鈉性質和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易溶于水
B.能吸收空氣中水分而潮解
C.其溶液能跟硝酸銀溶液反應
D.0.9%的NaCl溶液用作醫療上的生理鹽水
【解答】解:A、氯化鈉易溶于水,A說法正確;
B、氯化鈉沒有吸水性,不能吸收空氣中水分而潮解,B說法不正確;
C、氯化鈉能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C說法正確;
D、生理鹽水是0.9%的NaCl溶液,D說法正確。
故選:B。
(2022秋 慈溪市校級期中)取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廢液,往其中慢慢滴加碳酸鈉溶液至過量。在該過程中,如圖四個圖像能說明廢液中有鹽酸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答】解:①由圖示可知,一開始滴加碳酸鈉溶液就產生沉淀,說明廢液中含有鹽酸,否則先與鹽酸反應,不會一開始產生沉淀。
②由圖示可知,隨著碳酸鈉溶液的不斷加入,溶液的質量增加出現了三個過程,分別是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完全反應后繼續滴加碳酸鈉溶液,能說明廢液中有鹽酸。
③若含有鹽酸,一開始就產生氣體,不會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鈉溶液才產生氣體。
④由圖示可知,一開始就產生氣體,說明廢液中有鹽酸。
故②④圖像能說明廢液中有鹽酸。
故選:D。
(2022 婺城區模擬)為測定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小金進行了如下探究:取該溶液50g于錐形瓶中,向錐形瓶中滴加一定濃度的稀鹽酸。實驗測得錐形瓶中溶液的總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m1的值無法確定
B.理論上稀鹽酸的質量分數可以求解
C.加入m1g稀鹽酸后,才開始產生氣泡
D.該方法測得的碳酸鈉質量分數可能偏小
【解答】解:A、分析圖可知,滴加稀鹽酸質量是m1g,溶液質量是100g,m1的值是:100﹣50=50,故A錯誤;
B、設碳酸鈉質量為x,反應的氯化氫質量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2.2g
x=5.3g
y=3.65g
與碳酸鈉反應的稀鹽酸質量:147.8g+2.2g﹣100g=50g,稀鹽酸質量分數100%=7.3%,故B正確;
C、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再與碳酸鈉反應,所以加入m1g稀鹽酸后,才開始產生氣泡,故C正確;
D、過程中錐形瓶中原有的空氣會讓二氧化碳替代,造成反應前后的質量差變小,即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小,使計算的碳酸鈉質量分數偏小,故正確。
故選:A。
知識點三、鹽的制取
(一)鹽的分類(鹽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常見的分類方法有以下兩種)
(1)按照具有的相同離子分類
①陽離子相同,如氯化鈉(NaCl)、碳酸鈉( Na2CO3)硫酸鈉(Na2SO4)和硝酸鈉(NaNO3)等稱為鈉鹽。
②陰離子相同,如碳酸鈉(Na2CO3)碳酸鉀(K2CO3)、碳酸鈣(CaCO3)和碳酸鋇(BaCO3)等稱為碳酸鹽。
(2)按照鹽的溶解性分類
①可溶性鹽,如碳酸鈉( Na2CO3)、硫酸鉀(K2SO4)硝酸銀( AgNO3)和氯化銨( NH4Cl)等。
②不溶性鹽,如硫酸鋇( BaSO4)、氯化銀( AgCl )、碳酸鈣( CaCO3)等。
③還有些鹽是微溶于水的,如CaSO4、Ag2SO4、MgCO3等。
規律總結2:鹽的溶解性記憶口訣
鉀鈉銨硝溶于水,鹽酸鹽除氯化銀;硫酸鹽除硫酸鋇,碳酸鹽溶鉀鈉銨;微溶鹽類有三種,硫酸鈣銀碳酸鎂。
(二)鹽的制取
人們常利用一些鹽的溶解性來實現鹽的制取提純和鑒別,鹽的制取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有些鹽是天然存在的,通過物理方法提取,如可從海水鹽湖或鹽井中提取食鹽。
(2)用化學方法制取,如用Na2CO3和CaCl2制取CaCO3和NaCl,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Cl2=CaCO3↓+2NaCl;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對制堿工業有重大貢獻,他發明了“侯氏制堿法”,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中,其原理為NH3+CO2+H2O+NaCl == NaHCO3+NH4Cl 、2NaHCO3 △ Na2CO3+H2O+CO2↑。
(三)復分解反應
(1)概念: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化合物的反應(通式表示為AB+CD → AD+CB )。
(2)特點:復分解反應交換成分,但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3)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反應類型 反應物條件 生成物條件
酸+堿 至少一種可溶 需具備下列三個條件中至少-一個: ①有沉淀生成 ②有氣體生成 ③有水生成
堿+鹽 二者都可溶
鹽+鹽 二者都可溶
鹽+酸 酸必須可溶
(4)復分解反應實質:發生復分解反應的兩種物質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換離子,結合成難電離的物質-沉淀、氣體和水。
(四)鹽的化學性質
反應 反應發生的條件
鹽+金屬→新鹽+新金屬(將在第2章學習) ①鹽要溶于水; ②金屬的活動性排在鹽溶液中金屬的前面; ③K、Ca、Na除外
鹽+酸→新鹽+新酸 生成物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鹽+堿→新鹽+新堿 ①反應物都溶于水; ②生成物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鹽+鹽→新鹽+新鹽 ①反應物都溶于水; ②生成物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能力拓展】
(1)一些常見的有色溶液。
