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導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導學案

資源簡介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導學案
【學習目標】
1. 知道《中國土地法大綱》和土地改革總路線;知道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基本史實;分析理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勝利進行的關系以及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原因。
2. 通過對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原因的探究分析過程,培養學生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初步掌握歸納、分析的學習方法,形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識與能力。
3. 通過學習三大戰役的勝利,使學生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樹立責任擔當意識。
【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三大戰役。
教學難點: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
【知識結構】
【新課探知】
2023課標內容:了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等史事;通過了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知道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
1.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1)主要內容:
①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將抗戰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改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
② 1947年 , 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 。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③制定土地改革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2)結果:歷時一年多順利完成,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
(3)歷史意義: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1)概況:    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天險,千里挺進大別山。
(2)影響:直接威脅到南京、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      的序幕。
3.三大戰役
名稱 遼沈戰役 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
時間 1948年 9—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揮者 林彪、羅榮桓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 聶榮臻、林彪、羅榮桓
參戰 部隊 東北人民解放軍 中原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 東北人民解放軍與華北人民解放軍
過程 首先攻占遼寧錦州,后攻占長春、沈陽 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發起 武力攻占張家口、天津;和 平解放   
戰果 47萬余人 55萬余人 52萬余人
意義 解放________全境 解放了    的廣大地區 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總的意義 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4.渡江戰役
    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    ,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核心素養】
唯物史觀、歷史解釋
1.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及啟示。
(1)內因(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制定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為解放戰爭勝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在政治上,中共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中國共產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領導國統區人民掀起人民民主運動,形成反蔣的第二戰線。
在軍事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確方針政策。初期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標,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方法;在解放區開展土改運動,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
外因(國民黨)
國民黨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軍隊厭戰,士氣低落;貪官橫行,統治腐敗;國民黨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也違背了中國人民的要求和意愿,不得人心,注定走向失敗和滅亡。
啟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2.近代國共兩黨關系演變
3.臺灣與祖國大陸的三次分離
第一次 離:1624年荷蘭殖民者占據了臺灣歸:1662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
第二次 離:1895年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占臺灣歸: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
第三次 1949年內戰結束,國民黨殘余勢力敗退臺灣,造成了今日海峽兩岸的分離現狀
認識 1.前兩次“分離”屬于國家主權問題,第三次“分離”則是中國內政問題 2.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兩岸團圓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祖國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潮流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自我測評】
1.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通過了( ),此文獻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A.《井岡山土地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土地問題決議案》 D.《中國土地法大綱》
