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 地球上的水目錄模塊一 知己知彼 1模塊二 知識掌握 2知識點一、水的分布 2知識點二、水的循環 3知識點三、水資源的分布 7知識點四、水與生命 9模塊三 鞏固提高 11模塊一 知己知彼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體的名稱和分布,并能描述各水體之間聯系的途徑。 2.通過對一些自然現象的觀察,認識水體運動的基本特點。 3.通過讀圖了解世界和我國水資源的分布,關注世界和我國淡水資源的嚴重危機。 4.認識水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 解讀1:水體的構成,水對生命體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常見題型為填空題,難度較小。解讀2:我國和本地區的水資源概況,水循環的過程及其意義,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等,難度較小。模塊二 知識掌握知識點一、水的分布(一)水量地球上的水的總儲量約為1.386x1018米3(二)水的分布水存在于海洋、陸地、大氣和生物體中。(三)水的分類水可以分為咸水和淡水。其中海洋水是地球上最龐大的水體,約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屬于咸水,還有0.94%是陸地咸水。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陸地淡水和大氣水)僅占總水量的2.53%。(四)陸地淡水陸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雖然陸地淡水占總水量的比例很小,但水體的種類較多,并為人類提供了幾乎全部的生活和生產用水。(五)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大部分水以液體的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體和氣體形式存在。我們平時見到的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等都是以液體形式存在的。在寒冷的極地和高山上,如南北兩極地區,水常常以固體形式存在。在空氣中,水則主要以氣體的形式存在。【能力拓展】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各種可可以被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以及淺層地下水,儲量僅占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2022秋 椒江區期末)從太空傳來的照片顯示,地球大部分面積被水體覆蓋,其中最龐大的水體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氣水【解答】解: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地球大部分面積被水體覆蓋,其中最龐大的水體是海洋水。故選:B。(2020秋 德清縣期末)地球上的水很多,但比較容易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很缺乏,我們要節約用水。地球上較容易直接利用的水體是( )A.河流水、冰川水、生物水B.河流水、埋藏較深的地下淡水、冰川水C.河流水、冰川水、淡水湖泊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較淺的地下淡水【解答】解:地球上的水很多,但比較容易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很缺乏,我們要節約用水。地球上較容易直接利用的水體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較淺的地下淡水。故選:D。知識點二、水的循環分布在地球各處的水通過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沿地表或地下流動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進行著持續不斷的循環。地球上的水循環發生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一)水循環的途徑(1)陸地水、海洋水 → 大氣水蒸發:陸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發的形式,轉化為大氣水。蒸騰:植物體會將根系吸收的水分,以蒸騰的形式釋放出來,轉化為大氣水。升華:冰川在一定條件下,會直接升華為水蒸氣,成為大氣水。(2)大氣水 → 陸地水、海洋水空氣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條件下,又會重新凝結成為液態水或凝華為固態水,并以液態雨水或固態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下來,落到陸地,成為陸地水,落到海洋,成為海洋水。(3)陸地水 → 海洋水、地下水降落到陸地上的水,一部分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直接匯集成河流水、湖泊水,并形成地表徑流,流入大海,成為海洋水。另一部分則下滲轉變為地下水和土壤水,并形成地下徑流,流人大海,成為海洋水。當然,還有少量陸地水轉化為冰川。(二)水循環的意義水循環是水體運動的重要形式,也是地球表面物質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循環使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之間相互聯系起來;水循環把三種形態的水和不同類型的水體聯系起來,形成一個運動系統;水循環使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間相互轉化;使水資源形成一個不斷更新的統一系統。【能力拓展】(1)水循環:①內因:水的物態變化②外因:太陽輻射、地球引力(2)水循環發生的領域:水循環按照其發生的領域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發生在海洋一大氣陸地之間的水體運動即海陸間循環;二是發生在海洋一大氣之間的水體運動即海上內循環;三是發生在陸地一大氣之間的水體運動即陸上內循環。(2023春 鎮海區校級期末)2022年受第12號臺風“梅花”影響,浙江東部沿海出現大雨和暴雨,臺風和臺風雨屬于水循環各個環節中的( )A.蒸發、水汽輸送 B.