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導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自主學習,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戰役,了解左寶貴、鄧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跡;知道《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三國干涉還遼和“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等基本史實。2.通過研讀教材和史料,理解《馬關條約》的簽訂與我國民族危機加劇、“瓜分”中國狂潮之間的關系;掌握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實質和影響。3.認識到抗擊外來侵略、捍衛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認識到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維護國家統一,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習重難點】重點:甲午中日戰爭的概況;《馬關條約》的內容。難點:《馬關條約》對中國的影響;“門戶開放”的實質和影響。【知識結構】【新課探知】2023課標內容: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戰役和《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1.甲午中日戰爭(1)爆發: 年7月,日軍進攻駐守朝鮮的中國軍隊,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 (2)主要戰役:①平壤戰役:1894年9月,左寶貴中炮犧牲,平壤陷落。②黃海大戰: 1894年9月,北洋艦隊致遠艦管帶 率領200余名將士壯烈殉國。③遼東半島戰役:旅順守將徐邦道孤軍迎敵最終戰敗,日軍制造了旅順大屠殺。④威海衛戰役:1895年初,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殉國, 全軍覆沒。結果:清政府戰敗,被迫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2.《馬關條約》的簽訂時間 1895年 地點 日本馬關內容 割地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 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款 賠償日本兵費白銀 兩 通商口岸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設廠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 (4)影響: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 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瓜分中國狂潮(1)以“三國(俄、法、德)干涉還遼”為契機,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 ”的瓜分中國狂潮。 (2)“ ”政策:1899年,美國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國提出,反映出美國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侵華政策上的矛盾。【核心素養】(一)時空觀念甲午中日戰爭階 段 戰 場 主要戰役 戰 況 重要人物開始 豐島海面 豐島海戰 中日兩國正式宣戰第一階段(1894.7-9) 朝鮮半島黃海海域 平壤戰役 平壤失守戰火至華 左寶貴黃海海戰 喪失黃海制海權 鄧世昌第二階段(1894.10-1895初) 遼東地區山東半島 遼東半島戰役 旅順大屠殺威海衛戰役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二)唯物史觀、歷史解釋1.《馬關條約》中清政府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和今天我國招商引資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的本質區別。(1)從目的上看,前者是外國通過投資辦廠掠奪中國的資源,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后者是我國利用外資和技術發展民族經濟。(2)從方式上看,前者清政府是被迫的,后者我國是主動的。(3)從影響上看,前者破壞了中國的主權,造成了中國的貧窮與落后;后者發展了民族經濟,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甲午中日戰爭中,涌現出許多奮勇殺敵的愛國官兵,也擁有近代化的海軍力量,為什么還以清政府失敗而告終?內因:統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戰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動員民眾;官兵臨陣脫逃;外因:日本蓄謀已久,且制度先進;西方列強對日本的支持武器裝備落后【自我測評】1.與下圖信息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C.反割臺斗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我之廉價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豐富原料,彼亦得而購買,就地制造,就地賣出,運費既省,關稅無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鄙鲜霈F象應該出現在( )A.鴉片戰爭之后 B.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C.甲午中日戰爭之后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后3.“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边@副挽聯哀悼的是( )A.陳化成 B.徐邦道 C.鄧世昌 D.林則徐4.致遠艦管帶“毅然下令、開足馬力,直沖日艦‘吉野號’,準備與敵人同歸于盡”此場景發生于A.平壤戰役 B.威海衛戰役 C.黃海大戰 D.遼東戰役5.某條約締結后,晚清重臣張之洞哀嘆:“北無旅順,南無臺灣,中華海面,全為所扼。此后雖有水師,何從施展?”該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6.臺灣是中國的寶島,是祖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但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祖國寶島臺灣曾流落他鄉,受盡了屈辱。你知道哪個國家曾割占臺灣嗎?( )A.英國 B.日本 C.德國 D.美國7.下列兩幅圖是近代中國不同時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圖。通商口岸開辟的變化返映出這一階段( )A.中國領土主權一步步遭到破壞 B.西方列強完全壟斷中國進出口貿易C.外國侵略勢力從沿海深入內地 D.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8.