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提升Ⅰ 物質的鑒別與檢驗目錄模塊一 知己知彼 1模塊二 知識掌握 1知識點一、物質的檢驗 1知識點二、物質的鑒別 5模塊三 鞏固提高 7模塊一 知己知彼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掌握各個離子的特征,根據可能生成氣體,沉淀與顏色變化等,利用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判斷 物質的鑒別與檢驗常考題為選擇和填空,實驗探究,難度較大模塊二 知識掌握知識點一、物質的檢驗物質的檢驗利用的是物質的特性,這種性質必須是該物質所特有而其他物質所沒有的,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檢驗它是不是這種物質,溶液中物質的檢驗,通常必須分別檢驗出陽離子和陰離子,對物質進行確認。離子 所用試劑 方法 現象 化學方程式(舉例)Cl- AgNO3溶液和稀HNO3 取待檢液少許,將 溶液滴入待檢液中,再加 生成 ,且 AgNO3+NaCl=AgC1↓+NaNO3SO42- 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取待檢液少許,將 滴入待檢液中,再加 生成 ,且 Ba(NO3)2+Na2SO4=BaSO4↓+2NaNO3CO32- 鹽酸和澄清石灰水 取待檢液少許,加入 ,將產生的氣體通入 產生 ,此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Ca(OH)2 = CaCO3↓+H2OH+ 紫色石蕊試液、pH試紙、鋅粒或金屬氧化物 ①取待檢液少許,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待檢液中 ②將待檢液滴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③取待檢液少許,將鋅粒加入待檢液中 ④加入金屬氧化物 ①溶液變 ②pH 7 ③產生 ④金屬氧化物溶解,產生相應顏色的溶液OH- 酚酞試液、紫色石蕊試液或pH試紙 ①取待檢液少許,將 滴入待檢液中 ②取待檢液少許,將 滴入檢液中 ③取待檢液少許,將待檢液滴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①溶液變 ②溶液變 ③pH>7NH4+ 濃NaOH和濕潤紅色石蕊試紙 取待檢液少許,將 加入待檢液中,加熱,將 置于試管口 有 ,能 NH4Cl+NaOH = NaCl+H2O+NH3↑Cu2+ NaOH溶液 取待檢液少許,將 加入待檢液中 生成 CuSO4+2NaOH = Cu(OH)2↓+Na2SO4Fe3+ NaOH溶液 取待檢液少許,將 加入待檢液中 生成 FeCl3+3NaOH = Fe(OH)3↓+3NaCl【能力拓展】(1)對被檢驗的物質,要先取樣再實驗,即先“各取少許”進行實驗。(2)檢驗物質的方法盡量簡便易行,選擇常用試劑且現象明顯。(3)檢驗某種物質,加入的試劑與該物質出現不同的實驗現象。(2023 上城區模擬)現有下列試劑:①蒸餾水;②AgNO3溶液;③BaCl2溶液;④稀鹽酸,欲檢驗硝酸鈉固體中是否含有少量可溶性硫酸鹽雜質,應選用的試劑是(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2023 鎮海區模擬)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離中的若干種:Na+、NH4+、Ba2+、Cl﹣、CO32﹣、SO42﹣,現取兩份200毫升的溶液進行如下實驗:1、第一份加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加熱,收集到氣體0.17g.2、第二份加足量氯化鋇溶液后,得干燥沉淀2.33g,經足量鹽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不變.根據以上實驗,以下推測錯誤的是( )A.一定有銨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B.一定有鈉離子C.一定有氯離子D.一定沒有鋇離子(2023春 西湖區校級月考)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匹配正確的是( )選項 結構 性質 用途A 稀鹽酸中含有氫離子 具有酸性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銀離子B 稀鹽酸中含有氯離子 具有酸性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銀離子C 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 具有堿性 吸收二氧化碳氣體D 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 具有堿性 吸收二氧化硫氣體(2023 下城區模擬)某固體由 Ba2+、Cu2+、Na+、Cl﹣、、中的幾種離子構成,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產生氣泡。③在無色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由此推斷該固體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 )A.Na+、、B.Na+、、、Cl﹣C.Ba2+、、、Cl﹣D.Cu2+、Ba2+、、(2023 鄞州區校級一模)證據是科學探究中獲得結論的最重要的依據,讓我們一起經歷一次尋找證據的旅程吧。【實驗目的】制取純凈的硫酸鋇【反應原理】Na2SO4+Ba(NO3)2=BaSO4↓+2NaNO3【實驗步驟】取適量的硫酸鈉和硝酸鋇溶液反應,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純凈的硫酸鋇。(1)實驗中,能直接觀察到說明硫酸鈉和硝酸鋇溶液發生化學反應的證據是: 。(2)判斷任一反應物是否完全反應的證據可按如下方法獲取:猜想 方案 證據 結論硝酸鋇 可能已完全反應 取少量濾液,加入稀硫酸溶液,觀察現象 無白色沉淀生成 硝酸鋇已完全反應硫酸鈉 可能已完全反應 硫酸鈉未完全反應(3)如果實驗證明硝酸鋇已經反應完全,要尋找硫酸鋇已純凈的證據,我們可以從證明實驗制得的硫酸鋇中沒有 (填化學式)來設計實驗方案。知識點二、物質的鑒別物質的鑒別是根據不同物質的特性(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把兩種或兩種以上已知物質區別開。【能力拓展】檢驗和鑒別是不同的,檢驗是事先并不知道該物質為何物,通過一定的方法確定它是什么物質,而鑒別則是幾種已知的物質放在一起,通過一定的方法把它們分辨出來。(2023 杭州模擬)現有失去標簽的氯化鈣、硝酸銀、鹽酸、碳酸鈉4種無色溶液。將它們編號為甲、乙、丙、丁后,兩兩混合的現象如下表所示。根據實驗現象判斷甲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是( )實驗順序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① 甲+乙 有氣泡生成② 甲+丙 有沉淀生成③ 丙+丁 有沉淀生成④ 乙+丙 沒有現象發生A.CaCl2 B.AgNO3 C.HCl D.Na2CO3(2023 余杭區一模)生物檢索表常用來鑒定生物的種類,同樣化學物質也可以用檢索表來鑒定。現有氯化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稀鹽酸、稀硫酸五種溶液,并設計如表所示的二岐分類檢索表來分辨這五種溶液。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A.甲表示的是氯化鈉溶液B.戊表示的是氫氧化鈉溶液C.橫線上應該填寫“溶液呈堿性”D.可以用硝酸銀溶液來分辨乙和丙(2023 上城區一模)下列各組物質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就能一一區別開來的是( )A.Na2SO4、BaCl2、K2CO3、KNO3B.NaCl、AgNO3、Na2CO3、CaCl2C.CuSO4、BaCl2、NaOH、NaClD.MgSO4、Na2CO3、Ba(NO3)2、H2SO4(2023 拱墅區二模)小金利用二歧分類檢索表對實驗室常見的化學藥品氫氧化鈉、硫酸銅、碳酸鈉和氯化鈉四種溶液進行分類研究。