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5 物質的轉化目錄模塊一 知己知彼 1模塊二 知識掌握 2知識點一、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2知識點二、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5知識點三、金屬的冶煉 8知識點四、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 12知識點五、物質的鑒別實驗 16模塊三 鞏固提高 19模塊一 知己知彼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1.能通過學習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之間轉化、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轉化以及化合物之間相互轉化,掌握物質間相互轉化規律。 2.知道金屬冶煉的方法,了解還原反應,知道一些常見的還原劑。 3.能利用物質轉化規律尋找制取物質途徑。 4.學會有關純度問題的計算,并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讀1:知道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的步驟和檢驗生成物的方法,常見題型為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難度較大。 解讀2: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并運用轉化規律制取物質,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難度較大。 解讀3:會鑒別與推斷常見物質,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難度較大。 解讀4:理解純度的含義并能運用純度公式進行相關計算,常見題型為填空題計算題,難度適中。模塊二 知識掌握知識點一、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一)有的非金屬可以轉化為非金屬氧化物(以硫黃燃燒實驗為例)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取一藥匙硫黃,觀察其外觀 淡黃色粉末將硫黃放到燃燒匙中,在酒精燈上點燃硫黃,觀察現象 硫黃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并放出熱量,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S+O2 點燃 SO2把燃燒著的硫黃放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內,觀察現象 燃燒更旺, 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S+O2 點燃 SO2其他非金屬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與O2發生反應,如:4P+5O2 點燃 2P2O5 C+O2 點燃 CO2 2H2+O2 點燃 2H2O(二)非金屬氧化物可以轉化生成酸,不穩定的酸受熱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屬氧化物(以CO2與碳酸的轉化實驗為例)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原因分析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取2杯蒸餾水,向其中1杯蒸餾水中吹氣或通入CO2。然后,分別向2只燒杯中滴加幾滴紫色石蕊試液 吹氣或通入二氧化碳的燒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后,溶液變紅;另一燒杯無變化 吹氣或通入二氧化碳的燒杯中,生成了碳酸 CO2+H2O==H2CO3從2只燒杯中分別取少量液體放入試管中,加熱,觀察現象 變紅色的燒杯內的溶液又變成了原來的紫色,另一燒杯內無變化 碳酸不穩定, 受熱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H2CO3 △ CO2↑+ H2O其他非金屬氧化物也可以與H2O反應,如:SO2+H2O = H2SO3 SO3+H2O = H2SO4(三)非金屬與其他化合物的轉化非金屬 → 非金屬氧化物 → 酸 → 鹽非金屬 → 非金屬氧化物 → 鹽+水【能力拓展】①二氧化硫是一種有毒、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不要直接排放到空氣中。該實驗最好在通風櫥中進行;硫的用量不能過多,為了吸收SO2,集氣瓶中要預留一些水(或NaOH溶液)。用NaOH溶液吸收S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SO2 = Na2SO3+H2O。②非金屬單質+O2 → 非金屬氧化物。參與此反應的常見的非金屬有C、S、P、H2等。(2022秋 仙居縣期末)如圖是小科同學繪制的單質銅及其化合物的轉化模型圖,其中能轉化的環節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答】解:①銅能和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氧化銅,則①能轉化;②氧化銅不能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則②不能轉化;③氫氧化銅和和酸反應生成銅鹽和水,則③能轉化;④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銅排在氫的后面,銅不能和稀硫酸、鹽酸反應,則④不能轉;其中能轉化的環節有①③,故選:C。(2022秋 溫州期末)茶葉蛋的蛋黃表面有一層黑色的物質(如圖甲),有人擔憂它是否能食用。小明決定利用科學知識來揭秘。他取兩個帶有黑色物質的蛋黃開展實驗,實驗結果如圖乙。(1)根據實驗結果可知該黑色物質的化學性質有 能與稀鹽酸反應 。(2)小明推測黑色物質是課堂上學習過的一種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學式是 FeS 。(3)查閱資料得知Fe2+可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認為蛋黃中的黑色物質不但能食用,且能為人體補充鐵元素,他推測的理由是 人體胃液中含有稀鹽酸,能與FeS反應生成可被人體吸收的Fe2+ 。【解答】解:(1)由題干信息可知,該物質難溶于水,能與稀鹽酸反應,該黑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能與稀鹽酸反應;故答案為:能與稀鹽酸反應;(2)該黑色物質與鹽酸反應生成FeCl2和H2S,由復分解反應的特點可知,該黑色物質是FeS;故答案為:FeS;(3)由于人體胃液中含有稀鹽酸,能與FeS反應生成FeCl2,FeCl2溶液中的Fe2+可被人體吸收和利用,所以蛋黃中的黑色物質不但能食用,且能為人體補充鐵元素;故答案為:人體胃液中含有稀鹽酸,能與FeS反應生成可被人體吸收的Fe2+。(2020 拱墅區校級模擬)如圖是部分含碳物質的轉化關系圖,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能通過化合反應實現的轉化有 ①②③④⑧ .(選填序號,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2)反應④無明顯現象,要檢驗生成物,可加入的試劑是 紫色石蕊溶液 ;(3)進行⑥的轉化,實驗室常用物質的化學式是 Ca(OH)2 ;(4)實驗室常用⑦來制取CO2,寫出化學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答】解:(1)①④⑧只能通過化合反應實現,②③可能通過化合反應實現,還分別能通過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碳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等來實現;故填:①②③④⑧;(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所以可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檢驗生成物,故填:紫色石蕊溶液;(3)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氫氧化鈣的化學式為:Ca(OH)2;故填:Ca(OH)2;(4)實驗室常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同時生成氯化鈣、水,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知識點二、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一)有的金屬與非金屬可以發生反應,轉化成化合物(以鐵粉和硫黃反應的實驗為例)(1)實驗藥品:鐵粉(黑色),硫黃。(2)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取少量鐵粉放在白紙上,再取少量硫黃與鐵粉混合。用磁鐵接近混合物,觀察現象 鐵粉能被磁鐵吸引把混合物放進試管內,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現象 鐵粉和硫黃反應發光,生成黑色固體,同時放出大量的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S △ FeS將生成物倒在白紙上,觀察生成物的外觀,再用磁鐵靠近生成物,觀察磁鐵能否吸引生成物 生成物呈塊狀,不能被磁鐵吸引其他一些金屬與非金屬也可以發生反應,如:2Na+Cl2 點燃 2NaCl2Fe+3Cl2 點燃 2FeC13Cu+Cl2 點燃 CuCl2(3)實驗解釋:反應前是單質鐵,可以被磁鐵吸引,反應后生成物不再是鐵,而是硫化亞鐵,所以不能被磁鐵吸引。充分說明單質鐵轉化成了相應的化合物。(二)某些金屬氧化物可以與水反應生成堿(活潑性較強的金屬)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在蒸發皿中放1小塊生石灰,加少量水,攪拌,觀察現象 生石灰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 CaO+H2O= Ca(OH)2向反應后的蒸發皿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觀察現象 無色酚酞試液變紅其他一些金屬氧化物也可以與水反應生成堿,如:Na2O+H2O = 2NaOHBaO+H2O = Ba(OH)2 K2O+H2O=2KOH(三)金屬與其化合物的轉化金屬 + 氧氣 → 金屬氧化物,金屬 + 非金屬單質 → 鹽(除O2,N2,C外);金屬氧化物 + 水→ 堿(只有BaO、K2O、CaO、Na2O能與水反應);堿 + 酸 → 鹽金屬氧化物 + 酸 → 鹽和水。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質間的轉化:“鈣→氧化鈣→氫氧化鈣→碳酸鈣”,①2Ca+O2===2CaO,②CaO+H2O===Ca(OH)2,③Ca(OH)2+CO2===CaCO3↓+H2O。寫出相應的轉化規律: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能力拓展】不是所有的金屬氧化物都能和水反應;可溶性堿對應的金屬氧化物能和水直接化合,如Na2O、CaO、K2O、BaO;不溶性堿對應的金屬氧化物不能和水化合生成堿,如CuO、Fe2O3等。