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導學案【學習目標】1.簡述中共三大、國民黨一大、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戰爭的主要過程等基本史實;了解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通過分析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和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2.引導學生收集、講述北伐戰爭的小故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識;識讀《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培養學生掌握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史實的方法。3.感受大革命時期英雄們摧毀舊社會的壯烈之舉、敢為人先的社會擔當、緊追時代潮流的人生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感。【學習重難點】教學重點:北伐勝利進軍。教學難點:國共合作的原因;國民革命的失敗。【知識結構】【新課探知】2023課標內容:了解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等國民革命的主要內容;知道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質。 國共合作的實現中共三大:1923年召開,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 。共產黨員以 身份加入國民黨,把國民黨改組為 、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國民黨一大: 年1月,在廣州召開。大會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實際上確定了 、 、 三大政策。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黃埔軍校: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 創辦。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 任校長, 不久后擔任政治部主任。它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 作了準備。 北伐勝利進軍開始: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決定北伐。目的:推翻 、孫傳芳、 等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戰況:① 湖北是北伐戰爭初期的主要戰場。湖北戰場上, 率領第四軍獨立團擊潰敵軍,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攻占武昌, 主力被基本消滅。②之后,北伐軍又在江西殲滅 的主力。結果: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 ,震動全國。影響: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各地的 運動蓬勃發展。 工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先后三次發動武裝起義,并最終取得勝利,書寫了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光輝的一頁。 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國民革命失敗:高漲的工農革命運動觸動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 政變”,并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7月, 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全國統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繼續北伐,進至 、 一帶。奉系軍閥 退往關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其子 發表通告,宣布“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至此,南京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核心素養】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1.北伐戰爭節節勝利的原因?國共兩黨合作,齊心協力(根本原因);北伐目的明確,方針正確;蘇聯和共產國際的大力支持;北伐將士英勇作戰,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北伐具正義性,廣大工農群眾支持。2.國民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共合作破裂;帝國主義絞殺中國革命;年幼的共產黨缺乏斗爭經驗,放棄了對革命武裝的領導權。教訓:共產黨應掌握革命的領導權,并建立人民軍隊。3.北伐戰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為什么又說國民大革命失敗了?成功:北伐戰爭取得了巨大勝利,基本消滅了北洋軍閥。北伐只是大革命進程中的一個階段。國民大革命運動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有農民運動、工人起義和北伐戰爭等,北伐戰爭是國民革命運動中的高潮事件。失敗:北伐雖然打垮了舊軍閥,但卻出現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新軍閥,新軍閥對內鎮壓,對外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的代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自我測評】1.某初級中學七年級(1)班同學為某期黑板報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資料:“國共第一次合作”“黃埔軍校”“北伐戰爭”。據此你可以判斷,本期黑板報的主題是( )A.國民革命、洪流奔涌 B.十年內戰、烽火綿延C.八年抗戰、同仇敵愾 D.解放戰爭、革命勝利2.在臺灣國民黨黨史館內陳列大量珍貴的資料,如毛澤東在1924年6月兼任農民運動講習所長時,寫給農民部長甘乃光的親筆信;國民黨當年發給毛澤東的薪水單;還有周恩來、董必武、李大釗、陳獨秀等中共重要領導人物的親筆文件。這些文物( )A.是研究國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史料 B.反映了國共兩黨聯合抗日曲折歷程C.見證了國共斗爭的激烈性與殘酷性 D.是研究中國共產黨建立的重要史料3.《絕密檔案:第一次國共合作內幕》贏得了極高的點擊率,使得人們再次關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國共產黨哪一次會議決定與國民黨合作A.中共二大的召開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4.黃埔軍校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軍事、政治人才。下列與黃埔軍校無關的人( )A.孫中山 B.蔣介石 C.周恩來 D.張之洞5.1924年黃埔軍校創辦時,明確規定學生入校后要自愿加入國民黨,除了三民主義學生們還能信仰共產主義……此后大陸時期黃埔軍校清一色是國民黨黨員,且只能信仰三民主義。引起其變化的原因是( )A.北伐的勝利進軍 B.國民黨叛變革命C.國共合作的實現 D.共產黨經驗不足6.魏宏運在《中國現代史稿》中寫道:“(1927年8月)二十七日拂曉,北伐軍主力出動。葉挺獨立團浴血奮戰,沖過鐵橋,突破敵人堅固陣地。其他各路左右配合,敵全線動搖,一片混亂。”北伐戰爭中,葉挺獨立團將士奮戰的主戰場是( )A.湖南湖北戰場 B.江西戰場C.浙江戰場 D.中原戰場7.1927年4月18日上午,《申報》《民國日報》《大公報》等媒體記者紛紛前往南京,他們要報道的時政要聞最有可能是A.黃埔軍校成立 B.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C.秋收起義 D.北伐戰爭誓師大會8.南京國民政府代表( )A.中國共產黨的利益 B.工人階級利益C.全國人民的利益 D.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9.標志著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統一的事件是A.寧漢合流 B.張學良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C.國共合作 D.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0.