檢索表中空格處應填寫的內容為 。檢索表中的X離子的符號為 。1a溶液呈藍色............硫酸銅溶液 1b 溶液呈無色..............2 2a _____..................氯化鈉溶液 2b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呈藍色......3 3a不能電離產生X離子.......碳酸鈉溶液 3b能電離產生X離子......氫氧化鈉溶液(2022秋 武義縣期末)某科學探究小組對一包固體粉末中的成分進行鑒別,粉末中可能含有BaCO3、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種或幾種,實驗操作步驟及現象如圖,試回答:(1)僅由步驟Ⅰ可知,固體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下同);(2)白色沉淀A為 ;(3)無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4)結論: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 。A.Na2CO3B.NaOHC.NaCl模塊三 鞏固提高(2022秋 瑞安市校級期末)酸雨pH<5.6的酸性降水,分為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為鑒別酸雨類型是否為硫酸型,可以采用的試劑為( )A.氯化鋇溶液 B.氫氧化鈉溶液C.硫酸銅溶液 D.紫色石蕊試液(2022秋 濱江區期末)對于某純凈物溶液中離子的檢驗及結論正確的是( )A.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變藍色,該溶液是堿溶液B.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鹽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足量稀鹽酸無現象,再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且加稀硝酸不溶,一定有SO42﹣D.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鹽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2022秋 蕭山區校級期中)下列有關離子的檢驗正確的是( )A.若要用BaCl2溶液證明某溶液中含有SO42﹣,應先在待測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看到無明顯現象后,再加入BaCl2溶液B.若某無色溶液中含有NH4+,往該溶液中加入燒堿溶液,微熱后能產生刺激性氣體,并能使干燥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C.驗證燒堿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鹽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現,證明原溶液中含有Cl﹣D.某固體中加入稀鹽酸,產生了無色氣體,證明該固體含有CO32﹣(2022秋 拱墅區校級期中)小金對某只含一種溶質的溶液取樣后進行檢驗,方法及結論正確的是( )A.加入無色酚酞溶液,溶液不變色,則該溶液是酸溶液B.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足量鹽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足量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再加入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一定有SO42﹣D.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藍色,則該溶液是酸溶液(2022 鎮海區一模)下列關于科學實驗的“操作﹣現象﹣﹣結論”的描述正確的是( )A.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和足量稀硝酸,產生白色沉淀,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離子B.用顯微鏡觀察某組織的裝片時,發現細胞內沒有葉綠體,說明該組織一定不是植物組織C.在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可以判定氫氧化鈉一定無剩余D.將電池、開關、滑動變阻器和燈泡連接成串聯電路,把開關閉合后,發現燈泡不發光,說明電路一定為斷路(2022 龍灣區模擬)小龍同學參照二歧分類法對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四種試劑制作一個物質檢索表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1a無色液體……2 1b藍色液……甲 2a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3 2b能使酚酞試液紅……乙 3a“▲“……丙 3b pH小于……丁A.甲表示硫酸銅溶液B.乙表示氫氧化鈉溶液C.表中“▲”處應填pH大于7D.也可以根據能否與鐵反應對丙、丁分類.(2022秋 定海區期中)現有4種試劑:能用來一次性鑒別稀鹽酸、氫氧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的試劑有( )①紫色石蕊試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鉀溶液;④氯化鋇溶液。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2022秋 樂清市校級期中)下列各組物質的溶液,不另加試劑就不能鑒別出來的一組是( )A.CuSO4 NaOH KNO3B.FeCl3 AgNO3 NaNO3C.Na2CO3 HCl BaCl2D.CaCl2 K2CO3 NaCl(2022秋 新昌縣期中)下列各組溶液,只用酚酞試液無法鑒別的一組是( )A.NaCl、Ba(OH)2、H2SO4 B.NaOH、H2SO4、NaClC.HCl、Na2CO3、NaOH D.NaOH、NaCl、NaNO3(2022 慈溪市模擬)實驗員配制好下列溶液后忘記貼標簽,只知道它們是:①稀鹽酸、②硫酸銅、③NaOH溶液、④Na2SO4溶液、⑤稀硫酸,于是分別對五種溶液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如下表:甲 乙 丙 丁 戊觀察顏色 無色 無色 藍色 無色 無色加入無色酚酞溶液 不變色 變紅 不變色 不變色 不變色加入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無明顯現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無明顯現象加入Na2CO3溶液 無明顯現象 無明顯現象 無明顯現象 產生無色氣體 產生無色氣體則對應甲、乙、丙、丁、戊順序的五種物質是( )A.⑤①②④③ B.④③②①⑤ C.⑤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⑤①(2022秋 慈溪市校級期中)某校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學習了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后,分別設計了下列有關物質鑒別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甲:利用酚酞試液鑒別Na2CO3、NaCl和稀硫酸三種溶液;乙:利用CO2氣體鑒別NaOH、Ca(OH)2和稀鹽酸三種溶液;丙:利用稀硫酸鑒別KOH、Na2CO3和BaCl2三種溶液;丁:不用其它任何試劑將HCl、CaCl2、Na2CO3、NaCl四種溶液鑒別出來。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C.