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 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目錄模塊一 知己知彼 1模塊二 知識掌握 2知識點一、消化系統的組成 2知識點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8知識點三、酶的催化作用 14模塊三 鞏固提高 21模塊一 知己知彼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1.知道牙齒的種類,能描述牙齒的結構,闡明保護牙齒的重要意義。 2.分析小腸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說出小腸結構與其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3.嘗試解讀營養素在消化道內被消化和吸收的圖解,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素的吸收過程。 4.了解酶的作用和特點。完成“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實驗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解讀1:消化系統的結構,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過程,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及其結構特點,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和簡答題,難度較小。 解讀2:酶的化學本質、功能及特點,酶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實驗探究題和簡答題,難度適中。模塊二 知識掌握知識點一、消化系統的組成人體攝入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素要經過消化和吸收后才能被人體利用,營養素的消化和吸收是在人體消化系統內完成的。(一)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人體的消化系統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的消化系統:(一)消化道:從上到下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主要功能是進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二)消化腺:①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臟、胰腺②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腸腺(二)牙(1)作用:牙是人體口腔內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可咬切和磨碎食物。(2)分類:按出牙的時間,牙分為乳牙和恒牙。幼兒時長出的一組牙稱為乳牙,共20顆。約6歲起,乳牙逐漸脫落,換上恒牙,共32顆,一般恒牙脫落后就不會再長出來。(3)結構①牙釉質:包裹在牙本質外側,它表面光滑而堅硬,是人體最堅硬的結構。②牙本質:它是牙的主體結構,內部有一腔隙,內含牙髓。當牙本質暴露后,就能感受外界冷、熱、酸、甜等刺激,從而引起疼痛。③牙髓:位于由牙本質圍成的牙髓腔中,由小血管和神經組成。(4)齲齒:齲齒俗稱蛀牙,是青少年中發生率很高的牙病。①形成原因: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類,產生酸性物質,從而引起齲齒。②形成過程:牙齒上殘留的食物(主要是糖類)-微生物發酵一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釉質(出現黑斑)-一破壞牙本質牙髓受病菌感染而發炎疼痛。(三)消化道(1)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內有牙、舌和唾液腺等附屬器官。牙齒有咬切、撕裂和磨碎食物的作用;舌具有攪拌食物、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的作用;唾液腺能分泌唾液,經導管流入口腔,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使其轉化為麥芽糖。(2)咽和食管:咽是食物和氣體進入人體的共同通道;食管是由肌肉構成的管道,能通過蠕動將食物推入胃中。咽和食管基本上無消化和吸收功能。(3)胃:胃位于上腹部,呈囊狀,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暫時貯存食物,能通過蠕動使食物與胃腺分泌的胃液充分混合,對食物中的蛋白質具有初步消化作用。胃壁的肌肉是平滑肌,具有較大的伸縮性。胃的內表面有許多皺襞,其中有許多胃腺,能分泌胃液。(4)小腸:小腸盤曲在腹腔中,長5~6米,是消化系統中最長的一段。小腸起始的一段是十二指腸,其長度約有十二個手指寬度那么長,它的內側壁有膽總管和胰管的開口。腸壁有平滑肌,能使小腸蠕動。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它與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可總結如下。①長:小腸長5~6米,食物在此處滯留的時間長,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消化和吸收。②大: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皺襞,皺襞上有許多小腸絨毛,這就大大增加了小腸的內表面積,有利于營養素的消化和吸收。③多: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肝臟分泌的膽汁、胰腺分泌的胰液、腸腺分泌的腸液均流入小腸,其中含有多種消化酶,能幫助消化食物。④薄:小腸絨毛襞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絨毛內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淋巴管,這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和運輸。(5)大腸:大腸位于腹腔的下部,能暫時貯存食物殘渣(糞便)。它的起始部位叫盲腸,盲腸的末端有- -細小突起叫闌尾,當病菌或食物殘渣進入闌尾時會引起闌尾炎,闌尾炎患者腹部右下方會疼痛。大腸基本無消化作用,可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營養素。(四)消化腺人體共有五大消化腺,分別為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和肝臟。可將它們分為大消化腺、小消化腺兩種,大消化腺是獨立存在于消化道以外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臟和胰腺,它們分泌的消化液通過開口于消化道的導管流入消化道;小消化腺分布在消化道內壁,包括胃腺和腸腺,它們數量眾多,都直接開口于消化道。(1)唾液腺: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能濕潤口腔和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使一部分淀粉分解成麥芽糖: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殺菌作用。(2)肝臟: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它位于腹腔的右上部,具有解毒功能。肝臟能分泌膽汁,膽汁流入膽囊濃縮和貯存。膽汁中沒有消化酶,但能對脂肪起乳化作用,將脂肪乳化成細小的微粒,有利于胰脂肪酶和腸脂肪酶對脂肪的消化。(3)胃腺:胃腺是由胃壁內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胃腺開口在胃壁的內表面,能分泌胃液,胃液直接流入胃里。胃液呈酸性,主要成分是胃蛋白酶、胃酸和黏液。(4)胰腺:胰腺能分泌胰液。胰蛋白酶作用于蛋白質,蛋白質就被分解為多肽和少量的氨基酸;胰液中的胰淀粉酶和胰麥芽糖酶又可以促使淀粉和麥芽糖分解為葡萄糖;胰脂肪酶在膽汁的協同作用下,促使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5)腸腺:腸腺是小腸黏膜中的微小腺體,開口于相鄰的兩個小腸絨毛之間。腸腺能分泌腸液,腸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如淀粉酶、麥芽糖酶、脂肪酶等。通過這些酶的作用,進一步分解糖類、蛋白質和脂肪,使其成為可以被吸收的物質。【能力拓展】(一)牙按部位可分為:(1)牙冠:露出牙齦的部分,它是發揮牙功能的主要部分。(2)牙頸:牙冠與牙根之間的部分,外面包被的是牙齦。(3)牙根:嵌入牙槽內的部分,底部有血管和神經出入牙髓的孔。注意:牙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人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如果牙不健康,胃、腸等消化器官的負擔會加重。因此我們要重視對牙的保護,增強口腔健康觀念和自我口腔保健意識。(二)唾液和胃液中均只含有一種消化酶, 腸液和胰液中均含有多種消化酶,而膽汁中不含消化酶。胃腺分泌的胃液具有殺菌、消化和保護胃壁的作用。(2022秋 寶山區期末)下列關于消化和吸收的說法錯誤的是( )A.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B.口腔是消化道起點,只是把食物磨碎,不進行任何物質的消化C.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初步消化部分蛋白質D.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場所【解答】解:A、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A正確。B、口腔是消化道起點,食物中的淀粉首先在口腔內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部分分解為麥芽糖,口腔有消化功能無吸收功能,B錯誤。C、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能初步消化部分蛋白質,將蛋白質分解成多肽,C正確。D、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場所,D正確。故選:B。(2023 臺州模擬)腸道顯微膠囊是一種用于診斷胃腸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設備(如圖),患者將智能膠囊吞下后,它即隨著胃腸肌肉的運動節奏依次通過消化道的各個結構,同時對經過的胃腸道進行連續攝像。結合圖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顯微膠囊依次經過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B.顯微膠囊進入結構④時,結構④的蠕動屬于物理消化C.顯微膠囊可進入結構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D.顯微膠囊進入到結構⑥處時,⑥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解答】解:A、人體的消化道從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所以顯微膠囊可依次經過口腔→咽→食道→胃→小腸,檢測胃腸疾病,A正確;B、顯微膠囊進入結構④胃內,結構④胃的蠕動促進食物與胃液混合屬于物理消化,B正確;C、②肝臟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所以顯微膠囊不可進入結構②,②肝臟分泌的膽汁中不含有消化酶,C錯誤;D、顯微膠囊可依次經過口腔→咽→食道→胃→小腸,⑥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D正確。故選:C。(2022秋 臨海市期末)同學們在學習消化系統相關知識后,制作了“胃的名片”來介紹胃的相關知識。下列名片中各序號的填寫不正確的是( )姓名:胃 工作職能:暫時貯存和①食物; 胃壁的肌肉組織可以收縮,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 胃液含有②,可以初步消化③。 胃有話說:經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④會損害胃黏膜,可能導致胃潰瘍。A.①﹣消化 B.②﹣消化酶 C.③﹣脂肪 D.④﹣胃酸【解答】解:A、胃能暫時貯存食物和①消化食物的功能,正確;BC、胃內含有胃液,胃液中有②蛋白酶,能初步消化③蛋白質,B正確,C錯誤;D、經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④胃酸會損害胃黏膜,可能導致胃潰瘍,正確。