(2022秋 平湖市期末)Ca與水可以發生劇烈反應并產生一種氣體。單質Ca的一種轉化路線為:Ca→CaO→Ca(OH)2→CaCO3,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Ca與水反應產生的氣體是氫氣B.CaO也可直接轉化為CaCO3C.CaO和Ca(OH)2均可用于吸收SO2D.Na與Cu也可以發生上述轉化【解答】解:A、Ca與水可以發生劇烈反應并產生一種氣體,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故選項說法正確。B、氧化鈣不能與二氧化碳反應,不能直接轉化為CaCO3,故選項說法錯誤。C、CaO和Ca(OH)2均能與二氧化硫反應,均可用于吸收SO2,故選項說法正確。D、鈉的金屬活動性較強,與鉀相似;可以發生上述轉化;Cu不能發生上述轉化,銅與氧氣在加熱條件下生成氧化銅,氧化銅難溶于水,不能與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氫氧化銅難溶于水,不能與鹽反應生成碳酸銅,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D。(2022秋 杭州期末)下列物質的轉化都能一步實現:①Fe2O3→FeCl3②Fe(OH)3→FeCl3③Fe2(SO4)3→FeCl3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三個反應中鐵元素的化合價均不變B.三個反應均可用于制備氯化鐵溶液C.三個反應中均有明顯現象產生D.三個反應都可通過加入鹽酸來實現【解答】解:A、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氫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硫酸鐵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鐵,三個反應都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都屬于復分解反應,故三個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都不變,故A正確;B、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氫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硫酸鐵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鐵,三個反應均可用于制備氯化鐵溶液,故B正確;C、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固體消失,溶液由無色變成黃色;氫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紅褐色固體消失,溶液由無色變成黃色;硫酸鐵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鐵,產生白色沉淀,三個反應中均有明顯現象,故C正確;D、氯化鐵不能通過硫酸鐵與鹽酸反應制得,硫酸鐵與鹽酸不能反應,故D不正確;故選:D。(2022秋 慈溪市期末)下列物質轉化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一步實現的是( )A.C→CO2→Na2CO3 B.Cu→CuO→Cu (OH)2C.NaCl→KCl→AgCl D.Fe→Fe2O3→FeSO4【解答】解:A、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選項符合題意。B、銅和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氧化銅,氧化銅無法一步轉化成氫氧化銅,故選項不符合題意。C、鈉鹽、鉀鹽都能溶于水,氯化鈉無法一步轉化成氯化鉀,故選項不符合題意。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鐵可以與氧氣反應一步轉化為氧化鐵,氧化鐵與硫酸反應不能生成硫酸亞鐵,故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知識點三、金屬的冶煉(一)金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僅有少數金屬(化學性質非常穩定)是以游離態(即單質)的形式存在的,大多數金屬(化學性質活潑)是以化合態的形式存在的。(二)金屬的冶煉原理與方法(1)冶煉原理:金屬冶煉就是要把金屬從化合態變成游離態。(2)冶煉方法:用C、CO、H2等還原劑與金屬氧化物反應,奪取金屬氧化物中的氧,得到金屬單質,如C+2CuO高溫 CO2↑+2Cu CO+CuO高溫 CO2↑+Cu H2+CuO = H2O+Cu(三)氫氣與氧化銅反應(1)實驗器材:試管、酒精燈、鐵架臺(帶鐵夾)。(2)實驗裝置:如圖所示。(3)實驗步驟:檢(檢驗氫氣的純度)、通(通氫氣)、點(點燃酒精燈加熱)、熄(實驗完畢,先熄滅酒精燈)冷(繼續通氫氣,直到試管完全冷卻)。(4)實驗現象:黑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同時試管口出現小水珠。(5)注意事項①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且試管口不能塞塞子。向下傾斜的目的是避免反應中生成的水倒流而炸裂試管。②氧化銅要鋪在試管底部,目的是增大反應物的受熱面積,加快反應速率。③通氫氣的導管應插到試管底部的氧化銅上方,一是為了避免氧化銅粉末堵塞導管口,二是易把試管里的空氣排凈,加熱后不易發生危險。④實驗之前先通氫氣后加熱,目的是排出試管內的空氣,防止氫氣和空氣混合加熱時發生爆炸。實驗結束后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氫氣,直至試管冷卻為止。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銅在溫度較高時再次被氧氣氧化成氧化銅,使實驗失敗。⑤因為要先通氫氣,實驗結束后還要通氫氣,所以實際所用氫氣的量要遠大于理論用量。(四)還原反應(1)還原反應: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取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如CuO中的氧被C、H2、CO等奪取,CuO發生了還原反應。(2)還原性:能從含氧化合物中奪取氧的性質叫做還原性。(3)還原劑:具有還原性的物質可做還原劑。C、H2、CO是常見的還原劑。(五)鐵的冶煉(1)反應原理:在高溫下,用還原劑(主要是一氧化碳 )從鐵礦石中把鐵還原出來。(2)反應方程式:3CO+Fe2O3 高溫2Fe+3CO2(3)實驗現象:紅色的固體逐漸變為黑色(鐵粉),同時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4)尾氣處理: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氣中,可將尾氣點燃或收集。(六)有關純度問題的計算純度 = 純物質的質量/不純物質的質量 x 100%(1)根據混合物的質量及純度,計算純凈物的質量。純凈物的質量=混合物的質量x純度。(2)根據純凈物的質量,求其中組成元素的質量。組成元素的質量=純凈物的質量x純凈物中某組成元素的質量分數。(3)求工業產品中含雜質的物質的質量,即求混合物的質量。混合物的質量=純凈物的質量/純度【能力拓展】金、銀等少數金屬因為很不活潑,很難與別的物質反應,所以在自然界中多以單質形式存在,鐵、鋁等金屬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2021秋 諸暨市期中)如圖是CO和Fe2O3反應的裝置。下列關于圖示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說明CO具有氧化性②玻璃管中的紅色粉末變成黑色粉末③尾氣處理裝置防止了CO對空氣的污染④反應前應先通CO,再加熱酒精燈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全部【解答】解:①一氧化碳奪取了氧化鐵中氧,說明CO具有還原性,故說法錯誤。②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玻璃管A中出現的現象是紅棕色粉末逐漸變黑,故說法正確。③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環境,對尾氣進行處理,防止了CO對空氣的污染,故說法正確。④反應前應先通CO,再加熱酒精燈,以排盡玻璃管中的空氣,防止發生爆炸,故說法正確。故②③④說法正確。故選:C。(2021秋 龍港市期中)如圖是某科學興趣小組設計的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試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避免玻璃管a在加熱時可能發生爆炸,加熱前應 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會兒 。(2)B裝置除了吸收CO2氣體外,還有 收集一氧化碳 作用,以防污染空氣。(3)寫出玻璃管a中發生反應的現象 黑色粉末變成紅色 。【解答】解:(1)為了避免玻璃管a在加熱時可能發生爆炸,加熱前應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會兒,排凈玻璃管中的空氣。(2)由裝置的特點可知,B裝置除了吸收CO2氣體外,還有收集一氧化碳作用,以防污染空氣。(3)玻璃管a中在加熱的條件下,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了銅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現象是:黑色粉末變成紅色。故答案為:(1)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會兒;(2)收集一氧化碳;(3)黑色粉末變成紅色。(2021秋 蘭溪市月考)工業上煉鐵煉鋼和軋制鋼材的主要流程如圖。已知生鐵的含量含碳量為2%﹣4.3%鋼的含碳量為0.03%﹣2%。(1)反應:①Fe2O3+3CO2Fe+3CO2,②Fe2O3+3C2Fe+3CO.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② ,用于高爐煉鐵的原理是 ① (填序號)(2)煉鐵的固體原料需經過粉碎,其目的是 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 。(3)熱空氣和高爐氣體的主要成分有一種相同,這種氣體的化學式是 N2 。爐渣中含有硅酸鈣(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價是 +4 。(4)煉鋼爐中,通入純氧的目的是 使生鐵中碳充分反應,降低碳的含量 。將鋼錠軋成鋼板,體現了金屬的 延展 性。(5)鋼鐵制品可能會生銹,寫出用稀硫酸除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Fe2O3+3H2SO4═Fe2(SO4)3+3H2O 。