蒸發、降水C.水汽輸送、蒸發 D.水汽輸送、降水【解答】解:臺風來自海洋,通過水汽輸送將海洋上蒸發的水蒸汽輸送到陸地上空,形成降水,所以臺風和臺風雨直接影響水循環的環節有水汽輸送、降水,故D對。故選:D。(2023 寧波)透水磚是一種綠色環保建材,透水性好。如圖所示,用透水磚替代傳統的混凝土路面磚,有效減少了地面積水。從水循環的過程分析,道路鋪設透水磚主要有利于( )A.水汽輸送 B.降水 C.下滲 D.地表徑流【解答】解:透水磚主要通過增加下滲減輕城市地表積水,相較常規的硬化路面,透水磚增加了下滲,減少了地表積水,C正確,ABD錯誤。故選:C。(2023春 鄞州區期中)從溫州自然災害發生的歷史趨勢情況看,臺風災害是我市最為典型的自然災害,臺風引發的暴雨造成洪澇、山體崩塌、泥石流等影響較為突出。從水循環的途徑來看,臺風登陸屬于( )A.①蒸發 B.⑤地表徑流 C.④降水 D.③水汽輸送【解答】解:從水循環的途徑來看,臺風登陸屬于③水汽輸送,可以從海洋上帶來充沛的降水,D正確。故選:D。(2022秋 溫州期末)為合理分配、利用水資源,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1)修建水庫。年降水量分布情況常作為修建水庫的指標之一。請根據圖甲分析,支持當地政府推進水庫修建的理由是 。(2)治理河道。市政府引集云山、趙山渡等水庫水源,置換溫瑞塘河水體。該工程主要是通過改變圖乙水循環中的 (填序號)環節來實現的。(3)淡化海水。按流程圖丙,從海水中獲得淡水資源:真空室內的海水能在80℃時就沸騰的原理是 。【解答】解:(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地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勻,修建水庫能保障農業生產所需的水源;(2)市政府引集云山、趙山渡等水庫水源,置換溫瑞塘河水體,該工程主要是通過改變圖乙水循環中的地表徑流環節來實現的,故選④;(3)氣壓減小,水的沸點降低,因此真空室內氣壓很小,所以海水能在80℃時就沸騰;故答案為:(1)該地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勻;(2)④;(3)氣壓越小,水的沸點越小。知識點三、水資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資源具有時空分布不均衡的特點。(一)各大洲淡水水體分布不均衡以冰川為例,冰川是最大的淡水水體,對淡水的補給具有重要意義,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區和南北兩極,而非洲大洋洲等地分布較少,所以非洲缺水的地方很多。(二)水循環的特點和活躍程度也導致水資源分布不均衡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都是由大氣降水匯集而成的。因此,對于一個區域來說,在一段時間內降水的總量和同期蒸發損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徑流的水量,也就是可供人們使用的水資源。顯然,它和某個地區的水循環活躍程度密切相關。如果某地區的水循環十分活躍,該地區水資源就比較豐富。從全球范圍看,赤道附近地區和沿海地區,水資源往往比較豐富,而內陸和沙漠地區,水資源則比較貧乏。(三)缺水國家眾多據統計,全球大約有60%的地區正經受著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如加拿大、美國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來越困難。(四)我國水資源現狀及分布特點我國是一個缺水較為嚴重的國家。據統計,我國江河年平均徑流總量約為2.7x1012米3,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擁有的水資源只有2200米3,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我國的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大量的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淡水資源的1/4。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現在夏季豐富、冬季欠缺,江河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顯。【能力拓展】從水的循環角度看,一個地區水循環越活躍,水資源就越豐富,但水的循環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也有其不平衡性。就整個大范圍看,水循環越活躍,水資源越豐富,而在某些地區或某些城市可能出現水循環不活躍,造成水資源貧乏現象。再加上工業發展、人口眾多、用水偏多等原因,也會造成供水困難。(2023春 余姚市月考)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是地球上分布最廣和重要的物質之一。下列選項中,屬于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是( )A.河流水 B.海洋水C.巖層深處的地下水 D.冰川【解答】解:在地球全部的水儲量中,淡水占2.526%,而且絕大多數又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極地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目前。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22秋 蕭山區期中)下列關于水資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我國水資源豐富,按人口平均居世界第六位B.通常說的水資源主要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C.世界上水資源除沙漠地區以外,其分布是比較均勻的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淺層地下水占陸地上淡水資源儲量的大部分【解答】解:我國水資源總量豐富,但是人均水資源卻很少,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故A錯誤;我們通常說的水資源主要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故B正確;世界上水資源分布不均,不只是沙漠地區,我國水資源分布的特點是東多西少,南多北少,故C錯誤;近70%淡水資源在南極以及格陵蘭的冰層中,而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淺層地下水只是少量,故D錯誤。