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5 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目錄模塊一 知己知彼 1模塊二 知識掌握 2知識點一、營養物質的利用 2知識點二、泌尿系統 3知識點三、水鹽平衡 7知識點四、代謝的多樣性 9模塊三 鞏固提高 12模塊一 知己知彼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1.知道糖類、脂肪、蛋白質在人體細胞中的利用過程。 2.說出代謝廢物的主要排泄途徑,列舉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器官及其功能,說出尿液的形成過程。 3.理解維持人體水鹽平衡的重要意義。 4.知道代謝的多樣性,能區分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自養和異養、腐生和寄生。 解讀1:腎臟和人體泌尿系統的結構及功能,常見的題型為選擇題和填空題,難度較小。 解讀2:血漿、原尿、尿液成分的區別,常見題型為選擇題,難度較小。 解讀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和填空題,難度適中。 解讀4:代謝廢物排出的途徑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的區別,常見題型為選擇題,難度較小。模塊二 知識掌握知識點一、營養物質的利用各種營養物質進入體內后,會通過各種途徑而被利用,從食物中獲得的營養物質除用來氧化供能外,還用來構成我們的身體。(一)糖類的吸收和利用(糖類代謝)(1)吸收:攝人人體的糖類(主要是淀粉)在 被消化成為 后,被小腸吸收進入循環系統。血液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2)利用:①血糖一部分被組織細胞氧化分解為 ,并釋放 供組織細胞進行生命活動;②一部分在肝臟與肌肉等組織細胞中以 的形式貯存起來;③還有部分多余的血糖轉變為 貯存起來。(二)脂肪的吸收和利用(脂肪代謝)(1)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在 內被消化成為 后,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2)利用:①部分可直接被組織細胞利用,分解成為 ,釋放 ;②另一部分脂肪貯存起來備用,當人體中的糖類供能不足時,貯存的脂肪可以被分解釋放能量,供細胞利用。(三)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蛋白質代謝)(1)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質在 內被消化成為 后,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2)利用:①在各種組織細胞中,可重新合成人體所特有的蛋白質;②可以在組織細胞內氧化分解供能,同時產生二氧化碳、水和含氮廢物,如尿素等;③可以合成 。(四)體內的能量代謝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在人體組織細胞中不斷地進行著合成與分解,新舊物質的不斷更替,伴隨著能量的貯存和釋放。因為能量貯存在有機物內,所以人體內物質的增減與能量的變化密切相關,可用下列式子表示:獲得的能量 = 消耗的能量+貯存的能量能量的獲得 > 能量的消耗→有機物積累增加(人的體重增加)能量的獲得 < 能量的消耗、有機物貯存減少(人的體重減少)知識點二、泌尿系統(一)排泄(1)概念:人體的代謝廢物通過一定途徑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排泄。(2)代謝廢物:是指人體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氧化分解有機物時產生的對人體有害或多余的物質,包括二氧化碳、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無機鹽等。(3)排泄的途徑排泄途徑 排出的廢物 廢物排出的形式呼吸系統 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水蒸氣) 氣體皮膚 一小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 汗液泌尿系統 絕大部分水、無機鹽、尿素、尿酸等 尿液(二)泌尿系統的組成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其中 是形成尿液的場所,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輸尿管是運送尿液到膀胱的通道;膀胱具有暫時貯存尿液的作用;尿道是將尿液排出體外的通道。(1)腎臟的結構包括三個部分,自外向內依次是腎皮質(顏色較深)、腎髓質(顏色較淺)以及腎髓質里呈漏斗狀的部分腎盂(與輸尿管連通)。腎臟的外面連著三根管道:腎動脈、腎靜脈和輸尿管。(2)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每個腎臟含有100多萬個腎單位。腎單位主要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其中腎小體是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的。①腎小球是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的,這些毛細血管最后匯成出球小動脈。②腎小囊是一種雙層壁的囊 ,腎小囊腔與腎小管相連。③腎小管細長曲折,分布在腎皮質和腎髓質中,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里流動的都是動脈血,出球小動脈比入球小動脈細,一方面由于入球小動脈中的血液部分轉化成原尿,血液量減少;另一方面可以增大腎小球內的壓力,有利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三)尿液的形成(1)腎小球的 作用形成原尿腎小球是由毛細血管網組成的血管球,通透性較強,當血液由入球小動脈進入腎小球時,除 外,其他物質(如水、無機鹽、尿素、尿酸等)都能通過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形成原尿。(2)腎小管的 作用形成尿液腎小囊中的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 等,經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進入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重新回到血液中,而原尿中的其余成分如水、無機鹽、尿素和尿酸等最終形成尿液。注意:血液流經腎小球時,沒有發生物質交換,只是血漿中的一些物質轉移了位置,因此,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和出球小動脈里流動的都是動脈血;血液流經腎小管外的毛細血管時發生物質交換,血液也就由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四)血漿、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區別成分 血漿 原尿 尿液大分子蛋白質 有 沒有 沒有葡萄糖 有 有 沒有氨基酸 有 有 沒有無機鹽 有 有 有尿素 有 有 有(五)尿液的排出尿液先進入腎盂匯集,再經輸尿管運送到膀胱暫時貯存,最后通過尿道排出體外。【能力拓展】排泄與排遺(1)排泄是指將人體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尿酸,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代謝廢物,經過循環系統的運輸,通過皮膚、肺、腎臟等器官排出體外的過程。排遺是指沒有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殘渣在消化道內形成糞便并通過肛門排出體外的過程。(2)對于腎小球和腎小囊的關系,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只手握拳相當于腎小球,另一只手拿一個較大的氣球,如果將握拳的手慢慢地向氣球按壓,氣球就會內陷把拳頭包住,這時,緊貼著拳頭的氣球壁相當于腎小囊內壁,外面的氣球壁相當于腎小囊外壁,兩者之間的空腔相當于腎小囊腔。(3)腎小球是一個毛細血管球,是由入球小動脈產生的分支形成的,另一端匯聚成出球小動脈。與體內的其他毛細血管不同,腎小球的兩端都連通著小動脈。出球小動脈的前端連通著腎小球,后端發出分支形成毛細血管纏繞在腎小管的周圍,因此,出球小動脈前后連通的都是毛細血管。(4)當腎功能衰竭而無法正常工作時,體內的代謝廢物就不能及時排出,人體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病癥,病情嚴重時,會因中毒而死亡。(5)某人體檢時,發現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若腎臟病變,則發生病變的部位最有可能是腎小管。(2022春 西湖區月考)如圖是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內的血液呈鮮紅色,②內血液呈暗紅色B.①、③、④、⑤內的液體均含水、無機鹽、尿素C.③血管內液體中的成分比④內液體多了葡萄糖D.⑤是腎小管,正常人此處能對很少部分的葡萄糖有重吸收作用(2020秋 寧波期末)如圖為人體的泌尿系統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尿素在是丙處形成的B.甲是人體內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C.血液中的代謝廢物經過甲處濾過和重吸收后形成尿液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會于乙處被重吸收(2023 天臺縣一模)如圖,微穿刺法是利用顯微操縱儀,將極細針管插入腎小體的囊腔中,抽取囊內液進行微量物質化學分析的方法,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是入球小動脈 B.②是出球小靜脈C.③中不含血細胞 D.④主要作用是重吸收(2021秋 寧波期末)如圖為一個腎單位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④中若含大分子蛋白質可能與③的病變有關B.⑥和⑦中液體成分相比較,二氧化碳含量減少C.①到②的過程中,血液從動脈血變為靜脈血D.正常人⑤中含有尿素、葡萄糖、無機鹽、水等(2023 寧波模擬)糖尿病藥物治療的臨床手段對病情的控制有限,而鄞州在未來社區健康場景建設中引入了AI技術,一旦發現患者的血糖有異,不僅家庭醫生會開具藥物處方,AI智慧干預系統還將開具運動和飲食處方。如表為該系統給一患者開具的營養早餐處方,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類型 推薦材料 食材質量蛋 雞蛋 50g奶 豆漿(無糖) 292g蔬菜 菠菜 195g主食 50%綠豆米飯 146gA.