只有甲、乙和丙 D.甲、乙、丙和丁都可以(2022秋 婺城區校級月考)某同學參照生物的二歧分類檢索表,對一些化學物質進行區分。現有A、B、C、D四種溶液,它們分別是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鈉溶液中的一種。他制作了下面所示的分類檢索表,請幫他將圖中“_____”中的有關內容補充完整。(1)2a: ;(2)3a: ;1a 溶液呈藍色……………………硫酸銅溶液 1b 溶液呈無色……………………2 2a ……………………………氯化鈉溶液 2b 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呈藍色………3 3a 滴加氯化鋇溶液有沉淀產生…… 3b 滴加氯化鋇溶液無沉淀產生……R(2022秋 鎮海區校級期中)現有A~F六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分別為澄清石灰水、硫酸鐵溶液、碳酸鈉溶液、稀鹽酸、溶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和10%的氫氧化鉀溶液。已知硫酸鈉、硫酸鉀落液呈中性。某同學進行實驗如下:(1)從外觀上觀察,F呈黃色,則F為 。(2)從剩余的五瓶溶液中各取少量溶液兩兩混合,可以觀察到:A+D→白色沉淀,C+D→無色氣體,其余無明顯現象。則A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取B、E溶液各40g于兩個燒杯中,分別滴加兩滴酚酞溶液,再分別加入20%的稀硫酸17.5g,不斷攪拌。觀察到B溶液由紅色變無色,E溶液仍為紅色。則E為 (填化學式)溶液。(4)將六瓶溶液貼上標簽。(2022秋 北侖區期中)化學實驗室有失去標簽的稀硫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氯化鋇五瓶無色溶液,現將其任意編號:A、B、C、D、E,然后兩兩組合進行實驗,其部分現象如表(微溶物視為可溶物):實驗 A+B A+C A+D B+C現象 產生氣體 產生沉淀 產生沉淀 產生沉淀(1)寫出溶液A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我國制堿工業先驅侯德榜發明了“侯氏制堿法”,其主要化學原理如下:NaCl+H2O+NH3+CO2=NaHCO3↓+X;2NaHCO3CO3+H2O+CO2↑等。則①X的化學式為 。②將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10g充分加熱至質量不再改變,冷卻,稱量剩余固體質量為6.9g,則原混合物中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質量比為 (寫最簡比)。(2022 西湖區校級一模)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鈉、硝酸鈉中的一種成幾種,為測定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取樣,先后逐滴加入氯化鋇溶液、稀硝酸,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1)由上述實驗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2)實驗中,AB之間圖象所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定有 (填化學式,下同)。BC段減少的沉淀是 。專題提升Ⅰ 物質的鑒別與檢驗目錄模塊一 知己知彼 1模塊二 知識掌握 1知識點一、物質的檢驗 1知識點二、物質的鑒別 6模塊三 鞏固提高 10模塊一 知己知彼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掌握各個離子的特征,根據可能生成氣體,沉淀與顏色變化等,利用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判斷 物質的鑒別與檢驗常考題為選擇和填空,實驗探究,難度較大模塊二 知識掌握知識點一、物質的檢驗物質的檢驗利用的是物質的特性,這種性質必須是該物質所特有而其他物質所沒有的,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檢驗它是不是這種物質,溶液中物質的檢驗,通常必須分別檢驗出陽離子和陰離子,對物質進行確認。離子 所用試劑 方法 現象 化學方程式(舉例)Cl- AgNO3溶液和稀HNO3 取待檢液少許,將AgNO3溶液滴入待檢液中,再加稀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AgNO3+NaCl=AgC1↓+NaNO3SO42- 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取待檢液少許,將Ba(NO3)2溶液滴入待檢液中,再加稀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Ba(NO3)2+Na2SO4=BaSO4↓+2NaNO3CO32- 鹽酸和澄清石灰水 取待檢液少許,加入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產生無色無味氣體,此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Ca(OH)2 = CaCO3↓+H2OH+ 紫色石蕊試液、pH試紙、鋅粒或金屬氧化物 ①取待檢液少許,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待檢液中 ②將待檢液滴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③取待檢液少許,將鋅粒加入待檢液中 ④加入金屬氧化物 ①溶液變紅 ②pH < 7 ③產生氣泡 ④金屬氧化物溶解,產生相應顏色的溶液OH- 酚酞試液、紫色石蕊試液或pH試紙 ①取待檢液少許,將酚酞試液滴入待檢液中 ②取待檢液少許,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檢液中 ③取待檢液少許,將待檢液滴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①溶液變紅 ②溶液變藍 ③pH>7NH4+ 濃NaOH和濕潤紅色石蕊試紙 取待檢液少許,將濃NaOH溶液加入待檢液中,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 有刺激性氣味氣體,能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NH4Cl+NaOH = NaCl+H2O+NH3↑Cu2+ NaOH溶液 取待檢液少許,將NaOH溶液加入待檢液中 生成藍色沉淀 CuSO4+2NaOH = Cu(OH)2↓+Na2SO4Fe3+ NaOH溶液 取待檢液少許,將NaOH溶液加入待檢液中 生成紅褐色沉淀 FeCl3+3NaOH = Fe(OH)3↓+3NaCl【能力拓展】(1)對被檢驗的物質,要先取樣再實驗,即先“各取少許”進行實驗。(2)檢驗物質的方法盡量簡便易行,選擇常用試劑且現象明顯。(3)檢驗某種物質,加入的試劑與該物質出現不同的實驗現象。(2023 上城區模擬)現有下列試劑:①蒸餾水;②AgNO3溶液;③BaCl2溶液;④稀鹽酸,欲檢驗硝酸鈉固體中是否含有少量可溶性硫酸鹽雜質,應選用的試劑是(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解答】解:檢驗硝酸鈉固體中是否含有少量可溶性硫酸鹽雜質。選用的試劑為①蒸餾水、④稀鹽酸、③BaCl2溶液,即先把固體溶于水,先加稀鹽酸排除銀離子等干擾,再加氯化鋇,若生成白色沉淀,含有硫酸鹽;故選:A。(2023 鎮海區模擬)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離中的若干種:Na+、NH4+、Ba2+、Cl﹣、CO32﹣、SO42﹣,現取兩份200毫升的溶液進行如下實驗:1、第一份加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加熱,收集到氣體0.17g.2、第二份加足量氯化鋇溶液后,得干燥沉淀2.33g,經足量鹽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不變.