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2課 阿拉伯帝國【目標梳理】學習目標 重點難點1.了解伊斯蘭教的創立過程; 2.了解阿拉伯帝國的擴張過程,知道其版圖范圍; 3.感受輝煌燦爛的阿拉伯文化及對世界文化所作的獨特貢獻。 1.重點:伊斯蘭教的創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 2.難點::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帝國形成的關系。【知識預覽】【新課探知】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1.背景(1)爭奪水源: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的居民大多過著游牧生活,各部落之間為爭奪____________,相互仇殺。(2)眾神并立: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麥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靈。2.創立:穆罕默德闡述了獨尊________的宗教思想,于__________創立了伊斯蘭教。3.傳教7世紀初 在__________傳教,遭到當地傳統勢力的反對622年 率領一些信徒遷居__________,建立了一個以共同信仰為基礎的宗教社團,即________________,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此誕生630年 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________4.統一:占領麥加后,半島各部落紛紛遣使麥地那,承認穆罕默德的統治地位,______________基本統一。二、阿拉伯帝國1.建立: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繼承者繼續擴張。至____世紀中期,建立起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2.地位: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3.影響:伴隨著帝國的擴張,____________向阿拉伯半島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三、阿拉伯文化1.特點:阿拉伯帝國繁榮時期,大量的________、波斯、________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阿拉伯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2.成就領域 成就 內容數學 ____________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完整代數學 完整代數學是由阿拉伯人創造的醫學 《醫學集成》《________》 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文學 《____________》 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傳播 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 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________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________、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歸納總結】伊斯蘭教的傳播與阿拉伯半島的統一之間有何關系 關系: 伊斯蘭教的傳播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及擴張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使其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二者相互促進。2.三大宗教比較相同點:①背景:社會矛盾尖銳;②教義:都主張忍耐順從;③發源地:都產生于亞洲。【基礎鞏固】1.伊斯蘭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它的創立者是( )A.孝德天皇 B.中臣鐮足 C.穆罕默德 D.伯利克利2.穆罕默德將一盤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鑄成一個強大的民族統一體的紐帶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3.麥地那、麥加、耶路撒冷一起被稱為伊斯蘭教的圣地。與麥加有關的事件應該是( )A.西方文明的發源地 B.伊斯蘭教的創立地C.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 D.《天方夜譚》的誕生地4.阿拉伯帝國時期,哈里發不僅獨攬國家的軍政大權,同時,他也是伊斯蘭教的最高領袖。這反映阿拉伯帝國實行怎樣的統治( )A.封建專制統治 B.奴隸主貴族統治 C.政教合一的專制統治 D.資產階級統治5.時空定位與按時空排序以形成歷史線索。下列關于阿拉伯帝國的史實,排序正確是( )①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②哈里發設立“智慧宮”③建立穆斯林公社④蒙古人攻陷巴格達⑤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A.③①②⑤④ 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⑤②④ D.③①⑤②④6.《阿拉伯文學史》認為:一般人為求學而游歷歐亞非三洲,然后猶如蜜蜂般,載蜜而歸,把他們的儲藏的寶藏分發給發奮的學生們,并且孜孜不倦地編輯許多典籍。材料說明了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是( )A.哈里發重視知識和人才 B.阿拉伯人注重吸收知識和人才C.國家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D.為了鞏固統治7.下圖是現今國際通用數字“阿拉伯數字”。它的發明者和傳播者是( )A.古代印度人、巴比倫人 B.古代阿拉伯人、羅馬人C.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D.古代阿拉伯人、埃及人8.某歷史活動課場景:同學們激烈討論,暢所欲言,內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島的統一、伊斯蘭教等。這堂課探究的主題是( )A.古代亞非文明 B.古代歐洲文明C.封建時代的歐洲 D.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9.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世界三大宗教。請觀察下列圖片,然后回答問題。圖一:佛教由公元前六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因為他屬于釋迦族,人們稱他的佛號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圣人。至2010年,全世界約有12億佛教信眾。在世界上尤其是對于東亞和南亞地區具有廣泛的影響。圖二:伊斯蘭教于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真主,名曰安拉。