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5 物質的溶解(1)目錄模塊一 知己知彼 1模塊二 知識掌握 1知識點一、物質的溶解性 1知識點二、飽和溶液 4模塊三 鞏固提高 8模塊一 知己知彼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1.了解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溶解性。 2. 知道物質溶解時既可能放出熱量,也可能吸收熱量。 3. 理解飽和溶液的含義;掌握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關系。 解讀1:區別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列出影響物質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了解溫度對物質的溶解度的影響-直是中考的重點,難度較小,常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等。模塊二 知識掌握知識點一、物質的溶解性溶液是由 組成的,不同的溶質在同一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種溶質在不同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也不同。(一)溶解性(1)定義: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2)影響因素:對于固體物質,溶解性與 及 有關。對于氣體,溶解性還受 影響。(3)舉例:食鹽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汽油;相同質量的水中,蔗糖在熱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在冷水中強得多;在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的物質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樣的。如食鹽的溶解能力比氫氧化鈣強得多。(二)物質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物質溶解時,是從外界吸收熱量,還是向外界釋放熱量呢 實驗表明:有的物質溶解時,會 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如氫氧化鈉、濃硫酸等有的物質溶解時,會 熱量,使溶液溫度降低,如硝酸銨;也有許多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如氯化鈉等。【能力拓展】固體物質溶解性與溫度有關,與溶質和溶劑的種類也有關,攪拌能加快溶解但不能改變溶解度氣體溶解性與溫度和壓強有關,與溶質和溶劑的種類也有關(2021秋 溫州期中)為了探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設計了如表所示的實驗方案,該實驗無法探究的因素是( )實驗序號 溶質 溶劑 溫度1 蔗糖 水 20℃2 蔗糖 水 40℃3 食鹽 水 40℃4 食鹽 植物油 40℃A.溶質種類 B.溶劑種類 C.溶液溫度 D.顆粒粗細(2021秋 義烏市月考)小明想要盡快得到一杯蔗糖水,下列方法可以采取的是( ?。?br/>①冷水中溶解蔗糖②熱水中溶解蔗糖③將蔗糖研碎④攪拌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0秋 拱墅區期末)若要研究溫度對蔗糖溶解快慢的影響,應對比(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2021秋 拱墅區月考)為了探究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因素,某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對比實驗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B.對比實驗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C.對比實驗②和③,可探究固體溶質的顆粒大小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D.對比實驗①和③,可探究固體溶質的顆粒大小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2020秋 嵊州市期末)仔細閱讀下面的探究實驗信息,回答相關問題。【實驗目的】探究溶解過程中,溶液溫度的變化情況。(1)物質溶于水的過程包括吸收熱量(Q吸)的擴散過程和放出熱量(Q放)的水合過程。(2)通常狀況下,水的凝固點為0℃、沸點為100℃。【提出猜想】物質溶解過程中,溶液的溫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變。【實驗探究】某探究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1、2所示的兩種實驗方案.圖2所示的實驗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質b之前,均使用溫度計控制熱水溫度,使之保持在99℃。【實驗結論】小科同學得出的以下實驗結論正確的有 。A.若圖1所示實驗中玻璃片與燒杯底部之間的水結冰,說明溶液溫度降低。B.若圖1所示實驗中玻璃片與燒杯底部之間的水結冰,說明溶液溫度升高。C.若圖2所示實驗中加入物質b后,熱水會突然沸騰,說明溶液溫度升高。D.若圖2所示實驗中加入物質b后,熱水會突然沸騰,說明溶液溫度降低。【拓展實驗】按照圖3所示進行實驗。當加入的物質c為氫氧化鈉時,U型管內的左邊液面會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反思交流】(1)該小組的同學進一步就物質溶解過程中溶液溫度變化的原因展開討論,分析得出:若 Q吸 Q放,(選填“<”或“>”)則溶液溫度升高;反之則溶液溫度降低。若Q吸=Q放,則溶液溫度不變。(2)在圖2所示實驗中,小科同學對實驗現象很感興趣,他繼續向熱水中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又看到沸騰現象,至燒杯中出現固體物質后,再繼續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就看不到沸騰現象。請解釋不再產生沸騰現象的原因 。知識點二、飽和溶液(一)定義(難點)(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 溶液。(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 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時,應注意:①溶液是否飽和具有條件性和暫時性:要求“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才有確定意義,因為條件(溫度、壓強、溶質及溶劑的量)改變時,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②溶液是否飽和具有相對性:是這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不一定是另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例如,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食鹽的溶液,可繼續溶解蔗糖,此時的溶液是食鹽的飽和溶液,對蔗糖來說就是不飽和溶液了。