根據以上實驗,以下推測錯誤的是( )A.一定有銨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B.一定有鈉離子C.一定有氯離子D.一定沒有鋇離子【解答】解:①能與足量NaOH溶液共熱產生氣體的物質應為銨鹽,因此溶液中應含有銨根離子;故一定存在NH4+;收集到氣體0.17g,即0.01mol,根據銨根和氫氧根1:1反應得到氨氣可知銨根的物質的量為0.01mol;②在溶液可能存在的六種離子中,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形成的沉淀只有碳酸鋇和硫酸鋇,因此沉淀有三種情況:可能是碳酸鋇;可能是硫酸鋇;可能是既有碳酸鋇又有硫酸鋇;其中硫酸鋇不溶于酸也不能與酸反應;而碳酸鋇與酸能反應而沉淀質量減少;根據(得干燥沉淀2.33 g,經足量鹽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為不變)故沉淀為:只有硫酸鋇,沒有碳酸鋇;確定原溶液中存在SO42﹣;因為Ba2+與SO42﹣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確定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Ba2+;Cl﹣對①②的現象,沒有影響,因此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第二份得到沉淀質量為2.33g,根據硫酸鋇的質量可求硫酸根的物質的量為0.01mol;則銨根帶有的正電荷的物質的量為0.01mol×1=0.01mol,硫酸根帶有的負電荷的物質的量為0.01mol×2=0.02mol,發現負電荷多,故還應該含有帶正電荷的離子,則還含有Na+;故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4+、SO42﹣、Na+,一定不存在Ba2+、CO32﹣,可能存在Cl﹣;故選:C。(2023春 西湖區校級月考)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匹配正確的是( )選項 結構 性質 用途A 稀鹽酸中含有氫離子 具有酸性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銀離子B 稀鹽酸中含有氯離子 具有酸性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銀離子C 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 具有堿性 吸收二氧化碳氣體D 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 具有堿性 吸收二氧化硫氣體【解答】解:A、稀鹽酸中含有氫離子,具有酸性,與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銀離子無關,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銀離子與氯離子有關,故選項說法錯誤。B、稀鹽酸中含有氯離子,可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銀離子,與具有酸性無關,故選項說法錯誤。C、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與具有堿性無關,具有堿性是因為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故選項說法錯誤。D、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具有堿性,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氣體,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2023 下城區模擬)某固體由 Ba2+、Cu2+、Na+、Cl﹣、、中的幾種離子構成,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產生氣泡。③在無色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由此推斷該固體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 )A.Na+、、B.Na+、、、Cl﹣C.Ba2+、、、Cl﹣D.Cu2+、Ba2+、、【解答】解: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說明不含銅離子;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白色沉淀,說明固體中可能含有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等;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白色沉淀,說明存在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即說明白色沉淀中含有硫酸鋇、碳酸鋇;濾液中含有過量的稀硝酸,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銀沉淀,說明固體中存在氯離子,由于加入足量BaCl2溶液,但無法確定原固體中是否含有氯離子;鋇離子和銅離子都不存在,故該固體中一定含有Na+、CO32﹣、SO42﹣,可能存在Cl﹣,一定不存在Ba2+、Cu2+。故選:A。(2023 鄞州區校級一模)證據是科學探究中獲得結論的最重要的依據,讓我們一起經歷一次尋找證據的旅程吧。【實驗目的】制取純凈的硫酸鋇【反應原理】Na2SO4+Ba(NO3)2=BaSO4↓+2NaNO3【實驗步驟】取適量的硫酸鈉和硝酸鋇溶液反應,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純凈的硫酸鋇。(1)實驗中,能直接觀察到說明硫酸鈉和硝酸鋇溶液發生化學反應的證據是: 有白色沉淀生成 。(2)判斷任一反應物是否完全反應的證據可按如下方法獲取:猜想 方案 證據 結論硝酸鋇 可能已完全反應 取少量濾液,加入稀硫酸溶液,觀察現象 無白色沉淀生成 硝酸鋇已完全反應硫酸鈉 可能已完全反應 取少量濾液,加入氯化鋇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硫酸鈉未完全反應(3)如果實驗證明硝酸鋇已經反應完全,要尋找硫酸鋇已純凈的證據,我們可以從證明實驗制得的硫酸鋇中沒有 Na2SO4 (填化學式)來設計實驗方案。【解答】解:(1)硫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生成了硫酸鋇沉淀,因此看到白色沉淀產生,證明兩者發生了反應;故答案為:有白色沉淀生成。(2)硫酸鈉有殘留,則可以加入氯化鋇溶液,此時硫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因此可以看到白色沉淀生成;故答案為:取少量濾液,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沒有硝酸鋇,硫酸鈉有殘留,所以硫酸鋇表面會有硫酸鈉的殘留,所以可以驗證是否有硫酸鈉存在;故答案為:Na2SO4。知識點二、物質的鑒別物質的鑒別是根據不同物質的特性(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把兩種或兩種以上已知物質區別開。【能力拓展】檢驗和鑒別是不同的,檢驗是事先并不知道該物質為何物,通過一定的方法確定它是什么物質,而鑒別則是幾種已知的物質放在一起,通過一定的方法把它們分辨出來。(2023 杭州模擬)現有失去標簽的氯化鈣、硝酸銀、鹽酸、碳酸鈉4種無色溶液。將它們編號為甲、乙、丙、丁后,兩兩混合的現象如下表所示。