故選:C。(2021秋 臨海市期末)如圖是人體消化系統部分結構的示意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①分泌的消化液是膽汁B.②分泌的消化液能初步消化脂肪C.③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D.④內的消化液只有腸液、膽汁和胃液【解答】解:A、①肝臟分泌消化液膽汁,膽汁能對脂肪起乳化作用,將大的脂肪顆粒乳化為小的脂肪微粒,對脂肪進行物理性消化,A正確;B、②分泌的消化液是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質為多肽,蛋白質在小腸里最終消化為氨基酸,B錯誤;C、③分泌的消化液是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能對多種營養物質有消化作用,C錯誤;D、④小腸是糖類、蛋白質、脂肪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腸內的消化液有腸液、膽汁、胰液,沒有胃液,D錯誤。故選:A。(2022秋 溫州期末)2022年4月,我國頒布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將牛奶及奶制品攝入量由300克改為300~500克。小明查閱某品牌牛奶主要成分的含量(如表所示),制定了初中生飲用該品牌牛奶建議:①每天飲用500克左右但不宜過量;②乳糖不耐受癥的人員需合理調整飲用方式。完成問題。牛奶中主要成分及含量百分比成分 水分 脂肪 蛋白質 乳糖 無機鹽含量 87.5% 3.5﹣4.2% 2.8﹣3.4% 4.6﹣4.8% 0.7%牛奶飲用不宜過量,否則會加重人體消化和吸收的負擔。下列人體系統中承擔牛奶消化和吸收的是( )A. B.C. D.【解答】解:A、圖示表示消化系統,其基本生理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因此能承擔牛奶的消化和吸收,A正確;B、圖示表示內分泌系統,能夠分泌激素,通過激素的作用調節人體生理活動,因此不能承擔牛奶的消化和吸收,B錯誤;C、圖示表示神經系統,其基本生理功能是調節人體的生理活動,因此不能承擔牛奶的消化和吸收,C錯誤;D、圖示表示泌尿系統,主要功能就是生成和排泄尿液,因此不能承擔牛奶的消化和吸收,D錯誤。故選:A。知識點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一)食物的消化(1)概念:人體將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分解成能被身體利用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2)類型①物理消化:食物逐漸被軟化和細化,只改變食物的形狀、大小,不改變食物的分子結構。如牙齒的切割研磨(咀嚼),舌的攪拌,胃腸的蠕動,膽汁對脂肪的乳化作用等。②化學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經各種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成能被機體利用的小分子物質,即營養物質,此過程改變了食物的分子結構。(3)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二)營養物質的吸收經消化后的營養物質和些不需消化的營養物質(水,無機鹽,維生素)通過消化道管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叫做吸收。(三)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1)口腔內的消化:食物在口腔內經牙的咀嚼、舌的攪拌,并與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形成食團,可進行對淀粉的初步分解。食團經咽、食管的蠕動進入胃。平時吃飯要做到細嚼慢咽,可減輕胃、腸的消化負擔(2)胃內的消化吸收①當食物由食管進入胃,可在胃里進行暫時貯藏。胃壁可進行有節律地收縮,并使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胃腺分泌的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質。②胃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很少,只吸收少量水分、酒精和無機鹽。(3)小腸內的消化吸收①食糜進入小腸后進行更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小腸的長度長,用于消化和吸收的內表面積大,流入小腸的消化液種類多,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質可在小腸內得到充分的消化,分別形成葡萄糖、氨基酸及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營養物質。②人體可吸收的大多數營養物質是通過小腸壁被吸收的。(4)大腸內的吸收:未被小腸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殘渣最后進入大腸,人類的大腸沒有重要的消化功能,主要是吸收少量的水分、無機鹽和維生素,最后形成糞便經肛門排出體外。(四)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人體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消化:將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分解成能被機體利用的小分子物質。(2)吸收:將小分子物質吸收到循環系統中。(3)排遺:將消化后產生的食物殘渣排出體外。【能力拓展】物理消化和化學消化最大的區別是有無消化酶的參與。物理消化是化學消化的基礎,若物理消化進行得不順利,則會影響化學消化。(2023 定海區二模)梭子蟹,俗稱“白蟹”。因頭胸甲呈梭子形,故名梭子。梭子蟹肉多,營養豐富。每百克蟹內含蛋白質14克,蛋白質經過人體消化系統最終消化為( )A.氨基酸B.葡萄糖C.甘油和脂肪酸D.二氧化碳、水和含氮廢物【解答】解:蛋白質的消化開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對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進入小腸后被腸液和胰液徹底分解成氨基酸。所以蛋白質經過人體消化系統最終消化為氨基酸。A正確。故選:A。(2023 南潯區二模)流程圖可表示一系列連線的生理活動。下列能在正常生物體中實現的流程是( )A.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口腔→咽→食道→胃→大腸→小腸→肛門B.被子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受精卵→胚→幼苗→植株成熟→受精→傳粉C.植物體水分輸送:根毛→根的導管→莖的篩管→葉脈一氣孔D.神經沖動的傳遞: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一效應器【解答】解:A、食物進入消化道的順序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A錯誤;B、被子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傳粉→受精→受精卵→胚→幼苗→植株成熟,B錯誤;C、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結構是根尖成熟區的根毛,水和無機鹽的運輸管道是導管,而篩管是運輸有機物。因此,植物水分運輸的途徑:根毛→根的導管→莖的導管→葉脈→氣孔,C錯誤;D、神經沖動的傳導途徑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D正確。故選:D。(2023 湖州模擬)如圖中的曲線分別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中的曲線X代表蛋白質的消化過程,Y曲線代表淀粉的消化過程B.圖中的C應該是胃,D是小腸C.可以推測D是人體消化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D..由圖可知,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起始部位不同【解答】解:A、圖中的曲線X代表淀粉的消化過程,Y曲線代表蛋白質的消化過程。A不正確。B、圖中的C應該是胃,D是小腸。B正確。C、可以推測D小腸是人體消化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C正確。D、淀粉的消化開始于口腔;蛋白質的消化開始于胃;脂肪的消化開始于小腸。D正確。故選:A。(2022秋 武義縣期末)磐安方前,有種當地知名的小吃之一,略帶扁形,頗像人的耳朵,俗名“扁食”。其以番薯粉做皮,以肉丁、紅蘿卜、杏鮑菇、香菇、豆腐丁、花生米、四季豆等為餡料,老少皆宜,Q勁十足,特別招人喜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紅薯皮中的淀粉最終會被消化成葡萄糖B.膽汁中的消化酶能促進餡中脂肪的分解C.蔬菜中含有的維生素能為人體提供能量D.肉丁中的蛋白質能被唾液分解成氨基酸【解答】解:A、紅薯片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的消化從口腔開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部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最終在小腸內消化成葡萄糖,A正確。B、肝臟分泌的膽汁不含消化酶,對脂肪具有乳化作用,只能將脂肪顆粒乳化成脂肪微粒,不能將其分解,B錯誤。C、食物中的維生素、水和無機鹽等小分子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C錯誤。D、蛋白質首先在胃內被胃液初步消化,然后在小腸內被腸液和胰液徹底消化成氨基酸。D錯誤。故選:A。(2023春 海曙區校級期末)如圖一曲線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圖二曲線表示某人腎單位內葡萄糖、無機鹽天營養和尿素的含量變化情況,其中Ⅰ、Ⅱ、Ⅲ表示組成腎未單位的有關結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一D內有多種消化液,有許多皺襞和絨毛,這些特點都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B.圖一中乙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線,丙為蛋白質消化程度的曲線C.圖二中a、b、c曲線代表的物質分別是尿素、無機鹽、葡萄糖D.圖二中Ⅰ,Ⅱ的內壁起過濾作用,正常情況下且中液體含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解答】解:A、圖一D內有多種消化液,利于營養物質的消化;小腸內壁有許多皺襞和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這些特點都有利于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A錯誤;B、蛋白質的消化開始于胃,脂肪的消化開始于小腸;因此圖一中乙為蛋白質消化程度的曲線,丙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線,B錯誤;C、原尿流經腎小管時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含量變為0;腎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和一部分無機鹽,導致無機鹽升高;腎小管吸收了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導致尿素濃度最高,因此圖二曲線表示某人腎單位內葡萄糖、無機鹽和尿素的含量變化情況,a曲線從0.03升的 最高,b曲線從0.72升的較高,c曲線從0.1下降到0;則a是尿素,b是無機鹽,c是葡萄糖,C正確;D、圖二中Ⅰ、Ⅱ的內壁起過濾作用,腎小球過濾的是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因此,正常情況下Ⅱ中液體不含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D錯誤。故選:C。知識點三、酶的催化作用(一)酶(1)概述:酶是由生物的體細胞合成的,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酶在參與化學反應前后,其化學性質不變,被稱為生物催化劑。(2)命名和分類:消化液中含有的酶叫做消化酶,消化酶的種類很多,一般根據其來源和所催化的物質進行命名。如唾液中含有能將淀粉分解成麥芽糖的唾液淀粉酶;胰液中存在分別能分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質的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二)探究酶的催化特點(1)收集唾液:用清水漱口,然后用舌尖抵住上頜或下頜齒根后,微低頭,將試管口緊靠下嘴唇,讓唾液流入試管中,收集2毫升左右,用蒸餾水按1:1的體積比,稀釋唾液。