雞蛋中的蛋白質在胃內就開始初步消化B.糖尿病患者原尿中的葡萄糖能被腎小管全部重吸收C.小腸吸收的葡萄糖到達腦部細胞需要經過左心房1次D.為了穩定血糖,患者應該平衡膳食并加強體育鍛煉知識點三、水鹽平衡水鹽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自我調節的重要方面,對于維持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意義。(一)水的平衡(1)途徑:人體通過飲水進食、細胞的呼吸作用等方式獲得水分,通過呼吸、流汗、排尿、排糞等途徑排出水分,從而調節人體內水分的平衡。調節水分平衡的主要器官是腎臟。(2)水分平衡的調節:當體內水分過剩時,腎臟就會產生大量的尿液將體內多余的水分排出;當體內水分不足時,腎臟只產生少量的尿液。腎臟就是這樣來調節體內水分平衡的。(二)鹽的平衡(1)必要性:人體細胞周圍的液體細胞外液, 含有一定量的無機鹽,而且它們的含量必須保持相對穩定,細胞才能正常生活。(2)過程:如果我們喝很多水,又不增加鹽分,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低的尿液。如果我們攝人的鹽較多,又不多喝水,腎臟就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把體內多余的鹽分排出。腎臟就是這樣來調節體內的水鹽平衡,保持水和鹽的相對穩定的。(3)途徑:除了腎臟對水鹽平衡起到的重要作用外,皮膚和呼吸系統也承擔了部分功能。(三)腎臟對水鹽平衡的調節能力腎臟雖然對體內的水和鹽的濃度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出了腎臟的調節能力,人體內水鹽平衡就會失調,甚至導致人體死亡。(2022秋 寶山區期末)關于平衡與健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人一天攝入和排出的水量基本達成平衡B.人體的水分平衡主要通過腎臟來調節C.不同人對能量的需求不同D.人一天的能量攝入不足,會影響健康(2021秋 嘉興期末)水鹽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重要方面,對維持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呼吸和呼吸作用都能使人體獲得水分B.出汗、排尿、排糞都是人體內水分流失的途徑C.若攝入的鹽較多,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D.維持水鹽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腎臟(2022春 上城區月考)人體內水的平衡對于健康有著重要意義。圖甲是人體水平衡調節過程的部分示意圖。(1)食物是人體內水的主要來源之一。人體主要通過器官 吸收水的,也可以通過細胞的 (生理活動)得到水分。(2)根據圖甲分析,人體參與水平衡調節的系統有泌尿系統、神經系統、 (寫兩個)。(3)圖乙是某人汗液和尿液量隨環境溫度變化的曲線圖。結合圖甲,分析他在高溫環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多,未及時補充水分,腎小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作用 (選填“增強”、“減弱”或“不變”),以維持水鹽平衡。(2023 濱江區一模)感染新冠病毒后,患者體溫快速升高,醫生建議可適量飲用食鹽水、檸檬冰糖鹽水等電解質,口服退燒藥等方式緩解病情。(1)大量飲用電解質水后,腎臟的產尿量增多,并通過泌尿系統排出體外,以調節人體內的 平衡。(2)體溫升高的過程中,細胞通過 呼吸方式消耗氧氣、釋放能量,產熱量 散熱量(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導致呼吸和心跳頻率加快。當血氧飽和度低至一定值時,需要及時吸氧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3)發燒后,消化液中酶的活性減弱,食欲下降,患者的同化作用 異化作用(選填“強于”、“等于”或“弱于”),身體變得消瘦。知識點四、代謝的多樣性活的生物體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代謝,一旦代謝停止,生命便告終結,因此代謝是生物體最基本的特征。在代謝的基礎上,生物體才能表現出生長發育、繁殖、遺傳和變異等其他生命特征,因此代謝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一)概念:代謝是生物體生命活動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二)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1)同化作用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會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合成新的自身組成物質,并貯存能量的過程。同化作用為異化作用打下了物質基礎。按同化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將生物的營養方式分為 。①自養:各種植物能通過 ,將無機物直接制造成有機物并貯存能量,這種營養方式叫自養。光合細菌等也可以進行自養生活。②異養:人和動物等通過攝取 來獲得營養,不能直接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這種營養方式叫異養。不同生物獲得營養的方式不同:a.人和多數動物以捕食方式攝取營養。b.多數真菌和細菌等都可以從已死亡的、腐爛的生物體中獲得營養,這類生物為腐生生物,這種生活方式叫腐生。c.蛔蟲、病毒和結核桿菌等生活于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并從其體內或體表獲得營養,這類生物為寄生生物,這種生活方式叫寄生。(2)異化作用異化作用是指生物體不斷地氧化分解自身組成物質,釋放能量,并不斷排出代謝廢物的過程。如呼吸作用是生物異化作用的主要過程。異化作用為同化作用提供了能量,也為其他生命活動提供了能量。(3)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的區別與聯系項目 同化作用 異化作用區別 與環境的關系 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 向外界排出廢物物質代謝 合成自身新物質 分解自身物質能量代謝 貯存能量 釋放能量聯系 兩者在活細胞內同時進行,物質代謝過程中伴隨著能量代謝,同化作用為異化作用提供了物質基礎,異化作用為同化作用提供了能量(4)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之間的相對強度變化一段時間內, 如果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身體就會生長或長胖;相反,如果異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身體就會逐漸消瘦。正常情況下,青少年的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身體迅速生長;老年人的異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身體逐漸消瘦。但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強度的大小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的,因此,青少年要想健康成長,必須攝入一定量的營養物質 。【能力拓展】寄生是指一種生物長期或暫時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并從后者那里吸取營養物質來維持其生活的一種種間關系。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寄生生物;被寄生的生物叫寄主,也叫宿主。根據寄生的場所可把寄生生物分為兩類:一類是寄生在寄主體內的,稱為體內寄生生物,如姻蟲、絳蟲、血吸蟲、病毒等;另一類是寄生在寄主體表的,稱為體表寄生生物,如虱、蚤、疥螨等。(2021 拱墅區模擬)播種在土壤里的一粒大豆種子,它的胚正在迅速生長成為大豆苗(尚未長出綠葉)。下列關于該胚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B.能進行呼吸作用C.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 D.有機物含量增加(2023春 西湖區校級月考)杭州某中學的小金同學早晨僅吃了一小片奶油面包就匆匆去參加體育中考的1000米長跑項目和跳繩項目。考試后小金感到頭暈乏力,雙腿酸脹。請回答下列問題:(1)跳繩過程中,小金跳得大汗淋漓,但體溫保持不變,此時其機體的產熱 散熱(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奶油面包中的淀粉在小金體內經消化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在神經和激素的共同調節下一部分轉化成貯存在骨骼肌中的肌糖原,這一過程屬于新陳代謝的 作用(選填“同化”或“異化”)。(3)跑步后小金感到雙腿酸脹的原因是 。(4)有人說小金膽囊所分泌的膽汁能幫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并說明理由: 。(2022秋 德清縣期末)小華同學早晨只吃了幾口白米粥就匆忙去上學了,在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中進行較劇烈的跑步運動后,小華感到頭暈乏力,雙腿酸脹。請結合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部分系統的生理活動簡單模式圖(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白米粥中的淀粉通過小華體內B系統轉化為葡萄糖,葡萄糖在體內氧化分解放出能量,這一過程屬于新陳代謝的 (選填“同化”或“異化”)作用。以下兩份早餐從營養均衡角度分析,小華應該選用 。A.雞蛋、牛奶、牛排B.白米粥、青菜、肉包(2)小華體內的葡萄糖經過細胞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所產生的代謝廢物可以通過圖中D系統和 (填字母)系統排出體外。(3)運動后小華感到頭暈乏力的最可能原因是 ;雙腿酸脹的原因是 。模塊三 鞏固提高(2022秋 余杭區校級月考)關于呼吸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提倡慢跑,可防止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使人體肌肉酸脹B.零上低溫貯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加快有機物的分解C.