【解答】解:(1)反應②中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高爐煉鐵的原理是在高溫的條件下,用一氧化碳做還原劑,將鐵從其氧化物中還原出來;故填:②;①;(2)煉鐵的固體原料需經過粉碎,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故填: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3)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熱空氣中的氮氣沒有參與反應,所以排放出的高爐氣體中也含有氮氣;鈣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2價,設硅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2)+x+(﹣2)×3=0,則x=+4價;故填:N2;+4;(4)煉鋼爐中通入氧氣可以使生鐵中的碳充分反應,降低含碳量,將鋼錠軋成鋼板,體現了金屬的延展性;故填:使生鐵中碳充分反應,降低碳的含量;延展;(5)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知識點四、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一)金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化合物相互轉化的普遍性在自然界中不斷發生著各種物質間的相互轉化。石灰巖巖洞里的鐘乳石和石筍就是巖石中的碳酸鈣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轉化而成的。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 + H2O +CO2 = Ca(HCO3)2Ca(HCO3)2 △ CaCO3+H2O+CO2↑。2.物質相互轉化的規律研究表明:酸、堿鹽、氧化物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相互轉化。(1)兩條縱線(兩列)a.金屬 → 金屬氧化物 → 堿 → 鹽:金屬+氧氣 → 金屬氧化物, 金屬氧化物+水 → 堿, 堿+酸 → 鹽+水b.非金屬 → 非金屬氧化物酸鹽:非金屬+氧氣 → 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水 → 酸, 酸+堿 → 鹽+水(2)兩條折線(兩外圍)a.金屬+酸→鹽+氫氣b.金屬1+鹽1→金屬2+鹽2(3)四條橫線(四橫)a.金屬+非金屬 → 無氧酸鹽b.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 → 含氧酸鹽c.堿+酸 → 鹽+水d.鹽1+鹽2 → 鹽3+鹽4(4)四條交叉線(四交叉)a. 金屬氧化物+酸 → 鹽+水b. 非金屬氧化物+堿 → 鹽+水c.堿1+鹽1 → 堿2+鹽2d.酸1+鹽1 → 酸2+鹽2(2023 杭州二模)有關物質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表示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質X是一種常見的有機化合物B.反應②是一定有鹽參加反應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增大D.圖中的所有反應均不屬于置換反應【解答】解:A、由于二氧化碳、碳酸鈣之間相互轉化,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x可以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屬于有機化合物,故A錯誤;B、由于氫氧化鈣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二氧化碳不屬于鹽,故B錯誤;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如是飽和溶液,溶液的質量分數不會變大,故C錯誤;D、由圖中物質之間的反應可知,所有反應均不屬于置換反應,故D正確。故選:D。(2022秋 拱墅區校級期中)下列物質的轉化在給定條件下均能實現的是( )A.AgNO3AgClCuCl2B.BaCl2溶液BaCO3Ba(OH)2溶液C.Na2SO4Na2CO3NaOH溶液D.CaCO3CO2CO【解答】解:A、硝酸銀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和硝酸,但氯化銀難溶于水,不能與銅反應,故A錯誤;B、氯化鋇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會生成碳酸鋇沉淀,故B錯誤;C、硫酸鈉和碳酸鉀都是可溶性的鹽,交換成分后沒有沉淀生成,所以硫酸鈉加入碳酸鉀溶液不會轉化為碳酸鈉,故C錯誤;D、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溫下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確。故選:D。(2021 長興縣模擬)如圖表示元素的化合價與物質類別的關系,“→”表示物質之間可以轉化,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它們均含有X元素。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戊代表的物質均易溶于水B.由X元素形成的不同單質具有相同的性質C.“甲→乙→丙”的轉化都只能通過與O2反應來實現D.加熱丁和紫色石蕊的混合液,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紫色【解答】解: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它們均含有X元素,氧化物丙和氧化物乙可以相互轉化,所以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酸丁可以相互轉化,所以丁是碳酸,鹽戊會轉化成酸丁,所以戊可以是不溶性碳酸鹽或可溶性碳酸鹽,甲會轉化成一氧化碳,所以甲是碳,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A、戊代表的物質可以溶于水,也可以不溶于水,如碳酸鈣,故A錯誤;B、由X元素形成的不同單質具有不相同的性質,如金剛石天然存在最硬,石墨較軟,故B錯誤;C、“甲→乙→丙”的轉化都只能通過與氧氣、金屬氧化物等反應來實現,故C錯誤;D、碳酸受熱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加熱丁和紫色石蕊的混合液,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紫色,故D正確。故選:D。(2022春 定海區校級月考)如圖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環簡圖(其中Y為葡萄糖C6H12O6)。(1)圖一中的X是 H2CO3 (用化學式表示)。(2)圖二中的轉化3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環的重要反應即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涉及的能量轉化情況為 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3)生物體的呼吸作用對應的是圖中的 轉化4 。(填“轉化2”或“轉化4”)【解答】解:(1)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的化學式為H2CO3;故答案為:H2CO3;(2)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中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故答案為: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3)呼吸作用是將葡萄糖和氧氣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即轉化4;故答案為:轉化4。(2021秋 鄞州區期中)城際列車的五節車廂分別乘坐了如圖所示的五種物質,其中A是一種常見氣體單質。“→”表示相鄰車廂中物質從左至右的轉化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1)A是 氧氣 (填物質名稱)。(2)寫出上述2號門物質發生轉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3)若“旅客”能上車的條件是:與門兩邊車廂中的物質都能反應。“旅客”稀硫酸可以從 3 號門上車。【解答】解:(1)五節車廂分別乘坐了如圖所示的五種物質,其中A是一種常見氣體單質,“→”表示相鄰車廂中物質從左至右的轉化關系,A能轉化為二氧化碳,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則A是氧氣;(2)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3)“旅客”能上車的條件是:與門兩邊車廂中的物質都能反應,稀硫酸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旅客”稀硫酸可以從3號門上車。故答案為:(1)氧氣;(2)2NaOH+CO2═Na2CO3+H2O;(3)3。知識點五、物質的鑒別實驗物質的鑒別就是根據幾種物質的不同特性,用實驗方法將它們一一區別。(1)物理方法:根據特性(如顏色、氣味、溶解性進行觀察分析、判斷,得出結論)。(2)化學方法:①分別取少量待鑒別的溶液(若為固體應取少量配成容液)于試管中。②分別加入試劑充分反應。③觀察反應現象。④根據反應現象分析、判斷,得出結論。(一)鑒別下表中的各對物質被檢物質 所用試劑 現象與結論 有關化學方程式稀硫酸與稀鹽酸 BaCl2溶液 若產生白色沉淀,則為稀硫酸,若沒有沉淀產生,則為稀鹽酸 H2SO4+ BaCl2 = 2HCl+BaSO4↓食鹽水與稀鹽酸 紫色石蕊試液 若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則為稀鹽酸,若不變紅,則為食鹽水燒堿溶液與石灰水 Na2CO3溶液 若有沉淀產生,則為石灰水,若無現象,則為燒堿溶液 Na2CO3+Ca(OH)2= CaCO3↓+2NaOH(二)鑒別硫酸銅、氯化鈉、硝酸鉀和氫氧化鈉首先分析四種物質的特性:一種是堿,其余三種是鹽;四種物質中,有一種白色粉末溶于水能形成藍色溶液,其余三種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無色溶液;氯化鈉溶液中含有氯離子,遇到硝酸銀溶液中的銀離子能生成白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然后列表如下:物質 A、B、C、D方法 步驟 各取A、B、C、D少許粉末于4支試管中,各加入少量蒸餾水振蕩,溶解 另取B、C、D溶液,并各滴入1~ 2滴酚酞試液 另取2支試管,分別加入少量C、D溶液,再滴入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現象和 結論 其中一支試管中的顯藍色(設為A),則原白色粉末是硫酸銅 有一支試管中的溶液溶液顯紅色(設為B),則原白色粉末是氫氧化鈉 其中一支試管中的溶液出現白色沉淀(設為C),則原白色粉末是氯化鈉, 剩下的白色粉末為硝酸鉀化學方 程式 NaCl+AgNO3 = AgCl↓+NaNO3(2023春 余姚市期末)有A、B、C、D四種常見的物質,A是無色無味的氣體;B在A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同時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D是一種無色氣體,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1)請判斷寫出下列物質的名稱:A是 氧氣 ;C是 二氧化硫 ;(2)寫出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水 ;(3)寫出D氣體的一種用途 滅火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A是氧氣;C是二氧化硫;(2)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發生的反應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文字表達式為: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水;(3)D氣體的一種用途是:滅火。