(2)制備淀粉溶液:稱取可溶性淀粉1克,放入燒杯中,加入99毫升蒸餾水,攪拌,緩慢加熱,溶解,制成質量分數為1%的淀粉溶液。(3)將3支試管分別編號為A、B、C,在3支試管中分別加入質量分數為1%的淀粉溶液2毫升。(4)向A試管內加入2毫升唾液溶液,輕輕振蕩;向B試管內加入2毫升蒸餾水,輕輕振蕩;向C試管內先加入1毫升質量分數為5%的鹽酸溶液,再加入2毫升唾液,輕輕振蕩。(5)同時將3支試管放入盛有37度水的燒杯里,進行水浴(用酒精燈加熱以保持溫度在37度左右)。(6)經5~10分鐘,取出試管,分別往3支試管內滴加1滴體積分數為0.4%的碘酒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A試管內藍色消失(淀粉已經被分解);B試管內無變化(仍然為藍色,因為蒸餾水對淀粉不起作用,淀粉仍然存在);C試管內無變化(鹽酸使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注意:由以上實驗可知: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且酸堿度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也有影響。(三)酶催化作用的特點(1)高效性:酶能使人體細胞內的化學反應迅速進行,保證各項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2)專-性:一種酶只能催化某一種或某一類化學反應。(3)多樣性:人體內有很多種酶,不同的酶催化體內不同的化學反應。(四)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酶的催化作用易受到溫度、酸堿度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且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適外界條件往往有所不同。(1)溫度:酶有發揮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人體內的酶發揮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是37度。不同生物的體溫不同,其體內的酶發揮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一般不同。(2)酸堿度:不同的酶發揮催化作用的最適pH不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適pH是1.8,而唾液淀粉酶的最適pH接近7。(五)探究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1)提出問題:溫度會影響酶的催化作用嗎 (2)建立假設:每種酶的催化作用都有其最適宜的溫度,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其催化作用。(3)設計實驗方案本實驗的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和碘液能使淀粉變藍。為了達到實驗目的,實驗方案中應至少設計3個組的溫度變化值;各組要保證唾液淀粉酶和淀粉先達到相應設計溫度值后再滴加碘液:各組的實驗結果要通過觀察溶液顏色變化得出。(4)進行實驗①取3支潔凈的試管,編為1~3號,分別加入2毫升質量分數為1%的淀粉溶液。另取3支潔凈的試管,編為4~6號,分別加入1毫升新解的唾液淀粉酶溶液。②將6支試管的1號和4號:2號和5號,3號和6號編為3組,分別放人0℃、37℃和70℃左右的水中,水浴5分鐘。③將各組試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倒人同組的質量分數為1%的淀粉溶液中,充分搖勻后,再分別放回原溫度的水中,水浴5分鐘。④往3組試管中分別滴人1滴碘液,然后搖勻。⑤觀察并記錄3組試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情況。(5)記錄結果,得出結論觀察3支試管的變化有什么不同 0℃中的第一組和70℃中的第三組均變藍色,37℃中的第二組不變藍色。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需要合適的溫度。(6)表達與交流①針對本實驗的結果,繪制一個坐標圖,大致表示出酶的催化作用與溫度之間的關系。②除了溫度以外,你認為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還有什么 能否再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加以研究 嘗試與同學交流并完善你的設計方案。pH也能影響酶的活性,實驗步驟如下:a.取3支潔凈的試管并編號;b.在3支試管中分別加入2毫升質量分數為1%的淀粉溶液;c.向3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并振蕩;d.在1號試管中加入少量的鹽酸溶液,在2號試管中加入等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在3號試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餾水,并分別振蕩試管;e.將3支試管置于相同的環境中;f.靜置5分鐘后,向3支試管內各滴人1滴碘液并觀察現象。實驗現象:1號試管和2號試管中的溶液都變藍,3號試管中的溶液不變藍。實驗結論:pH會影響酶的活性。【能力拓展】(1)本實驗過程中要取新鮮的唾液,只有新鮮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才有活性。(2)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需要分別在相應溫度下預處理,因為唾液淀粉酶若不先經過相應溫度的預處理,而是先加唾液淀粉酶,則3支試管中的淀粉都會被分解,從而影響實驗結果。(3)本實驗從低于37 C和高于37 C兩個方向進行對照實驗的設計,使結果更可靠、可信。(4)當具備適宜的溫度和酸堿度等外界條件時,酶在體內和體外都具有同樣的催化功能。(2022秋 上城區期末)某同學做“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實驗的相關記錄如表,該實驗能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試管 加入物質 溫度 加入碘液 現象 1 1%淀粉糊2mL+唾液1mL 37℃ 2滴 不變藍 2 1%淀粉糊2mL+唾液1mL 0℃ 2滴 變藍A.具有專一性 B.具有高效性C.需要適宜的pH D.需要適宜的溫度【解答】解:試管1、2唯一不同的變量是溫度,試管1在37℃水浴中加入碘液不變藍,表明淀粉已經全部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試管2在0℃水浴中加入碘液變藍,表明淀粉還沒有被分解。因此該實驗結果表明唾液淀粉酶作用的發揮需要適宜的溫度。故選:D。(2022秋 金東區期末)下列是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甲圖中①②兩支試管中的漿糊和乙圖中分別添加到兩支試管中的水和唾液的量都應該 相同 ;(2)從丙圖可知,唾液淀粉酶作用的適宜溫度是 37℃ ;(3)丁圖中的②號試管加碘液后不變藍,說明了 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完全分解成了麥芽糖 。【解答】解:(1)此題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所以除了唾液淀粉酶外,其他條件均需相同且適宜。為了控制單一變量,兩支試管中的水和唾液的量都應該相同。(2)從丙圖可知,唾液淀粉酶作用的適宜溫度是37℃,此溫度條件下酶的活性最高。(3)丁圖中的②號試管加碘液后不變藍,這是因為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完全分解成了麥芽糖,碘液遇淀粉才變藍,而麥芽糖不變藍;故答案為:(1)相同(2)37℃(3)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完全分解成了麥芽糖(2023 臨海市模擬)菠蘿酸甜多汁,可口開胃,但一次食用過多容易“扎嘴”,即會造成口腔黏膜破損。這是因為菠蘿含有一種菠蘿蛋白酶,蛋白酶會分解口腔中脆弱的黏膜,從而產生微微的痛感。生活中,人們常用氯化鈉溶液(俗稱淡鹽水)浸泡菠蘿之后再食用。氯化鈉溶液浸泡菠蘿能否使菠蘿蛋白酶活性降低而不“扎嘴”呢?氯化鈉溶液的濃度不同對菠蘿蛋白酶活性的影響是否不同?某科學興趣小組想對此進行探究。【儀器和試劑】可調溫的水浴鍋、試管若干支、量筒、滴管、10%的氯化鈉溶液、蒸餾水、已提取的菠蘿蛋白酶溶液、光吸收酶標儀用于測量蛋白酶的吸光值。【實驗建議】菠蘿蛋白酶溶液取1毫升;氯化鈉溶液濃度不超過10%;實驗可設置4﹣5組;可通過測量菠蘿蛋白酶的吸光值以測其活性(蛋白酶的吸光值與活性呈正比)。(1)請利用上述器材設計實驗步驟: ①配置濃度分別為0%、3%、6%、9%的氯化鈉溶液(題干要求實驗可設置4﹣5組,濃度可以變化,合理即可);②將等量的菠蘿蛋白酶溶液分別加入到不同氯化鈉溶液濃度中進行處理,每個濃度梯度重復實驗三次;③一段時間后,通過測量菠蘿蛋白酶的吸光值以測其活性(蛋白酶的吸光值與活性呈正比),記錄數據并求平均值。 。(2)將菠蘿燒熟做成菜后,就會變得酸甜可口,不再“扎嘴”,請你推測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高溫會使菠蘿蛋白酶失活 。【解答】解:(1)根據題干可知,該實驗探究的是氯化鈉溶液浸泡菠蘿能否使菠蘿蛋白酶活性降低而不“蜇嘴”呢?因此實驗變量是濃度不同(0%、3%、6%、9%)的氯化鈉溶液,濃度為0%的氯化鈉溶液是對照組,起對照作用。每組實驗重復三次取平均值,能夠避免實驗偶然性,減小實驗中誤差,使實驗數據更準確。故實驗步驟為:①配置濃度分別為0%、3%、6%、9%的氯化鈉溶液(題干要求實驗可設置4﹣5組,濃度可以變化,合理即可);②將等量的菠蘿蛋白酶溶液分別加入到不同氯化鈉溶液濃度中進行處理,每個濃度梯度重復實驗三次;③一段時間后,通過測量菠蘿蛋白酶的吸光值以測其活性(蛋白酶的吸光值與活性呈正比),記錄數據并求平均值。(2)將菠蘿燒熟做成菜后,就會變得酸甜可口,不再“扎嘴”,這是因為高溫使菠蘿蛋白酶失活。故答案為:(1)①配置濃度分別為0%、3%、6%、9%的氯化鈉溶液(題干要求實驗可設置4﹣5組,濃度可以變化,合理即可);②將等量的菠蘿蛋白酶溶液分別加入到不同氯化鈉溶液濃度中進行處理,每個濃度梯度重復實驗三次;③一段時間后,通過測量菠蘿蛋白酶的吸光值以測其活性(蛋白酶的吸光值與活性呈正比),記錄數據并求平均值。(2)高溫會使菠蘿蛋白酶失活(2023 余杭區二模)大菱鲆是我國重要的海水經濟魚類。研究性學習小組嘗試對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進行研究。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查詢資料得知,18℃時,在不同pH條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圖1由圖可知,在各自最適pH下,三種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 腸蛋白酶 。(2)資料表明大菱鲆人工養殖溫度常年在15﹣18℃之間,學習小組假設: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適溫度在15﹣18℃間。他們設置 15℃、16℃、17℃、18℃的實驗溫度,探究三種酶的最適溫度。①胃蛋白酶實驗組和幽門盲囊蛋白酶實驗組的pH應分別控制在 2、8 。②實驗結果如圖2,據此能否確認該假設成立,并說明理由? 不能,由圖可知隨著溫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現 。研究還發現,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的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養殖投放的飼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 淀粉 的比例,以減少對海洋的污染。【解答】解:(1)從圖1可知,三種蛋白酶在各自最適pH值下,腸蛋白酶對應的酶活性值最小,所以催化效率最低。(2)要驗證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適溫度,要遵循單一變量、對照、重復等原則,并控制其他無關變量相同。①由題意可知,此實驗溫度為自變量,pH值等為無關變量,為了得到準確的結果,PH應與相對應的蛋白酶的最適值,由圖1可知,胃蛋白酶最適pH值為2,幽門盲囊蛋白酶最適pH值為8;②由圖2可以看出,當溫度從~梯度變化過程中,隨著溫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強,酶活性峰值未出現,沒有出現下降的拐點,因此,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適溫度在到。大菱鲆消化道內淀粉酶和脂肪酶少,對淀粉和脂肪的消化存在障礙,所以在人工投放飼料時要減少淀粉和脂肪的比例。