藍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
黃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Fe2(SO4)3溶液;
淺綠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
紫紅色溶液:如高錳酸鉀溶液。
(2)一些常見的沉淀的顏色。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且產生大量氣泡,產生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等;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沒有氣泡產生的白色沉淀:Mg(OH)2等;藍色沉淀:Cu(OH)2 ;紅褐色沉淀:Fe(OH)3
(2023 桐廬縣一模)小桐同學在學習了物質的轉化規律后,繪制了可以通過一步反應制取ZnSO4的思維導圖。下列選項中各字母所對應的物質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A.A—Zn(OH)2 B.B—CuSO4 C.C—ZnO D.D—H2SO4
【解答】解:A、氫氧化鋅難溶于水,不能與硫酸鎂發生置換反應,不能達到目的,故選項正確。
B、CuSO4能與鋅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銅,能達到目的,故選項錯誤。
C、氧化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水,能達到目的,故選項錯誤。
D、氫氧化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水,能達到目的,故選項錯誤。
故選:A。
(2023 上城區一模)一天,小影驚奇的發現媽媽蒸饅頭時用的不是純堿,而是小蘇打,她好奇的問:“為什么不用純堿而用小蘇打?”媽媽說“面團沒發酵,不能用純堿”.通過查閱資料小影發現小蘇打的化學式為NaHCO3,是一種常用的膨松劑,加熱后可轉化為純堿.下列小影相關的推斷不合理的是(  )
A.小蘇打對人體無害
B.小蘇打是膨松劑是因為能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C.吃這種饅頭可抑制胃酸
D.小蘇打能和酸反應,所以小蘇打屬于堿
【解答】解:A、小蘇打是對人體無害的化學物質,故A正確;
B、小蘇打受熱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用做膨松劑,故B正確;
C、小蘇打能與酸反應,故吃加有小蘇打的饅頭可以抑制胃酸,故C正確;
D、小蘇打屬于鹽類物質,不是堿類物質,故D錯誤;
故選:D。
(2022秋 西湖區期末)下列物質的轉化中,不能通過加酸一步實現的是(  )
A.Ag→AgCl B.Zn→ZnSO4
C.CaCO3→CO2 D.Ba(OH)2→BaSO4
【解答】解:A、銀不能和稀鹽酸反應,即銀不能和酸反應生成氯化銀,不能通過加酸一步實現,故A符合題意。
B、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能通過加酸一步實現,故B不符合題意。
C、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能通過加酸一步實現,故C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鋇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水,能通過加酸一步實現,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023春 婺城區月考)廚房里有兩瓶白色固體,分別為食鹽(NaCl)和純堿(Na2CO3)。為鑒別這兩種物質,小科同學進行如下實驗。
(1)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分別滴加少量食醋,有氣泡產生的是  純堿 。
(2)另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分別滴加  氯化鈣(或氫氧化鈣,合理即可) 溶液,有沉淀產生的是純堿。
【解答】解:(1)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分別滴加少量食醋,純堿能與醋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食鹽不與醋酸反應,有氣泡產生的是純堿。
(2)另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分別滴加氯化鈣或氫氧化鈣溶液(合理即可),氯化鈣或氫氧化鈣溶液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與食鹽不反應,故有沉淀產生的是純堿。
故答案為:
(1)純堿;
(2)氯化鈣(或氫氧化鈣,合理即可)。
(2023 寧波一模)及時歸納是學好科學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圖所示結構圖歸納鹽的四個方面的化學性質,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歸納性質③中,X代表的  酸 類物質。
(2)在歸納性質④時,從“某些鹽”中選取了硝酸銀,寫出鹽與硝酸銀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  NaCl+AgNO3═NaNO3+AgCl↓(合理即可) 。
【解答】解:(1)鹽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鹽,能與某些金屬反應生成新金屬和新鹽,能與某些酸反應生成新酸和新鹽,能與某些堿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則X代表的酸類物質。
(2)在歸納性質④時,從“某些鹽”中選取了硝酸銀,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Cl+AgNO3═NaNO3+AgCl↓(合理即可)。
故答案為:
(1)酸;
(2)NaCl+AgNO3═NaNO3+AgCl↓(合理即可)。
知識點四、鹽與化肥
來自自然界的一些物質及一些人工合成的鹽,它們能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養料,被稱為化學肥料。