以下是某班同學搜集的反映歷史的四部影片,若按影片主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① 《鴉片戰爭》②《甲午風云》③《火燒圓明園》④《林則徐》A.④①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9.下列哪一事件反映出美國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侵華政策上存在矛盾A.華爾率領洋槍隊鎮壓太平天國 B.中美簽訂《望廈條約》C.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D.三國干涉還遼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占領街”)…..這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也是血淚斑斑的中國近代史的開始。那片美麗的香港海灣被冠以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以紀念英國對一個古老文明的勝利。——摘編自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復興之路(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英國對一個古老文明的勝利”相關事件。英國人使“香港海灣被冠以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的條約名稱。材料二 近代開放通商口岸示意圖(2)根據材料二,簡述列強侵略范圍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材料三 《馬關條的)的簽訂,激起了全國的悲憤和抗爭。……這次戰爭確實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激發了全民族的覺醒,一種要求改革和進步的覺醒、富強意識的覺醒、愛國主義和自救的覺醒。——摘編自戴逸《甲午戰爭深刻影響世界歷史》(3)根據材料三,概括《馬關條約》的影響。【挑戰突破】1.《甲午戰爭圖志》記載:日本在甲午戰爭時繪制的包括朝鮮、中國東北、山東半島在內的軍用地形詳圖中,對這些地區的每一條道路、每一座小山、每一個村莊,都標示得清楚無誤。這段材料旨在說明( )A.日軍已經占領了朝鮮、中國東北、山東半島B.日本制圖技術高超C.朝鮮、中國東北、山東半島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D.日本侵華蓄謀已久2.下圖反映的兩場侵華戰爭的相同之處是( )A.都占領了中國的首都 B.都體現了西方列強資本輸出的要求C.都與鴉片貿易直接相關 D.都加劇著中國的民族危機3.美國學者馬漢在《海權論》中指出:“誰擁有了長江流域這個中華帝國的中心地帶,誰就具有了最可觀的政治權威。出于這些原因,外部海上國家應積極、有效地對長江流域施加影響?!币韵伦钅苡∽C作者觀點的事件是A.《馬關條約》的簽訂 B.《辛丑條約》的簽訂C.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 D.武昌起義時列強企圖干涉4.“被辟為商埠后,一向以內斂、安逸、守家、平和為城市風格的蘇州,一下子被推到政治和外交的最前沿,蘇州的平靜被打破了。”與材料相關的不平等條約導致( )A.閉關鎖國的局面被打破 B.列強在華設廠合法化C.歐美侵略深入長江流域 D.清政府禁止人民反帝5.19世紀末,中國出現了學習日本的熱潮,留學日本、翻譯日本書籍成為時尚。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A.洋務運動的興起 B.甲午戰爭中國失敗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D.新式學制的創立6.甲午之役,民族之殤。對此,史學家陳旭麓說:“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今日之中國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設立局廠,歲費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異,槍炮皆新式……大可與日本從事于疆場……使戰國者知中國大有人在,不敢存輕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舉。——《申報》1894年7月9日材料二 我中國衰敗至今,亦已甚矣,用兵未及經年,全軍同至覆沒,喪師賠款,蒙恥啟羞,割地求和,損威失體,外洋傳播,編成談笑之資。——孫中山《擬創農學會書》1985年10月(1)比較材料一、二,說明甲午中日戰爭前后國人不同的心態和原因。材料三 縱觀甲午戰爭,除卻黃海上的硝煙,還有一場看不見的戰爭:輿論戰。……他們秘密聘請前《紐約論壇報》記者豪斯作為輿論戰顧問,當《紐約世界報》記者克里曼揭露日本旅順大屠殺事實后,日本政府勾結《華盛頓郵報》、《舊金山紀事》、《紐約時報》發表有利于日本的文章,從而質疑克里曼;清朝政府和媒體卻在屠殺事件中集體保持沉默。……伊藤博文說,利用媒體攻勢取得國民輿論的支持,就等于拿下了戰爭一半的勝利。中國最早的旬刊畫報《點石齋畫報》刊載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石版畫“牙山大勝”、“倭兵無狀”、“海戰捷音”、“形同海盜”完全是被清軍謊報軍情誤導,顛倒了真相,國人還一時被虛假勝利蒙蔽,在國際上成為笑談,造成惡劣影響。——摘編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體觀察》(2)根據材料三,清朝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的原因有哪些?材料四 是役(甲午戰爭)后,日人資中國賠款以興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義歸遼,責報殊奢,而中國復乖于應付,于是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德據膠州,法據廣州灣,以互為鈐制。中國乃不國矣。——以上材料摘編自楊松《中國近代史資料選編》(3)據材料四,概括指出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所造成的危害。(4)結合19世紀末20世紀初相關史實,對“甲午之役”是“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這一論斷加以說明。【參考答案】【自我測評】1.【答案】B2.【答案】C3.【答案】C4.【答案】C5.【答案】C6.【答案】B7.【答案】C8.【答案】A9.【答案】C10.【答案】(1)鴉片戰爭;《南京條約》(2)列強侵略范圍從沿海深入到內地;《馬關條約》的簽訂(3)激起了全國的悲憤和抗爭;激發了全民族的覺醒【挑戰突破】1.【答案】D2.【答案】D3.【答案】A4.【答案】B5.【答案】B6.【答案】(1)戰前:心態:強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原因:經過洋務運動,中國經濟和軍事大有改觀。戰后:心態:強烈的民族危機和恥辱感原因:甲午中日戰爭的戰敗喚醒了國人(2)觀念落后,不重視輿論的作用;漠視日本歪曲真相,失去道義支持;軍隊謊報軍情,蒙蔽國人;政治制度的落后(政治的腐朽)(3)引發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機的加深);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野心。(任意兩點)(4)甲午戰爭客觀上喚醒了國人的民族意識;推動了救亡圖存運動;激發了政治變革思潮;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現代化)進程。(言之有理可以給分,至少答道兩個方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