故答案為:(1)腸蛋白酶(2)2、8;不能,由圖可知隨著溫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現;淀粉(2023 濱江區二模)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小濱進行了如圖甲實驗。請分析回答:步驟1:取10支試管,分為5組。每組2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濃度為2%的淀粉溶液。步驟2:將每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蕩。步驟3:將裝有混合溶液的5支試管(編號1、2、3、4、5)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應過程中,每隔1min從各支試管中取出一滴反應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顯色。已知碘液的顏色為棕黃色。(1)小濱認為該實驗過程有一個錯誤,應在步驟2前 將5組的試管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時間 (填操作過程)。(2)糾正該實驗錯誤步驟后,進行正確操作。第1min時,1—5號試管取出的反應液與碘液混合后均呈藍色,其原因是 淀粉酶的催化時間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變藍色 。(3)多次取樣觀察,記錄各組實驗試管中的反應物與碘液混合物開始呈棕黃色所需要的時間,結果如圖乙所示。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在15℃~55℃之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隨著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 。(4)隨食物進入人體胃、腸中的唾液淀粉酶最終轉變成氨基酸,并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這個過程屬于新陳代謝中的 同化 作用(選填“同化”或“異化”)。【解答】解:(1)本實驗是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應以溫度為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該實驗過程有一個錯誤,應在步驟2前將5組的試管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時間,保證每組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都處于同樣的溫度下,然后在將每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蕩,避免偶然性。(2)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分解成麥芽糖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時間太短,淀粉沒有被完全消化。所以,第1min時,1~5號試管取出的反應液與碘液混合后均呈藍色,其原因是淀粉酶的催化時間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變藍色。(3)多次取樣觀察,記錄各組實驗試管中的反應物與碘液混合物開始呈棕黃色所需要的時間,結果如圖乙所示。柱形圖中,時間越短,說明該溫度條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越高。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在15℃~55℃之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隨著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4)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謝)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異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謝)是指生物體能夠把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終產物排出體外的變化過程。可見,食物進入人體胃、腸中的唾液淀粉酶最終轉變成氨基酸,并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這個過程屬于新陳代謝中的同化作用。故答案為:(1)將5組的試管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時間(2)淀粉酶的催化時間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變藍色(3)在15℃~55℃之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隨著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4)同化模塊三 鞏固提高(2023 婺城區一模)生物體有一定的結構層次,人體的各系統由不同的器官組成。下圖器官屬于消化系統的是( )A. B.C. D.【解答】解:A、圖示是胃,屬于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A符合題意;B、圖示是肺,屬于呼吸系統,B不符合題意;C、圖示是腎臟,屬于泌尿系統,C不符合題意;D、圖示是心臟,屬于循環系統,D不符合題意。故選:A。(2023 蕭山區模擬)如圖所示是人體內部分物質消化、吸收的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若a表示淀粉,則過程②會使血糖升高B.若a表示蛋白質,則過程②屬于消化過程C.若b表示脂肪酸,則參與過程①的是胃液D.若b表示氨基酸,則過程①只發生胃中【解答】解:A、淀粉在口腔內被唾液淀粉酶將分解成了麥芽糖,小腸中被腸液、胰液分解為葡萄糖,若a表示淀粉,則經過②吸收過程血液中血糖的含量會升高,正確;B、若a表示蛋白質,則過程①是將大分子的變成小分子的,屬于消化過程,錯誤;C、若b表示脂肪酸,則參與過程①的是腸液、胰液、膽汁,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質,不能消化脂肪,錯誤;D、蛋白質在胃中開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進入小腸,在小腸中腸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變成氨基酸。若b表示氨基酸,則過程①只發生小腸中,錯誤。故選:A。(2023 寧波模擬)如圖是人體的消化系統漫畫概念圖。下列對圖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蛋食主義者”指胃能消化蛋白質B.“我什么都能吃”指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C.“口腔和我合作無間”指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消化脂肪D.“肝膽相照好兄弟”指肝臟和膽囊要相互配合的關系【解答】解:A、“蛋食主義者”說的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夠分泌胃液,胃液能夠初步消化蛋白質,A正確。B、“我什么都能吃”說的是小腸,在消化道內,小腸在消化道內最長,長約6米,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小腸的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特點有利于小腸的吸收;小腸內含有腸液、胰液、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可以對多種物質進行消化。所以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B正確。C、“口腔和我合作無間”說的是唾液,口腔中具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夠將淀粉初步消化為麥芽糖,C錯誤。D、“肝膽相照好兄弟”說的是肝臟和膽汁,肝臟,能夠分泌膽汁,膽汁流入小腸后,膽汁不含消化酶,對脂肪有乳化作用,D正確。故選:C。(2022秋 舟山期末)題圖為人體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圖,若甲處阻塞,則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 )A.胃消化蛋白質的能力減弱B.胰腺分泌的胰液無法送入小腸C.小腸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D.小腸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解答】解: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能夠分泌膽汁。分泌的膽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對脂肪起乳化作用,進行物理性消化,所以體內的甲處(膽管)發生阻塞,膽汁將不能注入十二指腸,因此消化及吸收營養物質功能中,最可能發生的是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故選:D。(2022秋 金東區期末)生物體的結構與其功能是相適應的,下列小腸的結構特點中與其吸收功能不相關的是( )A.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皺襞B.皺襞表面有許多小腸絨毛C.小腸壁中含有許多腸腺D.小腸絨毛壁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解答】解:A、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皺襞不僅增大了消化面積也增大了吸收面積,A錯誤。B、皺襞表面有許多絨毛不僅增大了消化面積也增大了吸收面積,B錯誤。C、小腸內壁有許多腸腺分泌腸液利于消化食物而與吸收功能不相關,C正確。D、小腸絨毛壁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壁薄有利于對營養物質的吸收,D錯誤。故選:C。(2022秋 拱墅區期末)如圖所示為人體消化系統的模式圖,①~⑥代表其中的部分結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食物中的蛋白質在①處開始消化B.④處沒有消化和吸收功能C.⑤分泌的膽汁不含消化酶D.葡萄糖在⑥處大量被吸收【解答】解:A、食物中的蛋白質在④胃處開始消化,在⑥小腸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A錯誤。B、④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質,能吸收水、無機鹽和酒精,B錯誤。C、③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腺體,能分泌 膽汁,膽汁中不含消化酶,對脂肪有乳化作用,C錯誤。D、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葡萄糖在⑥小腸處大量被吸收,D正確。故選:D。(2022秋 椒江區校級期末)如圖表示人體消化吸收過程,①一⑤表示消化液(⑤為腸液)。縱向箭頭表示消化液對相應物質的消化作用,a、b、c分別表示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的最終消化產物。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X表示大腸,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場所B.①為唾液,能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C.②與③都只含一種酶,但酶種類不同D.④和⑤發揮作用的場所都是小腸【解答】解:A、X表示小腸,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錯誤。B、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錯誤。C、②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對蛋白質有初步的消化作用,③是膽汁,不含消化酶,但對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進脂肪的消化;錯誤。D、④胰液和⑤腸液都通過導管進入十二指腸后,對三大營養物質進行消化,因此它們發揮作用的場所是小腸,正確。故選:D。