根據實驗現象判斷甲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是( )實驗順序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① 甲+乙 有氣泡生成② 甲+丙 有沉淀生成③ 丙+丁 有沉淀生成④ 乙+丙 沒有現象發生A.CaCl2 B.AgNO3 C.HCl D.Na2CO3【解答】解:失去標簽的氯化鈣、硝酸銀、鹽酸、碳酸鈉4種無色溶液,甲+乙混合產生氣泡,碳酸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則甲、乙是碳酸鈉和稀鹽酸的一種;丙和甲、丁反應均產生沉淀,乙和丙無現象,氯化鈣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氯化鈣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與稀鹽酸不反應,故甲是碳酸鈉溶液,乙是稀鹽酸,丙是氯化鈣溶液,丁是硝酸銀溶液,甲的化學式為Na2CO3。故選:D。(2023 余杭區一模)生物檢索表常用來鑒定生物的種類,同樣化學物質也可以用檢索表來鑒定。現有氯化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稀鹽酸、稀硫酸五種溶液,并設計如表所示的二岐分類檢索表來分辨這五種溶液。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A.甲表示的是氯化鈉溶液B.戊表示的是氫氧化鈉溶液C.橫線上應該填寫“溶液呈堿性”D.可以用硝酸銀溶液來分辨乙和丙【解答】解:A、氯化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稀鹽酸、稀硫酸五種溶液中,氯化鈉溶液顯中性,則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稀鹽酸、稀硫酸顯酸性,則甲表示的是氯化鈉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B、顯堿性的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溶液,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無明顯現象,則戊表示的是氫氧化鈉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C、由A選項的分析,1b表示的是溶液顯酸性,則1c橫線上應該填寫“溶液呈堿性”,故選項說法正確。D、顯酸性的是稀鹽酸、稀硫酸,稀鹽酸和稀硫酸均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微溶于水的硫酸銀白色沉淀,不能鑒別,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2023 上城區一模)下列各組物質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就能一一區別開來的是( )A.Na2SO4、BaCl2、K2CO3、KNO3B.NaCl、AgNO3、Na2CO3、CaCl2C.CuSO4、BaCl2、NaOH、NaClD.MgSO4、Na2CO3、Ba(NO3)2、H2SO4【解答】解:A、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BaCl2溶液與Na2SO4、K2CO3溶液反應均能產生白色沉淀,但其余兩兩混合均沒有明顯現象,故不加其它試劑無法鑒別。B、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AgNO3溶液與NaCl、CaCl2、Na2CO3溶液反應均能產生白色沉淀,但其余兩兩混合均沒有明顯現象,故不加其它試劑無法鑒別。C、CuSO4溶液是藍色的,首先鑒別出藍色的CuSO4溶液;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產生藍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產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無明顯變化的是氯化鈉溶液,故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D、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其中有一種溶液與其它三種溶液混合時出現兩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氣體,該溶液為碳酸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產生氣體的溶液為H2SO4,產生白色沉淀的為MgSO4、Ba(NO3)2;與稀硫酸混合產生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鋇溶液,無任何明顯現象的為Mg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故選:CD。(2023 拱墅區二模)小金利用二歧分類檢索表對實驗室常見的化學藥品氫氧化鈉、硫酸銅、碳酸鈉和氯化鈉四種溶液進行分類研究。檢索表中空格處應填寫的內容為 紫色石蕊試液呈紫色 。檢索表中的X離子的符號為 OH﹣ 。1a溶液呈藍色............硫酸銅溶液 1b 溶液呈無色..............2 2a _____..................氯化鈉溶液 2b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呈藍色......3 3a不能電離產生X離子.......碳酸鈉溶液 3b能電離產生X離子......氫氧化鈉溶液【解答】解:實驗室常見的化學藥品氫氧化鈉、硫酸銅、碳酸鈉和氯化鈉四種溶液,硫酸銅溶液顯藍色,其它三種溶液顯無色;氫氧化鈉、碳酸鈉和氯化鈉三種無色溶液中,氫氧化鈉、碳酸鈉溶液顯堿性,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呈藍色,氯化鈉溶液顯中性,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呈紫色;氫氧化鈉、碳酸鈉溶液中,根據是否能電離產生氫氧根離子,能電離產生氫氧根離子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不能電離產生氫氧根離子的是碳酸鈉溶液,氫氧根離子的符號為OH﹣。故答案為: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呈紫色;OH﹣。(2022秋 武義縣期末)某科學探究小組對一包固體粉末中的成分進行鑒別,粉末中可能含有BaCO3、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種或幾種,實驗操作步驟及現象如圖,試回答:(1)僅由步驟Ⅰ可知,固體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質是 BaCO3、CuSO4 (填化學式,下同);(2)白色沉淀A為 硫酸鋇 ;(3)無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NaOH、NaCl、BaCl2 ;(4)結論: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 AB 。A.Na2CO3B.NaOHC.NaCl【解答】解:(1)固體粉末加水溶解得到無色溶液,所以樣品中一定不含碳酸鋇、硫酸銅,所以(1)僅由步驟Ⅰ可知,固體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質是:BaCO3、CuSO4;(2)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碳酸鋇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水和二氧化碳,故白色沉淀為硫酸鋇;(3)加入的氯化鋇是過量的,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無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質是:NaOH、NaCl、BaCl2;(4)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OH,可能含有NaCl,故選:AB。故答案為:(1)BaCO3、CuSO4;(2)硫酸鋇;(3)NaOH、NaCl、BaCl2;(4)AB。模塊三 鞏固提高(2022秋 瑞安市校級期末)酸雨pH<5.6的酸性降水,分為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為鑒別酸雨類型是否為硫酸型,可以采用的試劑為( )A.