(一)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化肥的種類 常見化肥 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 缺乏時的表現
氮肥(含有氮元素的化肥) 常見的氮肥有NHNO3 CO(NH2)2和NHHCO3等 氮肥含有組成葉綠素的重要元素,能促使農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 植物缺氮元素時葉片發黃,生長緩慢,光合作用減慢
鉀肥(含有鉀元素的化肥) 常見的鉀肥有K2CO3、K2SO4和KCl等 能促進農作物生長旺盛,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能力,促進糖和淀粉生成 植物缺鉀元素時莖細小,葉片有褐斑,易倒伏
磷肥(含有磷元素的化肥) 常見的磷肥有過磷酸鈣[CaSO4和Ca(H2PO4)2 的混合物] 能促進農作物根系發達,增強吸收養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進作物穗數增多,籽粒飽滿 植物缺磷元素時根短小,葉片暗綠帶紅。過量會引起作物貪青晚熟
復合肥(含N、P、K三種元素中兩種或三種) KNO3、K3PO4、(NH4)3PO4 等 具有氮肥、磷肥、鉀肥的兩重或多重功效
(二)銨鹽的制取
工業上用酸與氨氣反應制氮肥(銨鹽)
NH3+H2O+CO2 = NH4HCO3 (碳銨)
2NH3+H2SO4 = (NH4)2SO4 (硫銨)
(三)合理使用化肥
雖然化肥有助于植物生長,但長期使用化肥往往使土壤板結,破壞土壤結構,因此通常需施一些農家肥料(有機肥),農家肥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和多種營養元素,有利于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能力拓展】
(1)鹽的組成中,所含的陽離子不一定都是金屬陽離子,也可以是由多種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復雜陽離子(帶電原子團),如NH4+
(2)我們把作氨肥的銨鹽叫做銨態氨肥。銨鹽能與堿反應,放出氨氣,因此銨態氨肥不能與堿性的物質混合使用,否則會降低肥效。
(3)銨鹽的檢驗
①原理:銨鹽與堿混合(必要時加熱),發生復分解反應,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氨氣是堿性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NH4HCO3+Ca(OH)2 = CaCO3↓+2H2O+NH3↑
(NH4)2SO4+2NaOH = Na2SO4+2H2O+2NH3↑
②檢驗方法:取樣品與堿溶液混合加熱,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放出的氣體,如果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證明有銨根離子存在。
(2023 衢州模擬)“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能有效解決施肥比例不合理的問題,如下為農技人員通過該技術對某農田開出的施肥配方,有 NH4H2PO4、K2SO4、KCl、NH4NO3等肥料,其中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
A.NH4H2PO4 B.K2SO4 C.KCl D.NH4NO3
【解答】解:A、NH4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屬于復合肥,故選項正確。
B、K2SO4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故選項錯誤。
C、KCl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故選項錯誤。
D、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故選項錯誤。
故選:A。
(2023 柯城區校級二模)小科給校園里植株矮小、葉色發黃的植物施用尿素CO(NH2)2,尿素是一種(  )
A.復合肥料 B.氮肥 C.磷肥 D.鉀肥
【解答】解:由尿素的化學式CO(NH2)2可知,尿素只含營養元素中氮元素,屬于氮肥。
故選:B。
(2022秋 濱江區期末)某學校校園農場利用無土栽培技術種植了多種果蔬,現需要在營養液中加入復合肥料,下列化肥中屬于復合肥的是(  )
①KNO3;
②Ca(PO4)2;
③NH4H2PO4;
④K2SO4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答】解:①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屬于復合肥;②Ca(PO4)2中含有磷元素,屬于磷肥;③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屬于復合肥;④K2SO4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
故選:B。
(2022秋 德清縣期末)化肥對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屬于復合肥的是(  )
A.Ca3(PO4)2 B.CO(NH2)2 C.NH4H2PO4 D.K2CO3
【解答】解:A、Ca3(PO4)2中只含有營養元素中磷元素,屬于磷肥,故A錯誤。
B、CO(NH2)2中只含有營養元素中氮元素,屬于氮肥。故B錯誤;
C、NH4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屬于復合肥。故C正確;
D、K2CO3中只含有營養元素中鉀元素,屬于鉀肥,故D錯誤。
故選:C。
(2022秋 鄞州區期末)下列關于化肥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尿素和硝酸鉀都屬于復合肥
B.銨態氮肥與熟石灰混合使用能提高肥效
C.農作物倒伏可以施加適量鉀肥
D.化肥過度使用會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火堿改良
【解答】解:A、尿素屬于氮肥,選項說法錯誤;