(2023 桐廬縣二模)小樂學習了“唾液淀粉酶對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后,繼續探究市售的某α﹣淀粉酶制劑對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實驗過程如下:①取兩支試管,分別標記為A和B;A試管加入2mL0.5%的淀粉溶液,滴加兩滴碘液后搖勻,B試管加入2mL1.0%的α﹣淀粉酶溶液;將兩支試管置于37℃水溫的水浴鍋中保溫5min,然后將B試管中的α﹣淀粉酶溶液倒入A試管,搖勻后繼續保溫并計時,直至藍色褪盡。②將0.5%的淀粉溶液換成1.0%、1.5%、2.0%的淀粉溶液,重復上述步驟①。③將水浴溫度改為50℃、75℃,重復上述實驗。不同實驗條件下淀粉褪色時間如表所示:α﹣淀粉酶 溶液濃度 水浴 溫度 淀粉溶液濃度0.5% 1.0% 1.5% 2.0%1.0% 37℃ 4min15s 4min42s 5min28s 6min39s50℃ 1min17s 1min50s 2min37s 3min7s75℃ 46s 52s 1min2s 1min8s(1)本實驗的原理是 淀粉遇碘變藍色 和α﹣淀粉酶能催化分解淀粉。(2)據表中數據可知,淀粉褪色時間與 水浴溫度 、 淀粉溶液濃度 有關。(3)從實驗結果可知,該α﹣淀粉酶制劑對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與溫度有關, 75 (選填“37”“50”或“75”)℃時,α﹣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效果最好。【解答】(1)淀粉遇到碘變藍色,我們經常用碘液來鑒定是否有淀粉存在。可見,本實驗的原理是淀粉遇碘變藍色和α﹣淀粉酶能催化分解淀粉。(2)據表中數據可知,淀粉褪色時間與水浴溫度、淀粉溶液濃度有關,淀粉溶液濃度越高,淀粉褪色時間越長。(3)從實驗結果可知,該α﹣淀粉酶制劑對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與溫度有關,在相同淀粉溶液濃度的條件下,75℃時淀粉褪色時間最短。說明,75℃時,α﹣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效果最好。故答案為:(1)淀粉遇碘變藍色(2)水浴溫度;淀粉溶液濃度(3)75(2023春 瑞安市月考)果膠是植物細胞壁以及胞間層的主要成分之一。果膠酶能夠分解果膠,瓦解植物的細胞壁及胞間層,在果汁生產中應用果膠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請你完成以下有關果膠酶和果汁生產的實驗課題。操作 順序 項目 燒 杯燒杯1 燒杯2① 在燒杯中加入蘋果泥 20mL 20mL② 注入果膠酶溶液 2mL 0mL③ 注入蒸餾水 0mL 2mL④ 在恒溫水浴中保溫,并用玻璃棒不時攪拌 10min 10min(1)課題1:驗證果膠酶在果汁生產中的作用。按表格所示實驗方法及步驟,最后對燒杯中的物質過濾獲得兩份蘋果汁。根據果膠酶在果汁生產中的作用,預測實驗現象為 1號燒杯濾出的果汁體積比2號燒杯濾出的果汁體積大,澄清度高 。(2)課題2:探索果膠酶催化果膠水解適宜的pH.取5個燒杯和5支試管分別編號后,完成操作①和②:①往5個燒杯中各加入20mL蘋果泥:②往5支試管中各注入果膠酶溶液;之后,有下面兩種操作:方法一:分別將試管中果膠酶溶液和燒杯中蘋果泥混合,把混合液pH分別調至4、6、7、8、10。方法二:分別將試管中果膠酶溶液和燒杯中蘋果泥的pH分別調至4、6、7、8、再把pH相同的果膠酶溶液和蘋果泥相混合。你認為哪種方法更為科學,請說明理由: 方法二更為科學,操作能夠確保酶的反應環境從一開始便達到實驗預設的pH 。(3)如果用曲線圖記錄實驗結果,根據你對酶特性的了解,在圖中選擇一個最可能是實驗結果的曲線圖: 甲 。【解答】解:(1)如果實驗結果為相同時間內1號燒杯濾出的果汁體積比2號燒杯濾出的果汁體積大,澄清度高,原因是果膠酶對果膠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2)分析可知方法二更為科學,操作能夠確保酶的反應環境從一開始便達到實驗預設的pH;(3)如果用曲線圖的方式記錄實驗結果,橫坐標表示pH,縱坐標表示果汁體積,果膠酶的作用受pH影響,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酶活性的發揮,在最適pH下,酶活性最高,果汁體積最大。可見甲正確。故答案為:(1)1號燒杯濾出的果汁體積比2號燒杯濾出的果汁體積大,澄清度高;(2)方法二更為科學,操作能夠確保酶的反應環境從一開始便達到實驗預設的pH;(3)甲(2023 西湖區校級模擬)食用菠蘿前用食鹽水沒泡是一種習慣做法,小金同學認為其目的是為了抑制菠蘿蛋白酶的活性。某研究小組對于食鹽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蘿蛋白酶活性這一問題,設計實驗進行探究①取五只相同的試管,編號1~5,各加入5mL含菠蘿蛋白酶的鮮榨菠蘿汁②往編號1的試管中,添加_____,其他試管中按下表要求分別添加5mL不同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放在相同溫度的水中恒溫水浴③20min后測定各試管中菠蘿蛋白醛活性,并計算其相對活性。數據如下:編號 1 2 3 4 5質量分數(%) ? 0.0005 0.005 0.05 0.5酶的相對活性(%) 100 104.5 102.1 102.4 103.7(注:酶的相對活性越大,酶的活性越強。)根據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請將步驟②填寫完整 5mL蒸餾水 ,設計第1組(即編號1)實驗的目的是 形成對照 。(2)在實驗過程中,設計水浴的溫度不能過高或過低,原因是過高或過低的溫度會影響 酶的活性 ,故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3)通過上述實驗判斷,小金同學的觀點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錯誤;在該實驗所用的濃度范圍內,氯化鈉溶液對菠蘿蛋白酶的活性具有促進作用 。【解答】解:(1)對照試驗中,為了與其他組形成對照,編號1的試管中,添加5mL蒸餾水。(2)溫度會影響酶的活性,因此在實驗過程中,設置水浴的溫度不能過高或過低,原因是過高或過低的溫度會影響酶的活性,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3)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在該實驗所用的濃度范圍內,氯化鈉溶液對菠蘿蛋白酶的活性具有促進作用。因此小金同學的觀點不正確。故答案為:(1)5mL蒸餾水;形成對照;(2)酶的活性(3)錯誤;在該實驗所用的濃度范圍內,氯化鈉溶液對菠蘿蛋白酶的活性具有促進作用。(2023 海曙區校級三模)酶的催化效率不僅與溫度、酸堿度有關,還與離子種類有關。如氯離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銅離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鈉離子(Na+)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無影響。為了進一步探究硫酸根離子(S)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寧進行了如下實驗。試管號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餾水 碘液1 2mL 0 1mL 2滴2 2mL 1mL 0 2滴 第1步:取2支潔凈的試管,按表中從左到右的順序將藥品加入到相應的試管中。第2步:在2支試管中各加入1mL稀釋唾液,然后搖勻。第3步:將2支試管同時進行37℃的水浴加熱,觀察并記錄現象。(1)小寧的對探究硫酸根離子(S)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實驗設計合理嗎?說明理由: 不合理,因為加入1%稀硫酸不但加入了硫酸根離子同時也帶入了氫離子 。(2)如果硫酸根離子(S)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寧改進實驗后的現象應是 2號試管先褪色 。(3)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學小興把2支試管同時分別握在左、右手心里,也達到了相同的實驗效果。請分析這種做法的優點: 比水浴加熱簡便易行,不需加熱,節約能源,操作簡單 。【解答】解:(1)設計對比試驗時不能存在其它干擾離子,加入1%稀硫酸不但加入了硫酸根離子同時也帶入了氫離子,所以在不知道氫離子對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有無影響的前提下,不可以加入稀硫酸,結合題干中鈉離子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無影響,所以此處應該為1mL1%硫酸鈉溶液加入到2號試管。(2)如果硫酸根離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根據淀粉遇碘會變藍色,只要淀粉消失則藍色就會褪去,那么小寧改進實驗后的現象應是:2號試管的藍色首先褪去。(4)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學小于把2支試管同時分別握在左、右手心里,也達到了相同的實驗效果,這種做法的優點:比水浴加熱簡便易行的多,不需加熱,節約能源,操作簡單,只需利用手心溫度接近37℃即可完成。故答案為:(1)不合理,因為加入1%稀硫酸不但加入了硫酸根離子同時也帶入了氫離子(2)2號試管先褪色(3)比水浴加熱簡便易行,不需加熱,節約能源,操作簡單(2023春 濱江區校級月考)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過觀察反應過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氣泡從溶液中釋放的速度)來判斷H2O2分解反應的速度。請用所給的實驗材料和用具設計實驗,使其能同時驗證過氧化氫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寫出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并回答問題。實驗材料與用具:適宜濃度的H2O2溶液,蒸餾水,3.5% FeCl3溶液,0.01%的過氧化氫酶溶液,恒溫水浴鍋,試管。(1)實驗步驟:①取3支試管編號為甲、乙、丙,各加入等量且適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溫水浴鍋中保溫適當時間;②甲管加入適量的蒸餾水,乙管加入等量的3.5% FeCl3溶液,丙管加入 等量的0.01%的過氧化氫酶溶液 ;③觀察。(2)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整個實驗中,不同處理的試管中O2的釋放速度從快到慢依次是 丙、乙、甲 。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氯化鐵溶液和過氧化氫酶對過氧化氫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果比氯化鐵溶液好 。(3)如果僅將實驗中的恒溫水浴改為80℃,重做上述實驗,O2釋放的速度最快的是 乙 ,原因是 80℃的水能使過氧化氫酶失去活性 。【解答】解:(1)實驗步驟:①取3支試管編號為甲、乙、丙,各加入等量且適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溫水浴鍋中保溫適當時間;②甲管加入適量的蒸餾水,乙管加入等量的3.5% FeCl3溶液,丙管加入等量的0.01%的過氧化氫酶溶液;③觀察。故答案為:等量的0.01%的過氧化氫酶溶液。(2)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整個實驗中,不同處理的試管中O2的釋放速度從快到慢依次是丙、乙、甲。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氯化鐵溶液和過氧化氫酶對過氧化氫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果比氯化鐵溶液好。故答案為:丙、乙、甲;氯化鐵溶液和過氧化氫酶對過氧化氫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果比氯化鐵溶液好。(3)如果僅將實驗中的恒溫水浴改為80℃,重做上述實驗,O2釋放的速度最快的是乙,原因是80℃的水能使過氧化氫酶失去活性,從而失去催化作用。故答案為:乙;80℃的水能使過氧化氫酶失去活性。4.2 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目錄模塊一 知己知彼 1模塊二 知識掌握 2知識點一、消化系統的組成 2知識點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7知識點三、酶的催化作用 11模塊三 鞏固提高 16模塊一 知己知彼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1.知道牙齒的種類,能描述牙齒的結構,闡明保護牙齒的重要意義。 2.分析小腸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說出小腸結構與其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3.