氯化鋇溶液 B.氫氧化鈉溶液C.硫酸銅溶液 D.紫色石蕊試液【解答】解:A、硫酸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可以驗證,故A正確;B、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沒有明顯現象,不能驗證,故B錯誤;C、硫酸不會與硫酸銅發生反應,不能驗證,故C錯誤;D、硝酸、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不能驗證,故D錯誤。故選:A。(2022秋 濱江區期末)對于某純凈物溶液中離子的檢驗及結論正確的是( )A.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變藍色,該溶液是堿溶液B.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鹽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足量稀鹽酸無現象,再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且加稀硝酸不溶,一定有SO42﹣D.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鹽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解答】解:A、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變為藍色,說明溶液顯堿性,但是不一定為堿溶液,選項A錯誤;B、加入氯化鋇產生白色沉淀,且不溶于鹽酸,則該沉淀可以為氯化銀或硫酸鋇,因此無法確定是否含有硫酸根,選項B錯誤;C、加入足量稀鹽酸無明顯現象,排除銀離子影響,加入氯化鋇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且不不溶于稀硝酸,說明沉淀為硫酸鋇,證明含有硫酸根,選項C正確;D、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沉淀可以是碳酸鈣、碳酸鋇,加入鹽酸都可以溶解,因此無法確定含有鋇離子,選項D錯誤;故選:C。(2022秋 蕭山區校級期中)下列有關離子的檢驗正確的是( )A.若要用BaCl2溶液證明某溶液中含有SO42﹣,應先在待測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看到無明顯現象后,再加入BaCl2溶液B.若某無色溶液中含有NH4+,往該溶液中加入燒堿溶液,微熱后能產生刺激性氣體,并能使干燥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C.驗證燒堿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鹽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現,證明原溶液中含有Cl﹣D.某固體中加入稀鹽酸,產生了無色氣體,證明該固體含有CO32﹣【解答】解:A、若要用BaCl2溶液證明某溶液中含有SO42﹣,應先在待測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看到無明顯現象后,排除了硝酸銀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硫酸根離子,故選項說法正確。B、若某無色溶液中含有NH4+,往該溶液中加入燒堿溶液,微熱后能產生刺激性氣體,并能使濕潤的(而不是干燥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故選項說法錯誤。C、驗證燒堿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鹽酸除去OH﹣,由于加入的稀鹽酸中含有氯離子,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現,不能證明原溶液中含有Cl﹣,故選項說法錯誤。D、某固體中加入稀鹽酸,產生了無色氣體,不能證明該固體含有CO32﹣,也可能是活潑金屬等,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2022秋 拱墅區校級期中)小金對某只含一種溶質的溶液取樣后進行檢驗,方法及結論正確的是( )A.加入無色酚酞溶液,溶液不變色,則該溶液是酸溶液B.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足量鹽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足量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再加入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一定有SO42﹣D.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藍色,則該溶液是酸溶液【解答】解:A、酚酞加入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都不變色,無法確定溶液是否為酸溶液,選項A錯誤;B、氯化鋇可與硫酸鹽或硝酸銀反應生成硫酸鋇或氯化銀,再加入鹽酸,沉淀都不會消失,因此無法判斷是否存在硫酸根,選項B錯誤;C、加入足量稀鹽酸無明顯現象,排出存在銀離子的可能,加入足量氯化鋇,此時產生不溶于鹽酸的白色沉淀,則該沉淀為硫酸鋇,因此證明含有硫酸根,選項C正確;D、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變為藍色,說明溶液顯堿性,選項D錯誤;故選:C。(2022 鎮海區一模)下列關于科學實驗的“操作﹣現象﹣﹣結論”的描述正確的是( )A.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和足量稀硝酸,產生白色沉淀,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離子B.用顯微鏡觀察某組織的裝片時,發現細胞內沒有葉綠體,說明該組織一定不是植物組織C.在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可以判定氫氧化鈉一定無剩余D.將電池、開關、滑動變阻器和燈泡連接成串聯電路,把開關閉合后,發現燈泡不發光,說明電路一定為斷路【解答】A.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和足量稀硝酸,產生白色沉淀,可能為硫酸鋇沉淀,也能為氯化銀沉淀,因此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離子,故A錯誤;B.該組織細胞沒有葉綠體,植物的非綠色部位如根、動物的細胞都沒有葉綠體,因此只有該依據不能判該組織一定不是植物組織,故B錯誤;C.酚酞與堿變紅,遇酸不變色;因此在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可以判定氫氧化鈉一定無剩余,故C正確;D.將電池、開關、滑動變阻器和燈泡連接成串聯電路,把開關閉合后,發現燈泡不發光,也可能是燈泡被短路,故D錯誤;故選:C。(2022 龍灣區模擬)小龍同學參照二歧分類法對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四種試劑制作一個物質檢索表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1a無色液體……2 1b藍色液……甲 2a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3 2b能使酚酞試液紅……乙 3a“▲“……丙 3b pH小于……丁A.甲表示硫酸銅溶液B.乙表示氫氧化鈉溶液C.表中“▲”處應填pH大于7D.也可以根據能否與鐵反應對丙、丁分類.【解答】解:A、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故A正確;B、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故B正確;C、除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外,其他三種溶液均不顯堿性,故C錯誤;D、丙和丁分別為稀鹽酸和氯化鈉溶液中的一種,稀鹽酸顯酸性,能與鐵反應,氯化鈉溶液呈中性,不與鐵反應,因此可以根據能否與鐵反應對丙、丁分類,故D正確。