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導學案(原卷+答案)知識點1 局部抗戰——日本侵華,軍民抗戰1.日本侵華的開始日本侵華原因 (1)歷史原因:日本________后蓄謀已久,占領中國是其既定國策 (2)根本原因: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困境及擺脫困境的對策 (3)現實原因: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性________爆發,日本為擺脫困境,急于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 (4)有利條件 ①國內:國共兩黨________;國民黨抗戰意圖沒有明確(不抵抗政策),沒有做好抗戰準備 ②國際:歐美列強忙于應對經濟危機,無暇顧及日本侵華;西方大國的________日本侵略 (1)1931年,日本制造了________(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并擴大侵略,不久占據整個東北 (2)1932年1月28日,日軍制造________,侵略上海 (3)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廢帝溥儀做傀儡,在吉林長春建立________ (4)1935年,日本侵略者為侵占中國華北而制造了一連串事件,總稱“________”2.軍民抗戰東北民眾 抗日救亡 由游擊隊改編而成的東北____________在極端困苦的環境下堅持抗戰長城抗戰 1933年,日軍由東北向________沿線進犯,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學生運動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發動____________。這一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中國共產 黨抗戰 193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____________發展到三萬余人,牽制了大量日軍西安 事變 背景 張學良、楊虎城在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實行________經過 1936年12月12日,________、楊虎城發動“________”,扣留蔣介石,以武力逼蔣抗日結果 經過各方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意義 促進了中共中央________方針的實現,全國團結抗戰的局面初步形成知識點2 全面抗戰的開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國共呼應 1937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呼吁實行全民族抗戰。7月17日,蔣介石發表________,準備抗戰中國共產 黨垂范 (1)洛川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標志著中國共產黨____________的形成 (2)合作宣言:為早日促成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周恩來向蔣介石遞交了《中共中央為公布____________》部隊改編 紅軍主力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________,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實現合作 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________發表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國共合作抗戰宣言。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抗日戰爭發展為________知識點3 日軍的侵華暴行南京大屠殺 日軍攻陷南京后,在南京進行了持續六周的燒殺劫掠,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________以上殖民統治與掠奪 “以華 制華” 在占領區扶植傀儡政權。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成立________“以戰養戰” (1)壟斷淪陷區________、金融、交通業 (2)實行“________”,強行“征購”和“配給” (3)強迫青壯年到日本和中國東北做苦力“三光”政策 日軍在敵后抗日根據地實施野蠻的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1941~1942年,在華北連續五次推行“________”,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轟炸破壞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軍對戰時陪都________進行了長達五年半的戰略轟炸和無差別轟炸實行細菌戰 (1)九一八事變后,日軍組建了細菌部隊 (2)1938至1945年,731部隊曾以活人試驗和活人解剖等滅絕人性的手段殺害中國人、朝鮮人以及盟軍戰俘超過1萬人強征慰安婦 (1)概況:約20萬中國女性遭受蹂躪 (2)性質:這是日本侵略者違反人道主義、違反國際法則的政府犯罪行為1.【學習情境】 日本侵華活動20世紀30年代東北一首歌謠唱道:高粱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鬼子兵。先占火車站,后占北大營。思考:這一歌謠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有何影響?試答: 2.【圖示解史】 十四年抗戰十四年抗戰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抗戰。十四年抗戰的概念完整地介紹了中國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到最終勝利的史實,強調了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符合中國抗日戰爭的實際情況。3.【名師指津】 教材P142“東北人民革命軍同日軍作戰”圖東北人民革命軍是自發的抵抗還是政府組織的抵抗?這支部隊后來被統一改編為什么部隊?東北軍民的抗戰有何意義?試答: 4.【學習情境】 觀察下面圖片思考:圖片反映了國共兩黨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有何意義?試答: 5. 教材P144“學思之窗”閱讀這段材料,分析中間政派的抗戰主張。試答: 6.【概念闡釋】 “以戰養戰”利用戰爭中獲取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繼續進行戰爭?!