嘗試解讀營養素在消化道內被消化和吸收的圖解,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素的吸收過程。 4.了解酶的作用和特點。完成“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實驗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解讀1:消化系統的結構,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過程,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及其結構特點,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和簡答題,難度較小。 解讀2:酶的化學本質、功能及特點,酶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實驗探究題和簡答題,難度適中。模塊二 知識掌握知識點一、消化系統的組成人體攝入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素要經過消化和吸收后才能被人體利用,營養素的消化和吸收是在人體消化系統內完成的。(一)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人體的消化系統是由 組成的消化系統:(一)消化道:從上到下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主要功能是進行食物的 和(二)消化腺:①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臟、胰腺②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腸腺(二)牙(1)作用:牙是人體口腔內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可咬切和磨碎食物。(2)分類:按出牙的時間,牙分為乳牙和恒牙。幼兒時長出的一組牙稱為乳牙,共20顆。約6歲起,乳牙逐漸脫落,換上恒牙,共32顆,一般恒牙脫落后就不會再長出來。(3)結構①牙釉質:包裹在牙本質外側,它表面光滑而堅硬,是人體最堅硬的結構。②牙本質:它是牙的主體結構,內部有一腔隙,內含牙髓。當牙本質暴露后,就能感受外界冷、熱、酸、甜等刺激,從而引起疼痛。③牙髓:位于由牙本質圍成的牙髓腔中,由小血管和神經組成。(4)齲齒:齲齒俗稱蛀牙,是青少年中發生率很高的牙病。①形成原因: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類,產生酸性物質,從而引起齲齒。②形成過程:牙齒上殘留的食物(主要是糖類)-微生物發酵一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釉質(出現黑斑)-一破壞牙本質牙髓受病菌感染而發炎疼痛。(三)消化道(1)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內有牙、舌和唾液腺等附屬器官。牙齒有咬切、撕裂和磨碎食物的作用;舌具有攪拌食物、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的作用;唾液腺能分泌唾液,經導管流入口腔,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使其轉化為麥芽糖。(2)咽和食管:咽是食物和氣體進入人體的共同通道;食管是由肌肉構成的管道,能通過蠕動將食物推入胃中。咽和食管基本上無消化和吸收功能。(3)胃:胃位于上腹部,呈囊狀,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 ,能通過蠕動使食物與胃腺分泌的胃液充分混合,對食物中的 具有 作用。胃壁的肌肉是平滑肌,具有較大的伸縮性。胃的內表面有許多皺襞,其中有許多胃腺,能分泌 。(4)小腸:小腸盤曲在腹腔中,長5~6米,是消化系統中最長的一段。小腸起始的一段是十二指腸,其長度約有十二個手指寬度那么長,它的內側壁有膽總管和胰管的開口。腸壁有平滑肌,能使小腸蠕動。 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它與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可總結如下。①長:小腸長5~6米,食物在此處滯留的時間長,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消化和吸收。②大: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皺襞,皺襞上有許多小腸絨毛,這就大大 ,有利于營養素的消化和吸收。③多: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肝臟分泌的膽汁、胰腺分泌的胰液、腸腺分泌的腸液均流入小腸,其中含有多種消化酶,能幫助消化食物。④薄:小腸絨毛襞僅由 層上皮細胞構成,絨毛內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淋巴管,這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和運輸。(5)大腸:大腸位于腹腔的下部,能暫時貯存食物殘渣(糞便)。它的起始部位叫盲腸,盲腸的末端有- -細小突起叫闌尾,當病菌或食物殘渣進入闌尾時會引起闌尾炎,闌尾炎患者腹部右下方會疼痛。大腸基本無消化作用,可吸收少量 等營養素。(四)消化腺人體共有五大消化腺,分別為 。可將它們分為大消化腺、小消化腺兩種,大消化腺是獨立存在于消化道以外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臟和胰腺,它們分泌的消化液通過開口于消化道的導管流入消化道;小消化腺分布在消化道內壁,包括胃腺和腸腺,它們數量眾多,都直接開口于消化道。(1)唾液腺: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能濕潤口腔和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使一部分淀粉分解成麥芽糖: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殺菌作用。(2)肝臟: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它位于腹腔的右上部,具有解毒功能。肝臟能分泌膽汁,膽汁流入膽囊濃縮和貯存。膽汁中沒有消化酶,但能對脂肪起乳化作用,將脂肪乳化成細小的微粒,有利于胰脂肪酶和腸脂肪酶對脂肪的消化。(3)胃腺:胃腺是由胃壁內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胃腺開口在胃壁的內表面,能分泌胃液,胃液直接流入胃里。胃液呈酸性,主要成分是胃蛋白酶、胃酸和黏液。(4)胰腺:胰腺能分泌胰液。胰蛋白酶作用于蛋白質,蛋白質就被分解為多肽和少量的氨基酸;胰液中的胰淀粉酶和胰麥芽糖酶又可以促使淀粉和麥芽糖分解為葡萄糖;胰脂肪酶在膽汁的協同作用下,促使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5)腸腺:腸腺是小腸黏膜中的微小腺體,開口于相鄰的兩個小腸絨毛之間。腸腺能分泌腸液,腸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如淀粉酶、麥芽糖酶、脂肪酶等。通過這些酶的作用,進一步分解糖類、蛋白質和脂肪,使其成為可以被吸收的物質。【能力拓展】(一)牙按部位可分為:(1)牙冠:露出牙齦的部分,它是發揮牙功能的主要部分。(2)牙頸:牙冠與牙根之間的部分,外面包被的是牙齦。(3)牙根:嵌入牙槽內的部分,底部有血管和神經出入牙髓的孔。注意:牙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人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如果牙不健康,胃、腸等消化器官的負擔會加重。因此我們要重視對牙的保護,增強口腔健康觀念和自我口腔保健意識。(二)唾液和胃液中均只含有一種消化酶, 腸液和胰液中均含有多種消化酶,而膽汁中不含消化酶。胃腺分泌的胃液具有殺菌、消化和保護胃壁的作用。(2022秋 寶山區期末)下列關于消化和吸收的說法錯誤的是( )A.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B.口腔是消化道起點,只是把食物磨碎,不進行任何物質的消化C.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初步消化部分蛋白質D.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場所(2023 臺州模擬)腸道顯微膠囊是一種用于診斷胃腸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設備(如圖),患者將智能膠囊吞下后,它即隨著胃腸肌肉的運動節奏依次通過消化道的各個結構,同時對經過的胃腸道進行連續攝像。結合圖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顯微膠囊依次經過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B.顯微膠囊進入結構④時,結構④的蠕動屬于物理消化C.顯微膠囊可進入結構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D.顯微膠囊進入到結構⑥處時,⑥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2022秋 臨海市期末)同學們在學習消化系統相關知識后,制作了“胃的名片”來介紹胃的相關知識。下列名片中各序號的填寫不正確的是( )姓名:胃 工作職能:暫時貯存和①食物; 胃壁的肌肉組織可以收縮,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 胃液含有②,可以初步消化③。 胃有話說:經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④會損害胃黏膜,可能導致胃潰瘍。A.①﹣消化 B.②﹣消化酶 C.③﹣脂肪 D.④﹣胃酸(2021秋 臨海市期末)如圖是人體消化系統部分結構的示意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①分泌的消化液是膽汁B.②分泌的消化液能初步消化脂肪C.③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D.④內的消化液只有腸液、膽汁和胃液(2022秋 溫州期末)2022年4月,我國頒布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將牛奶及奶制品攝入量由300克改為300~500克。小明查閱某品牌牛奶主要成分的含量(如表所示),制定了初中生飲用該品牌牛奶建議:①每天飲用500克左右但不宜過量;②乳糖不耐受癥的人員需合理調整飲用方式。完成問題。牛奶中主要成分及含量百分比成分 水分 脂肪 蛋白質 乳糖 無機鹽含量 87.5% 3.5﹣4.2% 2.8﹣3.4% 4.6﹣4.8% 0.7%牛奶飲用不宜過量,否則會加重人體消化和吸收的負擔。下列人體系統中承擔牛奶消化和吸收的是( )A. B.C. D.知識點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一)食物的消化(1)概念:人體將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分解成能被身體利用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2)類型①物理消化:食物逐漸被軟化和細化,只改變食物的形狀、大小,不改變食物的分子結構。如牙齒的切割研磨(咀嚼),舌的攪拌,胃腸的蠕動,膽汁對脂肪的乳化作用等。②化學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經各種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成能被機體利用的小分子物質,即營養物質,此過程改變了食物的分子結構。(3)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二)營養物質的吸收經消化后的營養物質和些不需消化的營養物質(水,無機鹽,維生素)通過消化道管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叫做吸收。(三)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1)口腔內的消化:食物在口腔內經牙的咀嚼、舌的攪拌,并與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形成食團,可進行對淀粉的初步分解。食團經咽、食管的蠕動進入胃。平時吃飯要做到細嚼慢咽,可減輕胃、腸的消化負擔(2)胃內的消化吸收①當食物由食管進入胃,可在胃里進行暫時貯藏。胃壁可進行有節律地收縮,并使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胃腺分泌的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質。