故選:B。(2022春 北侖區期中)水是重要的自然資源,水資源不足,將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請結合下表回答問題。水資源緊 缺程度 輕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極度缺水人均水量 (米3/年)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1)我國北方人均水量約為720米3/年,水資源緊缺程度為 。(2)研究表明:1節含汞、鎘、鉛等金屬的干電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噸水無法飲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飲水約2千克,則60噸水可供1個人飲用約 年。【解答】解:(1)我國北方人均水量約為720米3/年,在500~1000區間內,水資源緊缺程度為重度缺水。(2)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飲水約2kg,則成年人每人每年的飲用量為2kg×365=730kg;則60噸(60000kg)水至少能供成年人同時飲用的人數為60000kg÷730kg/年≈82年。故答案為:(1)重度缺水;(2)82。知識點四、水與生命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人體、動植物都需要水,生物體內缺水到一定程度時,生命就會終止。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環境里才可能有生命。(一)水對植物的作用水是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植物的各大器官中都含有水,但同株植物不同部位的含水量是不同的,如根尖、嫩芽等含水量為60% ~ 90%,干種子為10% ~ 40%。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也是不同的,如水生植物的含水量高達90%以上。如果某地區持續干旱幾個月,許多植物就會因缺水而枯菱死亡。但是生活在沙漠地區的生物具有儲存水分的特殊本領。例如:一棵成熟的猴面包樹最多可以儲存5 000升水。(二)水對動物的作用動物也離不開水,水是動物生存的基本條件。般動物體內的含水最高于植物,約為70% 80, 其中水母的含水量高達98%。一些動物有著自己特殊的結構,可以適應缺水的環境。例如,有駱駝。一次可以喝大量的水并貯存在胃,之后幾天不喝水也不會有生命危險。(三)水對人體生命的作用對人的生命活動來說,水也是至關重要的物質。人體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兒童體內的水分含量更是多達體重的4/5,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約需2.5升水。一個人可以幾天不進食,但不能不補充水。偶爾攝人較多的水對人體幾乎是無害的,但是當人體內含水量不足時就會造成脫水,嚴重脫水時人就會有生命危險。【能力拓展】科學研究表明,最早的生命出現在海洋中。正是因為有水,生物才得以產生、生存和繁衍。水資源豐富的地方,生物種類多,生物數量也多,例如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生長著千姿百態的植物。長期生活在缺水環境中的仙人掌,進化出了一系列適應缺水環境的結構。葉片轉化成針狀的小刺,莖部則變得肥厚。這些特殊的結構一方面減少了水分的流失,另一方面,肥厚多汁的莖中有著發達的薄壁組織細胞,貯藏著豐富的水分。因此仙人掌能夠適應缺水的環境。(2023春 海曙區期末)淡水只占地球總水量的2.53%,其中可供我們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A.河流水、固體冰川、土壤水B.河流水、埋藏較深的地下淡水、固體冰川C.河流水、固體冰川、湖泊淡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較淺的地下淡水【解答】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水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只占地球表面水體總量的2.53%,其中大部分(約70%) 是固體冰川,很難加以利用。目前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淺層地表水,儲量約占全球淡水資源總量的0.3%,D正確,ABC錯誤。故選:D。(2022秋 長興縣期末)2022年7月14日以來,浙江省水利廳、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多次發布水利旱情預警,湖州市各地多次組織實施人工降雨,積極應對旱情。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珠后一定會降水B.浙江今年夏秋季節盛行西北風,所以沒下雨C.人們可以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緩解局部干旱問題D.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北多南少【解答】解:A、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珠后,當水滴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時次年形成降水,不符合題意。B、浙江夏秋季節盛行東南風,不符合題意。C、在氣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人們可以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緩解局部干旱問題,故符合題意。D、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南多北少,不符合題意。故選:C。(2022秋 青田縣期末)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的資源”。如圖所想表達的含義是( )A.科技水平越來越高 B.水污染越來越少C.地下水越來越缺乏 D.降水越來越多【解答】解:讀漫畫可知,由祖輩到父親再到兒孫,打的井越來越深,說明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地下水位之所以不斷下降,是由于過度開采地下水導致的,也說明了地下水在不斷地枯竭,越來越缺乏。