③飽和溶液概念 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解該物質的量達到了最大限度;不飽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則指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解該物質的量還沒有達到最大限度。(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重點)在判斷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時,我們強調“在一定溫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劑里”的條件,所以改變溫度或者溶劑的量,能實現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1)一般規律:A. B.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A. B. C.(2)特殊情況(如氫氧化鈣):A. B.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A. B. C.說明:①一般規律對大多數固體物質來說是適用的,因為大多數固體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即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②熟石灰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因此,若把熟石灰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在改變溫度時應是升高溫度,若把其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在改變溫度時應是降低溫度。(三)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難點)判斷的關鍵是看該溶液還能否繼續溶解該溶質,若不能繼續溶解,則這種溶液是飽和的,若能繼續溶解,則這種溶液是不飽和的。具體的判斷方法: 。(四)濃溶液和稀溶液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濃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組相對概念。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多的是濃溶液,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少的是稀溶液。(五)飽和、不飽和溶液與濃、稀溶液的區別與聯系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濃溶液與稀溶液區別 含義不同 溶液是否飽和取決于溶質的量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是否達到最大限度 溶液的濃與稀取決于溶質在不同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溫度影響 受溫度影響, 必須指明溫度 與溫度無關聯系 ①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的濃和稀沒有必然聯系 ②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③對于同種溶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要比不飽和溶液濃方法技巧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是 ,那么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如果 ,那么溶液是飽和溶液。【能力拓展】①物質的溶解能力與溶解速度不同,溶解能力反映的是物質能完全溶解的數量的多少,而溶解速度是指物質溶解的快慢。②影響物質溶解快慢的內在因素是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物質的顆粒大小和攪拌與否是影響溶解快慢的外在因素。③保持兩瓶溶液的溫度不變,分別向其中加入少量的同種溶質,如果加入的溶質能繼續溶解,則這瓶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如果加入的溶質不能繼續溶解,則這瓶溶液是飽和溶液。④將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轉化成飽和的硝酸鉀溶液,可采用如下三種方法:A:保持溫度不變,向該不飽和硝酸鉀溶液中繼續加入硝酸鉀,直至加入的硝酸鉀不再繼續溶解。B:保持溫度不變,將該不飽和硝酸鉀溶液蒸發水分。C:將該不飽和硝酸鉀溶液降低溫度。(2023春 慈溪市期中)某溫度下,將3gA物質放入20g水中,得到22g溶液,該溶液是( ?。?br/>A.飽和溶液 B.不飽和溶液 C.濃溶液 D.無法確定(2023 南潯區一模)20℃時,將20克的食鹽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靜置,觀察到如圖現象。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靜置后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B.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C.水是溶質,食鹽是溶劑D.形成的溶液質量為70克(2022秋 濱江區校級期中)要將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溶液,小明選擇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蒸發水分;②加入熟石灰;③升高溫度;④降低溫度。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022 慈溪市模擬)一木塊漂浮于50℃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某一條件改變時,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隨時間發生了如圖所示的變化,下列條件可以達到目的是( )①增加溶質②蒸發溶劑③增加溶劑④升高溫度⑤降低溫度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⑤(2021 金華模擬)將45g甲物質分成三等分,分別加入各盛有100mL水的三只燒杯中,形成t1℃時甲的不飽和溶液。如圖所示,再分別通過蒸發溶劑、增加溶質和降低溫度三種方法中的一種,將它們都變成甲的飽和溶液。此時,燒杯②中溶質質量最大,燒杯③中的溶液質量最小。則方法一是 。若向燒杯②飽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甲物質,溶液質量 (填“不變”、“增大”或“無法確定”)模塊三 鞏固提高(2020秋 溫州校級期中)某油漆在不同液體中溶解能力不同(見下表),則20℃時,在相同條件下清洗該油漆污漬,效果最好的是( ?。?br/>液體種類 水 乙醇 乙醛 汽油溶解度(20)℃ 不溶 可溶 可溶 易溶A.