②胃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很少,只吸收少量水分、酒精和無機鹽。(3)小腸內的消化吸收①食糜進入小腸后進行更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小腸的長度長,用于消化和吸收的內表面積大,流入小腸的消化液種類多,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質可在小腸內得到充分的消化,分別形成 等小分子營養物質。②人體可吸收的大多數營養物質是通過小腸壁被吸收的。(4)大腸內的吸收:未被小腸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殘渣最后進入大腸,人類的大腸沒有重要的消化功能,主要是吸收少量的水分、無機鹽和維生素,最后形成糞便經肛門排出體外。(四)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人體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消化:將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分解成能被機體利用的小分子物質。(2)吸收:將小分子物質吸收到循環系統中。(3)排遺:將消化后產生的食物殘渣排出體外。【能力拓展】物理消化和化學消化最大的區別是有無消化酶的參與。物理消化是化學消化的基礎,若物理消化進行得不順利,則會影響化學消化。(2023 定海區二模)梭子蟹,俗稱“白蟹”。因頭胸甲呈梭子形,故名梭子。梭子蟹肉多,營養豐富。每百克蟹內含蛋白質14克,蛋白質經過人體消化系統最終消化為( )A.氨基酸B.葡萄糖C.甘油和脂肪酸D.二氧化碳、水和含氮廢物(2023 南潯區二模)流程圖可表示一系列連線的生理活動。下列能在正常生物體中實現的流程是( )A.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口腔→咽→食道→胃→大腸→小腸→肛門B.被子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受精卵→胚→幼苗→植株成熟→受精→傳粉C.植物體水分輸送:根毛→根的導管→莖的篩管→葉脈一氣孔D.神經沖動的傳遞: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一效應器(2023 湖州模擬)如圖中的曲線分別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中的曲線X代表蛋白質的消化過程,Y曲線代表淀粉的消化過程B.圖中的C應該是胃,D是小腸C.可以推測D是人體消化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D..由圖可知,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起始部位不同(2022秋 武義縣期末)磐安方前,有種當地知名的小吃之一,略帶扁形,頗像人的耳朵,俗名“扁食”。其以番薯粉做皮,以肉丁、紅蘿卜、杏鮑菇、香菇、豆腐丁、花生米、四季豆等為餡料,老少皆宜,Q勁十足,特別招人喜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紅薯皮中的淀粉最終會被消化成葡萄糖B.膽汁中的消化酶能促進餡中脂肪的分解C.蔬菜中含有的維生素能為人體提供能量D.肉丁中的蛋白質能被唾液分解成氨基酸(2023春 海曙區校級期末)如圖一曲線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圖二曲線表示某人腎單位內葡萄糖、無機鹽天營養和尿素的含量變化情況,其中Ⅰ、Ⅱ、Ⅲ表示組成腎未單位的有關結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一D內有多種消化液,有許多皺襞和絨毛,這些特點都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B.圖一中乙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線,丙為蛋白質消化程度的曲線C.圖二中a、b、c曲線代表的物質分別是尿素、無機鹽、葡萄糖D.圖二中Ⅰ,Ⅱ的內壁起過濾作用,正常情況下且中液體含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知識點三、酶的催化作用(一)酶(1)概述:酶是由生物的體細胞合成的,大多數的酶是 。酶在參與化學反應前后,其 性質不變,被稱為生物催化劑。(2)命名和分類:消化液中含有的酶叫做消化酶,消化酶的種類很多,一般根據其來源和所催化的物質進行命名。如唾液中含有能將淀粉分解成麥芽糖的唾液淀粉酶;胰液中存在分別能分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質的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二)探究酶的催化特點(1)收集唾液:用清水漱口,然后用舌尖抵住上頜或下頜齒根后,微低頭,將試管口緊靠下嘴唇,讓唾液流入試管中,收集2毫升左右,用蒸餾水按1:1的體積比,稀釋唾液。(2)制備淀粉溶液:稱取可溶性淀粉1克,放入燒杯中,加入99毫升蒸餾水,攪拌,緩慢加熱,溶解,制成質量分數為1%的淀粉溶液。(3)將3支試管分別編號為A、B、C,在3支試管中分別加入質量分數為1%的淀粉溶液2毫升。(4)向A試管內加入2毫升唾液溶液,輕輕振蕩;向B試管內加入2毫升蒸餾水,輕輕振蕩;向C試管內先加入1毫升質量分數為5%的鹽酸溶液,再加入2毫升唾液,輕輕振蕩。(5)同時將3支試管放入盛有37度水的燒杯里,進行水浴(用酒精燈加熱以保持溫度在37度左右)。(6)經5~10分鐘,取出試管,分別往3支試管內滴加1滴體積分數為0.4%的碘酒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A試管內藍色消失(淀粉已經被分解);B試管內無變化(仍然為藍色,因為蒸餾水對淀粉不起作用,淀粉仍然存在);C試管內無變化(鹽酸使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注意:由以上實驗可知: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且酸堿度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也有影響。(三)酶催化作用的特點(1)高效性:酶能使人體細胞內的化學反應迅速進行,保證各項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2)專-性:一種酶只能催化某一種或某一類化學反應。(3)多樣性:人體內有很多種酶,不同的酶催化體內不同的化學反應。(四)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酶的催化作用易受到溫度、酸堿度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且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適外界條件往往有所不同。(1)溫度:酶有發揮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人體內的酶發揮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是37度。不同生物的體溫不同,其體內的酶發揮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一般不同。(2)酸堿度:不同的酶發揮催化作用的最適pH不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適pH是1.8,而唾液淀粉酶的最適pH接近7。(五)探究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1)提出問題:溫度會影響酶的催化作用嗎 (2)建立假設:每種酶的催化作用都有其最適宜的溫度,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其催化作用。(3)設計實驗方案本實驗的原理是 。為了達到實驗目的,實驗方案中應至少設計3個組的溫度變化值;各組要保證唾液淀粉酶和淀粉先達到相應設計溫度值后再滴加碘液:各組的實驗結果要通過觀察溶液顏色變化得出。(4)進行實驗①取3支潔凈的試管,編為1~3號,分別加入2毫升質量分數為1%的淀粉溶液。另取3支潔凈的試管,編為4~6號,分別加入1毫升新解的唾液淀粉酶溶液。②將6支試管的1號和4號:2號和5號,3號和6號編為3組,分別放人0℃、37℃和70℃左右的水中,水浴5分鐘。③將各組試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倒人同組的質量分數為1%的淀粉溶液中,充分搖勻后,再分別放回原溫度的水中,水浴5分鐘。④往3組試管中分別滴人1滴碘液,然后搖勻。⑤觀察并記錄3組試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情況。(5)記錄結果,得出結論觀察3支試管的變化有什么不同 0℃中的第一組和70℃中的第三組均變藍色,37℃中的第二組不變藍色。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需要合適的溫度。(6)表達與交流①針對本實驗的結果,繪制一個坐標圖,大致表示出酶的催化作用與溫度之間的關系。②除了溫度以外,你認為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還有什么 能否再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加以研究 嘗試與同學交流并完善你的設計方案。pH也能影響酶的活性,實驗步驟如下:a.取3支潔凈的試管并編號;b.在3支試管中分別加入2毫升質量分數為1%的淀粉溶液;c.向3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并振蕩;d.在1號試管中加入少量的鹽酸溶液,在2號試管中加入等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在3號試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餾水,并分別振蕩試管;e.將3支試管置于相同的環境中;f.靜置5分鐘后,向3支試管內各滴人1滴碘液并觀察現象。實驗現象:1號試管和2號試管中的溶液都變藍,3號試管中的溶液不變藍。實驗結論: 。【能力拓展】(1)本實驗過程中要取新鮮的唾液,只有新鮮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才有活性。(2)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需要分別在相應溫度下預處理,因為唾液淀粉酶若不先經過相應溫度的預處理,而是先加唾液淀粉酶,則3支試管中的淀粉都會被分解,從而影響實驗結果。(3)本實驗從低于37 C和高于37 C兩個方向進行對照實驗的設計,使結果更可靠、可信。(4)當具備適宜的溫度和酸堿度等外界條件時,酶在體內和體外都具有同樣的催化功能。(2022秋 上城區期末)某同學做“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實驗的相關記錄如表,該實驗能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試管 加入物質 溫度 加入碘液 現象 1 1%淀粉糊2mL+唾液1mL 37℃ 2滴 不變藍 2 1%淀粉糊2mL+唾液1mL 0℃ 2滴 變藍A.具有專一性 B.具有高效性C.需要適宜的pH D.需要適宜的溫度(2022秋 金東區期末)下列是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甲圖中①②兩支試管中的漿糊和乙圖中分別添加到兩支試管中的水和唾液的量都應該 ;(2)從丙圖可知,唾液淀粉酶作用的適宜溫度是 ;(3)丁圖中的②號試管加碘液后不變藍,說明了 。(2023 臨海市模擬)菠蘿酸甜多汁,可口開胃,但一次食用過多容易“扎嘴”,即會造成口腔黏膜破損。這是因為菠蘿含有一種菠蘿蛋白酶,蛋白酶會分解口腔中脆弱的黏膜,從而產生微微的痛感。生活中,人們常用氯化鈉溶液(俗稱淡鹽水)浸泡菠蘿之后再食用。氯化鈉溶液浸泡菠蘿能否使菠蘿蛋白酶活性降低而不“扎嘴”呢?氯化鈉溶液的濃度不同對菠蘿蛋白酶活性的影響是否不同?某科學興趣小組想對此進行探究。【儀器和試劑】可調溫的水浴鍋、試管若干支、量筒、滴管、10%的氯化鈉溶液、蒸餾水、已提取的菠蘿蛋白酶溶液、光吸收酶標儀用于測量蛋白酶的吸光值。【實驗建議】菠蘿蛋白酶溶液取1毫升;氯化鈉溶液濃度不超過10%;實驗可設置4﹣5組;可通過測量菠蘿蛋白酶的吸光值以測其活性(蛋白酶的吸光值與活性呈正比)。(1)請利用上述器材設計實驗步驟:。(2)將菠蘿燒熟做成菜后,就會變得酸甜可口,不再“扎嘴”,請你推測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2023 余杭區二模)大菱鲆是我國重要的海水經濟魚類。研究性學習小組嘗試對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進行研究。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查詢資料得知,18℃時,在不同pH條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圖1由圖可知,在各自最適pH下,三種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 。