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4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綜合測試九年級社會思品卷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歷史學習的一種重要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表格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國實力的對比變化。導致該“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項 目 英 法 德 美1870年-1913年工業增長速度 1.3倍 1.9倍 4.6倍 8.1倍1913年工業產量所占位置 第三 第四 第二 第一A.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B.殖民擴張 C.第二次工業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2、整個世界基本被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瓜分完畢是在( )A. 18世紀末 B.19世紀早期 C.19世紀中期 D.20世紀初3、19世紀末,作為“遲到者”匆忙加入了對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瓜分,這個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指( )A.俄國 B.意大利 C.日本 D.美國4、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一場戰役,雙方損失了近100人,巨大的傷亡使這場戰役被稱為“絞肉機”,它是指( )A.凡爾登戰役 B. 索姆河戰役 C. 日德蘭海戰 D.滑鐵盧戰役5、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這里“豐碑”的含義是指( )A.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B.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C.實現了完全的民族獨立D.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6、在中國近代史上,共和政體確立的標志是( )A. 湖北軍政府的成立 B.南京臨時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 D.袁世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7、.根據圖中信息判斷,下列截圖屬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示意圖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A B C D8、說辛亥革命失敗了,其主要原因是 ( )A 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 B 未能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C 孫中山辭去了臨時大總統職務 D 封建軍閥割據局面形成9、下列對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的評價,正確的是 ( )A.這些變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是深遠的、范圍是廣泛的B.能夠享受到近代中國社會諸多變化帶來的便捷的只是少數人C.新生事物的出現像暴風驟雨般將傳統的習慣勢力滌蕩一清D.民國政府改變社會陋習的舉動是反動勢力仇視革命政府的根本原因10、右邊是某同學整理的巴黎和會資料卡片。其中表述錯誤的是和會的 ( )A.時間 B.性質C.內容 D.影響11、下列關于武昌起義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 )A.清朝湖北當局兵力空虛B.文學社和共進會的準備C.起義新軍的革命主動精神D.革命黨人策劃周密完善1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體現的國際關系的實質是 ( )A、戰后須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C、國際社會要求維護世界和平 D、帝國主義試圖扼殺蘇維埃政權13、凡爾賽和約的內容最能反映巴黎和會性質的是( )①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給日本 ②對德國軍備嚴格限制③萊茵河西岸由協約國軍隊占領15年 ④以“委任統治”形式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14、1912年有報道稱:“革命軍手持剪刀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途為行人強迫剪辮。”報道中的“剪辮”事件發生在 ( )A.新文化運動期間 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期間C.五四運動期間 D.北伐戰爭期間15、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的是( )A.洋務運動“自強”“求富”口號的提出B.戊戌變法主張君主立憲C.辛亥革命主張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平等D.新文化運動提出“民主”“科學”主張16、俄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面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列寧曾有過“國家資本主義就是社會主義的入口”的論斷。下列政策體現了這一思想的是( )A.頒布《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給農民 B.聯共(布)十五大確立農業集體化政策C.聯共(布)十四大制定的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政策 D.蘇俄新經濟政策17、凱末爾執政后不久.就發起了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帽子革命”。當時土耳其男子都戴一種紅色圓筒氈帽,叫做“費茲帽”,具有宗教意義。凱末爾下令,國民要改戴歐式禮帽。他這樣做主要是為了( )A.廢除土耳其的陳規陋習 B.徹底消滅宗教在社會中的影響C.改革傳統服飾以消除封建思想的影響 D.推動社會向世俗化、現代化方向邁進18、下列對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內涵的理解最完整的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國殖民統治者 B.以和平手段抗議英國殖民當局的壓迫C.以不合作的態度抗議抵制英國殖民者 D.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贏得印度自治19、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 )A.