水 B.乙醇 C.乙醛 D.汽油(2020秋 蒼南縣校級月考)在溶解固體物質與過濾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別是( )①攪拌溶液,加速其溶解②攪拌溶液,增大其溶解③使液體沿玻璃棒緩緩流入④用玻璃棒起固定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020秋 新昌縣期中)中學生所穿的校服都是用化纖面料做成的,如果不小心沾上了油漆,在不弄壞衣服的前提下把衣服洗干凈,請你根據下表中的知識選用一種溶劑來進行洗滌( ?。?br/>溶劑 對油漆 對化纖A 能溶解 能溶解B 能溶解 不能溶解C 不能溶解 能溶解D 不能溶解 不能溶解(2022秋 紹興期中)盛有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瓶底有未溶解的硝酸鉀固體,木塊漂浮在硝酸鉀溶液中。當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銨固體時,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br/>A.木塊上浮 B.硝酸鉀溶液溫度上升C.U形管的左側液面下降 D.瓶底的硝酸鉀固體增多(2022秋 鹿城區校級期中)將一定量的硝酸銨晶體加入水中,能說明溶液達到飽和狀態的現象是( ?。?br/>A.溶液澄清透明 B.燒杯底部有固體剩余C.溶液溫度下降 D.燒杯內物質總質量不變(2021秋 拱墅區校級月考)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具體措施有:①加入氫氧化鈣;②升高溫度;③降低溫度;④加入水;⑤恒溫蒸發水。其中措施正確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2021秋 金東區校級月考)物質在溶解時速率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以硫酸銅為例進行如下探究:【提出假設】假設一:溫度因素;溫度越高,硫酸銅晶體溶解速率越快;假設二:攪拌因素;攪拌能加大硫酸銅晶體溶解速率;假設三:顆粒大小因素;顆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進行實驗】設計實驗證假設二: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在2個大小相同的燒杯中,分別注入溫度相同的100mL水,再同時向燒杯中各加入一藥匙顆粒大小相同的硫酸銅晶體,用玻璃棒攪拌其中一個燒杯 在攪拌的情況下,硫酸銅晶體溶解得快 假設二 正確【反思評價】(1)在上述因素中,能改變物質溶解度的因素是(2)用分子觀點解釋溫度的影響(3)要使試管里的固體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2022秋 余杭區校級期中)小紅在學習了物質的溶解這一專題后,對“氣體在液體中溶解能力強弱與氣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并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 mL某碳酸飲料(飲料中溶解有二氧化碳氣體),并用膠頭封閉注射器針孔。在圖Ⅰ中,小紅用力向外拉動注射器,管中出現許多小氣泡;圖Ⅱ中,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小氣泡減少。(1)圖Ⅰ中,小紅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2)請嘗試分析,圖Ⅱ中小紅用力向里推動注射器后小氣泡減少的原因 。(3)氣體的溶解度還受溫度等因素的影響,請解釋“一些工廠向河里排放熱水,會造成河里的魚因缺氧而死亡”: 。(2020秋 黃巖區校級期中)小科發現很多物質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她想:影響同種物質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科根據生活經驗以冰糖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A.與水的溫度有關B.與冰糖顆粒的大小有關C.與是否攪拌有關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她設計了實驗方案(實驗中的燒杯完全相同),并進行了探究。如表是她在探究過程中記錄的實驗數據。實驗次數 顆粒大小 水的溫度 實驗現象① 5克塊狀冰糖 100毫升、10℃的水 緩慢溶解② 5克塊狀冰糖 100毫升、80℃的水 較快溶解③ 5克粉末狀冰糖 100毫升、80℃的水 快速溶解(1)要驗證猜想A,可以用哪兩組實驗進行比較? 。(2)通過對比實驗②和實驗③的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是:當水溫等其他條件一定時 。(3)為了驗證猜想C,請你設計實驗證明 (要求寫出實驗材料儀器、步驟和觀察對象)。(2020秋 瑞安市期中)小科發現很多物質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她想:影響同種物質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科根據生活經驗以冰糖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A.與水的溫度有關B.與冰糖顆粒的大小有關C.與是否攪拌有關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她設計了實驗方案(實驗中的燒杯完全相同),并進行了探究。 下表是她在探究過程中記錄的實驗數據。實驗次數 顆粒大小 水的溫度 實驗現象① 5 克塊狀冰糖 100 毫升、10℃的水 緩慢溶解② 5 克塊狀冰糖 100 毫升、80℃的水 較快溶解③ 5 克粉末狀冰糖 100 毫升、80℃的水 快速溶解(1)通過對比實驗①和實驗②的實驗現象,可驗證猜想 (填字母)。(2)通過對比實驗②和實驗③的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是:當水溫等其他條件一定時, 。(3)為了驗證猜想 C,小科設計如下實驗:在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中, ,觀察 兩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2011 平陽縣模擬)在日常洗滌中,普通洗衣粉已經逐漸被加酶洗衣粉所代替,加酶洗衣粉中的堿性蛋白酶、纖維素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可以將粘附在衣物上的奶漬、汗漬、血漬等快速、徹底地清除掉,因此非常受人們的歡迎.下表是小明同學選用了含不同污染物的衣物作為實驗材料,探究某種復合加酶洗衣粉所獲得的實驗數據.除去污漬所需的時間(t)污染物\用時\水溫℃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植物油 225 110 98 78 49 35 22 46 109牛奶 200 103 70 42 11 34 49 91 100漿湖 143 99 65 31 21 6 34 97 148(1)該同學所探究的問題是: .(2)在實驗中,哪些量要控制為相同? .(3)由上表可知,在洗滌不同污染物的衣服時要 .