B、銨態氮肥能與堿性物質混合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降低肥效,選項說法錯誤;
C、農作物倒伏可以施加適量鉀肥,選項說法正確;
D、化肥的過度使用會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知識點五、堿和鹽的性質實驗
(一)探究氫氧化鈣的性質
操作步驟 現象 結論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加無色酚酞試液和紫色石蕊試液 滴有無色酚酞試液試管溶液變紅色滴有紫色石蕊試液試管變藍色 氫氧化鈣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紫色管溶液石蕊試液變藍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滴加1滴酚酞試液,再向試管中逐滴滴加稀鹽酸,邊滴邊振蕩 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氫氧化鈣能與酸反應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氫氧化鈣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滴加碳酸鈉溶液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氫氧化鈣能與某些鹽反應
(二)認識鹽的一-些性質
實驗步驟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取兩支試管,一支試管中倒入少量稀硫酸,另一支倒人少量硫酸銅溶液,向兩支試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鋇溶液,觀察現象。再往這兩支試管中滴人幾滴稀硝酸,振蕩后觀察現象 BaCl2+H2SO4 = BaSO4↓+2HCl BaCl2+CuSO4 = BaSO4 ↓+CuCl2 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
取一支試管,倒入碳酸鈉溶液,向該試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鋇溶液,觀察現象。再往這支試管中滴入幾滴稀硝酸,振蕩后觀察現象 BaCl2+Na2CO3 = BaCO3↓+2NaCl 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有氣泡產生 BaCO3+2HNO3 = Ba(NO3)2+H2O+CO2↑
取兩支試管,向支試管中倒入稀鹽酸, 另一支試管中倒入NaCl溶液,向這兩支試管中滴加幾滴硝酸銀溶液,觀察現象。再往這兩支試管中滴入幾滴稀硝酸,振蕩后觀察現象 HCl+AgNO3=AgCl↓ +HNO3 NaCl+AgNO3= AgCl ↓+NaNO3 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
取一支試管,倒入碳酸鈉溶液,向該試管中滴加幾滴硝酸銀溶液,觀察現象。再往這支試管中滴入幾滴稀硝酸,振蕩后觀察現象 Na2CO3+2AgNO3 = 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 2AgNO3+H2O+CO2↑ 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有氣泡產生
【能力拓展】
1.檢驗一種溶液是否呈堿性,可以用酸堿指示劑,也可以用pH試紙。用酸堿指示劑最簡便。
2.因為氯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的實質是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難溶的硫酸鋇,硝酸銀和稀鹽酸反應的實質是銀離子和氯離子反應生成難溶的氯化銀,所以還可以用氯化鋇和硝酸銀溶液分別檢驗含硫酸根離子和氯離子的化合物。
(2023 海曙區校級三模)向一定質量的Na2CO3溶液中滴加一定質量的Ba(OH)2溶液,反應一段時間后改為滴加Ca(OH)2溶液,當恰好不再產生沉淀時,再滴加稀鹽酸至沉淀消失。反應過程中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物質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有(  )
A.a點溶液中溶質只有NaOH
B.c﹣d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
C.整個過程溶液中的溶質種類最多含有3種
D.d﹣e段有氣泡產生
【解答】解:A、碳酸鈉和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a點溶液中碳酸鈉有剩余,溶質有Na2CO3、NaOH、故選項說法錯誤。
B、c﹣d段,沉淀的質量不變,發生反應是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故選項說法正確。
C、d﹣e段,溶液中的溶質種類最多含有氯化鈉、氯化鋇、氯化鈣3種,故選項說法正確。
D、d﹣e段,稀鹽酸和碳酸鋇、碳酸鈣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有氣泡產生,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2023 溫州模擬)現有鹽酸和氯化鋇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鈉溶液,生成沉淀質量與滴入碳酸鈉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為0~a克時,溶液中發生的反應為BaCl2+Na2CO3=2NaCl+BaCO3↓
B.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a克時,溶液中含有三種溶質
C.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為a~c克時,有氣體產生
D.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c克時,溶液呈中性
【解答】解:A、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為0~a克時,沒有沉淀生成,溶液中發生的反應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選項說法錯誤。