故答案為:(1)氧氣;二氧化硫;(2)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水;(3)滅火。(2022秋 蕭山區期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其反應可表示為甲+乙→丙+丁。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A.若甲、乙是化合物,則丙、丁也一定是化合物B.若甲為單質,則此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C.若乙為稀硫酸,則丙、丁中一定有鹽D.若丙為氯化鈉,則甲、乙中一定有堿【解答】解:A、若甲、乙是化合物,則丙、丁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加熱時氧化銅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若甲為單質,此反應不一定是置換反應,例如甲是氧氣時,點燃條件下氧氣和甲烷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置換反應,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若乙為稀硫酸,則丙、丁中一定有鹽,是因為酸反應后,酸根離子與其它某種離子結合生成鹽,該選項說法正確;D、若丙為氯化鈉,則甲、乙中不一定有堿,例如氯化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反應物中沒有堿,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C。(2022秋 柯橋區期中)小柯同學總結了酸、堿、鹽之間的相互反應關系,發現選用適當物質可實現圖中的所有反應。若中間的物質為硫酸鋇,那么酸、堿、甲鹽、乙鹽四種物質,推斷合理的是( )A.HCl、NaOH、BaCl2、Na2SO4B.HCl、Ba(OH)2、Na2SO4、BaCl2C.H2SO4、Ba(OH)2、Na2SO4、BaCl2D.H2SO4、NaOH、BaCl2、Na2SO4【解答】解:酸與堿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水,酸為硫酸,堿為氫氧化鋇;酸與乙鹽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堿與甲鹽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則硫酸與氯化鋇反應可以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氫氧化鋇與硫酸鈉反應可以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所以酸、堿、甲鹽、乙鹽四種物質分別為:H2SO4、Ba(OH)2、Na2SO4、BaCl2;故選:C。(2023 定海區二模)通過一步化學反應實現如圖所示的X、Y、Z三種物質間轉化,表格中X、Y、Z對應的質能實現這種轉化的是( )選項 X Y ZA CO CO2 CB CuO Cu(OH)2 Cu(NO3)2C HCl BaCl2 KClD NaOH NaNO3 NaCl【解答】解:A、X(一氧化碳)不能直接轉化成Z(碳),故選項錯誤。B、X(氧化銅)不能直接轉化成Y(氫氧化銅),故選項錯誤。C、X(鹽酸)和氫氧化鋇反應能生成Y(氯化鋇),X(鹽酸)和氫氧化鉀反應能生成Z(氯化鉀),Y(氯化鋇)和碳酸鉀反應能生成Z(氯化鉀),故選項正確。D、Y(硝酸鈉)不能直接轉化成Z(氯化鈉),故選項錯誤。故選:C。模塊三 鞏固提高(2023 金華二模)化學撲克中有一種叫“爭上游”的玩法,規則是:上家出一張牌,下家跟著出一張牌,要求兩張牌中的物質要能發生反應,依此規則出牌,先出完的為上游,最后出的為下游.在某局牌中,上家出了一張如圖的“碳“牌,下面是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的一張牌,則你認為最后下游的應該是( )A. B. C. D.【解答】解:由題意可知,下列選項中能和碳反應的氧化銅,氧化銅又能和鹽酸生成氯化銅與水,鹽酸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與水,氫氧化鈉又能銨鹽氯化胺反應,故選:C。(2023 紹興模擬)芯片是計算機、智能家電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純度的單質硅(Si)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發生如下反應:①Si+O2 SiO2;②SiO2+Na2CO3Na2SiO3+CO2↑;③SiO2+2CSi+2CO↑;④Si+2NaOH+H2O Na2SiO3+2H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①中Si得到氧發生了氧化反應B.反應③屬于置換反應C.上述反應中共生成三種還原性氣體D.Si和Si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解答】解:A、反應①中Si得到氧發生了氧化反應,該選項說法正確;B、反應③中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該選項說法正確;C、上述反應中共生成兩種還原性氣體,即氫氣和一氧化碳,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由①③可知,Si和Si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2023 定海區三模)比較歸納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一種方法。以下是C、CH4、CO三種物質轉化為CO2的轉化關系,①C→CO2;②CH4→CO2;③CO→CO2,對它們的比較歸納正確的是( )A.三種轉化發生的都是化合反應B.三種轉化的過程中都放出熱量C.三種物質都只能跟氧氣反應才能轉化為二氧化碳D.三種物質都可以在點燃條件下發生反應轉化為二氧化碳【解答】解:A、三種轉化發生的都是化合反應錯誤,甲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化合反應;故選項錯誤;B、①C→CO2;②CH4→CO2;③CO→CO2中,如果C和CO做還原劑得到二氧化碳,不是放熱反應;故選項錯誤;C、三種物質都只能跟氧氣反應才能轉化為二氧化碳錯誤,如碳和氧化銅在高溫下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故選項錯誤;D、三種物質都可以在點燃條件下發生反應轉化為二氧化碳正確,故選項正確;故選:D。(2023 拱墅區二模)有關常見物質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表示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因為物質X在通常狀況下是氣體,所以其可以作溫室肥料B.反應②一定有鹽參加反應C.反應⑤必須在高溫下進行D.反應③為吸熱反應【解答】解:A、X能與碳酸鈣相互轉化,能與氫氧化鈣反應,二氧化碳和碳酸鈣能相互轉化,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則X是二氧化碳,因為物質X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其可以作溫室肥料,故選項說法錯誤。B、反應②不一定有鹽參加反應,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故選項說法錯誤。C、反應⑤不是必須在高溫下進行,也可能是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故選項說法錯誤。D、反應③是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為吸熱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2023 寧波模擬)人類常利用化學反應得到所需要的物質。如圖是X、Y、Z、W四種物質的轉化關系(都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則X、Y、Z、W依次可能是( )A.C、CO、CO2、H2CO3B.H2O2、O2、H2O、H2C.CaO、Ca(OH)2、CaCl2、CaCO3D.Cu、CuO、Cu(OH)2、CuSO4【解答】解:A、碳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無法一步生成碳,故A錯誤;B、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水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但是氫氣無法一步生成過氧化氫,故B錯誤;C、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鈣高溫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故C正確;D、銅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銅,氧化銅不溶于水,需要用酸溶解,不能直接到氫氧化銅,故D錯誤。故選:C。(2023 臺州)硫酸鋅(ZnSO4)可用于治療鋅缺乏引起的食欲不振、生長發育遲緩等病癥。下列選項中的兩種物質,不能直接反應制得硫酸鋅的是( )A.Zn和H2SO4 B.ZnO和H2SO4C.ZnCO3和H2SO4 D.Zn和Na2SO4【解答】解:A、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能直接反應制得硫酸鋅,故選項錯誤。B、氧化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水,能直接反應制得硫酸鋅,故選項錯誤。C、碳酸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水和二氧化碳,能直接反應制得硫酸鋅,故選項錯誤。D、鋅的金屬活動性鈉弱,鋅和硫酸鈉不能發生置換反應,不能直接反應制得硫酸鋅,故選項正確。故選:D。(2023 西湖區模擬)《天工開物》中記載金屬鋅的冶煉方法:取爐甘石(主要成分:碳酸鋅)十斤,裝載入一泥罐內,然后逐層用煤炭餅墊盛,其底鋪薪,發火煅紅,罐中爐甘石熔化成團。冷定,毀罐取出,即獲得金屬鋅(已知主要發生的反應為:2C+ZnCO3Zn+3CO↑)。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爐甘石屬于混合物B.該反應中一氧化碳為還原劑C.冷卻時鋅由氣態轉化為液態需要放熱D.“冷定“后再“毀罐“取鋅是為防止鋅重新被氧化【解答】解:A、爐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鋅,還含有其他雜質,屬于混合物,故選項說法正確。B、在還原反應中,奪取氧的物質是還原劑,所以該反應中碳為還原劑,故選項說法錯誤。C、物質由氣態轉化為液態放出熱量,所以冷卻時鋅由氣態轉化為液態會放熱,故選項說法正確。D、在加熱條件下鋅會和氧氣反應,所以“冷定“后再“毀罐“取鋅是為防止鋅重新被氧化,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2023 寧波模擬)總結歸納是學習科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小寧歸納了初中物質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符合轉化規律②的一個化學反應可以表示為:CuO+H2O=Cu(OH)2B.