要快速洗滌被牛奶污染的衣物時,使用水溫應為 ℃左右.1.5 物質的溶解(1)目錄模塊一 知己知彼 1模塊二 知識掌握 1知識點一、物質的溶解性 1知識點二、飽和溶液 6模塊三 鞏固提高 11模塊一 知己知彼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1.了解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溶解性。 2. 知道物質溶解時既可能放出熱量,也可能吸收熱量。 3. 理解飽和溶液的含義;掌握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關系。 解讀1:區別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列出影響物質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了解溫度對物質的溶解度的影響-直是中考的重點,難度較小,常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等。模塊二 知識掌握知識點一、物質的溶解性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不同的溶質在同一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種溶質在不同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也不同。(一)溶解性(1)定義: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2)影響因素:對于固體物質,溶解性與溶質和溶劑的性質及溫度有關。對于氣體,溶解性還受壓強影響。(3)舉例:食鹽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汽油;相同質量的水中,蔗糖在熱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在冷水中強得多;在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的物質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樣的。如食鹽的溶解能力比氫氧化鈣強得多。(二)物質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物質溶解時,是從外界吸收熱量,還是向外界釋放熱量呢 實驗表明:有的物質溶解時,會放出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如氫氧化鈉、濃硫酸等有的物質溶解時,會吸收熱量,使溶液溫度降低,如硝酸銨;也有許多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如氯化鈉等。【能力拓展】固體物質溶解性與溫度有關,與溶質和溶劑的種類也有關,攪拌能加快溶解但不能改變溶解度氣體溶解性與溫度和壓強有關,與溶質和溶劑的種類也有關(2021秋 溫州期中)為了探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設計了如表所示的實驗方案,該實驗無法探究的因素是( ?。?br/>實驗序號 溶質 溶劑 溫度1 蔗糖 水 20℃2 蔗糖 水 40℃3 食鹽 水 40℃4 食鹽 植物油 40℃A.溶質種類 B.溶劑種類 C.溶液溫度 D.顆粒粗細【解答】解:A.實驗2和實驗3對比可知,溫度相同、溶劑的種類相同,只有溶質的種類不同,在溶劑的量相同的條件下,可以探究溶質的種類對物質溶解性的影響,不合題意;B.實驗3和實驗4對比可知,溫度相同、溶質的種類相同,只有溶劑的種類不同,在溶劑的量相同的條件下,可以探究溶劑的種類對物質溶解性的影響,不合題意;C.實驗1和實驗2對比可知,溶質的種類相同、溶劑的種類相同,只有溫度不同,在溶劑的量相同的條件下,可以探究溫度對物質溶解性的影響,不合題意;D.在這四組實驗中,沒有設計到同種溶質、同種溶劑、相同的溫度,只有溶質顆粒大小不同的情況,所以無法探究溶質顆粒粗細對物質溶解性的影響,符合題意。故選:D。(2021秋 義烏市月考)小明想要盡快得到一杯蔗糖水,下列方法可以采取的是( ?。?br/>①冷水中溶解蔗糖②熱水中溶解蔗糖③將蔗糖研碎④攪拌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答】解:①冷水中溶解蔗糖,溶解速率慢。②熱水中溶解蔗糖,升高溫度能加快分子運動速度,能加快蔗糖與水的接觸機會,從而加快了蔗糖的溶解速率。③將蔗糖研碎,增加了蔗糖與水的接觸面積,加快了蔗糖的溶解速率。④攪拌,增加了蔗糖與水的接觸面積,加快了蔗糖的溶解速率。故②③④能加快蔗糖的溶解速率。故選:D。(2020秋 拱墅區期末)若要研究溫度對蔗糖溶解快慢的影響,應對比( ?。?br/>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解答】解:若要研究溫度對蔗糖溶解快慢的影響,除了水量保持一致外,每組實驗中使用的蔗糖的質量也應該相等,只有溫度這一變量不同;故若要研究溫度對蔗糖溶解快慢的影響,應對比甲和丙;故選:C。(2021秋 拱墅區月考)為了探究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因素,某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對比實驗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B.對比實驗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C.對比實驗②和③,可探究固體溶質的顆粒大小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D.對比實驗①和③,可探究固體溶質的顆粒大小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解答】解:A、對比實驗①和②,只有溫度不同,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正確;B、對比實驗②和③,變量有水的體積、溫度以及顆粒的大小,不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錯誤;C、對比實驗②和③,變量有水的體積、溫度以及顆粒的大小,不可探究固體溶質的顆粒大小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錯誤;D、對比實驗①和③,變量有水的體積和顆粒的大小,不可探究固體溶質的顆粒大小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錯誤;故選:A。(2020秋 嵊州市期末)仔細閱讀下面的探究實驗信息,回答相關問題。【實驗目的】探究溶解過程中,溶液溫度的變化情況。(1)物質溶于水的過程包括吸收熱量(Q吸)的擴散過程和放出熱量(Q放)的水合過程。(2)通常狀況下,水的凝固點為0℃、沸點為100℃。【提出猜想】物質溶解過程中,溶液的溫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變。【實驗探究】某探究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1、2所示的兩種實驗方案.圖2所示的實驗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質b之前,均使用溫度計控制熱水溫度,使之保持在99℃。【實驗結論】小科同學得出的以下實驗結論正確的有 AC 。A.若圖1所示實驗中玻璃片與燒杯底部之間的水結冰,說明溶液溫度降低。