故選:C。模塊三 鞏固提高(2023 溫州二模)為了預防旱災,研究人員往湖泊水庫中投放大量的遮陽球覆蓋水面,該舉措主要影響了水循環中的( )A.降水 B.蒸發 C.地表徑流 D.下滲【解答】解:根據題干可知,研究人員往湖泊水庫中投放大量的遮陽球覆蓋水面,其目的是減少水面與空氣的接觸,減輕水分蒸發,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2023春 鄞州區期末)近年來海洋的污染日趨嚴重,保護海洋越來越受到重視。當大量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經河流排入大海時會導致海洋污染,下列水循環環節中,與污染物進入海洋密切相關的是( )A.降水 B.下滲 C.徑流 D.蒸發【解答】解:大量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經河流排入大海,涉及地表徑流,即徑流。故選:C。(2023 越城區一模)紹興市區的生活用水從平水江水庫和湯浦水庫跨區域調來,該方式改變的水循環環節是( )A.地下徑流 B.地表徑流 C.水汽輸送 D.降水【解答】解: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情況受我國降水的影響,我國降水空間上來說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降水逐漸減少,導致我國水資源東多西少、南多北少,解決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跨流域調水。紹興市區的生活用水從平水江水庫和湯浦水庫跨區域調來,該方式改變的水循環環節是地表徑流。故選:B。(2022秋 濱江區期末)2021年3月22日是第28個“世界水日”,世界水日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下列有關水的知識,其中錯誤的是( )A.某地區水循環活躍,說明該地區水資源較豐沛B.水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之一C.水的再循環、減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護和節約用水的主要方法D.農業上使用的化肥進入水體,有利于水中藻類生長,不會造成水污染【解答】解:A、水資源的多少與某個地區的水循環活躍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某地區水循環活躍,說明該地區水資源較豐沛,正確;B、水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之一,是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在人體內60%﹣70%是水,正確;C、水的再循環、減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護和節約用水的三種方法,正確;D、農業上使用的化肥進入水體會造成水污染,錯誤。故選:D。(2022 婺城區模擬)近年來,婺城區治水部門對婺江進行綜合整治,還原婺江風貌(如圖),努力把婺江打造成為一條“平安、健康、宜居、富民”的幸福江。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工廠廢水經處理后排放B.大量含磷洗滌劑任意排放C.生活污水經處理后排放D.合理使用化肥、農藥【解答】解:A、工廠廢水中含有有害物質,經處理后排放可以防止水體污染,說法正確;B、大量含磷洗滌劑任意排放會造成水體污染,說法錯誤;C、生活污水中含有有害物質,經處理后排放可以防止水體污染,說法正確;D、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可以防止水體污染,說法正確;故選:B。(2022秋 衢州期中)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我國紀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主題為“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下列有關水的做法或說法錯誤的是( )A.加強河湖管理保護,維護河湖健康生命B.大量開采地下水以滿足社會對水的需求C.污水集中處理,確保水源區水質安全D.全面節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科學調水【解答】解:A、加強河湖管理保護,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利于保護水資源,正確;B、大量開采地下水不利于保護水資源,錯誤;C、污水集中處理,確保水源區水質安全,利于保護水資源,正確;D、全面節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科學調水,利于保護水資源,正確;故選:B。(2022秋 東陽市期中)2022年10月,永嘉楠溪江發生斷流現象,居民用水受到影響,主要是由圖中水循環中哪些環節不足引起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答】解:讀圖可知,圖中①是海洋水蒸發,②是水汽輸送,③是降水,④是植物蒸騰,永嘉位于季風區,河流水主要靠雨水補給,楠溪江發生斷流現象,說明降水少,導致地表徑流少,不足以滿足人們需求,所以主要是由圖中水循環中②③環節不足引起的,和①④環節關系不大,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2022秋 余杭區校級期中)如圖為水循環的示意圖,關于水循環和水資源,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通過人工河引入江水,此舉屬于改變水循環的環節⑤B.環節③使陸地淡水不斷得到補充,在我國主要表現在冬季風帶來的降水C.我國水資源在時間與空間上分布都不均勻,南多北少、夏多冬少D.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解答】解:通過人工河引入江水,此舉屬于改變水循環的環節⑤(地表徑流),A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環節③為水汽輸送,使陸地淡水不斷得到補充,在我國主要表現在夏季風帶來的降水,B觀點錯誤,符合題意。我國水資源在時間與空間上分布都不均勻,南多北少、夏多冬少,C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D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2022秋 余杭區校級期中)“五水共治,治污為先”是我省提出改善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政策。