探究題。今年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誕辰110周年,他一往無前,愈挫愈奮,為中國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八年級(1)班的同學以“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為主題進行了探究學習。材料一 1924年制定的《陸軍軍官學校歌》莘莘學子,親愛精誠,三民主義,是我革命先聲。革命英雄,國民先鋒,再接再厲,繼續先烈成功。同學同道,樂遵教導,始終生死,毋忘今日該校。以血灑花,以校作家,臥薪嘗膽,努力建設中華。材料二 孫中山先生最大的特點是熱愛祖國,一生追求實現民族獨立和發展振興的理想對此矢志不移、無比堅定。孫中山先生說:“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他總是以“愛國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國”等鞭策自己。……強調“中國的社會既然是和歐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會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歐美不同”;“發展之權,操之在我則存,操之在人則亡”。他從坎坷人生經歷和長期斗爭實踐中得出一個道理,就是改造中國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他關心民眾疾苦,強調“國家之本,在于人民”,“民生為社會進化的重心”,“人民所做不到的,我們要替他們去做;人民沒有權利的,我們要替他們去爭”。他諄諄告誡大家,“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摘自《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11月11日)(1)材料一中的陸軍軍官學校指的是哪所學校?“三民主義”是指哪三大主義?周恩來在“陸軍軍官學校”擔任哪一職務?(2)材料二認為孫中山一生追求實現的理想是什么?為了實現這一理想,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通過哪一斗爭推翻了清朝統治?他們發起的護國戰爭取得的主要成果是什么?(3)你認為材料中的哪種精神最值得我們學習?結合自身生活實際,我們應該如何踐行這些精神?(4)通過上述材料和知識回顧,請用一句話簡要評價孫中山?【挑戰突破】1.1919年。《每周評論》指出:“巴黎會議后,各國(列強)都重在本國的權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尊重主權的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來直接解決不可。”20世紀20年代中國人“直接解決”的主要表現是( )A.新文化運動 B.實業救國運動 C.國民革命運動 D.護國運動2.在1923年工人大罷工失敗以后,陳獨秀便認識到:“散漫的各個爭斗是不濟事的,必須是各階級各部分爭自由爭民權的各種勢力,在一個統一的目標之下集中起來,才有充分反抗軍閥的力量。”為此而進行的是( )A.五四運動 B.北伐戰爭 C.南昌起義. D.遵義會議3.這是中國繼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場大革命,在這場革命中,中國國民黨由一個缺乏群眾基礎的在野黨,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執政黨;幼年的中國共產黨也充分嶄露頭角,由一個少數知識分子精英聚集的小團體迅速成長為中國政治舞臺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這場“大革命”( )A.是近代中國第一次近代化運動B.終結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C.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D.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4.1926年11月底,湖南全省農民協會會員達107萬,到1927年1月,又增加到200萬人。湖北1926年7月有3萬多人,到11月增加到20萬人左右。據此可知,這些變化A.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B.有力鞏固了北伐戰爭的成果C.為隨后的北伐戰爭做了準備 D.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5.鴉片戰爭失敗后,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種種救國方案和實現中國富強的理想,并為此奮斗不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學技術之路】材料一洋務派創辦的工業(部分)名稱 簡況江南制造總局 1865年李鴻章創辦于上海。它是當時國內最大的兵工廠,由外國人負責全部工程事務和 制炮裝炮福州船政局 1866年創辦,曾由法國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廠和造船。共建設大小船只34艘(1)材料一中的兩個企業是在什么口號的指引下建立的?根據材料一內容概括這兩個企業的特點。【求變法之路】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為離京南下,在南京會見張之洞,在得到張之洞的資助后,創辦了上海強學會,并于1896年1月創辦《強學報》。——岳麓書社《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從材料二可以看出,維新派為宣傳變法采取的措施有哪些?這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尋革命之路】材料三中國積弱,非一日矣!上則因循茍且,粉飾虛張,下則蒙昧無知,鮮能遠慮。近之辱國喪師,翦藩(中國喪失對朝鮮等國的宗主權)壓境,堂堂華夏不齒于鄰邦,文物冠裳,被輕于異族。有志之士,能無撫膺(惋惜、哀嘆)!……用特集會眾以興中,協賢豪而共濟,抒此時艱,奠我中夏。——《檀香山興中會章程》(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3)根據材料三,概括孫中山建立興中會的原因。【革思想之路】材料四如果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樹,洋務運動只不過剪斷了一些枝葉,辛亥革命則相當于將這棵大樹砍斷了。但是樹斷了,樹墩還在,一般的樹只要樹墩還在,還是可以萌發的。——《西方文明對中國的沖擊及中國文明的嬗變》(4)指出材料四中“樹墩還在”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在20世紀初,中國人民為了清除“樹墩”作出的努力。(5)綜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國人民在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中展現了怎樣的精神?【參考答案】【自我測評】1.A2.A3.C4.D5.B6.A7.B8.D9.B10.(1)黃埔軍校民族、民權、民生政治部主任。(2)民族獨立和發展振興辛亥革命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續陰謀,恢復了共和制。(3)精神:熱愛祖國、矢志不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天下為公、心系民眾踐行:我們要把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結合起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處理好就業與升學的關系,將個人夢想的實現融入到“中國夢”中去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4)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挑戰突破】1.C2.B3.C4.B5.(1)口號:自強。特點:都是近代軍事企業,依靠外國人建成。(2)措施: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影響:在思想文化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3)原因:清政府腐敗無能;民眾尚未覺醒;甲午中日戰爭,民族危機嚴重;革命黨人積極投身革命事業,振興中華。(4)原因:洋務運動初步改變了人們舊觀念。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但封建文化依然存在,袁世凱推行復辟帝制得以進行。努力: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國民革命運動。(5)精神:前赴后繼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不怕犧牲的愛國精神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