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導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材料和教材,了解新文化運動的概況。2.通過分析史料,了解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和影響,學會辯證的分析歷史事件。3.通過本課的學習,感知中國近代先進知識分子為挽救民族危亡付出的艱苦努力,激發愛國情懷。【學習重難點】【教學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影響。【教學難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知識結構】【新課探知】2023課標內容:了解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知道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認識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1.開始標志: 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 ,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 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 2.主要代表:陳獨秀、 、李大釗、魯迅等。 3.重要陣地:《新青年》和 。4.主要內容(1)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魯迅的白話小說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2)提倡 與 :新文化運動所標舉的兩大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 (3)文學革命:胡適發表 ,主張用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陳獨秀發表 ,主張推翻舊文學,建設新文學。 5.評價(1)進步性: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 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 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2)局限性: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核心素養】唯物史觀、歷史解釋1.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鋒芒指向孔教。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后,為了實現獨裁和專制,頒布了《中華民國約法》,規定:“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大本”,推行孔教。在當時的思想界,以袁世凱為首的反動勢力掀起了一股尊孔復古的文化逆流。而以陳獨秀等為代表的進步知識分子從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中認識到:要防止君主復辟,建立名副其實的民主共和國,必須發動一場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驅除人們頭腦中的封建愚昧思想。因此,把斗爭鋒芒指向孔教。2.新文化運動時提出 “打孔家店”的口號,猛烈抨擊舊文化,而現今全國大力宣揚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你認為兩者矛盾嗎?為什么?該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不矛盾,因為抨擊的是舊文化中的不合常理的部分,大力弘揚的卻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改造創新,與時俱進。3.在中國近代前期(即1840-1919年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出現了哪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1)維新變法運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宣告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3)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自我測評】1.陳獨秀認定: “只有這兩位先生(德先生和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薄皟晌幌壬本唧w是指( )A.民主與自由 B.民主與共和 C.自由與科學 D.民主與科學2.1915年,陳獨秀在某刊物的創刊號上發表了一篇激情噴涌的文章,稱“青春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該刊物應是( )A.《青年雜志》 B.《申報》 C.《民報》 D.《每周評論》3.“吾以為今日而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須言之有物.....五曰,務去濫調套語,……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語。”這段文字的作者是( )A.胡適 B.譚嗣同 C.李大釗 D.陳獨秀4.“……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以下哪一項不屬于新文化運動提倡的內容( )A.孔孟之道 B.科學 C.民主 D.白話文5.孩子給父母寫信的稱呼,由“父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變為“親愛的爸爸媽媽”,得益于( )A.梁啟超的《變法通議》 B.魯迅的《狂人日記》C.孫中山的《討袁檄文》 D.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6.國人在鴉片戰爭后慨嘆洋務未興,于是有了洋務;在甲午敗后慨嘆維新未行,于是有了維新;在辛丑條約后慨嘆清廷必亡,于是有了革命;在辛亥年后慨嘆北洋毒化思想,于是有了新文化運動。數年后,新民主主義革命啟動,再數十年,革命勝利,新中國成立。由此看來,當初歷次運動的正確順序應該是( )A.新文化運動洗禮思想→辛亥革命廢除專制→維新變法優化體制→洋務運動引進技術B.洋務運動引進技術→維新變法改革體制→辛亥革命廢除專制→新文化運動洗禮思想C.維新變法改革體制→辛亥革命廢除專制→新文化運動洗禮思想→洋務運動引進技術D.新文化運動洗禮思想→洋務運動引進技術→維新變法改革體制→辛亥革命廢除專制7.“古老的東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蕩!近代的中國在思想的匯合中揚棄。民主與科學的舶來文化,洗禮著苦難中的中華民族。”這段材料說明新文化運動是( )A.思想大解放運動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C.反對北洋軍閥的文化運動 D.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運動8.屈辱、抗爭、犧牲、覺醒、希望、光明在中國近代交織,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某校學生以“回望歷史,砥礪前行”為主題進行系列探究,請你參與。【屈辱與反抗并存】材料一 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材料一中的“這場戰爭”是指什么?為何說它是“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困惑與希望交織】材料二 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谝黄冢葟钠魑锷细杏X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學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漸次設立起來?!诙?,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摘編自梁啟超《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2)因“從制度上感覺不足”,中國近代發生了哪些重大歷史事件?分別嘗試學習了西方的什么政治體制?【污穢與崇高并存】材料三(3)圖1說明中國進入哪一黑暗的歷史時期?為抵制圖1尊孔復古逆流,以圖2為主要陣地在思想領域高舉了哪兩面大旗?【回望歷史砥礪前行】(4)綜合上述歷史事件,概括指出近代中國革命的主要任務。【挑戰突破】1.1918年2月,南寧市一名裹著小腳的女子以旁聽生身份進入北京大學學習,女性能進入國立大學學習主要得益于( )A.洋務運動 B.甲午海戰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2.在下列中國近代歷史進程示意圖中,新文化運動應填寫在處( )A.A B.B C.C D.D3.對比學習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技能之一。閱讀下面兩位中外歷史名人的名言,從中可得出他們共同的思想主張是( )但丁說:“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薄白咦约旱穆?,讓別人說去吧!”陳獨秀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學)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br/>A.都反對封建迷信思想 B.都代表資產階級利益C.都主張追求自由平等 D.都解放了人們的思想4.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學”“平等”“民主”等詞出現頻次大體相當;1919~1922年,“民主”出現次數不到“科學”的1/10,不及“革命”的1/20。這種變化可說明( )A.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發生轉變 B.國民革命運動受到民眾普遍擁護C.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改變 D.資本主義政體模式被知識界否定5.下面是某歷史學習小組進行項目化學習時搜集的圖片,據此判斷他們研究的主題是( )A.抗爭——中國人民擺脫外來侵略 B.探索——尋求強國御侮之道C.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淵 D.復興——中華民族崛起之路6.所謂近代化是指經濟上的工業化和市場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學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曾國藩,湖南湘鄉人(今雙峰縣人),晚清重臣。在其故居內有如下事跡記載:1851年,洪秀全發動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爆發 1853年,奉旨辦湖南團練,創建湘軍 1856年,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1年,創辦安慶內軍械所 1865年,與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制造總局(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曾國藩創辦洋務企業的歷史背景。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起了哪些作用?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為離京南下在南京會見張之洞。在得到張之洞的資助后,創辦了上海強學會,并于1896年1月創辦《強學報》。——岳麓書社《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維新派為宣傳變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拉開維新變法序幕的是哪一事件?變法雖失敗,卻在哪一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終年59歲。世人聞此噩耗,紛紛書寫挽聯紀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聯是: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3)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三民”的具體含義,并簡述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材料四:辛亥革命失敗后,一些先進的中國人認為革命失敗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運動。陳獨秀撰文說“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br/>(4)材料四中陳獨秀主張學習西方,文中的“兩位先生”是指?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新文化運動。從洋務運動到新文化運動,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重點發生了什么變化?【參考答案】【自我測評】1.D2.A3.A4.A5.D6.B7.A8.(1)鴉片戰爭。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歷史事件: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3)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民主和科學。(4)反帝反封建。【挑戰突破】1.C2.D3.D4.A5.B6.(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嚴重威脅清政府的統治。洋務運動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啟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2)方式: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公車上書。領域:思想文化領域。(3)民族、民權、民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4)民主與科學;評價: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盡管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變化:從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學習制度-學習思想文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