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導學案【學習目標】1.知道長度與時間的單位以及單位之間的換算。2.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3.學會測量物體的長度和某個事件的時間。【學習重、難點】正確使用刻度尺,使用不同的方法測量不同物體的長度【學習過程】情境導入:有甲、乙兩幅圖,請不用測量比較甲圖中線段AB與CD的長短,比較乙圖中中心的兩個圓的大小。請你回答:你實際估測的結果是怎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再實際量一量,看看你有何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活動一:長度的測量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______,符號是______常用單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m=__________dm=_______cm=________mm(這幾個相鄰單位的進率為 )1km=_________m=_________mm=_________μm=_________nm (這幾個相鄰單位的進率為 )針對性練習一:2.8m=____________mm, 50nm=____________m1.5×105nm =____________cm =____________m =____________km,4.76×105km =____________dm =____________μm =____________nm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更精密的測量工具有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等。3.觀察圖中的刻度尺,回答問題: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會認:在使用刻度尺前,我們應先觀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會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邊要________被測物體,與所測長度________,不能傾斜。會看:讀數時,視線與刻度尺尺面__________會記:記錄的測量結果應________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___,并一定要帶上相應的_________觀察下圖,A、B兩種讀數方法中,正確的讀數方法是____,鉛筆的長度為_________cm=________m。針對性練習二:1、甲、乙兩位同學用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具體情況如圖所示他們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是_______,分度值(即相鄰刻度表示的值)是________。從刻度尺的放置而言,正確的是______同學,讀數是_________________2、如圖鉛筆的長度是_______________3、甲用學生常用的直尺,乙用測跳遠長度的皮尺測量同一物體,如上圖所示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測出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___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測出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___cm__________刻度尺的測量較精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累積法)4、有一種像頭發一樣細的銅導線,要測量它的直徑,可提供一支圓柱形鉛筆和一把刻度尺,請寫出你的實驗步驟及所測量物理量(用符號表示),并寫出銅導線直徑d的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活動二:時間的測量生活中通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來測量時間,實驗室測量時間學用的工具是________。時間的國際單位是_______s,常用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間單位換算關系:1h=_________min,1min=____________60s,1h=____________s停表的使用:先讀小刻度盤(分鐘),再讀大刻度盤(秒),計數由分鐘+秒構成。大刻度盤一圈30s,當小刻度盤的指針指在半格以內,大刻度盤讀0—30s;當小刻度盤的指針指在半格以外,大刻度盤讀30—60s。上圖中停表計數為_____________s。探究活動三:誤差與錯誤1.概念:測量時,受所用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就誤差。2.誤差的減小:關于誤差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誤差就是測量中的錯誤B.認真測量可以避免誤差C.采用精密儀器,改進實驗方法可以避免誤差D.誤差只能盡量減小,不能絕對避免5、關于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測量時出現了誤差,則說明一定是實驗操作出了差錯B.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改進實驗方法,認真細致地測量,可以避免測量誤差C.通過校準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選用精度高的測量工具等方法可減小測量誤差D.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也不能減小測量誤差,因為測量次數越多,測量值的誤差越大課堂練習1、我國1元硬幣的直徑大約是( )A.2.5 m B.2.5 dm C.2.5 cm D.2.5 mm2、下列物體的長度最接近6 cm的是( )A.物理課本的長度 B.墨水瓶的高度C.鋼筆的長度 D.鉛筆芯的直徑3、如圖所示,利用厚刻度尺測一木塊的長度,下列各圖中正確的是( )4、身高160 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體特征進行了以下估測,接近真實值的是( )A.教室寬5臂展,約8 m(臂展: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中指尖之間的距離)B.教室長10步幅,約30 m(步幅:走路時,兩腳尖之間的距離)C.課桌長4拃,約2.8 m(拃:張開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間的距離)D.物理課本厚1指寬,約10 cm5、如圖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一個圓柱體的直徑,其中最佳的測量方法是( )6、小光同學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測量結果分別為 50.1 mm、50.1 mm、50.2 mm、48.0 mm,50.3 mm,則他的測量結果應是( )A.50.2 mm B.49.75 mm C.50.18 mm D.50.175 mm7、一名粗心的同學在測量記錄中忘記寫上了單位,請你幫他填寫上合適的單位:一名中學生的身高為16.3________;一枚一元硬幣的厚度為1.9________;一本字典的厚度為3.5_______。 8、如圖所示,某同學測量一片完整樹葉的長度,讀數為_________cm。 9、如圖所示,用A、B兩把刻度尺測同一物體長度,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刻度尺更精確些,其中放置正確的是_________刻度尺。 10、如圖所示機械停表的甲的示數是__________,乙的示數是__________。 注意:誤差與錯誤的區別:誤差不是錯誤,錯誤是由于不遵守實驗規則或實驗時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是能夠避免的,而誤差不能避免,也不能消除,只要是測量,都有誤差,實驗時,應盡量減小誤差,避免錯誤。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