根據轉化規律⑦和⑧,部分金屬能夠轉化成鹽,但鹽都能轉化成金屬C.根據轉化規律④,實驗室可用熟石灰和純堿反應制取苛性鈉D.在濕法煉銅中,將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是應用轉化規律⑥【解答】解:A、規律②是金屬氧化物→堿,但是氧化銅不與水反應,故錯誤;B、金屬可以通過與酸或鹽反應轉化為鹽,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所以活潑金屬的鹽難于轉化為金屬,故錯誤;C、熟石灰和純堿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可用于實驗室制取苛性鈉,故正確;D、轉化規律⑥為金屬氧化物→金屬,在濕法煉銅中,將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屬于轉化規律⑧,故錯誤;故選:C。(2023 鹿城區模擬)嘉興的蠶絲在全國非常出名,收蠶繭、拉絲棉是目前蠶農們正忙的事,前兩天小莉同學看見奶奶在燒蠶繭的時候用到了一種白色晶體,她把這種白色晶體拿一些到學校實驗室進行實驗,實驗過程與現象如下:對此白色晶體的成分判斷正確的是( )A.該晶體可能是碳酸鈉晶體B.該晶體可能是碳酸鈣C.該晶體一定是一種堿D.該晶體一定是生石灰【解答】解:無色溶液加入酚酞變紅色,說明白色晶體的水溶液顯堿性,溶液加入鹽酸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白色晶體中含有碳酸根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白色粉末溶于水,碳酸鈣不溶于水,所以排除B,無色溶液與酚酞變紅色,說明呈堿性,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及堿的溶液都呈堿性,所以A、C、D都有可能;加入鹽酸產生的無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該粉末不是氧化鈣,也不可能是堿,故C、D錯誤。故選:A。(2023春 椒江區校級月考)下列各組轉化中,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的反應組合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解答】解:①銅在加熱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②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氧化鈣能與水化合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能與二氧化碳等反應生成碳酸鈣,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③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亞硫酸鈉在空氣中易被氧氣氧化為硫酸鈉,硫酸鈉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硫酸鋇沉淀,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由以上分析可知,D符合題意。故選:D。(2023 普陀區校級模擬)如圖是兩組物質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過程.下列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說法不正確的是( )A.物質X是O2B.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C.C6H12O6是氧化物D.C6H12O6與X反應生成CO2和H2O屬于氧化反應【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水在葉綠素和光的作用下發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氣。所以物質X為氧氣的說法是正確的;B、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能量,該能量來自于光合作用儲存的太陽能。因此說,光合作用是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葡萄糖中。所以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的說法是正確的;C、由二種元素且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組成的化合物稱為氧化物。葡萄糖雖然含有氧元素,但它由C、H、O三種元素組成。所以葡萄為氧化物說法不正確;D、物質X為氧氣,葡萄糖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此反應符合氧化反應的特點。所以說,C6H12O6與X反應生成CO2和H2O屬于氧化化反應的說法正確。故選:C。(2023 北侖區模擬)如圖是木炭還原氧化銅反應的實驗裝置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給酒精燈加網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B.實驗過程中,可觀察到紅棕色粉末逐漸變黑C.木炭是使氧化銅還原為銅的物質,它具有氧化性D.實驗結束后,應先停止加熱,再將導氣管從澄清石灰水中撤出【解答】解:A、給酒精燈加網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故選項說法正確。B、實驗過程中,可觀察到黑色粉末逐漸變紅,故選項說法錯誤。C、木炭是使氧化銅還原為銅的物質,它具有還原性,故選項說法錯誤。D、實驗結束后,應先將導氣管從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熱,以防止燒杯中的石灰水倒流,炸裂試管,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2022秋 椒江區校級期末)幾千年前,人類就用木炭作為還原劑進行金屬冶煉。木炭在高溫條件下還原氧化銅所生成的“氣體產物”可能是: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碳,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某學習小組為此用如圖裝置對木炭在高溫條件下還原氧化銅所生成的“氣體產物”進行探究。關于該實驗說法正確的( )A.觀察到試管中的黑色物質變紅色,則“氣體產物”一定是①一氧化碳B.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氣體產物”中一定有②二氧化碳C.要證明是否存在二氧化碳,不需要在原裝置前再連接一個裝澄清石灰水的洗氣瓶D.該實驗不能確定“氣體產物”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或二者的混合物【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觀察到試管中的黑色物質變紅色,則“氣體產物”一定有一氧化碳,也可能是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故選項說法錯誤。B、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氣體產物”中不一定有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故選項說法錯誤。C、開始時先不加熱緩緩通入氣體產物,通過觀察B中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來判斷氣體產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氣體,故選項說法正確。D、通入氣體后過一段時間后再加熱,觀察A中黑色粉末CuO是否變紅,來判斷CO是否存在。如果只有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氣體產物中只有二氧化碳;如果只有黑色粉末變紅,則說明氣體產物中只有一氧化碳;如果二者現象都有,則說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2023 鹿城區二模)鈣在冶煉工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為兩種常見生產方法。方法一真空熱還原法生產鈣,主要轉化過程如圖。 方法二 電解熔融氯化鈣的方法生產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l2Ca+Cl2↑。(1)方法一中步驟Ⅱ中反應有兩種產物,固體X一定含有氧元素和鋁元素,從質量守恒角度說明理由 反應前有鈣元素、氧元素和鋁元素,生成了鈣,則固體X中一定有氧元素和鋁元素 。(2)方法二制得40kg的Ca。請計算:參加反應的CaCl2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及結果)。(3)已知方法二參加反應的CaCl2質量,若兩種方法制得等量,想要計算方法一原料石灰石所需質量,還需已知條件是 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解答】解:(1)方法一中步驟Ⅱ中反應有兩種產物,固體X一定含有氧元素和鋁元素,理由是:反應前有鈣元素、氧元素和鋁元素,生成了鈣,則固體X中一定有氧元素和鋁元素。(2)設參加反應的CaCl2的質量為x。CaCl2Ca+Cl2↑111 40x 40kgx=111kg答:參加反應的CaCl2的質量為111kg。(3)已知方法二參加反應的CaCl2質量,若兩種方法制得等量,想要計算方法一原料石灰石所需質量,還需已知條件是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由參加反應的CaCl2質量可以求出生成鈣的質量,根據元素守恒可以求出需要碳酸鈣的質量,最后用碳酸鈣的質量除以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可以求出原料石灰石所需質量。故答案為:(1)反應前有鈣元素、氧元素和鋁元素,生成了鈣,則固體X中一定有氧元素和鋁元素;(2)111kg;(3)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2023 鹿城區三模)為了給航天員提供氧氣,其中一種解決方法是利用薩巴蒂爾反應并配合水的電解來實現氧氣的再生,同時吸收二氧化碳,大致流程如下。資料 1:薩巴蒂爾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4H2X+2H2O資料 2:二氧化碳收集裝置中有一種常用的弱堿性吸附劑,吸附劑內部有許多微孔。(1)根據薩巴蒂爾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推斷X的化學式為 CH4 。(2)根據以上信息,分析吸附劑能快速吸附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能夠與堿性物質反應,吸附劑內部有許多微孔 。(3)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與電解水產生的氫氣進入到薩巴蒂爾反應器充分反應,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氣體X。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質量和各裝置的增重質量如圖。請使用數據a、b、c、m、n,列出它們的等式關系以體現質量守恒定律 (a﹣n)克+b克=m克+c克 。