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聲音的特性》研學案班別 姓名一、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聲音的特征:音調、響度、音色。(2)知道樂音的音調與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和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樂音的音色不同。(3)常識性了解人耳能聽到聲音的頻率的范圍。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4)知道回聲的產生條件及其應用。2、重點:1、能對生活中樂音的三大特征進行辨別。2、音調、響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關因素。難點:探究決定音調、響度的因素。二、自主學習:【知識回顧】3、聲音是由物體__________產生的。4、聲音傳播需要 。 、 、 都可傳播聲音。5、聲音在 中傳播最快,在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為 m/s。三、預習活動閱讀課本p32.——-p.35.中的內容,完成下面的題目:6、音調:物理學中 來表示物體的振動的快慢,它的單位是 ,它決定聲音的 , 越高,音調越高。7、人耳能感覺到的那部分聲,頻率是 Hz到 Hz。通常把高于 Hz的聲音稱為超聲波。低于 Hz的聲音稱為次聲波。8、聲音的 叫響度。 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與 有關。9、我們通常分辨講話人的聲音,即使音調和響度都相同,也可分辯出它們的不同,原因是還有一個重要的特性是 ;它與發聲體的 和 有關。10、 、 、 是反應聲音特征的三個物理量,常將 叫做聲音的三要素。四、合作與探究11、活動探究一:哪些因素影響聲音的音調?(1)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觀察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再次撥動。注意使鋼尺兩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振動的快慢和發聲的音調。觀察到的現象:鋼尺伸出桌邊越短,鋼尺振動得越 ,聽到的聲音 。(2)用硬紙片分別快慢不同地劃過梳子的齒,比較聲音的音調。以上兩個實驗說明: 。(3)改變同一根琴弦的長短、粗細、松緊,比較音調的高低。結論:振動越 ,頻率越 ,音調越 。振動物體的長度越 ,音調越高,振動物體的粗細越 ,音調越高,振動物體拉得越 ,音調越高。應用舉例:吹笛子時,用手壓著管身上不同位置的氣孔,是為了改變振動的空氣柱的 ,從而改變聲音的音調。 不同的樂器,發出不同的音調,都是通過改變振動物體的 ,或 ,或者 。12、活動探究二:聲音的響度與哪些因素有關?(1)下圖中 鼓發出的聲音更響亮?你判斷的依據是 。從圖中可看出聲音的響度與打擊力的關系是:越用力,振幅越 ,響度越 。(2)除了振幅以外,還有什么因素會影響聲音的響度? ;聽診器是通過 的方法來增大響度。活動探究三:哪些因素影響聲音的音色?用同樣的力打擊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說明音色與 有關。音色還與物體的結構有關。音色是區別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的主要原因,我們能區別不同的人講說話,就是由于不同的人的說話的 不同。五、課堂檢測13、人們常說的“引吭高歌”與“低聲細語”中是高低是指 。“震耳欲聾”反映了聲音的 很大。14.醫生借助聽診器為患者診病是因為( )A.聽診器能改變發聲體振動的頻率,使傳入人耳的聲音音調變高B.聽診器能改變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增加,使傳入人耳的聲音響度變大C.聽診器能改變聽者與發聲體之間的距離,使傳入人耳的聲音響度更大些D.聽診器能減小聲音的分散,使傳入人耳的聲音響度更大些15、人能看見蝙蝠在空氣中飛行,卻很難聽到蝙蝠發出的聲音,原因是( )A、蝙蝠發出的聲音響度太小 B、蝙蝠發出的聲音的頻率太大C、蝙蝠不會發聲 D、蝙蝠發出的聲音頻率太小16、在使用小提琴前,樂師常旋動琴弦軸以調節琴弦的松緊,俗稱“定弦”這主要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振幅17、下面關于音調和響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音調高就是響度大 B、音調低就是振幅小C、“高聲大叫”中的“高”實際是指響度大D、“低聲細語”中的“低”實際是指音調低18、關于擴音機的作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改變響度 B、改變音調 C、改變音色 D、減小聲音的分散19、聲音音調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 有關。向一個空暖水瓶中灌水,有經驗的人憑聲音就可知瓶是否灌滿。這是因為水灌得越多,空氣柱變得越 ,氣柱發出的音調越 。AB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