B.若圖1所示實驗中玻璃片與燒杯底部之間的水結冰,說明溶液溫度升高。C.若圖2所示實驗中加入物質b后,熱水會突然沸騰,說明溶液溫度升高。D.若圖2所示實驗中加入物質b后,熱水會突然沸騰,說明溶液溫度降低。【拓展實驗】按照圖3所示進行實驗。當加入的物質c為氫氧化鈉時,U型管內的左邊液面會 下降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反思交流】(1)該小組的同學進一步就物質溶解過程中溶液溫度變化的原因展開討論,分析得出:若 Q吸?。肌放,(選填“<”或“>”)則溶液溫度升高;反之則溶液溫度降低。若Q吸=Q放,則溶液溫度不變。(2)在圖2所示實驗中,小科同學對實驗現象很感興趣,他繼續向熱水中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又看到沸騰現象,至燒杯中出現固體物質后,再繼續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就看不到沸騰現象。請解釋不再產生沸騰現象的原因 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再繼續加入相同質量的b,不再溶解放熱 。【解答】【實驗結論】若圖1所示若加入a物質,玻璃片與燒杯底部之間的水結冰,說明溶液溫度降低;若圖2所示實驗中加入物質b后,熱水會突然沸騰,說明溶液溫度升高,故選:AC;【拓展實驗】按照圖3所示進行實驗。當加入的物質c為氫氧化鈉時,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升高,U型管內的左邊液面會下降;【反思交流】(1)物質溶解過程中如果 Q吸<Q放則溫度升高,反之,溫度下降,Q吸=Q放則溫度不變;(2)在圖2所示實驗中,繼續向熱水中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又看到沸騰現象,至后,再繼續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就看不到沸騰現象是因為燒杯中出現固體物質后,說明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再繼續加入相同質量的b,不再溶解放熱,不再產生沸騰現象。知識點二、飽和溶液(一)定義(難點)(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時,應注意:①溶液是否飽和具有條件性和暫時性:要求“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才有確定意義,因為條件(溫度、壓強、溶質及溶劑的量)改變時,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②溶液是否飽和具有相對性:是這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不一定是另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例如,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食鹽的溶液,可繼續溶解蔗糖,此時的溶液是食鹽的飽和溶液,對蔗糖來說就是不飽和溶液了。③飽和溶液概念 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解該物質的量達到了最大限度;不飽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則指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解該物質的量還沒有達到最大限度。(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重點)在判斷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時,我們強調“在一定溫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劑里”的條件,所以改變溫度或者溶劑的量,能實現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1)一般規律:A.加溶劑 B.升溫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A.蒸發溶劑B.降溫C.加溶質(2)特殊情況(如氫氧化鈣):A.加溶劑 B.降溫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A.蒸發溶劑B.升溫C.加溶質說明:①一般規律對大多數固體物質來說是適用的,因為大多數固體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即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②熟石灰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因此,若把熟石灰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在改變溫度時應是升高溫度,若把其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在改變溫度時應是降低溫度。(三)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難點)判斷的關鍵是看該溶液還能否繼續溶解該溶質,若不能繼續溶解,則這種溶液是飽和的,若能繼續溶解,則這種溶液是不飽和的。具體的判斷方法:保持溫度不變,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同種溶質,看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說明該溶液飽和,反之,該溶液不飽和。(四)濃溶液和稀溶液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濃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組相對概念。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多的是濃溶液,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少的是稀溶液。(五)飽和、不飽和溶液與濃、稀溶液的區別與聯系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濃溶液與稀溶液區別 含義不同 溶液是否飽和取決于溶質的量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是否達到最大限度 溶液的濃與稀取決于溶質在不同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溫度影響 受溫度影響, 必須指明溫度 與溫度無關聯系 ①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的濃和稀沒有必然聯系 ②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③對于同種溶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要比不飽和溶液濃方法技巧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是繼續加入該種溶質,如果該物質的質量減少,那么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如果該物質的質量不變,那么溶液是飽和溶液。