B、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a克時,鹽酸和碳酸鈉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含有氯化鈉、氯化鋇兩種溶質,故選項說法錯誤。
C、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為a~c克時,發生的是氯化鋇和碳酸鈉溶液反應,有沉淀產生,故選項說法錯誤。
D、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c克時,溶液中的溶質是氯化鈉,呈中性,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2023 鎮海區模擬)碳酸鈉溶液中滴入少量鹽酸并不會產生氣體,原因是先發生如下反應:Na2CO3+HCl═NaHCO3+NaCl,當加入一定量鹽酸時才會產生氣體。某錐形瓶內盛有100g碳酸鈉溶液,現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3.65%的鹽酸溶液,產生的氣體質量m1與加入的鹽酸溶液質量m2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至A點時,錐形瓶內溶液中的溶質為碳酸氫鈉和氯化鈉
B.b的數值為100g
C.碳酸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6%
D.反應至B點時,產生的氣體質量為2.2g
【解答】解:A、A點時,碳酸鈉剛好轉化為碳酸氫鈉和氯化鈉,正確;
B、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碳酸氫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HCl═NaHCO3+NaCl,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由化學方程式可得,碳酸鈉轉化為碳酸氫鈉和碳酸鈉轉化為二氧化碳時,消耗稀鹽酸的質量比為1:2,而碳酸鈉轉化為碳酸氫鈉消耗鹽酸的質量為50g,則b的值為100g,正確;
C、設碳酸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00g×x 100g×3.65%
x=5.3%,錯誤;
D、設反應至B點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100g×3.65% y
y=2.2g,正確。
故選:C。
模塊三 鞏固提高
(2022秋 鎮海區期末)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下列勞動項目中涉及的化學知識描述錯誤的是(  )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
A 小蘇打發面,做包子 碳酸鈉分解產生二氧化碳使面團松軟
B 廚余垃圾制花肥 廚余垃圾含N、P、K等元素
C 白醋清洗水壺中的水垢 白醋可以溶解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鈣
D 紫甘藍制作酸堿指示劑 紫甘藍中的花青素在不同pH環境中顯色不同
【解答】解:A、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用小蘇打發面,做包子,利用碳酸氫鈉分解產生二氧化碳,使面團松軟,故選項說法錯誤。
B、用廚余垃圾制肥料,是因為廚余垃圾中含有N、P、K等植物所需的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
C、用白醋去除水壺中的水垢,是因為醋酸能與水垢中的CaCO3、MgCO3等物質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D、用紫甘藍制作酸堿指示劑,是因為紫甘藍中的花青素在不同pH環境中顯色不同,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2022秋 拱墅區期末)某農田中種植的大豆葉片發黃、莖稈細弱,為解決上述問題,應施用的化肥是(  )
A.NH4NO3 B.KNO3 C.Ca(H2PO4)2 D.KCl
【解答】解:大豆葉片發黃,莖稈細弱,說明土壤缺乏氮、鉀元素,應施用含氮和鉀元素的化肥。
A、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故錯誤;
B、KNO3中含有鉀元素和氮元素,屬于復合肥,故正確;
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屬于磷肥,故錯誤;
D、KCl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故錯誤。
故選:B。
(2023 上城區一模)下列各組物質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就能一一區別開來的是(  )
A.Na2SO4、BaCl2、K2CO3、KNO3
B.NaCl、AgNO3、Na2CO3、CaCl2
C.CuSO4、BaCl2、NaOH、NaCl
D.MgSO4、Na2CO3、Ba(NO3)2、H2SO4
【解答】解:A、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BaCl2溶液與Na2SO4、K2CO3溶液反應均能產生白色沉淀,但其余兩兩混合均沒有明顯現象,故不加其它試劑無法鑒別。
B、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AgNO3溶液與NaCl、CaCl2、Na2CO3溶液反應均能產生白色沉淀,但其余兩兩混合均沒有明顯現象,故不加其它試劑無法鑒別。
C、CuSO4溶液是藍色的,首先鑒別出藍色的CuSO4溶液;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產生藍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產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無明顯變化的是氯化鈉溶液,故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