故選:C。(2022秋 定海區期中)現有4種試劑:能用來一次性鑒別稀鹽酸、氫氧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的試劑有( )①紫色石蕊試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鉀溶液;④氯化鋇溶液。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答】解:①稀鹽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氫氧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都顯堿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藍色,①無法鑒別;②稀硫酸與稀鹽酸不反應,能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②能用來一次性鑒別出三種物質;③碳酸鉀溶液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能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與碳酸鈉不反應,③能用來一次性鑒別出三種物質;④氯化鋇溶液與稀鹽酸、氫氧化鋇溶液不反應,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白色沉淀,④不能一次性鑒別稀鹽酸、氫氧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故選:B。(2022秋 樂清市校級期中)下列各組物質的溶液,不另加試劑就不能鑒別出來的一組是( )A.CuSO4 NaOH KNO3B.FeCl3 AgNO3 NaNO3C.Na2CO3 HCl BaCl2D.CaCl2 K2CO3 NaCl【解答】解:A、CuSO4溶液是藍色的,首先鑒別出藍色的CuSO4溶液;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產生藍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無明顯變化的是KNO3溶液,故不加其他試劑可以鑒別。B、FeCl3溶液是黃色的,能與FeCl3溶液反應產生白色沉淀的是AgNO3溶液,無明顯變化的是NaNO3溶液,故不加其他試劑可以鑒別。C、組內三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其中有一種溶液與其它兩種溶液混合時出現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氣體,該溶液為碳酸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產生氣體的溶液為鹽酸,產生白色沉淀的為氯化鋇,故不加其他試劑可以鑒別。D、組內三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CaCl2溶液與K2CO3溶液反應能產生白色沉淀,但其余兩兩混合均沒有明顯現象,故不加其他試劑無法鑒別。故選:D。(2022秋 新昌縣期中)下列各組溶液,只用酚酞試液無法鑒別的一組是( )A.NaCl、Ba(OH)2、H2SO4 B.NaOH、H2SO4、NaClC.HCl、Na2CO3、NaOH D.NaOH、NaCl、NaNO3【解答】解:A、NaCl溶液、Ba(OH)2溶液、H2SO4溶液中,Ba(OH)2溶液呈堿性,會使酚酞變紅,先鑒別出Ba(OH)2,然后,向另外兩種無色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為H2SO4溶液,無現象的是NaCl溶液,可以鑒別;故A不符合題意;B、NaOH溶液、H2SO4溶液、NaCl溶液中,NaOH溶液呈堿性,會使酚酞變紅,先鑒別出NaOH溶液,然后,將另外兩種無色溶液中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能使其紅色消失的為H2SO4溶液,無現象的是NaCl溶液,可以鑒別;故B不符合題意;C、NaOH溶液、Na2CO3溶液、HCl溶液中,NaOH和Na2CO3溶液呈堿性,會使酚酞變紅,先鑒別出HCl溶液,然后將HCl溶液分別加入另外兩種無色溶液中,能產生氣泡的是Na2CO3溶液,無現象的是NaOH溶液,可以鑒別;故C不符合題意;D、NaOH溶液、NaCl溶液、NaNO3溶液中,NaOH溶液呈堿性,會使酚酞變紅,先鑒別出NaOH溶液,但三種物質間均不發生反應,不能鑒別;故D符合題意;故選:D。(2022 慈溪市模擬)實驗員配制好下列溶液后忘記貼標簽,只知道它們是:①稀鹽酸、②硫酸銅、③NaOH溶液、④Na2SO4溶液、⑤稀硫酸,于是分別對五種溶液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如下表:甲 乙 丙 丁 戊觀察顏色 無色 無色 藍色 無色 無色加入無色酚酞溶液 不變色 變紅 不變色 不變色 不變色加入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無明顯現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無明顯現象加入Na2CO3溶液 無明顯現象 無明顯現象 無明顯現象 產生無色氣體 產生無色氣體則對應甲、乙、丙、丁、戊順序的五種物質是( )A.⑤①②④③ B.④③②①⑤ C.⑤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⑤①【解答】解:硫酸銅溶液呈藍色,其它的為無色,所以丙是硫酸銅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的溶液顯堿性,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其他溶液呈中性或酸性,不能使無色酚酞變色,所以乙是氫氧化鈉溶液。稀硫酸和硫酸鈉溶液、硫酸銅溶液都能和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稀硫酸和碳酸鈉溶液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因此既能產生氣體又能生成沉淀的是稀硫酸,所以丁是稀硫酸,則甲是硫酸鈉溶液,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則戊是鹽酸;故選:D。(2022秋 慈溪市校級期中)某校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學習了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后,分別設計了下列有關物質鑒別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甲:利用酚酞試液鑒別Na2CO3、NaCl和稀硫酸三種溶液;乙:利用CO2氣體鑒別NaOH、Ca(OH)2和稀鹽酸三種溶液;丙:利用稀硫酸鑒別KOH、Na2CO3和BaCl2三種溶液;丁:不用其它任何試劑將HCl、CaCl2、Na2CO3、NaCl四種溶液鑒別出來。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C.只有甲、乙和丙 D.甲、乙、丙和丁都可以【解答】解:甲:將酚酞試液分別加入四種溶液中,酚酞變紅是碳酸鈉溶液,不變色是氯化鈉和稀硫酸,將這兩種分別加入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中,使紅色消失的是硫酸,沒有現象是氯化鈉,可以鑒別,正確;乙:二氧化碳氣體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白色沉淀,與氫氧化鈉和鹽酸混合沒有現象,將產生的白色沉淀分為兩份,分別加入另外兩種溶液,能使沉淀溶解的是鹽酸,另一種是氫氧化鈉,可以鑒別,正確;丙:將酚酞試液加入五種溶液中,酚酞變紅的是碳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然后向變紅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能產生沉淀的是碳酸鈉,沒有現象的是氫氧化鈉;另外三種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沒有現象的是鹽酸和硝酸鉀,將鑒別出來的是碳酸鈉與此兩種溶液混合,能產生氣體的是鹽酸,可以鑒別,正確;丁:將溶液兩兩混合,能產生氣體的是碳酸鈉和鹽酸,剩余的兩種是氯化鋇和氯化鈉,將產生氣體的取出一種與這兩種溶液分別混合,能產生沉淀,則取出的是碳酸鈉,剩余的是鹽酸,能與碳酸鈉產生沉淀的是氯化鋇,剩余的是氯化鈉,可以鑒別,正確;故選:D。