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B.巴黎公社 C.蘇維埃俄國 D.古巴共和國20、凱末爾贏得”伊斯坦布爾大救星“的美稱是因為( )A.在達達尼爾海峽擊敗協約國軍隊 B.領導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瓜分C.曾經在安卡拉召開了大國民會議 D.最終迫使協約國簽訂《洛桑條約》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個小題,共60分)21、(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一位美國歷史學家在談到一戰前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變成一只‘火藥桶’,只等一粒火星將它引爆。”材料二:這是一次被稱為“絞肉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戰役。一位戰地記者曾這樣記述道:“整個樹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蓋物彈痕累累……到處都是殘骸、擊破的戰車、碎成一塊一塊的尸體、擊毀的大炮,幾個月都是如此。”材料三:8月4日,德國政府聲稱:“戰爭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迅速結束……”在運送德軍的火車上涂寫著“去巴黎吃早飯……”的字句。法國的運兵車上也涂有藐視對方的字句和“在圣誕節回家”的口號。新招募的法國士兵高唱《馬賽曲》,興高采烈地從火車站出發,“槍尖上插著鮮花”,臉上露著微笑,似乎把這次軍事行動當作“從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奮的旅行”。(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這個“火藥桶”的火星是指哪一歷史事件 (2分)(2)寫出一戰前在歐洲形成的兩大軍事對抗集團的名稱。(2分) ’(3)戰爭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請你設計一條以“呼喚和平”為主題的宣傳語。(2分)(4)請用一戰的有關史實戳穿材料三中“戰爭會迅速結束”以及戰爭是“令人振奮的旅行”的謊言。(4分)22、(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李鴻章材料二 張謇是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蘇南通人。他從小勤奮讀書,1894年考中狀元。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深深刺激了他,于是決定棄官經商,走“實業救國”和“教育救國”之路,由一個舊官僚逐漸轉變成一個愛國實業家。他回到家鄉后,手中既無資金也無設備,他奔走于官府與民間籌集資金我,但有錢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員態度冷淡,他飽嘗人間冷暖。1899年大生紗廠終于建成。材料三:大會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建立了從總部到基層的各級組織。材料四(1)根據材料一,說一說洋務運動提出了什么口號?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2)根據材料二回答,張謇為什么棄官經商?他在創辦實業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3分)(3)材料三中這次大會在哪一年?成立了哪個組織?其綱領后來概括為什么?(4分)(4)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談談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發生了哪些新變化?(3分)23、(8分)材料一:中華民國成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以五色旗作為國旗,分別代表漢族(紅);滿族(黃);蒙古族(藍);回族(白);藏族(黑)。其中回族泛指穆斯林民族,包括新疆維吾爾族等。清朝曾將新疆稱為回疆。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1)什么是五族共和?(2分)材料二: 同盟會提出決斷性民族主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顯然,最初同盟會已把滿族排除在帝國之外,同時也把關外的滿洲土地排除在帝國之外。不僅如此,其實孫中山同盟會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國之外了。孫中山很快就認識到這是個問題,并且發生一定程度的轉變。1906年,孫中山說“民族革命是要盡滅滿洲民族,這話大錯。……我們并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 《帝國的分裂與保存》(2)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分析武昌起義后口號從“驅除韃虜”改為“五族共和”的原因。(2分)如何看待這種轉變?(4分)24、(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我很失望,最高委員會無視中國人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存在,出賣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我很憤怒,你們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我想問問,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和約誰能接受啊!所以我們拒絕簽字……6月28日,中國代表沒有出現在簽字現場。——摘編自《顧維鈞回憶錄》(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哪一次會議的情形?會議是在哪一次戰爭后召開的?中國最終沒有在什么和約上簽字?為什么中國拒絕在和約上簽字?(5分)(2)中國在會議上的遭遇,你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示?(2分)材料二 所有的大國都試圖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們總是為世界秩序出謀劃策。實際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國家想要打破這種秩序,因為它們試圖取代以前的大國。(3)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怎樣的世界“新秩序”?它對戰后歐洲產生什么影響?(3分)25. (10分)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學說是“內審中國之情勢,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眾長,益以創新”。(1)材料一中孫中山的學說有何特點?