D、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其中有一種溶液與其它三種溶液混合時出現兩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氣體,該溶液為碳酸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產生氣體的溶液為H2SO4,產生白色沉淀的為MgSO4、Ba(NO3)2;與稀硫酸混合產生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鋇溶液,無任何明顯現象的為Mg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
故選:CD。
(2023 上城區一模)下列各組物質在給定條件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NaCl、Na2CO3、Na2SO4
B.在pH=2的溶液中:KCl、Na2SO4、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2、Na2CO3、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Cl3、Ba(NO3)2、CaCl2
【解答】解:A、pH為1的水溶液顯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Na2CO3中的碳酸根離子和H+在溶液中能結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B、pH為2的水溶液顯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三者之間不反應,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故選項正確。
C、pH為13的水溶液顯堿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BaCl2與Na2C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D、pH為14的水溶液顯堿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FeCl3中的鐵離子和OH﹣在溶液中能結合生成氫氧化鐵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故選:B。
(2023 蕭山區模擬)下列對各組成分的鑒別,根據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鑒別 方法 現象 結論
A 鑒別固體中的成分(含有BaCl2、Na2SO4、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 取部分樣品溶于水中 產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BaCl2、Na2SO4,可能有Na2CO3
B 鑒別溶液中的溶質(含有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種或幾種) 取部分溶液,先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再加入氯化鋇溶液 產生氣泡;產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Na2SO4、Na2CO3,可能有NaNO3
C 鑒別氣體的成分(含有CO、H2、H2O中的一種或幾種) 將氣體先后通入裝有氧化銅的玻璃管中,再對玻璃管加熱→無水硫酸銅→澄清石灰水 黑色的氧化銅變紅;無水硫酸銅變藍;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一定有CO、H2、H2O
D 鑒別生成的沉淀(含有Mg(OH)2、BaCO3、AgCl中的一種或幾種) 過濾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沉淀部分溶解,產生氣泡 一定有Mg(OH)2、BaCO3、AgCl
【解答】解:A、由于氯化鋇能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氯化鋇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因此取樣品溶于水后,產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鋇和硫酸鋇中的一種或兩種,只能說明該固體中一定含有氯化鋇,可能含有碳酸鈉和硫酸鈉中的一種或兩種,故選項錯誤;
B、由于鹽酸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氯化鋇能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因此取溶液,先加入足量稀鹽酸,產生氣泡,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再加入氯化鋇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鈉,但無法確定是否含有硝酸鈉,故選項正確;
C、由于氫氣、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水蒸氣能與無水硫酸銅變藍,將氣體先通入裝有氧化銅的玻璃管中,黑色氧化銅變紅,說明氣體中含有具有還原性的氣體,可能是氫氣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種或兩種;再通入無水硫酸銅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說明有水,但是水可能是氫氣還原氧化銅生成的,也可能是原混合氣體中的水蒸氣,因此無法確定混合氣體中是否有水蒸氣;再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因此原氣體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故只能得出原氣體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氫氣和水蒸氣無法確定;故選項錯誤;