【解答】解:(1)薩巴蒂爾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4H2X+2H2O,反應前碳、氫、氧的原子個數分別為1、8、2,反應后碳、氫、氧的原子個數分別為0、4、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X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構成,故X的化學式為CH4;(2)二氧化碳能夠與堿性物質反應,吸附劑內部有許多微孔,故根據以上信息,分析吸附劑能快速吸附二氧化碳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夠與堿性物質反應,吸附劑內部有許多微孔;(3)無水硫酸銅能夠吸收水分,該裝置增重m克,則水的質量為m克,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該裝置增重n克,剩余二氧化碳的質量為n克,則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質量為(a﹣n)克,c克為甲烷氣體的質量,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所以有(a﹣n)克+b克=m克+c克。故答案為:(1)CH4;(2)二氧化碳能夠與堿性物質反應,吸附劑內部有許多微孔;(3)(a﹣n)克+b克=m克+c克。(2023 下城區模擬)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碳酸鈉、氯化鉀、硝酸鋇、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某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Ⅰ.取少量固體于燒杯中,逐漸加水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水的質量的變化如圖甲所示;Ⅱ.取少量B點的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試液不變色;Ⅲ.繼續向燒杯中滴加稀硫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稀硫酸的質量的變化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原白色固體的組成一定無 NaOH ;(2)BC段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有氣泡冒出 ;(3)小組同學根據乙圖判定實驗Ⅰ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鋇,你同意嗎 不同意 ,并說出你的觀點和理由 因為BaCO3+H2SO4=BaSO4↓+H2O+CO2↑,固體從BaCO3變成BaSO4質量也會增加 。【解答】解:碳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變紅色。(1)氫氧化鈉和其它三種物質不會生成沉淀而消失;在步驟II中,加入酚酞試液后,試液不變色,說明此時溶液肯定不呈堿性,即其中肯定沒有NaOH;(2)BC段中,碳酸鋇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因此觀察到的現象是:有氣泡冒出;(3)我不同意該小組的觀點,理由是:因為BaCO3+H2SO4=BaSO4↓+H2O+CO2↑,固體從BaCO3變成BaSO4質量也會增加。故答案為:(1)NaOH;(2)有氣泡冒出;(3)不同意,因為BaCO3+H2SO4=BaSO4↓+H2O+CO2↑,固體從BaCO3變成BaSO4質量也會增加。2.5 物質的轉化目錄模塊一 知己知彼 1模塊二 知識掌握 2知識點一、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2知識點二、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4知識點三、金屬的冶煉 6知識點四、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 9知識點五、物質的鑒別實驗 12模塊三 鞏固提高 14模塊一 知己知彼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1.能通過學習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之間轉化、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轉化以及化合物之間相互轉化,掌握物質間相互轉化規律。 2.知道金屬冶煉的方法,了解還原反應,知道一些常見的還原劑。 3.能利用物質轉化規律尋找制取物質途徑。 4.學會有關純度問題的計算,并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讀1:知道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的步驟和檢驗生成物的方法,常見題型為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難度較大。 解讀2: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并運用轉化規律制取物質,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難度較大。 解讀3:會鑒別與推斷常見物質,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難度較大。 解讀4:理解純度的含義并能運用純度公式進行相關計算,常見題型為填空題計算題,難度適中。模塊二 知識掌握知識點一、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一)有的非金屬可以轉化為非金屬氧化物(以硫黃燃燒實驗為例)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取一藥匙硫黃,觀察其外觀 粉末將硫黃放到燃燒匙中,在酒精燈上點燃硫黃,觀察現象 硫黃燃燒,產生 火焰并放出熱量,生成 的氣體把燃燒著的硫黃放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內,觀察現象 燃燒更旺, 產生 火焰, 生成 的氣體其他非金屬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與O2發生反應,如:4P+5O2 點燃 2P2O5 C+O2 點燃 CO2 2H2+O2 點燃 2H2O(二)非金屬氧化物可以轉化生成酸,不穩定的酸受熱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屬氧化物(以CO2與碳酸的轉化實驗為例)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原因分析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取2杯蒸餾水,向其中1杯蒸餾水中吹氣或通入CO2。然后,分別向2只燒杯中滴加幾滴紫色石蕊試液 吹氣或通入二氧化碳的燒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后,溶液變紅;另一燒杯無變化 CO2+H2O==H2CO3從2只燒杯中分別取少量液體放入試管中,加熱,觀察現象 變紅色的燒杯內的溶液又變成了原來的紫色,另一燒杯內無變化 H2CO3 △ CO2↑+ H2O其他非金屬氧化物也可以與H2O反應,如:SO2+H2O = H2SO3 SO3+H2O = H2SO4(三)非金屬與其他化合物的轉化非金屬 → 非金屬氧化物 → 酸 → 鹽非金屬 → 非金屬氧化物 → 鹽+水【能力拓展】①二氧化硫是一種有毒、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不要直接排放到空氣中。該實驗最好在通風櫥中進行;硫的用量不能過多,為了吸收SO2,集氣瓶中要預留一些水(或NaOH溶液)。用NaOH溶液吸收S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SO2 = Na2SO3+H2O。②非金屬單質+O2 → 非金屬氧化物。參與此反應的常見的非金屬有C、S、P、H2等。(2022秋 仙居縣期末)如圖是小科同學繪制的單質銅及其化合物的轉化模型圖,其中能轉化的環節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22秋 溫州期末)茶葉蛋的蛋黃表面有一層黑色的物質(如圖甲),有人擔憂它是否能食用。小明決定利用科學知識來揭秘。他取兩個帶有黑色物質的蛋黃開展實驗,實驗結果如圖乙。(1)根據實驗結果可知該黑色物質的化學性質有 。(2)小明推測黑色物質是課堂上學習過的一種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學式是 。(3)查閱資料得知Fe2+可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認為蛋黃中的黑色物質不但能食用,且能為人體補充鐵元素,他推測的理由是 。(2020 拱墅區校級模擬)如圖是部分含碳物質的轉化關系圖,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能通過化合反應實現的轉化有 .(選填序號,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2)反應④無明顯現象,要檢驗生成物,可加入的試劑是 ;(3)進行⑥的轉化,實驗室常用物質的化學式是 ;(4)實驗室常用⑦來制取CO2,寫出化學方程式 .知識點二、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一)有的金屬與非金屬可以發生反應,轉化成化合物(以鐵粉和硫黃反應的實驗為例)(1)實驗藥品:鐵粉(黑色),硫黃。(2)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取少量鐵粉放在白紙上,再取少量硫黃與鐵粉混合。用磁鐵接近混合物,觀察現象 鐵粉 被磁鐵吸引把混合物放進試管內,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現象 鐵粉和硫黃反應發光,生成黑色固體,同時放出大量的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S △ FeS將生成物倒在白紙上,觀察生成物的外觀,再用磁鐵靠近生成物,觀察磁鐵能否吸引生成物 生成物呈塊狀, 被磁鐵吸引其他一些金屬與非金屬也可以發生反應,如:2Na+Cl2 點燃 2NaCl2Fe+3Cl2 點燃 2FeC13Cu+Cl2 點燃 CuCl2(3)實驗解釋:反應前是單質鐵,可以被磁鐵吸引,反應后生成物不再是鐵,而是硫化亞鐵,所以不能被磁鐵吸引。充分說明單質鐵轉化成了相應的化合物。(二)某些金屬氧化物可以與水反應生成堿(活潑性較強的金屬)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在蒸發皿中放1小塊生石灰,加少量水,攪拌,觀察現象 生石灰與水反應放出 CaO+H2O= Ca(OH)2向反應后的蒸發皿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觀察現象 無色酚酞試液變其他一些金屬氧化物也可以與水反應生成堿,如:Na2O+H2O = 2NaOHBaO+H2O = Ba(OH)2 K2O+H2O=2KOH(三)金屬與其化合物的轉化金屬 + 氧氣 → 金屬氧化物,金屬 + 非金屬單質 → 鹽(除O2,N2,C外);金屬氧化物 + 水→ 堿(只有BaO、K2O、CaO、Na2O能與水反應);堿 + 酸 → 鹽金屬氧化物 + 酸 → 鹽和水。