呼吸作用是同化作用的主要過程,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D.酵母菌無氧呼吸不產生氣體,產生的酒精含量達到一定量時會毒害自身(2022秋 余杭區校級月考)下列有關人體代謝的敘述,錯誤的是( )A.食物中的淀粉通過人體消化、吸收以及血液的運輸,在肝細胞內轉變成肝糖元的過程屬于同化作用B.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7℃,這是人體內大多數酶發揮催化作用的最適宜溫度C.人體對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量極少,但不攝入維生素和礦物質也會影響健康D.劇烈運動時,人體肌肉細胞內的有機物分解,為肌細胞收縮提供能量,這一過程屬于同化作用(2020秋 江山市校級月考)下列有關人體新陳代謝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人和酵母菌的代謝類型是相同的B.淀粉在小腸內最終被氧化分解成葡萄糖C.劇烈運動后喝點淡鹽水的目的只是為了補充無機鹽D.人體的消化吸收屬于人體的同化作用(2023 嵊州市模擬)如圖為甲、乙兩人腎臟內流動的液體中葡萄糖含量變化曲線,其中①②③表示組成腎單位的有關結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①是腎小球,其內液體為原尿B.②為腎小囊,其內液體為尿液C.③是腎小管,其內液體為血液D.④內液體為尿液,甲的腎小管可能有病變(2023 西湖區模擬)如圖中a、b、c、d表示心臟的四個腔,A、B表示人體身上的兩個器官,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A是腎臟,則血管②中的血液與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增加B.若A是小腸,則血管②中的血液與血管①中相比營養物質較豐富C.器官B是肺,血管③中流靜脈血,血管④中流動脈血D.器官B是肺,血管③連接右心房,血管④連接左心室(2023 紹興模擬)下列能正確表示尿液形成過程的是( )A.血漿 原尿 尿液B.血漿 原尿 尿液C.血漿 原尿 尿液D.血漿 原尿 尿液(2023春 濱江區校級月考)如圖為人體內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圖中①、②、③表示的結構(或生理作用)分別是( )A.動脈、重吸收、濾過 B.靜脈、濾過、重吸收C.靜脈、重吸收、濾過 D.動脈、濾過、重吸收(2022秋 嵊州市期末)如圖是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部分物質交換示意圖,a~f 為各種血管,①、②為相關氣體,③為相關液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與c相比,d中血液含氧量明顯增多B.與e相比,f中血液含氮廢物含量明顯減少C.尿液排出體外的途徑:腎→膀胱→輸尿管→體外D.肋間外肌和膈肌舒張時,氣體②進入肺,氧氣進入血液后首先到達心臟四個腔中的右心房(2021秋 湖州期末)人體內連續發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動可用流程圖來表示。以下流程圖正確的是( )A.尿液形成的途徑:血液→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尿液B.外界空氣進入人體肺部:鼻腔→咽→氣管→喉→支氣管→肺C.食物通過消化道的次序:口腔→咽→食道→小腸→胃→大腸→肛門D.血液循環的規律:心房→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心室(2022春 上城區校級月考)取某健康成年人的血漿、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進行分析比較,得到如題表數據。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成分 血漿 原尿 尿液蛋白質(克/100毫升) 8 0.03 0葡萄糖(克/100毫升) 0.1 0.1 0尿素(克/100毫升) 0.03 0.03 1.8A.血漿中的蛋白質含量為8,原尿中蛋白質含量為0.03,這是通過過濾作用實現的B.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為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這是因為葡萄糖被腎小管重吸收C.尿液中尿素含量為1.8,比原尿含量明顯升高,這是由于腎小管發生病變引起的D.血漿和原尿中尿素的含量相同,說明尿素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2021秋 衢江區期末)1924年科學家檢測了腎單位內的葡萄糖含量變化情況。如圖示意A、B、C分別代表腎單位的結構,其中C的結構名稱和生理過程分別是( )A.腎小球、濾過作用 B.腎小管、濾過作用C.腎小球、重吸收作用 D.腎小管、重吸收作用(2022春 慈溪市校級月考)人體是一個協調配合、和諧統一的整體。圖中①②代表相關氣體,③⑥代表生理過程,據圖回答:(1)水、無機鹽、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食物中不能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的是 。(2)肺泡與血液之間通過 作用進行氣體①②的交換,經過氣體交換后,血管內血液變成了 血。(3)人體的代謝終產物中排出體外途徑最多的物質是 。(4)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約有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約為1.5升,這與圖中④表示的 有關。(2021秋 拱墅區期末)某糖尿病患者,在沒有飲酒的情況下,尿液中檢出大量酒精。分析并回答問題:(1)該患者血液流經腎小球時發生 作用在腎小囊中形成原尿;當原尿中葡萄糖濃度超過腎小管對葡萄糖的最大轉運量時,多余的葡萄糖無法被 ,會隨尿液排出。(2)研究人員檢測出該患者尿液中有正常人沒有的假絲酵母菌,而假絲酵母菌可利用尿液中的葡萄糖作為原料進行發酵產生酒精,寫出此過程的文字表達式 。研究人員進一步實驗發現,發酵的場所是膀胱。根據泌尿系統結構和功能分析,膀胱成為發酵場所的原因是 。(2021秋 江干區期末)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在北京去世,年僅56歲。1926年,梁啟超因小便出血住院,后病情惡化。據說限于當時醫療水平,醫生在手術治療中誤將其健康的右腎當作病變的左腎切除,誘發其三年后去世。(1)小便出血可能是因為腎小球在 作用時有血細胞進入原尿;(2)尿液中含氮廢物是 (選填“蛋白質”或“淀粉”)分解的產物;(3)在現代醫學技術下梁的腎臟功能衰竭后可采用 (填序號)方法維持生命①用人工腎(替代腎臟功能的機器)做透析 ②腎移植(健康腎移植給患者)(4)若梁的血型為A型,則手術中醫生可為他輸入的血型有 。4.5 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目錄模塊一 知己知彼 1模塊二 知識掌握 2知識點一、營養物質的利用 2知識點二、泌尿系統 3知識點三、水鹽平衡 9知識點四、代謝的多樣性 12模塊三 鞏固提高 16模塊一 知己知彼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1.知道糖類、脂肪、蛋白質在人體細胞中的利用過程。 2.說出代謝廢物的主要排泄途徑,列舉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器官及其功能,說出尿液的形成過程。 3.理解維持人體水鹽平衡的重要意義。 4.知道代謝的多樣性,能區分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自養和異養、腐生和寄生。 解讀1:腎臟和人體泌尿系統的結構及功能,常見的題型為選擇題和填空題,難度較小。 解讀2:血漿、原尿、尿液成分的區別,常見題型為選擇題,難度較小。 解讀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和填空題,難度適中。 解讀4:代謝廢物排出的途徑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的區別,常見題型為選擇題,難度較小。模塊二 知識掌握知識點一、營養物質的利用各種營養物質進入體內后,會通過各種途徑而被利用,從食物中獲得的營養物質除用來氧化供能外,還用來構成我們的身體。(一)糖類的吸收和利用(糖類代謝)(1)吸收:攝人人體的糖類(主要是淀粉)在小腸內被消化成為葡萄糖后,被小腸吸收進入循環系統。血液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2)利用:①血糖一部分被組織細胞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供組織細胞進行生命活動;②一部分在肝臟與肌肉等組織細胞中以糖元的形式貯存起來;③還有部分多余的血糖轉變為脂肪貯存起來。(二)脂肪的吸收和利用(脂肪代謝)(1)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在小腸內被消化成為甘油和脂肪酸后,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2)利用:①部分可直接被組織細胞利用,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②另一部分脂肪貯存起來備用,當人體中的糖類供能不足時,貯存的脂肪可以被分解釋放能量,供細胞利用。(三)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蛋白質代謝)(1)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質在小腸內被消化成為氨基酸后,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2)利用:①在各種組織細胞中,可重新合成人體所特有的蛋白質;②可以在組織細胞內氧化分解供能,同時產生二氧化碳、水和含氮廢物,如尿素等;③可以合成糖類和脂肪。(四)體內的能量代謝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在人體組織細胞中不斷地進行著合成與分解,新舊物質的不斷更替,伴隨著能量的貯存和釋放。因為能量貯存在有機物內,所以人體內物質的增減與能量的變化密切相關,可用下列式子表示:獲得的能量 = 消耗的能量+貯存的能量能量的獲得 > 能量的消耗→有機物積累增加(人的體重增加)能量的獲得 < 能量的消耗、有機物貯存減少(人的體重減少)知識點二、泌尿系統(一)排泄(1)概念:人體的代謝廢物通過一定途徑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排泄。(2)代謝廢物:是指人體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氧化分解有機物時產生的對人體有害或多余的物質,包括二氧化碳、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無機鹽等。