D、由于氫氧化鎂沉淀能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鎂和水、碳酸鋇能與稀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氯化銀沉淀不溶于硝酸,因此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產生氣泡,說明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鋇和氯化銀,無法確定是否含有氫氧化鎂,故選項錯誤;
故選:B。
(2022秋 樂清市校級期末)食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物質,也是科學學習中重要的一種鹽。某校以《自然界的鹽到餐桌的食鹽》為主題進行項目化學習,同學們在這個項目學習中需要完成以下幾個項目。科學判斷:以下不屬于食鹽用途的是(  )
A.廚房調味品 B.制作腌制品
C.配制生理鹽水 D.為人體提供能量
【解答】解:A.食鹽具有咸味,可做廚房調味品,屬于食鹽用途,不符合題意;
B.食鹽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劑,可以制作腌制品,屬于食鹽用途,不符合題意;
C.人體的體液中含有氯化鈉,因此食鹽可以配制生理鹽水,屬于食鹽用途,不符合題意;
D.食鹽屬于無機鹽,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符合題意;
故選:D。
(2023 衢江區二模)金同學查閱資料發現:Al(OH)3與NaOH會發生反應,反應式為Al(OH)3+NaOH=NaAlO2+2H2O。他想得到往一定量的氯化鋁溶液中不斷的滴加NaOH溶液,產生沉淀質量與加入的NaOH溶液質量的圖像。你認為下列圖像中最符合他要求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氯化鋁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鋁與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與NaOH會發生反應,化學方程式為:Al(OH)3+NaOH═NaAlO2+2H2O。可見,反應過程中,生成氫氧化鋁沉淀與使氫氧化鋁沉淀溶解消耗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3:1。
故選:D。
(2023 慈溪市模擬)已知A、B、C、D、E、F分別是氫氧化鈉溶液、硝酸鈉溶液、稀鹽酸、碳酸鉀溶液、氯化鋇溶液、氯化鐵溶液中的一種。小科為鑒別這六種物質,進行如下實驗:
Ⅰ.觀察顏色:發現只有E溶液呈黃色,其余為無色。
Ⅱ.將無色溶液兩兩混合:F與D有氣體生成,D與B有白色沉淀生成。請問:
(1)E的溶質是  FeCl3 (寫化學式)。
(2)寫出B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BaCl2+K2CO3=BaCO3↓+2KCl 。
【解答】解:Ⅰ.觀察顏色:發現只有E溶液呈黃色,其余為無色。氯化鐵溶液為黃色,其余溶液為無色,則E是氯化鐵溶液。
Ⅱ.將無色溶液兩兩混合:F與D有氣體生成,D與B有白色沉淀生成。稀鹽酸、碳酸鉀溶液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則F與D是稀鹽酸、碳酸鉀溶液中的一種;碳酸鉀溶液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則D是碳酸鉀溶液,F是稀鹽酸,B是氯化鋇溶液。
(1)E是氯化鐵溶液,溶質是氯化鐵,其化學式為FeCl3。
(2)B與D反應,即氯化鋇和碳酸鉀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l2+K2CO3=BaCO3↓+2KCl。
故答案為:
(1)FeCl3;
(2)BaCl2+K2CO3=BaCO3↓+2KCl。
(2023 杭州二模)侯氏制堿法以氯化鈉為原料制備純堿,反應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NaHCO3在低溫下溶解度較小、2NaHCO3Na2CO3+CO2↑+H2O)。
(1)循環中物質X的化學式 CO2 ;
(2)將所得濾液(NH4Cl與NaCl的混合溶液)濃縮后降溫,NH4Cl晶體大量析出,而NaCl卻仍留在了溶液中,主要原因是 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 。
【解答】解:(1)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了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鈉為目標產物,而在沉淀池需要通入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可以循環使用,因此X為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CO2。
(2)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而氯化銨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因此降溫后大量析出,而氯化鈉不會析出;
故答案為: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
(2023 拱墅區二模)小金利用二歧分類檢索表對實驗室常見的化學藥品氫氧化鈉、硫酸銅、碳酸鈉和氯化鈉四種溶液進行分類研究。
檢索表中空格處應填寫的內容為  紫色石蕊試液呈紫色 。
檢索表中的X離子的符號為  OH﹣ 。
1a溶液呈藍色............硫酸銅溶液 1b 溶液呈無色..............2 2a _____..................氯化鈉溶液 2b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呈藍色......3 3a不能電離產生X離子.......碳酸鈉溶液 3b能電離產生X離子......氫氧化鈉溶液
【解答】解:實驗室常見的化學藥品氫氧化鈉、硫酸銅、碳酸鈉和氯化鈉四種溶液,硫酸銅溶液顯藍色,其它三種溶液顯無色;氫氧化鈉、碳酸鈉和氯化鈉三種無色溶液中,氫氧化鈉、碳酸鈉溶液顯堿性,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呈藍色,氯化鈉溶液顯中性,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呈紫色;氫氧化鈉、碳酸鈉溶液中,根據是否能電離產生氫氧根離子,能電離產生氫氧根離子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不能電離產生氫氧根離子的是碳酸鈉溶液,氫氧根離子的符號為OH﹣。