【能力拓展】①物質的溶解能力與溶解速度不同,溶解能力反映的是物質能完全溶解的數量的多少,而溶解速度是指物質溶解的快慢。②影響物質溶解快慢的內在因素是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物質的顆粒大小和攪拌與否是影響溶解快慢的外在因素。③保持兩瓶溶液的溫度不變,分別向其中加入少量的同種溶質,如果加入的溶質能繼續溶解,則這瓶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如果加入的溶質不能繼續溶解,則這瓶溶液是飽和溶液。④將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轉化成飽和的硝酸鉀溶液,可采用如下三種方法:A:保持溫度不變,向該不飽和硝酸鉀溶液中繼續加入硝酸鉀,直至加入的硝酸鉀不再繼續溶解。B:保持溫度不變,將該不飽和硝酸鉀溶液蒸發水分。C:將該不飽和硝酸鉀溶液降低溫度。(2023春 慈溪市期中)某溫度下,將3gA物質放入20g水中,得到22g溶液,該溶液是( ?。?br/>A.飽和溶液 B.不飽和溶液 C.濃溶液 D.無法確定【解答】解:某溫度下,將3gA物質放入20g水中,得到22g溶液,A物質沒有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A物質的飽和溶液。溶液的濃稀是指含溶質的多少而言,并沒有具體的界限。溶液的“濃”、“稀”是相對的,如35%的硫酸溶液被認為是稀硫酸,而35%的鹽酸則被認為是濃鹽酸,所以該溶液的濃稀無法確定。故選:A。(2023 南潯區一模)20℃時,將20克的食鹽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靜置,觀察到如圖現象。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靜置后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B.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C.水是溶質,食鹽是溶劑D.形成的溶液質量為70克【解答】解:A、20℃時,將20克的食鹽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靜置,有不能繼續溶解的食鹽存在,則靜置后的溶液是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B、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故選項說法正確。C、食鹽是溶質,水是溶劑,故選項說法錯誤。D、20℃時,將20克的食鹽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靜置,有不能繼續溶解的食鹽存在,則形成的溶液質量小于70克,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2022秋 濱江區校級期中)要將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溶液,小明選擇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br/>①蒸發水分;②加入熟石灰;③升高溫度;④降低溫度。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解答】解:向接近飽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質或蒸發水分都可以使溶液變成飽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①蒸發水分、②加入熟石灰,能將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溶液。由于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升高溫度后氫氧化鈣的溶解度變小,故把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降低溫度后氫氧化鈣的溶解度變大,石灰水仍為不飽和溶液。故①②③符合題意。故選:C。(2022 慈溪市模擬)一木塊漂浮于50℃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某一條件改變時,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隨時間發生了如圖所示的變化,下列條件可以達到目的是( )①增加溶質②蒸發溶劑③增加溶劑④升高溫度⑤降低溫度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⑤【解答】解:觀察圖象可知,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增大,由F=ρgV排,則液體的密度減小。①增加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溶液的密度不變,不符合要求。②蒸發溶劑,有硝酸鉀晶體析出,溶液仍是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液的密度不變,不符合要求。③增加溶劑,溶液的密度變小,符合要求。④升高溫度,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組成沒有發生改變,不符合要求。⑤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溫度降低,有硝酸鉀晶體析出,溶液的密度變小,可采用降低溫度的方法。故③⑤符合題意。故選:D。(2021 金華模擬)將45g甲物質分成三等分,分別加入各盛有100mL水的三只燒杯中,形成t1℃時甲的不飽和溶液。如圖所示,再分別通過蒸發溶劑、增加溶質和降低溫度三種方法中的一種,將它們都變成甲的飽和溶液。此時,燒杯②中溶質質量最大,燒杯③中的溶液質量最小。則方法一是 降低溫度 。若向燒杯②飽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甲物質,溶液質量 不變?。ㄌ睢安蛔儭薄ⅰ霸龃蟆被颉盁o法確定”)【解答】解:分別通過蒸發溶劑、增加溶質和降低溫度三種方法中的一種,能變成甲的飽和溶液,燒杯②中溶質質量最大,說明采用的是增加溶質的方法;燒杯③中的溶液質量最小,說明采用的是蒸發溶劑的方法;則方法一是降低溫度。若向燒杯②飽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甲物質,不能繼續溶解,溶液質量不變。故答案為:降低溫度;不變。模塊三 鞏固提高(2020秋 溫州校級期中)某油漆在不同液體中溶解能力不同(見下表),則20℃時,在相同條件下清洗該油漆污漬,效果最好的是( )液體種類 水 乙醇 乙醛 汽油溶解度(20)℃ 不溶 可溶 可溶 易溶A.水 B.乙醇 C.乙醛 D.汽油【解答】解:由題干信息可知,在20℃時,該油漆易溶于汽油中,所以在相同條件下清洗該油漆污漬效果最好的是汽油。故選:D。(2020秋 蒼南縣校級月考)在溶解固體物質與過濾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別是( ?。?br/>①攪拌溶液,加速其溶解②攪拌溶液,增大其溶解③使液體沿玻璃棒緩緩流入④用玻璃棒起固定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解答】解:溶解固體物質的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快物質的溶解;過濾的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選:C。