(3)排泄的途徑排泄途徑 排出的廢物 廢物排出的形式呼吸系統 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水蒸氣) 氣體皮膚 一小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 汗液泌尿系統 絕大部分水、無機鹽、尿素、尿酸等 尿液(二)泌尿系統的組成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其中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場所,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輸尿管是運送尿液到膀胱的通道;膀胱具有暫時貯存尿液的作用;尿道是將尿液排出體外的通道。(1)腎臟的結構包括三個部分,自外向內依次是腎皮質(顏色較深)、腎髓質(顏色較淺)以及腎髓質里呈漏斗狀的部分腎盂(與輸尿管連通)。腎臟的外面連著三根管道:腎動脈、腎靜脈和輸尿管。(2)腎單位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每個腎臟含有100多萬個腎單位。腎單位主要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其中腎小體是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的。①腎小球是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的,這些毛細血管最后匯成出球小動脈。②腎小囊是一種雙層壁的囊 ,腎小囊腔與腎小管相連。③腎小管細長曲折,分布在腎皮質和腎髓質中,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里流動的都是動脈血,出球小動脈比入球小動脈細,一方面由于入球小動脈中的血液部分轉化成原尿,血液量減少;另一方面可以增大腎小球內的壓力,有利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三)尿液的形成(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腎小球是由毛細血管網組成的血管球,通透性較強,當血液由入球小動脈進入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其他物質(如水、無機鹽、尿素、尿酸等)都能通過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形成原尿。(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腎小囊中的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經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進入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重新回到血液中,而原尿中的其余成分如水、無機鹽、尿素和尿酸等最終形成尿液。注意:血液流經腎小球時,沒有發生物質交換,只是血漿中的一些物質轉移了位置,因此,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和出球小動脈里流動的都是動脈血;血液流經腎小管外的毛細血管時發生物質交換,血液也就由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四)血漿、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區別成分 血漿 原尿 尿液大分子蛋白質 有 沒有 沒有葡萄糖 有 有 沒有氨基酸 有 有 沒有無機鹽 有 有 有尿素 有 有 有(五)尿液的排出尿液先進入腎盂匯集,再經輸尿管運送到膀胱暫時貯存,最后通過尿道排出體外。【能力拓展】排泄與排遺(1)排泄是指將人體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尿酸,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代謝廢物,經過循環系統的運輸,通過皮膚、肺、腎臟等器官排出體外的過程。排遺是指沒有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殘渣在消化道內形成糞便并通過肛門排出體外的過程。(2)對于腎小球和腎小囊的關系,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只手握拳相當于腎小球,另一只手拿一個較大的氣球,如果將握拳的手慢慢地向氣球按壓,氣球就會內陷把拳頭包住,這時,緊貼著拳頭的氣球壁相當于腎小囊內壁,外面的氣球壁相當于腎小囊外壁,兩者之間的空腔相當于腎小囊腔。(3)腎小球是一個毛細血管球,是由入球小動脈產生的分支形成的,另一端匯聚成出球小動脈。與體內的其他毛細血管不同,腎小球的兩端都連通著小動脈。出球小動脈的前端連通著腎小球,后端發出分支形成毛細血管纏繞在腎小管的周圍,因此,出球小動脈前后連通的都是毛細血管。(4)當腎功能衰竭而無法正常工作時,體內的代謝廢物就不能及時排出,人體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病癥,病情嚴重時,會因中毒而死亡。(5)某人體檢時,發現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若腎臟病變,則發生病變的部位最有可能是腎小管。(2022春 西湖區月考)如圖是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內的血液呈鮮紅色,②內血液呈暗紅色B.①、③、④、⑤內的液體均含水、無機鹽、尿素C.③血管內液體中的成分比④內液體多了葡萄糖D.⑤是腎小管,正常人此處能對很少部分的葡萄糖有重吸收作用【解答】解:A、腎動脈屬于體循環,里面流的是含氧多的動脈血,通過入球小動脈進入到腎小球,因為沒有發生氣體交換,故仍然是動脈血,在流經腎小球時,由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大分子的蛋白質和血細胞,其他小分子的如: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等物質被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而剩下的物質通過出球小動脈流出,由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過程,并沒有發生氣體交換,故紅細胞運輸的氧并沒有減少,故血液仍然是動脈血。因此,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中的血液均是動脈血。不符合題意;B、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原尿流經⑤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形成原尿時,由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質、血細胞沒有被濾過,其他小分子物質過濾到腎小囊腔里形成原尿。原尿在經過腎小管時,經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①、③、④、⑤內的液體均含水、無機鹽、尿素,符合題意;C、腎小球的濾過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與血液相比沒有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③血管血液中的成分與④內原尿都有葡萄糖,不符合題意;D、⑤腎小管對原尿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重吸收回血液,不符合題意。故選:B。(2020秋 寧波期末)如圖為人體的泌尿系統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尿素在是丙處形成的B.甲是人體內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C.血液中的代謝廢物經過甲處濾過和重吸收后形成尿液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會于乙處被重吸收【解答】解:A、尿素是人體組織細胞進行生理活動時產生的,并不是在丙處所形成的,A錯誤。B、排泄的途徑有三條,一是二氧化碳和水以氣體的形式由呼吸系統排出,二是水分、無機鹽以汗液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三是水、無機鹽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所以甲腎臟并不是唯一的排泄器官。B錯誤。C、甲是腎臟,代謝廢物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以及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尿液。C正確。D、原尿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大部分的水會被重吸收到血液中,并不是在乙處被重吸收。D錯誤。故選:C。(2023 天臺縣一模)如圖,微穿刺法是利用顯微操縱儀,將極細針管插入腎小體的囊腔中,抽取囊內液進行微量物質化學分析的方法,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是入球小動脈 B.②是出球小靜脈C.③中不含血細胞 D.④主要作用是重吸收【解答】解:AB、腎小球相連的兩條血管分別是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內流動脈血,所以①是入球小動脈,②是出球小動脈,A正確,B錯誤。C、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正常情況下,微吸管提取的③囊內液中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C正確。D、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④的主要作用是重吸收,D正確。故選:B。(2021秋 寧波期末)如圖為一個腎單位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④中若含大分子蛋白質可能與③的病變有關B.⑥和⑦中液體成分相比較,二氧化碳含量減少C.①到②的過程中,血液從動脈血變為靜脈血D.正常人⑤中含有尿素、葡萄糖、無機鹽、水等【解答】解:A、④腎小囊內流動的是原尿,原尿的成分是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等,大分子蛋白質不能濾過,若原尿中有蛋白質,說明③腎小球出現了問題。A正確。