結合史實說明孫中山是中國“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4分)材料二: 1912年,孫中山頒布了一個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要的法律文件,規定“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國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社等自由;參議院有彈劾總統的權力。”請回答:(2)材料二提到的重要的法律文件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質? (2分)(3)辛亥革命被譽為中國人民在20世紀前進道路上經歷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這一“歷史性巨變”是指什么? (4分)26、(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對于英國把印度拖入帝國主義戰爭(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一次世界大戰),印度民族主義力量絕大部分持支持態度,希望在英國困難時候給予幫助,以換取它允諾戰后給予印度自治”…形勢的演變把甘地進一步推向前進…他得出結論說,英國當局行動如此“不謹慎、不道德、不正義”,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林承節《印度史》材料二:我們在經濟和工業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活中嚴重地背離了經濟自給自足。假如我們不曾引進外國的產品,那么今天,印度將滿地流淌著牛奶和蜂蜜……西方民眾正在唯物(物質)主義這個魔鬼和怪物的鐵蹄下呻吟。他們道德的發展已經落后。今天,他們用英鎊、先令和便士來衡量他們的進步。——: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經濟學協會”上的演說材料三:甘地還把紡車當作印度擺脫對英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紡織業依賴的工具。他認為,印度可以放棄大多數進口產品……因此對甘地而言,恰爾卡(紡車)是自治的象征。——海默·勞《甘地傳》(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甘地對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國殖民統治的態度發生了什么根本性變化 促成這一根本性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分)(2)據材料二、三回答甘地為什么要“詛咒西方文明” (4分)(3)人們對甘地毀譽不一,為何有人稱甘地為“群眾性民族解放運動的叛徒” (2分)圖1 圖2 圖32014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綜合測試九年級社會思品卷參考答案選擇題(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一個答案)2*20=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D D A B B A B A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B D B C D D D C B21、(1)、薩拉熱窩事件(2)、三國同盟(同盟國)、三國協約(協約國)(3)、如:熱愛和平、遠離戰爭等(符合題意即可)(4)、戰爭從1914年到1918年,歷時4年,并沒有很快結束。凡爾登戰役被稱為絞肉機,說明戰爭是殘忍的22、(1)“自強”(1分),創辦軍事工業(1分)(2)“實業救國”和“教育救國”( 寫出實業救國即給1分) 困難:缺資金、缺技術;政府官員態度冷淡(2分)(3)1905年 1分 中國同盟會1分 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2分(4)近代火車傳人中國,人們出行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坐火車(1分);人們可以看中文報紙(1分);男子可以穿新式服裝——中山裝、女子可穿旗袍。(1分)(其他如出現新型交通工具、易服飾等也給分)23、(1)把中國各民族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存在于中華民國。2分(2)推翻滿清后,中國面臨分裂割據的危險,孫中山對民族主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2分這種轉變有利于中華民族團結和統一,增強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維護民主共和等。4分24、(1)巴黎和會;第一次世界大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凡爾賽和約》;(3分)因為該和約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利益(主權)。(2分)(2)落后要挨打,弱國無外交。發展才能自強。只有國力強大,外交上才能夠獨立自主,不會再出現任人宰割的現象。(言之有理即可)(2分)(3)凡爾賽體系。(1分)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凡爾賽體系下,歐洲獲得了暫時的穩定(和平),列強在歐洲的利益和矛盾基本上得到協調;有利于歐洲的經濟恢復和發展。(2分)25、(1)特點:將西方的政治思想與中國國情相結合。(1分)史實:創建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制度,成立中華民國;頒布《臨時約法》,維護民主共和。(3分)(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資產階級憲法性質(2分)(3)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2分;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2分26、(1)、變化:從合作到不合作。因素:英國殖民當局的暴行,甘地對英國殖民當局的失望(4分)(2)、西方文明諸多弊端(物質進步而道德淪喪);英國的侵略使印度成為它的商品市場,破壞了印度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4分)(3)、甘地多次在群眾運動突破非暴力時,終止不合作運動并譴責使用暴力的群眾(2分)九年級 社會答題卷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6小題,共60分)21.(1)(2分)(2)(2分)(3)(2分)(4)(4分)22.(1)(2分)(2)(3分)(3)(4分)(4)(3分)23.(1)(2分)(2)(6分)(1)(5分)(2)(2分)(3)(3分)25.(1)(4分)(2)(2分)(3)(4分)26.(1)(4分)(2)(4分)(3)(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五校聯考期中綜合素質測試答題卷.doc 五校聯考期中綜合素質測試試題卷.doc 參考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