為了防止水體污染,你認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不任意排放工業污水B.牲畜糞便集中處理后再施用C.生活污水經凈化處理后再排放D.禁止使用農藥和化肥【解答】解: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能防止水體污染,故A可行,不符合題意;B、牲畜糞便適當處理后再施用,既能提高肥效,又能防止環境污染,故B可行,不符合題意。C、生活污水經凈化處理后再排放,能防止水體污染,故C可行,不符合題意;D、農藥和化的使用應合理,不能禁止,故D不可行,符合題意;故選:D。(2021秋 臨海市期末)11月19日,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浙江全省正面臨“區域性較嚴重干旱”。江山、常山兩地達“重旱”,另有42個縣(市、區)達“中旱”,22個縣(市、區)達“輕旱”。全省氣象干旱面積約9.78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90%以上。10月3日至11月1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八成,這讓浙江很“受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浙江今年夏秋季節盛行西北風,所以沒下雨B.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珠后一定會降水C.人們可以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緩解局部干旱問題D.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北多南少【解答】解:A.浙江夏秋季節盛行東南風,故A錯誤;B.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珠后,當水滴的重力大于所受的浮力時才能下降到地面,形成降水,故B錯誤;C.人們可以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緩解局部干旱問題,故C正確;D.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南多北少,故D錯誤。故選:C。(2022秋 青田縣校級期中)今年浙江多地出現特大干旱,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天氣,降雨量遠小于同期蒸發量,影響了部分地區的生活、生產和工業用水,這讓浙江很“受傷”。下列采取的措施和說法不正確的是( )A.發現水龍頭漏水時,應立即進行報修B.為了節約時間,一兩件衣服就用洗衣機洗C.人們可以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來緩解局部干旱問題D.浙江某水庫緊急放水是對地表徑流這一環節施加影響【解答】解:A、發現水龍頭漏水時,應立即進行報修,防止浪費水資源,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B、一兩件衣服就用洗衣機洗浪費水資源,觀點錯誤,但符合題意。C、條件允許的條件下,人們可以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來緩解局部干旱問題,有利于增加水資源,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D、浙江某水庫緊急放水是對地表徑流這一環節施加影響,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2022秋 西湖區校級期中)水資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生命離不開水。下列有關水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通常我們講的水資源主要指陸地淡水資源B.從時間分布看,我國東部地區的水資源呈現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點C.我國各地修建了許多水庫等蓄水工程,其目的是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D.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一般動物體內的含水量高于植物【解答】解:通常我們講的水資源主要指陸地淡水資源,A正確;從時間分布看,我國東部地區的水資源呈現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點,B正確;我國各地修建了許多水庫等蓄水工程,其目的是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的問題,C錯誤;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一般動物體內的含水量高于植物,D正確。故選:C。1.1 地球上的水目錄模塊一 知己知彼 1模塊二 知識掌握 2知識點一、水的分布 2知識點二、水的循環 3知識點三、水資源的分布 6知識點四、水與生命 7模塊三 鞏固提高 9模塊一 知己知彼學習目標 目標解讀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體的名稱和分布,并能描述各水體之間聯系的途徑。 2.通過對一些自然現象的觀察,認識水體運動的基本特點。 3.通過讀圖了解世界和我國水資源的分布,關注世界和我國淡水資源的嚴重危機。 4.認識水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 解讀1:水體的構成,水對生命體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常見題型為填空題,難度較小。解讀2:我國和本地區的水資源概況,水循環的過程及其意義,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等,難度較小。模塊二 知識掌握知識點一、水的分布(一)水量地球上的水的總儲量約為1.386x1018米3(二)水的分布水存在于海洋、陸地、大氣和生物體中。(三)水的分類水可以分為咸水和淡水。其中 是地球上最龐大的水體,約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屬于咸水,還有0.94%是陸地咸水。