B、⑥腎靜脈和⑦腎動脈中液體成分相比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錯誤。C、①入球小動脈和②出球小動脈內均流動脈血,C錯誤。D、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壁的上皮細胞重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沒有被重吸收的物質如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則形成了尿液。所以正常人⑤腎小管內不含葡萄糖,D錯誤。故選:A。(2023 寧波模擬)糖尿病藥物治療的臨床手段對病情的控制有限,而鄞州在未來社區健康場景建設中引入了AI技術,一旦發現患者的血糖有異,不僅家庭醫生會開具藥物處方,AI智慧干預系統還將開具運動和飲食處方。如表為該系統給一患者開具的營養早餐處方,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類型 推薦材料 食材質量蛋 雞蛋 50g奶 豆漿(無糖) 292g蔬菜 菠菜 195g主食 50%綠豆米飯 146gA.雞蛋中的蛋白質在胃內就開始初步消化B.糖尿病患者原尿中的葡萄糖能被腎小管全部重吸收C.小腸吸收的葡萄糖到達腦部細胞需要經過左心房1次D.為了穩定血糖,患者應該平衡膳食并加強體育鍛煉【解答】解:A、蛋白質在胃內被初步分解為多肽,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A正確。B、正常情況下,腎小管能夠吸收全部的葡萄糖。若腎小管出現病變,血液流經腎臟形成尿液時,一部分血糖會進入尿液形成糖尿,糖尿病患者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被腎小管全部重吸收,B錯誤。C、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腸吸收的營養物質經過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腦部的毛細血管→腦細胞。腸吸收的葡萄糖到達腦部細胞需要經過左心房1次,C正確。D、糖尿病多與生活習慣相關,大部分病人由于飲食結構不合理,且缺乏運動,所以,為了穩定血糖,患者應該平衡膳食并加強體育鍛煉,D正確。故選:B。知識點三、水鹽平衡水鹽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自我調節的重要方面,對于維持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意義。(一)水的平衡(1)途徑:人體通過飲水進食、細胞的呼吸作用等方式獲得水分,通過呼吸、流汗、排尿、排糞等途徑排出水分,從而調節人體內水分的平衡。調節水分平衡的主要器官是腎臟。(2)水分平衡的調節:當體內水分過剩時,腎臟就會產生大量的尿液將體內多余的水分排出;當體內水分不足時,腎臟只產生少量的尿液。腎臟就是這樣來調節體內水分平衡的。(二)鹽的平衡(1)必要性:人體細胞周圍的液體細胞外液, 含有一定量的無機鹽,而且它們的含量必須保持相對穩定,細胞才能正常生活。(2)過程:如果我們喝很多水,又不增加鹽分,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低的尿液。如果我們攝人的鹽較多,又不多喝水,腎臟就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把體內多余的鹽分排出。腎臟就是這樣來調節體內的水鹽平衡,保持水和鹽的相對穩定的。(3)途徑:除了腎臟對水鹽平衡起到的重要作用外,皮膚和呼吸系統也承擔了部分功能。(三)腎臟對水鹽平衡的調節能力腎臟雖然對體內的水和鹽的濃度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出了腎臟的調節能力,人體內水鹽平衡就會失調,甚至導致人體死亡。(2022秋 寶山區期末)關于平衡與健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人一天攝入和排出的水量基本達成平衡B.人體的水分平衡主要通過腎臟來調節C.不同人對能量的需求不同D.人一天的能量攝入不足,會影響健康【解答】解:A、人一天攝入和排出的水量基本達成平衡,A正確;B、人體的水分平衡主要通過腎臟來調節,B正確;C、不同人對能量的需求不同,C正確;D、人一天的能量攝入不足,不會影響健康,D錯誤。故選:D。(2021秋 嘉興期末)水鹽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重要方面,對維持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呼吸和呼吸作用都能使人體獲得水分B.出汗、排尿、排糞都是人體內水分流失的途徑C.若攝入的鹽較多,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D.維持水鹽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腎臟【解答】解:A、呼吸是指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該過程并不能使人體獲得水分,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會產生水分,錯誤。B、出汗、排尿、排糞都是人體內水分流失的途徑,正確。C、若攝入的鹽較多,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正確。D、維持水鹽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腎臟,正確。故選:A。(2022春 上城區月考)人體內水的平衡對于健康有著重要意義。圖甲是人體水平衡調節過程的部分示意圖。(1)食物是人體內水的主要來源之一。人體主要通過器官 小腸 吸收水的,也可以通過細胞的 呼吸作用 (生理活動)得到水分。(2)根據圖甲分析,人體參與水平衡調節的系統有泌尿系統、神經系統、 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 (寫兩個)。(3)圖乙是某人汗液和尿液量隨環境溫度變化的曲線圖。結合圖甲,分析他在高溫環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多,未及時補充水分,腎小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作用 增強 (選填“增強”、“減弱”或“不變”),以維持水鹽平衡。【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人體吸收的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小腸。人體內的水分平衡對實現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維持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人體增加水分的方式除了直接飲水外,還有食物帶進的水和營養物質經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水兩種來源;人體水分流失的方式除了流汗和排尿外,還有通過呼吸和排便流失水分。(2)水平衡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調節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根據圖甲分析,所以人體參與水平衡調節的系統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3)圖乙顯示25~35℃時,尿液量很低,分析原因是:25~35℃時,人體大量出汗,使血漿滲透壓升高,滲透壓感受器興奮,下丘腦分泌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增強,使尿量減少。故答案為:(1)小腸;呼吸作用。(2)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3)增強。(2023 濱江區一模)感染新冠病毒后,患者體溫快速升高,醫生建議可適量飲用食鹽水、檸檬冰糖鹽水等電解質,口服退燒藥等方式緩解病情。(1)大量飲用電解質水后,腎臟的產尿量增多,并通過泌尿系統排出體外,以調節人體內的 水鹽 平衡。(2)體溫升高的過程中,細胞通過 有氧 呼吸方式消耗氧氣、釋放能量,產熱量 大于 散熱量(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導致呼吸和心跳頻率加快。當血氧飽和度低至一定值時,需要及時吸氧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3)發燒后,消化液中酶的活性減弱,食欲下降,患者的同化作用 弱于 異化作用(選填“強于”、“等于”或“弱于”),身體變得消瘦。【解答】解:(1)人體排出尿液,不僅起到排出廢物的作用,而且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含量,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大量飲用電解質水后,腎臟的產尿量增多,并通過泌尿系統排出體外,以調節人體內的水鹽平衡。(2)體溫調節是指溫度感受器接受體內、外環境溫度的刺激,通過體溫調節中樞的活動,相應地引起內分泌腺、骨骼肌、皮膚血管和汗腺等組織器官活動的改變,從而調整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使體溫保持在相對恒定的水平。感染新冠病毒后,患者體溫快速升高,在該過程中,組織細胞主要通過有氧呼吸的方式消耗氧氣、釋放能量,產熱量大于散熱量,導致呼吸和心跳頻率加快。(3)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謝)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異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謝)是指生物體能夠把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終產物排出體外的變化過程。發燒后,消化液中酶的活性減弱,食欲下降,患者的同化作用弱于異化作用,身體變得消瘦。故答案為:(1)水鹽(2)大于(3)弱于知識點四、代謝的多樣性活的生物體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代謝,一旦代謝停止,生命便告終結,因此代謝是生物體最基本的特征。在代謝的基礎上,生物體才能表現出生長發育、繁殖、遺傳和變異等其他生命特征,因此代謝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一)概念:代謝是生物體生命活動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二)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1)同化作用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會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合成新的自身組成物質,并貯存能量的過程。