耙詰痧B戰”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用以維系和擴大戰爭的基本政策之一。7.【學習情境】 侵華日軍的罪行思考:根據兩幅圖片,指出日軍侵華的罪行。試答: 探究主題一 暴行與罪惡——日本侵華及罪行[史料實證]——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及侵華罪行史料一 1927~1937年間,國民黨各派軍事集團的混戰,特別是蔣介石發動的對紅軍的幾次“圍剿”,既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又給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以可乘之機。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浴秲葢鸢倏啤?br/>史料二 “在(南京)馬群鎮警戒的時候,我們聽說俘虜們被分配給各個中隊,每一中隊兩三百人,已自行處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虜)轉眼之間就從地球上消失,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 [日]《東史郎君日記》[導讀] (1)史料一反映了1927~1937年間,國民黨各派軍事集團混戰,蔣介石對紅軍“圍剿”,給日本侵華以可乘之機。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并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2)史料二日本侵華士兵東史郎在日記中記載了日軍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探究] (1)根據史料一,分析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背景。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九一八事變的嚴重后果。(2)根據史料二,指出日本侵華士兵東史郎對南京大屠殺一事做出了怎樣的論斷?[唯物史觀]——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歷史解釋]——侵華日軍的罪行軍事侵略 日本帝國主義蓄謀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七七事變等,不斷擴大侵華戰爭,占領中國大片領土屠殺人民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殺害中國軍民30萬人;細菌戰和毒氣戰,實行“慰安婦”制度“以華制華” 在占領區扶植汪精衛等偽政權,實行殘暴殖民統治“以戰養戰” 瘋狂掠奪淪陷區的經濟和資源,以滿足戰爭需求奴化教育 在占領區推行奴化教育,企圖消磨中國人民反抗意志,達到民族同化探究主題二 抗爭與希望——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史料實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史料一 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我們要求立刻給進攻的日軍以堅決的反攻,并立刻準備應付新的大事變。全國上下應該立刻放棄任何與日寇和平茍安的希望與估計。——《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1937年7月8日)史料二 毛澤東在1935年底分析,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面前,不僅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堅決抗日,民族資產階級也要求抗日,地主階級中的一部分,甚至大資產階級的親英美派(包括蔣介石在內)也有可能抗日。[導讀] (1)根據史料一條件性詞語“只有”,認識盧溝橋事變后實行全民族抗戰的緊迫性。(2)把握史料二中的關鍵性詞語“不僅”“甚至”,并提取史料信息可知中國共產黨主張全民族抗戰。[探究] (1)據史料一,分析指出中國共產黨針對盧溝橋事變提出的主張及提出這一主張的原因。(2)據史料二,概括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家國情懷]——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認識[歷史解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過程(1)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立即發表宣言,號召“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2)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3)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窯堡會議上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4)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建立。(5)日軍制造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八一三事變后,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根據兩黨協議,中共將其所屬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6)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唯物史觀]——抗日救亡運動的特點抗日救亡運動與整個抗日戰爭相始終,并因政局和戰局的變化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點。(1)從運動的行為方式來看,“七七事變”前多屬于民眾自發行為或政黨行為,而“七七事變”后則轉變為國民政府認可、參與的政府行為。(2)從運動的形式和規模來看,“七七事變”前的多為請愿、示威等具有相當規模的個體活動;“七七事變”以后則發展為具有很大規模的整體運動。(3)從運動的作用來看,“七七事變”前的抗日救亡運動有力地打擊了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敦促其對日政策的調整和改變,驅使其最終走上抗戰的道路;“七七事變”后的抗日救亡運動則堅定了國民政府的抗戰信心,動員和激勵了全國軍民的抗戰熱情和勝利信念。[觸類旁通][典例] [下表是1936年9月日本陸軍省修訂的1937年對華作戰計劃的部分內容。這表明( )地區 兵力 目標華北 5個師團,可視情況增加3個師團 占領平津地區和華北五省華中 5個師團 占領上海附近地區,并確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帶華南 1個師團 占領廣州一帶地區A. 