(2022秋 婺城區校級月考)某同學參照生物的二歧分類檢索表,對一些化學物質進行區分。現有A、B、C、D四種溶液,它們分別是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鈉溶液中的一種。他制作了下面所示的分類檢索表,請幫他將圖中“_____”中的有關內容補充完整。(1)2a: 滴加紫色石蕊試劑不變色 ;(2)3a: 碳酸鈉溶液 ;1a 溶液呈藍色……………………硫酸銅溶液 1b 溶液呈無色……………………2 2a 滴加紫色石蕊試劑不變色 ……………………………氯化鈉溶液 2b 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呈藍色………3 3a 滴加氯化鋇溶液有沉淀產生…… 碳酸鈉溶液 3b 滴加氯化鋇溶液無沉淀產生……R【解答】解:該四種溶液中,硫酸銅溶液中有銅離子,故溶液為藍色,其它溶液均是無色;氯化鈉溶液呈中性,滴加紫色石蕊試液,紫色石蕊不會變色,碳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紫色石蕊都變藍色;碳酸鈉中的碳酸根離子和鋇離子能形成碳酸鋇沉淀,氫氧化鈉和氯化鋇溶液不能反應,無明顯現象。所以2a為滴加紫色石蕊試劑不變色;3a為碳酸鈉溶液,故答案為:滴加紫色石蕊試劑不變色;碳酸鈉溶液。(2022秋 鎮海區校級期中)現有A~F六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分別為澄清石灰水、硫酸鐵溶液、碳酸鈉溶液、稀鹽酸、溶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和10%的氫氧化鉀溶液。已知硫酸鈉、硫酸鉀落液呈中性。某同學進行實驗如下:(1)從外觀上觀察,F呈黃色,則F為 硫酸鐵溶液 。(2)從剩余的五瓶溶液中各取少量溶液兩兩混合,可以觀察到:A+D→白色沉淀,C+D→無色氣體,其余無明顯現象。則A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Na2CO3=CaCO3↓+2NaOH 。(3)取B、E溶液各40g于兩個燒杯中,分別滴加兩滴酚酞溶液,再分別加入20%的稀硫酸17.5g,不斷攪拌。觀察到B溶液由紅色變無色,E溶液仍為紅色。則E為 NaOH (填化學式)溶液。(4)將六瓶溶液貼上標簽。【解答】解:(1)F呈黃色,與硫酸鐵溶液顏色一致,所以F為硫酸鐵溶液;硫酸鐵溶液。(2)A和D可以產生白色沉淀,C和D產生無色氣體,澄清石灰水可與碳酸鈉溶液生成碳酸鈣沉淀,鹽酸可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所以D為碳酸鈉溶液,A為澄清石灰水,C為鹽酸溶液;A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與D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號,所以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3)氫氧化鈉相對分子質量小于氫氧化鉀,因此等質量的B和E中氫氧化鈉溶液含有氫氧根離子多,因此消耗硫酸多,而此時B先變為無色,說明B中氫氧根離子少,所以B為氫氧化鉀溶液,E為氫氧化鈉溶液;故答案為:(1)硫酸鐵溶液;(2)Ca(OH)2+Na2CO3=CaCO3↓+2NaOH;(3)NaOH。(2022秋 北侖區期中)化學實驗室有失去標簽的稀硫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氯化鋇五瓶無色溶液,現將其任意編號:A、B、C、D、E,然后兩兩組合進行實驗,其部分現象如表(微溶物視為可溶物):實驗 A+B A+C A+D B+C現象 產生氣體 產生沉淀 產生沉淀 產生沉淀(1)寫出溶液A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2)我國制堿工業先驅侯德榜發明了“侯氏制堿法”,其主要化學原理如下:NaCl+H2O+NH3+CO2=NaHCO3↓+X;2NaHCO3CO3+H2O+CO2↑等。則①X的化學式為 NH4Cl 。②將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10g充分加熱至質量不再改變,冷卻,稱量剩余固體質量為6.9g,則原混合物中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質量比為 4:21 (寫最簡比)。【解答】解:(1)根據題目給出的信息:A+B產生氣體,因此A、B是稀硫酸和碳酸鈉中的一個,A+C、A+D都產生沉淀,因此A是碳酸鈉,B是稀硫酸;B+C產生沉淀,因此C是氯化鋇,D是氫氧化鈣,那么剩余的是E氫氧化鈉;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氫氧化鈉,配平即可;故答案為:Ca(OH)2+Na2CO3=CaCO3↓+2NaOH;(2)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等號兩邊的原子種類和數目相等,NaCl+H2O+NH3+CO2=NaHCO3↓+X中,X是氯化銨;②根據質量守恒定律,H2O+CO2的質量=10g﹣6.9g=3.1g;設原混合物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x,2NaHCO3Na2CO3+H2O+CO2↑2×84 18+44x 3.1g,x=8.4g;因此原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10g﹣8.4g=1.6g;則原混合物中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質量比=1.6g:8.4g=4:21;故答案為:①NH4Cl;②4:21;(2022 西湖區校級一模)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鈉、硝酸鈉中的一種成幾種,為測定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取樣,先后逐滴加入氯化鋇溶液、稀硝酸,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1)由上述實驗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碳酸鈉、硫酸鈉 。(2)實驗中,AB之間圖象所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定有 BaCl2、NaCl (填化學式,下同)。BC段減少的沉淀是 BaCO3 。【解答】解:(1)沉淀是先增加到A,隨著氯化鋇的加入,沉淀不再增加;從B點到C點沉淀又逐漸減少,說明沉淀是部分溶解于稀硝酸,因此產生的沉淀既有碳酸鋇又有硫酸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無法確認是否含有氯化鈉和硝酸鈉;(2)實驗中,AB之間圖象說明是氯化鋇和碳酸鈉、硫酸鈉反應后過量的情況,因此所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一定有過量的氯化鋇和反應生成的氯化鈉;BC段減少的沉淀是能夠溶于稀硝酸的碳酸鋇沉淀,而硫酸鋇不溶于稀硝酸,所以到C點后沉淀不在減少。故答案為:(1)碳酸鈉、硫酸鈉;(2)BaCl2、NaCl;BaCO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提升Ⅰ 物質的鑒別與檢驗(原卷版).docx 專題提升Ⅰ 物質的鑒別與檢驗(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