同化作用為異化作用打下了物質基礎。按同化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將生物的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①自養:各種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直接制造成有機物并貯存能量,這種營養方式叫自養。光合細菌等也可以進行自養生活。②異養:人和動物等通過攝取現成的有機物來獲得營養,不能直接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這種營養方式叫異養。不同生物獲得營養的方式不同:a.人和多數動物以捕食方式攝取營養。b.多數真菌和細菌等都可以從已死亡的、腐爛的生物體中獲得營養,這類生物為腐生生物,這種生活方式叫腐生。c.蛔蟲、病毒和結核桿菌等生活于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并從其體內或體表獲得營養,這類生物為寄生生物,這種生活方式叫寄生。(2)異化作用異化作用是指生物體不斷地氧化分解自身組成物質,釋放能量,并不斷排出代謝廢物的過程。如呼吸作用是生物異化作用的主要過程。異化作用為同化作用提供了能量,也為其他生命活動提供了能量。(3)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的區別與聯系項目 同化作用 異化作用區別 與環境的關系 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 向外界排出廢物物質代謝 合成自身新物質 分解自身物質能量代謝 貯存能量 釋放能量聯系 兩者在活細胞內同時進行,物質代謝過程中伴隨著能量代謝,同化作用為異化作用提供了物質基礎,異化作用為同化作用提供了能量(4)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之間的相對強度變化一段時間內, 如果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身體就會生長或長胖;相反,如果異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身體就會逐漸消瘦。正常情況下,青少年的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身體迅速生長;老年人的異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身體逐漸消瘦。但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強度的大小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的,因此,青少年要想健康成長,必須攝入一定量的營養物質 。【能力拓展】寄生是指一種生物長期或暫時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并從后者那里吸取營養物質來維持其生活的一種種間關系。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寄生生物;被寄生的生物叫寄主,也叫宿主。根據寄生的場所可把寄生生物分為兩類:一類是寄生在寄主體內的,稱為體內寄生生物,如姻蟲、絳蟲、血吸蟲、病毒等;另一類是寄生在寄主體表的,稱為體表寄生生物,如虱、蚤、疥螨等。(2021 拱墅區模擬)播種在土壤里的一粒大豆種子,它的胚正在迅速生長成為大豆苗(尚未長出綠葉)。下列關于該胚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B.能進行呼吸作用C.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 D.有機物含量增加【解答】解:A、由題可知,大豆種子的胚正在迅速生長成為大豆苗(尚未長出綠葉),胚中不含葉綠體,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所以不能進行光合作用,A正確。B、該大豆種子能萌發,說明胚是有生命的,具有活細胞,呼吸作用在活細胞中都能進行,B正確。C、由“胚正在迅速生長”可知,胚既然能夠生長,必然能進行同化作用,并且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C正確。D、大豆種子是雙子葉植物,無胚乳,當種子需要進一步發芽時,由于沒有胚乳提供有機物,只能消耗儲存在胚中的有機物,因此胚中的有機物減少,D錯誤。故選:D。(2023春 西湖區校級月考)杭州某中學的小金同學早晨僅吃了一小片奶油面包就匆匆去參加體育中考的1000米長跑項目和跳繩項目。考試后小金感到頭暈乏力,雙腿酸脹。請回答下列問題:(1)跳繩過程中,小金跳得大汗淋漓,但體溫保持不變,此時其機體的產熱 等于 散熱(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奶油面包中的淀粉在小金體內經消化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在神經和激素的共同調節下一部分轉化成貯存在骨骼肌中的肌糖原,這一過程屬于新陳代謝的 同化 作用(選填“同化”或“異化”)。(3)跑步后小金感到雙腿酸脹的原因是 小金在跑步過程中,腿部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了乳酸 。(4)有人說小金膽囊所分泌的膽汁能幫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并說明理由: 不同意,因為膽囊的作用是儲存膽汁,幫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的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 。【解答】解:(1)因為只有產熱和散熱保持平衡,才能維持正常的體溫。跳繩過程中,小金跳得大汗淋漓,但體溫保持不變,此時其機體的產熱等于散熱。(2)同化作用是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一個重要過程,指生物把消化后的營養重新組合,形成有機物和貯存能量的過程。奶油面包中的淀粉在小金體內經消化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在神經和激素的共同調節下一部分轉化成貯存在骨骼肌中的肌糖原,這一過程屬于新陳代謝的同化作用。(3)跑步后小金感到雙腿酸脹的原因是:小金在跑步過程中,腿部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了乳酸。(4)有人說小金膽囊所分泌的膽汁能幫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不同意這種說法,因為膽囊的作用是儲存膽汁,幫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的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故答案為:(1)等于(2)同化(3)小金在跑步過程中,腿部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了乳酸(4)不同意,因為膽囊的作用是儲存膽汁,幫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的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2022秋 德清縣期末)小華同學早晨只吃了幾口白米粥就匆忙去上學了,在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中進行較劇烈的跑步運動后,小華感到頭暈乏力,雙腿酸脹。請結合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部分系統的生理活動簡單模式圖(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白米粥中的淀粉通過小華體內B系統轉化為葡萄糖,葡萄糖在體內氧化分解放出能量,這一過程屬于新陳代謝的 異化 (選填“同化”或“異化”)作用。以下兩份早餐從營養均衡角度分析,小華應該選用 B 。A.雞蛋、牛奶、牛排B.白米粥、青菜、肉包(2)小華體內的葡萄糖經過細胞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所產生的代謝廢物可以通過圖中D系統和 A (填字母)系統排出體外。(3)運動后小華感到頭暈乏力的最可能原因是 血液中血糖濃度和氧氣含量過低 ;雙腿酸脹的原因是 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 。【解答】解:(1)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異化作用是指生物體能夠把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終產物排出體外的變化過程。因此,白米粥中的淀粉通過小華體內B消化系統轉化為葡萄糖,葡萄糖在體內氧化分解放出能量,屬于異化作用。A選項中,雞蛋、牛奶富含蛋白質,牛排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缺少糖類和維生素;B選項中,白米粥富含淀粉,青菜富含維生素,肉包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營養比較全面,故選:B。(2)人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徑主要有三條:①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膚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呼吸系統排出;③絕大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廢物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因此,小華體內的葡萄糖經過細胞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所產生的代謝廢物可以通過圖中D泌尿系統和A呼吸系統排出。(3)運動會消耗大量的糖類和氧氣,使血液中血糖濃度和氧氣含量過低,所以小華運動后會出現頭暈乏力。雙腿酸脹的原因是人體肌細胞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積累在體內,所以會感覺酸痛。故答案為:(1)異化;B(2)A(3)血液中血糖濃度和氧氣含量過低;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模塊三 鞏固提高(2022秋 余杭區校級月考)關于呼吸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提倡慢跑,可防止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使人體肌肉酸脹B.