(2)資料表明大菱鲆人工養殖溫度常年在15﹣18℃之間,學習小組假設: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適溫度在15﹣18℃間。他們設置 15℃、16℃、17℃、18℃的實驗溫度,探究三種酶的最適溫度。①胃蛋白酶實驗組和幽門盲囊蛋白酶實驗組的pH應分別控制在 。②實驗結果如圖2,據此能否確認該假設成立,并說明理由? 。研究還發現,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的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養殖投放的飼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 的比例,以減少對海洋的污染。(2023 濱江區二模)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小濱進行了如圖甲實驗。請分析回答:步驟1:取10支試管,分為5組。每組2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濃度為2%的淀粉溶液。步驟2:將每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蕩。步驟3:將裝有混合溶液的5支試管(編號1、2、3、4、5)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應過程中,每隔1min從各支試管中取出一滴反應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顯色。已知碘液的顏色為棕黃色。(1)小濱認為該實驗過程有一個錯誤,應在步驟2前 (填操作過程)。(2)糾正該實驗錯誤步驟后,進行正確操作。第1min時,1—5號試管取出的反應液與碘液混合后均呈藍色,其原因是 。(3)多次取樣觀察,記錄各組實驗試管中的反應物與碘液混合物開始呈棕黃色所需要的時間,結果如圖乙所示。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4)隨食物進入人體胃、腸中的唾液淀粉酶最終轉變成氨基酸,并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這個過程屬于新陳代謝中的 作用(選填“同化”或“異化”)。模塊三 鞏固提高(2023 婺城區一模)生物體有一定的結構層次,人體的各系統由不同的器官組成。下圖器官屬于消化系統的是( )A. B.C. D.(2023 蕭山區模擬)如圖所示是人體內部分物質消化、吸收的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若a表示淀粉,則過程②會使血糖升高B.若a表示蛋白質,則過程②屬于消化過程C.若b表示脂肪酸,則參與過程①的是胃液D.若b表示氨基酸,則過程①只發生胃中(2023 寧波模擬)如圖是人體的消化系統漫畫概念圖。下列對圖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蛋食主義者”指胃能消化蛋白質B.“我什么都能吃”指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C.“口腔和我合作無間”指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消化脂肪D.“肝膽相照好兄弟”指肝臟和膽囊要相互配合的關系(2022秋 舟山期末)題圖為人體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圖,若甲處阻塞,則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 )A.胃消化蛋白質的能力減弱B.胰腺分泌的胰液無法送入小腸C.小腸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D.小腸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2022秋 金東區期末)生物體的結構與其功能是相適應的,下列小腸的結構特點中與其吸收功能不相關的是( )A.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皺襞B.皺襞表面有許多小腸絨毛C.小腸壁中含有許多腸腺D.小腸絨毛壁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2022秋 拱墅區期末)如圖所示為人體消化系統的模式圖,①~⑥代表其中的部分結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食物中的蛋白質在①處開始消化B.④處沒有消化和吸收功能C.⑤分泌的膽汁不含消化酶D.葡萄糖在⑥處大量被吸收(2022秋 椒江區校級期末)如圖表示人體消化吸收過程,①一⑤表示消化液(⑤為腸液)。縱向箭頭表示消化液對相應物質的消化作用,a、b、c分別表示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的最終消化產物。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X表示大腸,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場所B.①為唾液,能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C.②與③都只含一種酶,但酶種類不同D.④和⑤發揮作用的場所都是小腸(2023 桐廬縣二模)小樂學習了“唾液淀粉酶對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后,繼續探究市售的某α﹣淀粉酶制劑對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實驗過程如下:①取兩支試管,分別標記為A和B;A試管加入2mL0.5%的淀粉溶液,滴加兩滴碘液后搖勻,B試管加入2mL1.0%的α﹣淀粉酶溶液;將兩支試管置于37℃水溫的水浴鍋中保溫5min,然后將B試管中的α﹣淀粉酶溶液倒入A試管,搖勻后繼續保溫并計時,直至藍色褪盡。②將0.5%的淀粉溶液換成1.0%、1.5%、2.0%的淀粉溶液,重復上述步驟①。③將水浴溫度改為50℃、75℃,重復上述實驗。不同實驗條件下淀粉褪色時間如表所示:α﹣淀粉酶 溶液濃度 水浴 溫度 淀粉溶液濃度0.5% 1.0% 1.5% 2.0%1.0% 37℃ 4min15s 4min42s 5min28s 6min39s50℃ 1min17s 1min50s 2min37s 3min7s75℃ 46s 52s 1min2s 1min8s(1)本實驗的原理是 和α﹣淀粉酶能催化分解淀粉。(2)據表中數據可知,淀粉褪色時間與 、 有關。(3)從實驗結果可知,該α﹣淀粉酶制劑對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與溫度有關, (選填“37”“50”或“75”)℃時,α﹣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效果最好。(2023春 瑞安市月考)果膠是植物細胞壁以及胞間層的主要成分之一。果膠酶能夠分解果膠,瓦解植物的細胞壁及胞間層,在果汁生產中應用果膠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請你完成以下有關果膠酶和果汁生產的實驗課題。操作 順序 項目 燒 杯燒杯1 燒杯2① 在燒杯中加入蘋果泥 20mL 20mL② 注入果膠酶溶液 2mL 0mL③ 注入蒸餾水 0mL 2mL④ 在恒溫水浴中保溫,并用玻璃棒不時攪拌 10min 10min(1)課題1:驗證果膠酶在果汁生產中的作用。按表格所示實驗方法及步驟,最后對燒杯中的物質過濾獲得兩份蘋果汁。根據果膠酶在果汁生產中的作用,預測實驗現象為 。(2)課題2:探索果膠酶催化果膠水解適宜的pH.取5個燒杯和5支試管分別編號后,完成操作①和②:①往5個燒杯中各加入20mL蘋果泥:②往5支試管中各注入果膠酶溶液;之后,有下面兩種操作:方法一:分別將試管中果膠酶溶液和燒杯中蘋果泥混合,把混合液pH分別調至4、6、7、8、10。方法二:分別將試管中果膠酶溶液和燒杯中蘋果泥的pH分別調至4、6、7、8、再把pH相同的果膠酶溶液和蘋果泥相混合。你認為哪種方法更為科學,請說明理由: 。(3)如果用曲線圖記錄實驗結果,根據你對酶特性的了解,在圖中選擇一個最可能是實驗結果的曲線圖: 。(2023 西湖區校級模擬)食用菠蘿前用食鹽水沒泡是一種習慣做法,小金同學認為其目的是為了抑制菠蘿蛋白酶的活性。某研究小組對于食鹽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蘿蛋白酶活性這一問題,設計實驗進行探究①取五只相同的試管,編號1~5,各加入5mL含菠蘿蛋白酶的鮮榨菠蘿汁②往編號1的試管中,添加_____,其他試管中按下表要求分別添加5mL不同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放在相同溫度的水中恒溫水浴③20min后測定各試管中菠蘿蛋白醛活性,并計算其相對活性。數據如下:編號 1 2 3 4 5質量分數(%) ? 0.0005 0.005 0.05 0.5酶的相對活性(%) 100 104.5 102.1 102.4 103.7(注:酶的相對活性越大,酶的活性越強。)根據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請將步驟②填寫完整 ,設計第1組(即編號1)實驗的目的是 。(2)在實驗過程中,設計水浴的溫度不能過高或過低,原因是過高或過低的溫度會影響 ,故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3)通過上述實驗判斷,小金同學的觀點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2023 海曙區校級三模)酶的催化效率不僅與溫度、酸堿度有關,還與離子種類有關。如氯離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銅離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鈉離子(Na+)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無影響。為了進一步探究硫酸根離子(S)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寧進行了如下實驗。試管號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餾水 碘液1 2mL 0 1mL 2滴2 2mL 1mL 0 2滴 第1步:取2支潔凈的試管,按表中從左到右的順序將藥品加入到相應的試管中。第2步:在2支試管中各加入1mL稀釋唾液,然后搖勻。第3步:將2支試管同時進行37℃的水浴加熱,觀察并記錄現象。(1)小寧的對探究硫酸根離子(S)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實驗設計合理嗎?說明理由: 。(2)如果硫酸根離子(S)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寧改進實驗后的現象應是 。(3)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學小興把2支試管同時分別握在左、右手心里,也達到了相同的實驗效果。請分析這種做法的優點: 。(2023春 濱江區校級月考)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過觀察反應過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氣泡從溶液中釋放的速度)來判斷H2O2分解反應的速度。請用所給的實驗材料和用具設計實驗,使其能同時驗證過氧化氫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寫出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并回答問題。實驗材料與用具:適宜濃度的H2O2溶液,蒸餾水,3.5% FeCl3溶液,0.01%的過氧化氫酶溶液,恒溫水浴鍋,試管。(1)實驗步驟:①取3支試管編號為甲、乙、丙,各加入等量且適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溫水浴鍋中保溫適當時間;②甲管加入適量的蒸餾水,乙管加入等量的3.5% FeCl3溶液,丙管加入 ;③觀察。(2)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整個實驗中,不同處理的試管中O2的釋放速度從快到慢依次是 。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3)如果僅將實驗中的恒溫水浴改為80℃,重做上述實驗,O2釋放的速度最快的是 ,原因是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2 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原卷版).docx 4.2 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