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陸地淡水和大氣水)僅占總水量的2.53%。(四)陸地淡水陸地淡水包括 等。雖然陸地淡水占總水量的比例很小,但水體的種類較多,并為人類提供了幾乎全部的生活和生產用水。(五)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大部分水以 的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體和氣體形式存在。我們平時見到的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等都是以液體形式存在的。在寒冷的極地和高山上,如南北兩極地區,水常常以固體形式存在。在空氣中,水則主要以氣體的形式存在。【能力拓展】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各種可可以被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 ,儲量僅占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2022秋 椒江區期末)從太空傳來的照片顯示,地球大部分面積被水體覆蓋,其中最龐大的水體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氣水(2020秋 德清縣期末)地球上的水很多,但比較容易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很缺乏,我們要節約用水。地球上較容易直接利用的水體是( )A.河流水、冰川水、生物水B.河流水、埋藏較深的地下淡水、冰川水C.河流水、冰川水、淡水湖泊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較淺的地下淡水知識點二、水的循環分布在地球各處的水通過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沿地表或地下流動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進行著持續不斷的循環。地球上的水循環發生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一)水循環的途徑(1)陸地水、海洋水 → 大氣水:陸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發的形式,轉化為大氣水。:植物體會將根系吸收的水分,以蒸騰的形式釋放出來,轉化為大氣水。升華:冰川在一定條件下,會直接升華為水蒸氣,成為大氣水。(2)大氣水 → 陸地水、海洋水空氣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條件下,又會重新凝結成為液態水或凝華為固態水,并以液態雨水或固態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下來,落到陸地,成為陸地水,落到海洋,成為海洋水。(3)陸地水 → 海洋水、地下水降落到陸地上的水,一部分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直接匯集成河流水、湖泊水,并形成地表徑流,流入大海,成為海洋水。另一部分則下滲轉變為地下水和土壤水,并形成地下徑流,流人大海,成為海洋水。當然,還有少量陸地水轉化為冰川。(二)水循環的意義水循環是水體運動的重要形式,也是地球表面物質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循環使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之間相互聯系起來;水循環把三種形態的水和不同類型的水體聯系起來,形成一個運動系統;水循環使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間相互轉化;使水資源形成一個不斷更新的統一系統。【能力拓展】(1)水循環:①內因:②外因:(2)水循環發生的領域:水循環按照其發生的領域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發生在海洋一大氣陸地之間的水體運動即 ;二是發生在海洋一大氣之間的水體運動即 ;三是發生在陸地一大氣之間的水體運動即 。(2023春 鎮海區校級期末)2022年受第12號臺風“梅花”影響,浙江東部沿海出現大雨和暴雨,臺風和臺風雨屬于水循環各個環節中的( )A.蒸發、水汽輸送 B.蒸發、降水C.水汽輸送、蒸發 D.水汽輸送、降水(2023 寧波)透水磚是一種綠色環保建材,透水性好。如圖所示,用透水磚替代傳統的混凝土路面磚,有效減少了地面積水。從水循環的過程分析,道路鋪設透水磚主要有利于( )A.水汽輸送 B.降水 C.下滲 D.地表徑流(2023春 鄞州區期中)從溫州自然災害發生的歷史趨勢情況看,臺風災害是我市最為典型的自然災害,臺風引發的暴雨造成洪澇、山體崩塌、泥石流等影響較為突出。從水循環的途徑來看,臺風登陸屬于( )A.①蒸發 B.⑤地表徑流 C.④降水 D.③水汽輸送(2022秋 溫州期末)為合理分配、利用水資源,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1)修建水庫。年降水量分布情況常作為修建水庫的指標之一。請根據圖甲分析,支持當地政府推進水庫修建的理由是 。(2)治理河道。市政府引集云山、趙山渡等水庫水源,置換溫瑞塘河水體。該工程主要是通過改變圖乙水循環中的 (填序號)環節來實現的。(3)淡化海水。按流程圖丙,從海水中獲得淡水資源:真空室內的海水能在80℃時就沸騰的原理是 。知識點三、水資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資源具有時空分布不均衡的特點。(一)各大洲淡水水體分布不均衡以冰川為例,冰川是最大的淡水水體,對淡水的補給具有重要意義,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區和南北兩極,而非洲大洋洲等地分布較少,所以非洲缺水的地方很多。(二)水循環的特點和活躍程度也導致水資源分布不均衡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都是由大氣降水匯集而成的。因此,對于一個區域來說,在一段時間內降水的總量和同期蒸發損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徑流的水量,也就是可供人們使用的水資源。顯然,它和某個地區的水循環活躍程度密切相關。如果某地區的水循環十分活躍,該地區水資源就比較豐富。從全球范圍看,赤道附近地區和沿海地區,水資源往往比較豐富,而內陸和沙漠地區,水資源則比較貧乏。