零上低溫貯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加快有機物的分解C.呼吸作用是同化作用的主要過程,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D.酵母菌無氧呼吸不產生氣體,產生的酒精含量達到一定量時會毒害自身【解答】解:A、慢跑時進行有氧呼吸運動,可防止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使人體肌肉酸脹,A正確。B、零度以上低溫貯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減少有機物的分解,B錯誤。C、呼吸作用是異化作用的主要過程,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C錯誤;D、酒精發酵時需要先通氣后密封,先通氣的目的是讓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而密封的目的是讓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D錯誤。故選:A。(2022秋 余杭區校級月考)下列有關人體代謝的敘述,錯誤的是( )A.食物中的淀粉通過人體消化、吸收以及血液的運輸,在肝細胞內轉變成肝糖元的過程屬于同化作用B.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7℃,這是人體內大多數酶發揮催化作用的最適宜溫度C.人體對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量極少,但不攝入維生素和礦物質也會影響健康D.劇烈運動時,人體肌肉細胞內的有機物分解,為肌細胞收縮提供能量,這一過程屬于同化作用【解答】解:A、食物中的淀粉通過人體消化、吸收以及血液的運輸,在肝細胞內轉變成肝糖原的過程屬于同化作用,A正確。B、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溫度,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7℃,這是人體內大多數酶發揮催化作用的最適宜溫度,B正確。C、人體對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量極少,對人體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營養物質所不能代替的,人體一旦缺乏,就會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甚至患病,C正確。D、劇烈運動時,人體肌肉細胞內的有機物分解,為肌細胞收縮提供能量,這一過程屬于異化作用,D錯誤。故選:D。(2020秋 江山市校級月考)下列有關人體新陳代謝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人和酵母菌的代謝類型是相同的B.淀粉在小腸內最終被氧化分解成葡萄糖C.劇烈運動后喝點淡鹽水的目的只是為了補充無機鹽D.人體的消化吸收屬于人體的同化作用【解答】解:A、人的代謝類型是異養需氧型,酵母菌的代謝類型是兼性厭氧型,A錯誤。B、在小腸內,淀粉在胰液和腸液的作用下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葡萄糖在人體內被氧化分解,最終代謝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淀粉在小腸內被消化成葡萄糖后,最終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B錯誤。C、劇烈運動時水和無機鹽會隨汗液流失,劇烈運動后喝點淡鹽水是為了補充水和無機鹽,維持水、鹽代謝平衡。所以不只是為了補充無機鹽,C錯誤。D、人體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經過一系列的變化,轉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并且儲存了能量,這種變化叫做同化作用;與此同時,構成身體的一部分物質不斷分解,同時釋放出能量,并且把分解所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異化作用。所以人體的消化吸收屬于人體的同化作用,D正確。故選:D。(2023 嵊州市模擬)如圖為甲、乙兩人腎臟內流動的液體中葡萄糖含量變化曲線,其中①②③表示組成腎單位的有關結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①是腎小球,其內液體為原尿B.②為腎小囊,其內液體為尿液C.③是腎小管,其內液體為血液D.④內液體為尿液,甲的腎小管可能有病變【解答】解:A、①是腎小球,其內液體為血液,A錯誤。B、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②為腎小囊,其內液體為原尿,B錯誤。C、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末端流出形成尿液。③是腎小管,其內液體為尿液,C錯誤。D、甲的葡萄糖一部分隨尿液排出,可能是腎小管病變,不能重吸收全部葡萄糖,D正確。故選:D。(2023 西湖區模擬)如圖中a、b、c、d表示心臟的四個腔,A、B表示人體身上的兩個器官,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A是腎臟,則血管②中的血液與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增加B.若A是小腸,則血管②中的血液與血管①中相比營養物質較豐富C.器官B是肺,血管③中流靜脈血,血管④中流動脈血D.器官B是肺,血管③連接右心房,血管④連接左心室【解答】解:A、若A是腎臟,血液流經腎臟時,血液中的代謝廢物經過腎臟的濾過作用,尿素和無機鹽量會減少,血管②中的血液與血管①中相比不是不存在無機鹽,A錯誤。B、若A是小腸,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當血液流經小腸時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物質,所以血管②中的血液與血管①中相比營養物質較豐富。B正確。C、器官B是肺,在肺循環中血液經過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靜脈血會變成動脈血,故③中流動脈血,血管④中流靜脈血。C錯誤。D、肺循環的路線是:血管③將動脈血送回左心房,血管④將靜脈血從右心室送往肺。D錯誤。故選:B。(2023 紹興模擬)下列能正確表示尿液形成過程的是( )A.血漿 原尿 尿液B.血漿 原尿 尿液C.血漿 原尿 尿液D.血漿 原尿 尿液【解答】解:尿液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通過入球小動脈到達腎小球的毛細血管網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等物質都可以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喝部分無機鹽等。這些物質進入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質,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B正確。故選:B。(2023春 濱江區校級月考)如圖為人體內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圖中①、②、③表示的結構(或生理作用)分別是( )A.動脈、重吸收、濾過 B.靜脈、濾過、重吸收C.靜脈、重吸收、濾過 D.動脈、濾過、重吸收【解答】解: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②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在腎小球里,血液只進行了過濾作用,并沒有發生氣體交換,所以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幾乎沒有變化,也就是血液仍然是動脈血,①為出球小動脈。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③重新吸收回血液里。故選:D。(2022秋 嵊州市期末)如圖是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部分物質交換示意圖,a~f 為各種血管,①、②為相關氣體,③為相關液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與c相比,d中血液含氧量明顯增多B.與e相比,f中血液含氮廢物含量明顯減少C.尿液排出體外的途徑:腎→膀胱→輸尿管→體外D.肋間外肌和膈肌舒張時,氣體②進入肺,氧氣進入血液后首先到達心臟四個腔中的右心房【解答】解:A、血液流經小腸時,由于小腸壁的細胞需要氧化分解有機物為其提供能量,因此血液中的氧氣會減少,故與c小腸動脈相比,d小腸靜脈內血液的含氧量會減少,A錯誤。B、腎臟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經腎臟時部分水、無機鹽和含氮廢物尿素等形成③尿液被排出體外,所以與血管e腎動脈相比,血管f腎靜脈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尿素的含量明顯減少。B正確。C、尿液排出體外的途徑:腎→輸尿管→膀胱→體外,C錯誤。D、肋間外肌和膈肌收縮時,氣體②進入肺,氧氣進入血液后首先到達心臟的左心房,D錯誤。故選:B。(2021秋 湖州期末)人體內連續發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動可用流程圖來表示。以下流程圖正確的是( )A.尿液形成的途徑:血液→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尿液B.外界空氣進入人體肺部:鼻腔→咽→氣管→喉→支氣管→肺C.食物通過消化道的次序:口腔→咽→食道→小腸→胃→大腸→肛門D.血液循環的規律:心房→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心室【解答】解:A、據分析可見:尿液的形成過程:血液→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尿液,A正確。B、外界空氣進入人體肺部: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B錯誤。C、食物通過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C錯誤。D、血液循環路線如圖所示:。從圖中看出,血液循環的規律:心室→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心房,D錯誤。故選:A。(2022春 上城區校級月考)取某健康成年人的血漿、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進行分析比較,得到如題表數據。