(2020秋 新昌縣期中)中學生所穿的校服都是用化纖面料做成的,如果不小心沾上了油漆,在不弄壞衣服的前提下把衣服洗干凈,請你根據下表中的知識選用一種溶劑來進行洗滌( )溶劑 對油漆 對化纖A 能溶解 能溶解B 能溶解 不能溶解C 不能溶解 能溶解D 不能溶解 不能溶解【解答】解:中學生所穿的校服都是用化纖面料做成的,如果不小心沾上了油漆,在不弄壞衣服的前提下把衣服洗干凈,可利用溶解原理,將油漆溶解掉,又不能損壞化纖面料,B中溶劑能溶解油漆,不能溶解化纖,符合要求。故選:B。(2022秋 紹興期中)盛有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瓶底有未溶解的硝酸鉀固體,木塊漂浮在硝酸鉀溶液中。當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銨固體時,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br/>A.木塊上浮 B.硝酸鉀溶液溫度上升C.U形管的左側液面下降 D.瓶底的硝酸鉀固體增多【解答】解:A、當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銨固體時,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有硝酸鉀晶體析出,溶液的密度變小,排開液體的體積增大,木塊下沉,故選項說法錯誤。B、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硝酸鉀溶液溫度降低,故選項說法錯誤。C、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U形管的左側液面上升,故選項說法錯誤。D、當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銨固體時,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有硝酸鉀晶體析出,瓶底的硝酸鉀固體增多,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2022秋 鹿城區校級期中)將一定量的硝酸銨晶體加入水中,能說明溶液達到飽和狀態的現象是( )A.溶液澄清透明 B.燒杯底部有固體剩余C.溶液溫度下降 D.燒杯內物質總質量不變【解答】解:A、溶液無色透明,不能作為判斷溶液達到飽和狀態的依據,故選項錯誤。B、燒杯底部有固體剩余,說明不能在繼續溶解硝酸銨,能作為溶液達到飽和狀態的依據,故選項正確。C、溶液溫度下降,只說明硝酸銨溶于水吸熱,不能作為判斷溶液達到飽和狀態的依據,故選項錯誤。D、無論是否飽和,燒杯內物質總質量都不變,所以不能作為判斷溶液達到飽和狀態的依據,故選項錯誤。故選:B。(2021秋 拱墅區校級月考)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具體措施有:①加入氫氧化鈣;②升高溫度;③降低溫度;④加入水;⑤恒溫蒸發水。其中措施正確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解答】解:向接近飽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質或蒸發溶劑都可以使溶液變成飽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可以采?。孩偌尤霘溲趸}、⑤恒溫蒸發水的方法;由于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升高溫度后氫氧化鈣的溶解度變小,故把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還可以采?、谏邷囟鹊姆椒?。④加入水,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能繼續溶解氫氧化鈣,仍為不飽和溶液。故①②⑤符合題意。故選:D。(2021秋 金東區校級月考)物質在溶解時速率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以硫酸銅為例進行如下探究:【提出假設】假設一:溫度因素;溫度越高,硫酸銅晶體溶解速率越快;假設二:攪拌因素;攪拌能加大硫酸銅晶體溶解速率;假設三:顆粒大小因素;顆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進行實驗】設計實驗證假設二: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在2個大小相同的燒杯中,分別注入溫度相同的100mL水,再同時向燒杯中各加入一藥匙顆粒大小相同的硫酸銅晶體,用玻璃棒攪拌其中一個燒杯 在攪拌的情況下,硫酸銅晶體溶解得快 假設二 正確【反思評價】(1)在上述因素中,能改變物質溶解度的因素是 溫度 (2)用分子觀點解釋溫度的影響 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增大 (3)要使試管里的固體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 振蕩試管 【解答】解:【反思評價】(1)溶解度只受溫度的影響,所以在上述因素中,能改變物質溶解度的因素是溫度;(2)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增大,所以溫度越高,硫酸銅晶體溶解速率越快;(3)要使試管里的固體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振蕩試管。答案為:【反思評價】(1)溫度;(2)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增大;(3)振蕩試管。(2022秋 余杭區校級期中)小紅在學習了物質的溶解這一專題后,對“氣體在液體中溶解能力強弱與氣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并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 mL某碳酸飲料(飲料中溶解有二氧化碳氣體),并用膠頭封閉注射器針孔。在圖Ⅰ中,小紅用力向外拉動注射器,管中出現許多小氣泡;圖Ⅱ中,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小氣泡減少。(1)圖Ⅰ中,小紅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 減小壓強 (2)請嘗試分析,圖Ⅱ中小紅用力向里推動注射器后小氣泡減少的原因 壓強增大,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3)氣體的溶解度還受溫度等因素的影響,請解釋“一些工廠向河里排放熱水,會造成河里的魚因缺氧而死亡”: 河水溫度升高,氧氣在水中的溶解量減少 。【解答】解:(1)用力向外拉動注射器時壓強變小,氣體的溶解度變小,會出現氣泡,故填:減小壓強;(2)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壓強增大,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應該增大,故填:壓強增大,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3)工廠向河里排放熱水,造成河水溫度升高,氧氣在水中的溶解量減少,造成河里的魚因缺氧而死亡;故填:河水溫度升高,氧氣在水中的溶解量減少。