(三)缺水國家眾多據統計,全球大約有60%的地區正經受著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如加拿大、美國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來越困難。(四)我國水資源現狀及分布特點我國是一個缺水較為嚴重的國家。據統計,我國江河年平均徑流總量約為2.7x1012米3,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擁有的水資源只有2200米3,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我國的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大量的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淡水資源的1/4。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現在夏季豐富、冬季欠缺,江河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顯。【能力拓展】從水的循環角度看,一個地區水循環越活躍,水資源就越豐富,但水的循環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也有其不平衡性。就整個大范圍看,水循環越活躍,水資源越豐富,而在某些地區或某些城市可能出現水循環不活躍,造成水資源貧乏現象。再加上工業發展、人口眾多、用水偏多等原因,也會造成供水困難。(2023春 余姚市月考)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是地球上分布最廣和重要的物質之一。下列選項中,屬于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是( )A.河流水 B.海洋水C.巖層深處的地下水 D.冰川(2022秋 蕭山區期中)下列關于水資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我國水資源豐富,按人口平均居世界第六位B.通常說的水資源主要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C.世界上水資源除沙漠地區以外,其分布是比較均勻的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淺層地下水占陸地上淡水資源儲量的大部分(2022春 北侖區期中)水是重要的自然資源,水資源不足,將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請結合下表回答問題。水資源緊 缺程度 輕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極度缺水人均水量 (米3/年)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1)我國北方人均水量約為720米3/年,水資源緊缺程度為 。(2)研究表明:1節含汞、鎘、鉛等金屬的干電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噸水無法飲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飲水約2千克,則60噸水可供1個人飲用約 年。知識點四、水與生命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人體、動植物都需要水,生物體內缺水到一定程度時,生命就會終止。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環境里才可能有生命。(一)水對植物的作用水是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植物的各大器官中都含有水,但同株植物不同部位的含水量是不同的,如根尖、嫩芽等含水量為60% ~ 90%,干種子為10% ~ 40%。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也是不同的,如水生植物的含水量高達90%以上。如果某地區持續干旱幾個月,許多植物就會因缺水而枯菱死亡。但是生活在沙漠地區的生物具有儲存水分的特殊本領。例如:一棵成熟的猴面包樹最多可以儲存5 000升水。(二)水對動物的作用動物也離不開水,水是動物生存的基本條件。般動物體內的含水最高于植物,約為70% 80, 其中水母的含水量高達98%。一些動物有著自己特殊的結構,可以適應缺水的環境。例如,有駱駝。一次可以喝大量的水并貯存在胃,之后幾天不喝水也不會有生命危險。(三)水對人體生命的作用對人的生命活動來說,水也是至關重要的物質。人體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兒童體內的水分含量更是多達體重的4/5,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約需2.5升水。一個人可以幾天不進食,但不能不補充水。偶爾攝人較多的水對人體幾乎是無害的,但是當人體內含水量不足時就會造成脫水,嚴重脫水時人就會有生命危險。【能力拓展】科學研究表明,最早的生命出現在海洋中。正是因為有水,生物才得以產生、生存和繁衍。水資源豐富的地方,生物種類多,生物數量也多,例如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生長著千姿百態的植物。長期生活在缺水環境中的仙人掌,進化出了一系列適應缺水環境的結構。葉片轉化成針狀的小刺,莖部則變得肥厚。這些特殊的結構一方面減少了水分的流失,另一方面,肥厚多汁的莖中有著發達的薄壁組織細胞,貯藏著豐富的水分。因此仙人掌能夠適應缺水的環境。(2023春 海曙區期末)淡水只占地球總水量的2.53%,其中可供我們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A.河流水、固體冰川、土壤水B.河流水、埋藏較深的地下淡水、固體冰川C.河流水、固體冰川、湖泊淡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較淺的地下淡水(2022秋 長興縣期末)2022年7月14日以來,浙江省水利廳、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多次發布水利旱情預警,湖州市各地多次組織實施人工降雨,積極應對旱情。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珠后一定會降水B.浙江今年夏秋季節盛行西北風,所以沒下雨C.人們可以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緩解局部干旱問題D.