故答案為:
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呈紫色;OH﹣。
(2023 西湖區二模)實驗室有三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它們分別是稀鹽酸、氯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為了給三種溶液重新貼上標簽,某實驗小組按兩種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請你一起參與完成。
(1)方案一:不用其它試劑進行鑒別。將三瓶無色溶液任意編號為A、B、C,各取少量進行實驗,實驗記錄見表。
實驗內容 觀察到的現象
A+B 有氣泡產生
A+C 有白色沉淀生成
請寫出A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BaCl2+Na2CO3═BaCO3↓+2NaCl 。
(2)方案二:只選一種試劑進行鑒別。
①用三支試管分別取少量三種無色溶液;
② 分別滴加幾滴紫色石蕊溶液 (請完成實驗步驟②。實驗室提供的試劑有:紫色石蕊試液、CaCl2溶液、NaOH溶液);
③觀察現象;
④得出結論。
【解答】解:(1)碳酸鈉溶液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鈉溶液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白色沉淀,則A是碳酸鈉溶液,B為稀鹽酸,C為氯化鋇溶液。A與C反應,即碳酸鈉溶液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沉淀和氯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l2+Na2CO3═BaCO3↓+2NaCl。
(2)稀鹽酸、氯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三種溶液分別顯酸性、中性、堿性,分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顯紅色、紫色、藍色,可以鑒別。CaCl2溶液與稀鹽酸、氯化鋇溶液均不反應,不能鑒別;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但無明顯現象,與氯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均不反應,不能鑒別。
用三支試管分別取少量三種無色溶液,分別滴加幾滴紫色石蕊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的是稀鹽酸,變藍色的是碳酸鈉溶液,不變色的是氯化鋇溶液。
故答案為:
(1)BaCl2+Na2CO3═BaCO3↓+2NaCl;
(2)分別滴加幾滴紫色石蕊溶液。
(2021秋 海曙區月考)現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氣中的NaOH固體,欲知其組成成分,取樣品9.3克向其中逐漸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回答;
(1)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  2.2 克。
(2)所用稀鹽酸溶質質量分數。
(3)求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
【解答】解:由圖可以看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2g。與碳酸鈉反應的鹽酸的質量為50g
設所用稀鹽酸溶質質量分數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50gx 2.2g
x=7.3%
跟氫氧化鈉反應的鹽酸的質量也是50g
設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9.3gy 50g×7.3%
y≈43.0%
答:(1)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 2.2克。
(2)所用稀鹽酸溶質質量分數為7.3%。
(3)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43.0%。
(2022秋 西湖區期末)科技人員采用“測土配方”技術對一片果園進行了土壤檢測,結果顯示該果園需要補充一定量的氮元素和鉀元素。
(1)科技人員可選用的復合肥料是  C 。
A.KCl
B.NH4HCO3
C.KNO3
(2)科技人員取少量某種鉀肥樣品,如圖所示,樣品完全溶于水中,滴加過量10%的氯化鈣溶液,完全反應后生成沉淀的質量為1克(雜質不與氯化銹反應),計算參與反應的氯化鈣溶液的質量。(碳酸鉀和氯化鈣反應的方程式為CaCl2+K2CO3=CaCO↓+2KCl)
鉀肥 主要成分:K2CO3、KCl 凈重:50Kg
【解答】解:(2)A、KCl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錯誤;
B、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錯誤;
C、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屬于復合肥,正確。
(2)設參與反應的氯化鈣的質量為x。
CaCl2+K2CO3=CaCO↓+2KCl
111 100
x 1g
解得:鋅=1.11g
參與反應的氯化鈣溶液的質量是:11.1g
答:參與反應的氯化鈣溶液的質量是11.1g
故答案為:(1)C;
(2)11.1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劝| 五大连池市| 天津市| 遂宁市| 达孜县| 富蕴县| 自贡市| 肥西县| 疏勒县| 吴江市| 手游| 永登县| 集贤县| 梁河县| 八宿县| 昔阳县| 深水埗区| 宝山区| 无为县| 东至县| 赤峰市| 通河县| 唐山市| 黔西| 云和县| 东港市| 泾阳县| 池州市| 山阳县| 灌南县| 定安县| 宁晋县| 含山县| 宾阳县| 班玛县| 革吉县| 通山县| 侯马市| 西畴县| 郓城县|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