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 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凱復辟帝制、護國戰爭、軍閥割據等基本史實。通過評價袁世凱,學會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認識歷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2.通過“評價袁世凱”的活動,掌握評價人物的基本方法。3.孫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屢敗屢戰,一方面反映了中華民族對獨立、民主、富強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孫中山等人堅定的革命信仰、無私忘我的革命胸懷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學習重難點】重點:袁世凱復辟帝制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反袁斗爭。難點:袁世凱能夠復辟帝制的原因以及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知識結構】【新課探知】2023課標內容:知道民國初期北洋軍閥的統治。1.二次革命(1)背景:1913年春, 在上海火車站遇刺身亡,袁世凱遭到國內輿論的譴責。袁世凱以武力鎮壓國民黨,并派兵南下。 (2)過程:孫中山和黃興等號召南方各省起來反袁,發動“_____”。 (3)結果:由于國民黨力量渙散,二次革命被袁世凱鎮壓下去。孫中山、黃興等被迫流亡日本。2.袁世凱復辟帝制(1)準備:強迫國會選舉袁世凱為正式大總統→解散國民黨→解散國會→頒布 →修改總統選舉法→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 (2)復辟:1915年末,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3.護國戰爭(1)爆發: 年底, 、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 (2)結果: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4.軍閥割據(1)主要派系:以馮國璋和曹錕為首的 軍閥,控制著江蘇、江西、湖北等省;以 為首的皖系軍閥掌握著北京政府,并控制著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 軍閥張作霖盤踞東北;云南、貴州被滇系軍閥唐繼堯所占;廣東、廣西被桂系軍閥陸榮廷所占。 (2)影響:大小軍閥連年混戰,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核心素養】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1.袁世凱怎么當上中華民國皇帝的?(1)袁世凱為了建立獨裁統治,破壞《臨時約法》,控制內閣。(2)袁世凱鎮壓二月革命。之后,北洋軍閥的勢力擴張到南方各省,袁世凱的獨裁統治正式建立。(3)1914年,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袁世凱撕毀《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以總統取代替責任內閣制。總統制任期延長為十年,并可無限期連任。(4)為了盡快做皇帝,袁世凱不惜出賣國家主權,以取得列強的支持。1915年,袁世凱答應日本提出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5)1915年底,袁世凱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定于元旦舉行登基大典。2.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原因及啟示。(1) 根本原因:袁世凱出賣國家民族利益,違背民主共和的歷史發展潮流,不得民心。(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觀念已深入人心。(3)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堅決反袁,全國人民支持護國運動。(4)袁世凱眾叛親離,帝國主義也改變了對袁世凱的支持。啟示:封建帝制不符合歷史發展潮流,逆歷史發展潮流必將失敗。【自我測評】1.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主張以國會和內閣來限制袁世凱獨裁的是( )A.孫中山 B.黃興 C.宋教仁 D.李烈鈞2.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爆發于( )A.湖北武漢 B.江西湖口 C.云南昆明 D.江蘇南京3.《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一書的目錄中提到“民國來了,總統來了,內閣來了……然后來的是皇帝”。 材料反映了( )A.專制主義政權的滅亡 B.民主與專制的斗爭C.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D.資產階級的軟弱性4.下列選項中,屬于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所采取的步驟的是( )A.解散國民黨 B.成立中國同盟會C.廢除《中華民國約法》 D.命令蔡鍔組織護國軍5.“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稱民賊,以拯吾民。”為此,孫中山進行的斗爭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護法運動 D.護國運動6.《全球通史》中寫道:“民國初期若干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之一。”之所以這樣說的主要原因( )A.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B.軍閥割據,連年混戰C.官僚地主,爭權奪利 D.列強爭霸,相互殘殺7.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其中主要盤踞在東北的軍閥是( )A.皖系段祺瑞 B.滇系唐繼堯 C.直系馮國璋 D.奉系張作霖8.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①二次革命 ②宋教仁案 ③護國戰爭 ④袁世凱稱帝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9.