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質間的轉化:“鈣→氧化鈣→氫氧化鈣→碳酸鈣”,①2Ca+O2===2CaO,②CaO+H2O===Ca(OH)2,③Ca(OH)2+CO2===CaCO3↓+H2O。寫出相應的轉化規律: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能力拓展】不是所有的金屬氧化物都能和水反應;可溶性堿對應的金屬氧化物能和水直接化合,如Na2O、CaO、K2O、BaO;不溶性堿對應的金屬氧化物不能和水化合生成堿,如CuO、Fe2O3等。(2022秋 平湖市期末)Ca與水可以發生劇烈反應并產生一種氣體。單質Ca的一種轉化路線為:Ca→CaO→Ca(OH)2→CaCO3,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Ca與水反應產生的氣體是氫氣B.CaO也可直接轉化為CaCO3C.CaO和Ca(OH)2均可用于吸收SO2D.Na與Cu也可以發生上述轉化(2022秋 杭州期末)下列物質的轉化都能一步實現:①Fe2O3→FeCl3②Fe(OH)3→FeCl3③Fe2(SO4)3→FeCl3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三個反應中鐵元素的化合價均不變B.三個反應均可用于制備氯化鐵溶液C.三個反應中均有明顯現象產生D.三個反應都可通過加入鹽酸來實現(2022秋 慈溪市期末)下列物質轉化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一步實現的是( )A.C→CO2→Na2CO3 B.Cu→CuO→Cu (OH)2C.NaCl→KCl→AgCl D.Fe→Fe2O3→FeSO4知識點三、金屬的冶煉(一)金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僅有少數金屬(化學性質非常穩定)是以 (即單質)的形式存在的,大多數金屬(化學性質活潑)是以 的形式存在的。(二)金屬的冶煉原理與方法(1)冶煉原理:金屬冶煉就是要把金屬從化合態變成游離態。(2)冶煉方法:用C、CO、H2等還原劑與金屬氧化物反應,奪取金屬氧化物中的氧,得到金屬單質,如C+2CuO高溫 CO2↑+2Cu CO+CuO高溫 CO2↑+Cu H2+CuO = H2O+Cu(三)氫氣與氧化銅反應(1)實驗器材:試管、酒精燈、鐵架臺(帶鐵夾)。(2)實驗裝置:如圖所示。(3)實驗步驟: 。(4)實驗現象: 。(5)注意事項①試管口應 ,且試管口不能塞塞子。向下傾斜的目的 。②氧化銅要鋪在試管底部,目的是 。③通氫氣的導管應插到試管底部的氧化銅上方,一是 ,二是 ④實驗之前先通 后 ,目的是 。實驗結束后先 。目的是 。⑤因為要先通氫氣,實驗結束后還要通氫氣,所以實際所用氫氣的量要 理論用量。(四)還原反應(1)還原反應: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取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如CuO中的氧被C、H2、CO等奪取,CuO發生了還原反應。(2)還原性:能從含氧化合物中奪取氧的性質叫做還原性。(3)還原劑:具有還原性的物質可做還原劑。C、H2、CO是常見的還原劑。(五)鐵的冶煉(1)反應原理:在高溫下,用還原劑(主要是一氧化碳 )從鐵礦石中把鐵還原出來。(2)反應方程式:(3)實驗現象: 。(4)尾氣處理: 。(六)有關純度問題的計算純度 = 純物質的質量/不純物質的質量 x 100%(1)根據混合物的質量及純度,計算純凈物的質量。純凈物的質量=混合物的質量x純度。(2)根據純凈物的質量,求其中組成元素的質量。組成元素的質量=純凈物的質量x純凈物中某組成元素的質量分數。(3)求工業產品中含雜質的物質的質量,即求混合物的質量。混合物的質量=純凈物的質量/純度【能力拓展】金、銀等少數金屬因為很不活潑,很難與別的物質反應,所以在自然界中多以單質形式存在,鐵、鋁等金屬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2021秋 諸暨市期中)如圖是CO和Fe2O3反應的裝置。下列關于圖示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說明CO具有氧化性②玻璃管中的紅色粉末變成黑色粉末③尾氣處理裝置防止了CO對空氣的污染④反應前應先通CO,再加熱酒精燈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全部(2021秋 龍港市期中)如圖是某科學興趣小組設計的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試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避免玻璃管a在加熱時可能發生爆炸,加熱前應 。(2)B裝置除了吸收CO2氣體外,還有 作用,以防污染空氣。(3)寫出玻璃管a中發生反應的現象 。(2021秋 蘭溪市月考)工業上煉鐵煉鋼和軋制鋼材的主要流程如圖。已知生鐵的含量含碳量為2%﹣4.3%鋼的含碳量為0.03%﹣2%。(1)反應:①Fe2O3+3CO2Fe+3CO2,②Fe2O3+3C2Fe+3CO.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用于高爐煉鐵的原理是 (填序號)(2)煉鐵的固體原料需經過粉碎,其目的是 。(3)熱空氣和高爐氣體的主要成分有一種相同,這種氣體的化學式是 。爐渣中含有硅酸鈣(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價是 。(4)煉鋼爐中,通入純氧的目的是 。將鋼錠軋成鋼板,體現了金屬的 性。(5)鋼鐵制品可能會生銹,寫出用稀硫酸除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知識點四、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一)金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化合物相互轉化的普遍性在自然界中不斷發生著各種物質間的相互轉化。石灰巖巖洞里的鐘乳石和石筍就是巖石中的碳酸鈣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轉化而成的。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 + H2O +CO2 = Ca(HCO3)2Ca(HCO3)2 △ CaCO3+H2O+CO2↑。2.物質相互轉化的規律研究表明:酸、堿鹽、氧化物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相互轉化。(1)兩條縱線(兩列)a.金屬 → 金屬氧化物 → 堿 → 鹽:金屬+氧氣 → 金屬氧化物, 金屬氧化物+水 → 堿, 堿+酸 → 鹽+水b.非金屬 → 非金屬氧化物酸鹽:非金屬+氧氣 → 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水 → 酸, 酸+堿 → 鹽+水(2)兩條折線(兩外圍)a.金屬+酸→鹽+氫氣b.金屬1+鹽1→金屬2+鹽2(3)四條橫線(四橫)a.金屬+非金屬 → 無氧酸鹽b.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 → 含氧酸鹽c.堿+酸 → 鹽+水d.鹽1+鹽2 → 鹽3+鹽4(4)四條交叉線(四交叉)a. 金屬氧化物+酸 → 鹽+水b. 非金屬氧化物+堿 → 鹽+水c.堿1+鹽1 → 堿2+鹽2d.酸1+鹽1 → 酸2+鹽2(2023 杭州二模)有關物質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表示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質X是一種常見的有機化合物B.反應②是一定有鹽參加反應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增大D.圖中的所有反應均不屬于置換反應(2022秋 拱墅區校級期中)下列物質的轉化在給定條件下均能實現的是( )A.AgNO3AgClCuCl2B.BaCl2溶液BaCO3Ba(OH)2溶液C.Na2SO4Na2CO3NaOH溶液D.CaCO3CO2CO(2021 長興縣模擬)如圖表示元素的化合價與物質類別的關系,“→”表示物質之間可以轉化,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它們均含有X元素。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戊代表的物質均易溶于水B.由X元素形成的不同單質具有相同的性質C.“甲→乙→丙”的轉化都只能通過與O2反應來實現D.加熱丁和紫色石蕊的混合液,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紫色(2022春 定海區校級月考)如圖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環簡圖(其中Y為葡萄糖C6H12O6)。(1)圖一中的X是 (用化學式表示)。(2)圖二中的轉化3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環的重要反應即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涉及的能量轉化情況為 。(3)生物體的呼吸作用對應的是圖中的 。(填“轉化2”或“轉化4”)(2021秋 鄞州區期中)城際列車的五節車廂分別乘坐了如圖所示的五種物質,其中A是一種常見氣體單質。“→”表示相鄰車廂中物質從左至右的轉化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1)A是 (填物質名稱)。(2)寫出上述2號門物質發生轉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若“旅客”能上車的條件是:與門兩邊車廂中的物質都能反應。“旅客”稀硫酸可以從 號門上車。知識點五、物質的鑒別實驗物質的鑒別就是根據幾種物質的不同特性,用實驗方法將它們一一區別。(1)物理方法:根據特性(如顏色、氣味、溶解性進行觀察分析、判斷,得出結論)。(2)化學方法:①分別取少量待鑒別的溶液(若為固體應取少量配成容液)于試管中。②分別加入試劑充分反應。③觀察反應現象。④根據反應現象分析、判斷,得出結論。(一)鑒別下表中的各對物質被檢物質 所用試劑 現象與結論 有關化學方程式稀硫酸與稀鹽酸 BaCl2溶液 若產生白色沉淀,則為稀硫酸,若沒有沉淀產生,則為稀鹽酸食鹽水與稀鹽酸 紫色石蕊試液 若紫色石蕊試液變 ,則為稀鹽酸,若不變紅,則為食鹽水燒堿溶液與石灰水 Na2CO3溶液 若有沉淀產生,則為石灰水,若無現象,則為燒堿溶液(二)鑒別硫酸銅、氯化鈉、硝酸鉀和氫氧化鈉首先分析四種物質的特性:一種是堿,其余三種是鹽;四種物質中,有一種白色粉末溶于水能形成藍色溶液,其余三種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無色溶液;氯化鈉溶液中含有氯離子,遇到硝酸銀溶液中的銀離子能生成白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然后列表如下:物質 A、B、C、D方法 步驟 各取A、B、C、D少許粉末于4支試管中,各加入少量蒸餾水振蕩,溶解 另取B、C、D溶液,并各滴入1~ 2滴酚酞試液 另取2支試管,分別加入少量C、D溶液,再滴入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現象和 結論 其中一支試管中的顯藍色(設為A),則原白色粉末是硫酸銅 有一支試管中的溶液溶液顯紅色(設為B),則原白色粉末是氫氧化鈉 其中一支試管中的溶液出現白色沉淀(設為C),則原白色粉末是氯化鈉, 剩下的白色粉末為硝酸鉀化學方 程式 NaCl+AgNO3 = AgCl↓+NaNO3(2023春 余姚市期末)有A、B、C、D四種常見的物質,A是無色無味的氣體;B在A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同時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D是一種無色氣體,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1)請判斷寫出下列物質的名稱:A是 ;C是 ;(2)寫出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3)寫出D氣體的一種用途 。