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成分 血漿 原尿 尿液蛋白質(克/100毫升) 8 0.03 0葡萄糖(克/100毫升) 0.1 0.1 0尿素(克/100毫升) 0.03 0.03 1.8A.血漿中的蛋白質含量為8,原尿中蛋白質含量為0.03,這是通過過濾作用實現的B.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為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這是因為葡萄糖被腎小管重吸收C.尿液中尿素含量為1.8,比原尿含量明顯升高,這是由于腎小管發生病變引起的D.血漿和原尿中尿素的含量相同,說明尿素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解答】解:A、血漿中的蛋白質含量為8,原尿中蛋白質含量為0.03,這是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實現的,A正確;B、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為0.1,而尿液中不含葡萄糖,這是因為葡萄糖被腎小管重吸收,B正確;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顯升高是由于腎小管的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導致的,而不是腎小管發生病變引起的,C錯誤;D、血漿和原尿中尿素的含量相同,說明尿素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D正確。故選:C。(2021秋 衢江區期末)1924年科學家檢測了腎單位內的葡萄糖含量變化情況。如圖示意A、B、C分別代表腎單位的結構,其中C的結構名稱和生理過程分別是( )A.腎小球、濾過作用 B.腎小管、濾過作用C.腎小球、重吸收作用 D.腎小管、重吸收作用【解答】解:血液流經A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B腎小囊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C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C的結構名稱和生理過程分別是腎小管、重吸收作用。故選:D。(2022春 慈溪市校級月考)人體是一個協調配合、和諧統一的整體。圖中①②代表相關氣體,③⑥代表生理過程,據圖回答:(1)水、無機鹽、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食物中不能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的是 膳食纖維 。(2)肺泡與血液之間通過 氣體的擴散 作用進行氣體①②的交換,經過氣體交換后,血管內血液變成了 動脈 血。(3)人體的代謝終產物中排出體外途徑最多的物質是 水分 。(4)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約有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約為1.5升,這與圖中④表示的 重吸收 有關。【解答】解:(1)水、無機鹽、維生素是小分子物質,能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膳食纖維不能吸收。(2)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的。當空氣中的氧氣進入肺泡時,肺泡內的氧氣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氣由肺泡進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進入肺泡。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3)排泄是細胞代謝終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細胞代謝終產物有水、無機鹽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的途徑有三條: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呼吸系統由肺排出;二、水分、無機鹽和尿素通過汗腺分泌汗液通過皮膚排出;三、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和尿素通過腎臟形成尿液通過泌尿系統排出。可見通過三條途徑都可以排出水分。(4)一個正常的成年人一晝夜產生的原尿約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僅為1.5升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對人體有用的一些物質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等被④重吸收進入血液。故答案為:(1)膳食纖維。(2)氣體的擴散;動脈。(3)水分。(4)重吸收。(2021秋 拱墅區期末)某糖尿病患者,在沒有飲酒的情況下,尿液中檢出大量酒精。分析并回答問題:(1)該患者血液流經腎小球時發生 濾過 作用在腎小囊中形成原尿;當原尿中葡萄糖濃度超過腎小管對葡萄糖的最大轉運量時,多余的葡萄糖無法被 重吸收 ,會隨尿液排出。(2)研究人員檢測出該患者尿液中有正常人沒有的假絲酵母菌,而假絲酵母菌可利用尿液中的葡萄糖作為原料進行發酵產生酒精,寫出此過程的文字表達式 葡糖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研究人員進一步實驗發現,發酵的場所是膀胱。根據泌尿系統結構和功能分析,膀胱成為發酵場所的原因是 膀胱是暫時儲存尿液的器官,為酒精發酵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解答】(1)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通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腎小囊中的液體稱為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球重新吸收,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質進入包圍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血液里,而剩余的水、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該患者血液流經腎小球時發生濾過作用在腎小囊中形成原尿;當原尿中葡萄糖濃度超過腎小管對葡萄糖的最大轉運量時,多余的葡萄糖無法被重吸收,隨尿液排除;(2)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無氧呼吸叫發酵,假絲酵母菌是一種酵母菌,酵母菌可利用尿液中的葡萄糖作為原料進行發酵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文字表達式為:葡糖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根據泌尿系統結構和功能分析,膀胱成為發酵場所的原因是膀胱是暫時儲存尿液的器官,為酒精發酵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故答案是:(1)濾過;重吸收;(2)葡糖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膀胱是暫時儲存尿液的器官,為酒精發酵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2021秋 江干區期末)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在北京去世,年僅56歲。1926年,梁啟超因小便出血住院,后病情惡化。據說限于當時醫療水平,醫生在手術治療中誤將其健康的右腎當作病變的左腎切除,誘發其三年后去世。(1)小便出血可能是因為腎小球在 過濾(或濾過) 作用時有血細胞進入原尿;(2)尿液中含氮廢物是 蛋白質 (選填“蛋白質”或“淀粉”)分解的產物;(3)在現代醫學技術下梁的腎臟功能衰竭后可采用 ①② (填序號)方法維持生命①用人工腎(替代腎臟功能的機器)做透析 ②腎移植(健康腎移植給患者)(4)若梁的血型為A型,則手術中醫生可為他輸入的血型有 A型血 。【解答】解:(1)正常情況下腎小球不能過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若腎小球病變,腎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過濾(或濾過)的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進入了原尿。而腎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因此尿液中會出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所以若梁啟超尿液中出現血細胞,可能是因為此人腎單位中的腎小球發生病變。(2)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構成的,被分解后會產生氨和含氮物質,是尿液的成分。(3)腎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當腎衰竭而無法正常工作時,體內的廢物就不能排出,人就會因中毒而死亡。腎臟功能衰竭的人可以使用①用人工腎(替代腎臟功能的機器)做透析。人工腎臟是根據腎臟的工作原理而制成的一種醫療儀器,它可以模擬腎臟的工作,過濾人的血液,進行血液透析。患者通常每周進行2~3次血液透析,以便及時排出體內的廢物;也可采用②腎移植(健康腎移植給患者)方法維持生命。(4)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但在緊急情況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輸給任何血型的人。如果異血型者之間輸血輸得太快太多,輸進來的凝集素來不及稀釋,也可能引起凝集反應。因此,輸血時應該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若梁的血型為A型,因為是手術中,會出現大量出血,醫生可為他輸入的血型為A型血。故答案為:(1)過濾(或濾過)。(2)蛋白質。(3)①②。(4)A型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5 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原卷版).docx 4.5 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