(2020秋 黃巖區校級期中)小科發現很多物質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她想:影響同種物質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科根據生活經驗以冰糖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A.與水的溫度有關B.與冰糖顆粒的大小有關C.與是否攪拌有關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她設計了實驗方案(實驗中的燒杯完全相同),并進行了探究。如表是她在探究過程中記錄的實驗數據。實驗次數 顆粒大小 水的溫度 實驗現象① 5克塊狀冰糖 100毫升、10℃的水 緩慢溶解② 5克塊狀冰糖 100毫升、80℃的水 較快溶解③ 5克粉末狀冰糖 100毫升、80℃的水 快速溶解(1)要驗證猜想A,可以用哪兩組實驗進行比較??、佗凇?。(2)通過對比實驗②和實驗③的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是:當水溫等其他條件一定時 粉末狀冰糖溶解快 。(3)為了驗證猜想C,請你設計實驗證明 分別在兩個相同燒杯中加入100mL相同溫度的水,再同時向燒杯中各加入5g塊狀冰糖(顆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攪拌其中一個燒杯內的水,觀察兩個燒杯中冰糖的溶解情況?。ㄒ髮懗鰧嶒灢牧蟽x器、步驟和觀察對象)。【解答】解:(1)驗證與水的溫度有關,應控制其它條件相同,由此通過對比實驗①和實驗②的實驗現象,可知溫度高的溶解快;故答案為:①②;(2)通過對比實驗②和實驗③的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是:當水溫等其他條件一定時,粉末狀冰糖溶解快,所以與冰糖顆粒的大小有關;故答案為:粉末狀冰糖溶解快;(3)為了驗證猜想 C,小科設計如下實驗:在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中,分別加入100mL相同溫度的水,再同時向燒杯中各加入5g塊狀冰糖(顆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攪拌其中一個燒杯內的水,觀察兩個燒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故答案為:分別在兩個相同燒杯中加入100mL相同溫度的水,再同時向燒杯中各加入5g塊狀冰糖(顆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攪拌其中一個燒杯內的水,觀察兩個燒杯中冰糖的溶解情況。(2020秋 瑞安市期中)小科發現很多物質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她想:影響同種物質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科根據生活經驗以冰糖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A.與水的溫度有關B.與冰糖顆粒的大小有關C.與是否攪拌有關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她設計了實驗方案(實驗中的燒杯完全相同),并進行了探究。 下表是她在探究過程中記錄的實驗數據。實驗次數 顆粒大小 水的溫度 實驗現象① 5 克塊狀冰糖 100 毫升、10℃的水 緩慢溶解② 5 克塊狀冰糖 100 毫升、80℃的水 較快溶解③ 5 克粉末狀冰糖 100 毫升、80℃的水 快速溶解(1)通過對比實驗①和實驗②的實驗現象,可驗證猜想 A (填字母)。(2)通過對比實驗②和實驗③的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是:當水溫等其他條件一定時, 粉末狀冰糖溶解快 。(3)為了驗證猜想 C,小科設計如下實驗:在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中, 分別加入100mL相同溫度的水,再同時向燒杯中各加入一藥匙塊狀冰糖(顆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攪拌其中一個燒杯內的水 ,觀察 兩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解答】解:(1)通過對比實驗①和實驗②的實驗現象,溫度高的溶解快,所以可驗證猜想 與水的溫度有關;故填:A;(2)通過對比實驗②和實驗③的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是:當水溫等其他條件一定時,粉末狀冰糖溶解快,所以與冰糖顆粒的大小有關;故填:粉末狀冰糖溶解快;(3)為了驗證猜想 C,小科設計如下實驗:在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中,分別加入100mL相同溫度的水,再同時向燒杯中各加入一藥匙塊狀冰糖(顆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攪拌其中一個燒杯內的水,觀察 兩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故填:分別加入100mL相同溫度的水,再同時向燒杯中各加入一藥匙塊狀冰糖(顆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攪拌其中一個燒杯內的水。(2011 平陽縣模擬)在日常洗滌中,普通洗衣粉已經逐漸被加酶洗衣粉所代替,加酶洗衣粉中的堿性蛋白酶、纖維素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可以將粘附在衣物上的奶漬、汗漬、血漬等快速、徹底地清除掉,因此非常受人們的歡迎.下表是小明同學選用了含不同污染物的衣物作為實驗材料,探究某種復合加酶洗衣粉所獲得的實驗數據.除去污漬所需的時間(t)污染物\用時\水溫℃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植物油 225 110 98 78 49 35 22 46 109牛奶 200 103 70 42 11 34 49 91 100漿湖 143 99 65 31 21 6 34 97 148(1)該同學所探究的問題是: 溫度對復合加酶洗衣粉去污效果是否有影響 .(2)在實驗中,哪些量要控制為相同? 污漬的量、加入復合加酶洗衣粉的量和衣物材料與大小?。?br/>(3)由上表可知,在洗滌不同污染物的衣服時要 選擇不同的洗衣水溫 .要快速洗滌被牛奶污染的衣物時,使用水溫應為 45 ℃左右.【解答】解:(1)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中的變量溫度,因此探究溫度對對復合加酶洗衣粉去污效果的影響;故答案為:溫度對復合加酶洗衣粉去污效果是否有影響。(2)實驗變量只有溫度,因此其他實驗條件相同,所以保證污漬的量、加入復合加酶洗衣粉的量和衣物材料與大小等相同;故答案為:污漬的量、加入復合加酶洗衣粉的量和衣物材料與大小。(3)根據實驗數據,不同污漬去除效果的最佳溫度不同,因此要選擇合適的洗衣水溫;根據實驗數據可以看到溫度為45℃去除牛奶的時間最短;故答案為:選擇不同的洗衣水溫;4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5 物質的溶解(1) (原卷版).docx 1.5 物質的溶解(1) (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