(2022秋 蕭山區期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其反應可表示為甲+乙→丙+丁。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A.若甲、乙是化合物,則丙、丁也一定是化合物B.若甲為單質,則此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C.若乙為稀硫酸,則丙、丁中一定有鹽D.若丙為氯化鈉,則甲、乙中一定有堿(2022秋 柯橋區期中)小柯同學總結了酸、堿、鹽之間的相互反應關系,發現選用適當物質可實現圖中的所有反應。若中間的物質為硫酸鋇,那么酸、堿、甲鹽、乙鹽四種物質,推斷合理的是( )A.HCl、NaOH、BaCl2、Na2SO4B.HCl、Ba(OH)2、Na2SO4、BaCl2C.H2SO4、Ba(OH)2、Na2SO4、BaCl2D.H2SO4、NaOH、BaCl2、Na2SO4(2023 定海區二模)通過一步化學反應實現如圖所示的X、Y、Z三種物質間轉化,表格中X、Y、Z對應的質能實現這種轉化的是( )選項 X Y ZA CO CO2 CB CuO Cu(OH)2 Cu(NO3)2C HCl BaCl2 KClD NaOH NaNO3 NaCl模塊三 鞏固提高(2023 金華二模)化學撲克中有一種叫“爭上游”的玩法,規則是:上家出一張牌,下家跟著出一張牌,要求兩張牌中的物質要能發生反應,依此規則出牌,先出完的為上游,最后出的為下游.在某局牌中,上家出了一張如圖的“碳“牌,下面是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的一張牌,則你認為最后下游的應該是( )A. B. C. D.(2023 紹興模擬)芯片是計算機、智能家電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純度的單質硅(Si)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發生如下反應:①Si+O2 SiO2;②SiO2+Na2CO3Na2SiO3+CO2↑;③SiO2+2CSi+2CO↑;④Si+2NaOH+H2O Na2SiO3+2H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①中Si得到氧發生了氧化反應B.反應③屬于置換反應C.上述反應中共生成三種還原性氣體D.Si和Si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2023 定海區三模)比較歸納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一種方法。以下是C、CH4、CO三種物質轉化為CO2的轉化關系,①C→CO2;②CH4→CO2;③CO→CO2,對它們的比較歸納正確的是( )A.三種轉化發生的都是化合反應B.三種轉化的過程中都放出熱量C.三種物質都只能跟氧氣反應才能轉化為二氧化碳D.三種物質都可以在點燃條件下發生反應轉化為二氧化碳(2023 拱墅區二模)有關常見物質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表示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因為物質X在通常狀況下是氣體,所以其可以作溫室肥料B.反應②一定有鹽參加反應C.反應⑤必須在高溫下進行D.反應③為吸熱反應(2023 寧波模擬)人類常利用化學反應得到所需要的物質。如圖是X、Y、Z、W四種物質的轉化關系(都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則X、Y、Z、W依次可能是( )A.C、CO、CO2、H2CO3B.H2O2、O2、H2O、H2C.CaO、Ca(OH)2、CaCl2、CaCO3D.Cu、CuO、Cu(OH)2、CuSO4(2023 臺州)硫酸鋅(ZnSO4)可用于治療鋅缺乏引起的食欲不振、生長發育遲緩等病癥。下列選項中的兩種物質,不能直接反應制得硫酸鋅的是( )A.Zn和H2SO4 B.ZnO和H2SO4C.ZnCO3和H2SO4 D.Zn和Na2SO4(2023 西湖區模擬)《天工開物》中記載金屬鋅的冶煉方法:取爐甘石(主要成分:碳酸鋅)十斤,裝載入一泥罐內,然后逐層用煤炭餅墊盛,其底鋪薪,發火煅紅,罐中爐甘石熔化成團。冷定,毀罐取出,即獲得金屬鋅(已知主要發生的反應為:2C+ZnCO3Zn+3CO↑)。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爐甘石屬于混合物B.該反應中一氧化碳為還原劑C.冷卻時鋅由氣態轉化為液態需要放熱D.“冷定“后再“毀罐“取鋅是為防止鋅重新被氧化(2023 寧波模擬)總結歸納是學習科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小寧歸納了初中物質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符合轉化規律②的一個化學反應可以表示為:CuO+H2O=Cu(OH)2B.根據轉化規律⑦和⑧,部分金屬能夠轉化成鹽,但鹽都能轉化成金屬C.根據轉化規律④,實驗室可用熟石灰和純堿反應制取苛性鈉D.在濕法煉銅中,將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是應用轉化規律⑥(2023 鹿城區模擬)嘉興的蠶絲在全國非常出名,收蠶繭、拉絲棉是目前蠶農們正忙的事,前兩天小莉同學看見奶奶在燒蠶繭的時候用到了一種白色晶體,她把這種白色晶體拿一些到學校實驗室進行實驗,實驗過程與現象如下:對此白色晶體的成分判斷正確的是( )A.該晶體可能是碳酸鈉晶體B.該晶體可能是碳酸鈣C.該晶體一定是一種堿D.該晶體一定是生石灰(2023春 椒江區校級月考)下列各組轉化中,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的反應組合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2023 普陀區校級模擬)如圖是兩組物質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過程.下列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說法不正確的是( )A.物質X是O2B.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C.C6H12O6是氧化物D.C6H12O6與X反應生成CO2和H2O屬于氧化反應(2023 北侖區模擬)如圖是木炭還原氧化銅反應的實驗裝置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給酒精燈加網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B.實驗過程中,可觀察到紅棕色粉末逐漸變黑C.木炭是使氧化銅還原為銅的物質,它具有氧化性D.實驗結束后,應先停止加熱,再將導氣管從澄清石灰水中撤出(2022秋 椒江區校級期末)幾千年前,人類就用木炭作為還原劑進行金屬冶煉。木炭在高溫條件下還原氧化銅所生成的“氣體產物”可能是: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碳,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某學習小組為此用如圖裝置對木炭在高溫條件下還原氧化銅所生成的“氣體產物”進行探究。關于該實驗說法正確的( )A.觀察到試管中的黑色物質變紅色,則“氣體產物”一定是①一氧化碳B.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氣體產物”中一定有②二氧化碳C.要證明是否存在二氧化碳,不需要在原裝置前再連接一個裝澄清石灰水的洗氣瓶D.該實驗不能確定“氣體產物”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或二者的混合物(2023 鹿城區二模)鈣在冶煉工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為兩種常見生產方法。方法一真空熱還原法生產鈣,主要轉化過程如圖。 方法二 電解熔融氯化鈣的方法生產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l2Ca+Cl2↑。(1)方法一中步驟Ⅱ中反應有兩種產物,固體X一定含有氧元素和鋁元素,從質量守恒角度說明理由 。(2)方法二制得40kg的Ca。請計算:參加反應的CaCl2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及結果)。(3)已知方法二參加反應的CaCl2質量,若兩種方法制得等量,想要計算方法一原料石灰石所需質量,還需已知條件是 。(2023 鹿城區三模)為了給航天員提供氧氣,其中一種解決方法是利用薩巴蒂爾反應并配合水的電解來實現氧氣的再生,同時吸收二氧化碳,大致流程如下。資料 1:薩巴蒂爾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4H2X+2H2O資料 2:二氧化碳收集裝置中有一種常用的弱堿性吸附劑,吸附劑內部有許多微孔。(1)根據薩巴蒂爾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推斷X的化學式為 。(2)根據以上信息,分析吸附劑能快速吸附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3)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與電解水產生的氫氣進入到薩巴蒂爾反應器充分反應,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氣體X。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質量和各裝置的增重質量如圖。請使用數據a、b、c、m、n,列出它們的等式關系以體現質量守恒定律 。(2023 下城區模擬)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碳酸鈉、氯化鉀、硝酸鋇、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某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Ⅰ.取少量固體于燒杯中,逐漸加水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水的質量的變化如圖甲所示;Ⅱ.取少量B點的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試液不變色;Ⅲ.繼續向燒杯中滴加稀硫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稀硫酸的質量的變化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原白色固體的組成一定無 ;(2)BC段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3)小組同學根據乙圖判定實驗Ⅰ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鋇,你同意嗎 ,并說出你的觀點和理由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5 物質的轉化(原卷版).docx 2.5 物質的轉化(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