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民主進程的豐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隨后,民主革命團體紛紛出現,在孫中山的推動下,1905年8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骨干聚集日本東京,成立了統一的革命組織……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記時間 事件1911年10月10日 A1912年元旦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2月12日 宣統帝下詔退位…… ……材料三 袁世凱上臺之后,一再破壞責任內閣制,解散國民黨和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甚至公然復辟帝制。為了維護共和制度,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同全國人民一道,與北洋軍閥政府展開了不懈的斗爭。材料四派系 軍閥 控制范圍直系 馮國璋、曹錕 江蘇、江西、湖北等省皖系 段祺瑞 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奉系 東北…… …… ……(1)寫出材料一中提到的“統一的革命組織”的名稱。該革命組織的政治綱領是什么?(2)材料二表格中的A處應為哪一事件?(3)材料三中提到“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同全國人民一道,與北洋軍閥政府展開了不懈的斗爭”。請寫出展開了哪些不懈的斗爭?(4)結合材料四回答,袁世凱死后,中國陷入了怎樣的局面之中?這一局面對中國社會造成了哪些不利的影響?【挑戰突破】1.某同學搜集了下側的研究材料,據此可以判斷他的研究主題是( )◇破壞責任內閣制,武力鎮壓國民黨◇鎮壓二次革命,解散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恢復帝制A.袁世凱逐步走向專制獨裁 B.北洋政府投靠帝國主義C.袁世凱逼迫宣統帝退位結束帝制 D.北洋軍閥的分裂與割據2.陳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寫道:“任憑你像堯舜那么賢達,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強暴,像曹操司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國皇帝,乃永遠沒有人答應”。材料中的“你”是( )A.洪秀全 B.袁世凱 C.段祺瑞 D.馮國璋3.1912年5月,有記者問孫中山,愿意由袁世凱接任“總統”職位,是出于個人意愿,還是出于國家利益?孫中山回答:“兩者皆是,因袁君鼓動共和久矣。”這反映了A.袁世凱具有求民主共和革命理想 B.媒體深刻影響政治格局C.孫中山對袁世凱的本質認識不清 D.孫中山靈活的革命策略4.1915年袁世凱以大總統名義重新頒定“教育要旨”,指出教育必于“患孝節義植其基,于智識技能求其閱”,把教育宗旨概括為“愛國、尚武、崇實、法孔孟、重自治、戒貪爭、戒躁進”七項。其根本目的是( )A.準備復辟帝制 B.恢復傳統文化C.推行社會教化 D.宣揚西方文明5.觀察下圖,導致表格中各項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帝國主義侵略 B.軍閥割據混戰 C.二次革命 D.護國戰爭6.20世紀是決定我們民族生死存亡的100年。為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中國人民走上了探索民族復興的道路。辛亥革命的爆發,是當時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振興中華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當時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而前赴后繼頑強斗爭的集中體現。【識圖排序--分辨歷史發展】材料一:(圖一: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圖三: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與北洋將領合影;圖四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武昌起義浮雕)(1)以上圖片反映了辛亥革命中的重大歷史事件。請你根據所學知識,按時間先后順序重新排列這些圖片順序。(2)圖一事件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哪一政府的成立?它的成立實現了哪一政治綱領?(3)圖二是什么政黨的機關報?圖四反映的武昌起義結果如何?【信息萃取----客觀看待歷史】材料二:對于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過低估計的,這并不足怪,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推翻幾千年因襲下來的專制政體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兒……古人不以成敗論英雄,我們也不能因為辛亥革命的失敗而忽略它本身的光芒。(4)材料二中提到的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什么?辛亥革命的失敗之處體現在哪些方面?(5)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后,為了維護共和制度,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又做了哪些努力?【參考答案】【自我測評】1.C2.B3.B4.A5.D6.B7.D8.C9.(1)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2)武昌起義(3)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4)軍閥割據混戰。這些軍閥為爭奪地盤和鞏固政權,出賣國家利益,依附帝國主義,連年混戰,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挑戰突破】1.A2.B3.C4.A5.B6.(1)圖二 ,圖四 ,圖一 ,圖三。(2)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創立民國。(3)中國同盟會;結果:取得成功。(4)政治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2000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失敗之處: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讓中國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5)努力: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運動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