伊斯蘭教的宗教習俗包括五功,是為“念、禮、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蘭教是中東、非洲的大部分及亞洲主要部分的主流宗教,至2011年為止,全球約有13億9300萬穆斯林。圖三:公元一世紀中葉,基督教產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公元4世紀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并逐漸成為中世紀歐洲封建社會的主要精神支柱。基督教以歐洲為傳播中心,并由此傳播至遠東、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現今基督教徒約有17億7千萬人。(1)圖一屬于史料類別中的( )A.第一手資料B.第二手資料(2)從以上圖片和文字介紹中,你能獲取哪些歷史信息點?(寫出三點即可)信息點一:______;信息點二:______;信息點三:______。(3)根據以上圖片和文字介紹,分析世界三大宗教具有哪些特點。(寫出兩點即可)【培優提升】1.阿拉伯人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下列符合這一觀點的是A.《荷馬史詩》 B.儒略歷 C.伊斯蘭教 D.阿拉伯數字2.阿拉伯帝國為了爭奪商路和土地發動了大規模的對外擴張戰爭,頂峰時國土面積達134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歷史上東西方跨度最長的帝國之一。阿拉伯帝國擴張對世界的最大影響是( )A.大大推動了伊斯蘭教的傳播 B.有利于吸收被征服地區的文化C.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D.對西歐文明的形成有決定作用3.“阿拉伯藝術同文學一樣絢麗多彩,集中體現在清真寺的建筑結構和裝飾上。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它不斷吸收希臘、波斯、印度、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漸形成了阿拉伯—伊斯蘭建筑藝術。” 上述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A.開放包容、相互交融 B.廣泛吸收、全盤照搬C.兼容并蓄、獨具特色 D.保守狹隘、獨具一格4.下表所列為世界歷史上有關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的一些史料。其中帝國與相關史料對應正確的是選項 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 史料A 羅馬帝國 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打敗迦太基B 亞歷山大帝國 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C 拜占庭帝國 被日耳曼人所滅D 阿拉伯帝國 830年,哈里發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A.A B.B C.C D.D5.“《一千零一夜》中人物數量眾多,各有特點。但無一例外的是,所有正面人物都具有‘順從’之美。”據此可知A.阿拉伯人創造了獨特的阿拉伯文化 B.《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C.阿拉伯文化吸收了大量外來文化 D.阿拉伯文明深深打上了伊斯蘭教的烙印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遠征在客觀上使希臘文明與埃及、巴比倫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觸、交流、融合,擴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圍,加快了人類歷史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過程。在一個世界性的帝國內,世界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出現是必然的。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材料二:它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日本改變成中央集權制國家。按照中國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區。此外以天皇名義將所有土地收歸國有,給農戶耕種。施行這些變革的目的是加強帝國的權力。材料三:阿拉伯藝術同文學一樣絢麗多彩,集中體現在清真寺的建筑結構和裝飾上。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它不斷吸收希臘、波斯、印度、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漸形成了阿拉伯—伊斯蘭建筑藝術……阿拉伯地處歐、亞、非三洲要沖,在溝通東西文化上起著特殊的作用……阿拉伯文化的西傳,喚醒了沉睡中的歐洲,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的早日到來。材料四:西方人認為拜占庭帝國的文化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東方人卻從拜占庭帝國的文化看出希臘羅馬文化的身影,位于歐亞交界的帝國文明博大精深,燦爛輝煌……在以后的時代里,它無視西歐城市出現后悄然興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和長處,拜占庭文明終于被歷史大潮所淘汰。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遠征”指的是什么?據材料說明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該事件使日本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舉1例說明阿拉伯“在溝通東西文化上起著特殊的作用”。概括阿拉伯文化與文藝復興運動有何內在聯系?(4)根據材料四你認為拜占庭帝國的文化具有什么特點?綜合以上四則材料,你得到怎樣的歷史啟示?【參考答案】【基礎鞏固】1.C2.D3.B4.C5.C6.B7.C8.D9.(1)A(2)信息:宗教名稱;創立者;信眾數量;宗教習俗;傳播地區;宗教地位等。(3)特點:信眾多、傳播范圍廣等。【培優提升】1.D2.C3.C4.D5.D6.(1)“遠征”:亞歷山大東征。說明:客觀上促進了希臘文明與東方諸文明的交融;加快了人類歷史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過程;促進了世界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出現。(2)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3)古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數字”傳到阿拉伯,后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和世界。聯系:阿拉伯文化,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的早日到來。(4)特點:東西方文化交融;啟示: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發展,在創新中進步;封閉導致落后,開放促進發展;閉關鎖國導致落后挨打;開放促進國家繁榮富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