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北多南少(2022秋 青田縣期末)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的資源”。如圖所想表達的含義是( )A.科技水平越來越高 B.水污染越來越少C.地下水越來越缺乏 D.降水越來越多模塊三 鞏固提高(2023 溫州二模)為了預防旱災,研究人員往湖泊水庫中投放大量的遮陽球覆蓋水面,該舉措主要影響了水循環中的( )A.降水 B.蒸發 C.地表徑流 D.下滲(2023春 鄞州區期末)近年來海洋的污染日趨嚴重,保護海洋越來越受到重視。當大量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經河流排入大海時會導致海洋污染,下列水循環環節中,與污染物進入海洋密切相關的是( )A.降水 B.下滲 C.徑流 D.蒸發(2023 越城區一模)紹興市區的生活用水從平水江水庫和湯浦水庫跨區域調來,該方式改變的水循環環節是( )A.地下徑流 B.地表徑流 C.水汽輸送 D.降水(2022秋 濱江區期末)2021年3月22日是第28個“世界水日”,世界水日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下列有關水的知識,其中錯誤的是( )A.某地區水循環活躍,說明該地區水資源較豐沛B.水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之一C.水的再循環、減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護和節約用水的主要方法D.農業上使用的化肥進入水體,有利于水中藻類生長,不會造成水污染(2022 婺城區模擬)近年來,婺城區治水部門對婺江進行綜合整治,還原婺江風貌(如圖),努力把婺江打造成為一條“平安、健康、宜居、富民”的幸福江。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工廠廢水經處理后排放B.大量含磷洗滌劑任意排放C.生活污水經處理后排放D.合理使用化肥、農藥(2022秋 衢州期中)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我國紀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主題為“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下列有關水的做法或說法錯誤的是( )A.加強河湖管理保護,維護河湖健康生命B.大量開采地下水以滿足社會對水的需求C.污水集中處理,確保水源區水質安全D.全面節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科學調水(2022秋 東陽市期中)2022年10月,永嘉楠溪江發生斷流現象,居民用水受到影響,主要是由圖中水循環中哪些環節不足引起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22秋 余杭區校級期中)如圖為水循環的示意圖,關于水循環和水資源,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通過人工河引入江水,此舉屬于改變水循環的環節⑤B.環節③使陸地淡水不斷得到補充,在我國主要表現在冬季風帶來的降水C.我國水資源在時間與空間上分布都不均勻,南多北少、夏多冬少D.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2022秋 余杭區校級期中)“五水共治,治污為先”是我省提出改善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政策。為了防止水體污染,你認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不任意排放工業污水B.牲畜糞便集中處理后再施用C.生活污水經凈化處理后再排放D.禁止使用農藥和化肥(2021秋 臨海市期末)11月19日,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浙江全省正面臨“區域性較嚴重干旱”。江山、常山兩地達“重旱”,另有42個縣(市、區)達“中旱”,22個縣(市、區)達“輕旱”。全省氣象干旱面積約9.78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90%以上。10月3日至11月1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八成,這讓浙江很“受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浙江今年夏秋季節盛行西北風,所以沒下雨B.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珠后一定會降水C.人們可以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緩解局部干旱問題D.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北多南少(2022秋 青田縣校級期中)今年浙江多地出現特大干旱,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天氣,降雨量遠小于同期蒸發量,影響了部分地區的生活、生產和工業用水,這讓浙江很“受傷”。下列采取的措施和說法不正確的是( )A.發現水龍頭漏水時,應立即進行報修B.為了節約時間,一兩件衣服就用洗衣機洗C.人們可以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來緩解局部干旱問題D.浙江某水庫緊急放水是對地表徑流這一環節施加影響(2022秋 西湖區校級期中)水資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生命離不開水。下列有關水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通常我們講的水資源主要指陸地淡水資源B.從時間分布看,我國東部地區的水資源呈現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點C.我國各地修建了許多水庫等蓄水工程,其目的是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D.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一般動物體內的含水量高于植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 地球上的水(原卷版).docx 1.1 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