中國沿海防御薄弱B.日軍有意限制戰爭規模C.抗日戰爭即將爆發D.全民族抗戰已不可避免[嘗試解答] ________[創新應用·隨堂檢測]1.1933年,蔣光鼐、李濟深等國民黨將領與紅軍簽訂《反日反蔣的初步協定》;1935年,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各黨派“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一二·九運動中學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西安事變使國民政府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主張。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歷史主題是 ( )A.國民政府對日態度從妥協退讓到堅決抵抗B.民族危機持續加重促使民族意識不斷覺醒C.國民黨內部的分化加劇,反蔣派堅持抗日D.國共兩黨由對峙、內戰逐漸走向合作抗日2.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用兩個專章的篇幅,作了題為“攻擊南京”和“南京大屠殺”的判詞。1947年2月6日,中國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在南京黃浦路口的勵志社(現在的南京市中山東路307號)大禮堂,對南京大屠殺首犯、侵華日軍第六師團長谷壽夫開庭公審。以上兩則材料 ( )A.可作為南京大屠殺史實的證據B.直觀地揭露南京大屠殺的真相C.說明日本法西斯都得到了懲罰D.可作為南京大屠殺的原始史料3.下表為日偽時期上海配給物資的變化表。據此推知,日偽實行配給制意在( )每月人均 1942年(7到12月) 1943年 1944年 1945年8月之前食米 不到0.5斗 不到0. 446斗 0. 304斗 0. 019斗面粉 4. 09斤 4. 125斤 2. 54斤 0. 75斤雜糧 —— 0. 19斤 0. 33斤 0. 125斤燃料 —— 4兩 4. 63斤 0. 625斤肥皂 —— 1小塊 0. 407塊 0. 25塊A. 與國民政府爭奪市場B.掠奪敵后根據地財富C.阻止民族工業的內遷D.轉嫁侵華戰爭的負擔4.1937年11月,華北敵后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軍區成立。八路軍積極組織華北民眾參軍參戰,數月內軍區兵力就由最初的不足3 000人擴展到數萬人,一年后擴展為近10萬人,還組建了萬余人的區縣游擊隊和數十萬不脫產的民兵自衛武裝,形成了主力軍、地方軍與民兵“三位一體”的抗日武裝體系。這主要反映出 ( )A.中國共產黨堅定實行全面抗戰路線B.華北日軍戰線太長兵力空虛C.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相互配合作戰D.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開始變化參考答案導學案1.提示:九一八事變。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中國局部抗戰開始。3.提示:當時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東北人民革命軍屬于自發的抵抗行為。這支部隊后來被統一整編為東北抗日聯軍。東北軍民的抗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牽制了大量日軍,有力地支援了全國其他地區的抗日斗爭。4.提示:變化:國共兩黨由對抗變為合作。意義:標志著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成為抗戰勝利的基石。5.提示: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開始的標志。面對民族危機,各民主黨派和愛國人士從國家利益出發,熱烈擁護國共合作,積極參加抗戰。其具體主張可以分為兩類:第一條、第二條和第八條主要表達了用各種手段團結一切力量進行抗日;第七條表達了對于戰爭期間勞苦民眾的關注。7.提示:南京大屠殺,研制化學武器和實施細菌戰。知識點11.明治維新 經濟危機 內戰對峙 綏靖政策 九一八事變 一·二八事變 偽滿洲國 華北事變2.人民革命軍 長城 一二·九運動 東北抗日聯軍 聯共抗日 張學良 兵諫 聯蔣抗日知識點2廬山講話 全面抗戰路線 國共合作宣言 第八路軍 中央通訊社 全民族抗戰知識點330萬人 偽國民政府 工礦 糧食統制 治安強化運動 重慶導研案探究主題一[史料實證] 提示:(1)背景:中國的內戰特別是蔣介石對紅軍的“圍剿”,給日本侵華以可乘之機。后果:國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方針,東北三省全部淪陷。(2)東史郎先生勇于面對侵略歷史,敢于承擔歷史責任,如實描述歷史,有著強烈的正義感。探究主題二[史料實證] 提示:(1)主張:全民族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原因:盧溝橋事變后,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的危機空前加劇。(2)主張:全民族抗戰。導練案[經典示例·觸類旁通]典例 D[創新應用·隨堂檢測]1.解析:材料中的事件都體現了人們要求反對日本侵略,反映了民族意識的不斷覺醒,故B項正確;題干材料的信息中,體現不出國民政府抗戰的堅決性,A項錯誤;一二·九運動中的學生不屬于國民黨,故C項與題干要求“共同”不符;D項只是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影響,也不是對題干材料的全面概括。答案:B2.解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判詞可以用來證明曾經存在南京大屠殺,中國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對南京大屠殺首犯、侵華日軍第六師團長谷壽夫開庭公審同樣也可以證明南京大屠殺曾發生過,故選A項。答案:A3.解析:據材料“日偽時期上海配給物資的變化表”中的數據可知,配給制下物資配給逐漸減少,表明日本加緊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意在轉嫁侵華戰爭的負擔,故選D項;配給制與爭奪市場無關,排除A項;上海不是敵后根據地,排除B項;上海民族工業的內遷發生在1937年上海淪陷前,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答案:D4.解析:根據材料,中國共產黨積極組織民眾參加抗戰,軍隊規模不斷擴大,體現了其全面抗戰的路線,A項正確;華北日軍戰線太長兵力空虛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正面戰場抗戰的情況,排除C項;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開始變化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