2.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戰爭形勢起了一個根本的變化,即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這段話所指的歷史事件是( )
A.撤出延安轉戰陜北B.孟良崮戰役 C.國民黨占領張家口 D.挺進大別山
3.下列不屬于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的是( )
A.百團大戰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遼沈戰役
4.和平解放北平功勞最大的是( )
A.蔣介石 B.李宗仁 C.湯恩伯 D.傅作義
5.解放戰爭中,下列哪一事件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
A.北平解放 B.天津解放 C.南京解放 D.沈陽解放
6.整理知識結構圖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以下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 )
A.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程 B.北伐戰爭的主要進程
C.抗日戰爭的主要進程 D.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7.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又是一部抗爭史和探索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①虎門銷煙;②鴉片戰爭;③太平天國運動;④洋務運動。
⑤甲午中日戰爭;⑥戊戌變法;⑦義和團運動;⑧八國聯軍侵華
(1)請你把材料一中的事件按下表主題進行分類(填序號,每空填1個序號)。
主題 事件(序號)
西方列強的侵略 ②、____、____
中國人民的抗爭 ①、____、____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____、____
(2)結合所學知識,從⑤和⑥、⑦和⑧兩個組合中,任選一個組合,說明其中兩個事件之間的聯系。
材料二
(3)根據材料二,舉兩例說明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材料三 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淮海戰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4)根據材料三,概括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原因。
(5)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21—1949年中國共產黨完成的歷史使命。
【挑戰突破】
1.“到1948年秋,雙方的力量對比已經完全顛倒過來了。…國內戰爭中最后一場大規模軍事行功是攻占南京一國民黨統治中心的戰斗…部隊渡過長江,取得了最后勝利。”材料中的“戰爭”指的是( )
A.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 C.抗美援朝 D.人民解放戰爭
2.“四十星夜風云,三千里路程;雄師南下,越黃泛,鐵騎飲馬江濱;壯舉誰為者,劉鄧常勝軍。”材料描寫的事件( )
A.全面進攻中原解放區 B.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C.揭開了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D.發起了渡江戰役,占領了南京
3.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軍舉行入城儀式,受閱部隊與群眾游行隊伍從東交民巷舊使館區穿過以宣示主權,宣告舊時代的結束。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南京條約》、平津戰役 B.《天津條約》、遼沈戰役
C.《辛丑條約》、平津戰役 D.《辛丑條約》、淮海戰役
4.1949年4月23日,“京電號”輪船(如圖),冒著密集炮火,將解放南京第一梯隊的解放軍指戰員運送過長江,被稱為“解放南京第一船”。“京電號”輪船見證了(  )
A.太平天國都城天京的陷落 B.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中原
C.國民黨軍隊的主力被消滅 D.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結束
5.抗日戰爭剛結束之時,國民黨政權自認為是領導全國抗戰勝利的功臣,蔣介石也被吹捧成“民族英雄”。但不到四年,國民黨就喪失了在中國大陸的統治權,其根本原因是( )
A.國民黨軍事力量太薄弱 B.國民黨頑固實行消極抗戰
C.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D.國民黨失去了民眾的支持
6.中國近代史也是中華民族對外反抗列強侵略,對內反抗專制統治,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
材料一:(孫)文奔走國事三十余年,……乃得推覆專制,創建共和。
——《孫中山自序》1918年
(1)材料中“推覆專制,創建共和”是指哪一歷史事件?
材料二:那天,毛澤東、李達、李漢俊、董必武、陳潭秋等13人和共產國際派來的代表以“北大暑期旅行團”的名義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 3 號召開會議。這是一次年輕人的會議,平均年齡28歲。
(2)材料二中,這一群年輕人參加的是哪次會議?簡要說出這次會議的歷史意義。
材料三: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我們已經完成了孫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這個革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我們正在完成這個革命。
——毛澤東1956年《紀念孫中山先生》
(3)材料三中,毛澤東說的“已經完成”的“革命”是指什么?
(4)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近代以來中國革命的認識?
【參考答案】
【自我測評】
1.D
2.D
3.A
4.D
5.C
6.D
7.(1)西方列強的侵略:⑤⑧;中國人民的抗爭:③⑦;近代化的早期探索:④⑥。
(2)⑤和⑥的關系: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民族危機加深促使康有為,梁啟超發動了戊戌變法;⑦和⑧的關系:義和團運動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為了鎮壓義和團,列強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
(4)黨于人民心連心,得到人民大力支持。
(5)歷史使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挑戰突破】
1.D
2.C
3.C
4.D
5.D
6.(1)辛亥革命。
(2)中共一大(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其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是偶然的,是適應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近代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3)新民主主義革命/民族獨立/國家獨立/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4)中國現在的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SHOW| 武陟县| 上思县| 讷河市| 集安市| 鹿邑县| 安远县| 东港市| 宽甸| 禹州市| 塔河县| 云浮市| 沽源县| 梨树县| 娄底市| 彩票| 苏尼特左旗| 河北省| 洛宁县| 沅江市| 霸州市| 鹤岗市| 永修县| 滨海县| 双鸭山市| 克东县| 邯郸市| 易门县| 岑巩县| 建湖县| 壶关县| 类乌齐县| 梓潼县| 沁源县| 马山县| 湾仔区| 廊坊市| 邵阳市| 修文县| 蓬溪县| 谷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