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說課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這八個方面展開。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一、說教材經過一段時間的天氣觀察和記錄,學生已經在天氣日歷中記錄了很多天氣信息。本節課要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幫助學生認識天氣,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聚焦板塊,通過展示天氣日歷,思考總結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去整理和總結天氣日歷,為后續分配統計任務做好鋪墊。探索板塊,主要是通過學生活動,總結整理天氣日歷中的各項信息。通過探索活動學生會發現,一段時間內的天氣情況變化是具有一定規律的。“天氣”單元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學生學會收集、記錄和解釋自學習本單元以來將近一個月的當地天氣信息。本課即是對學生記錄的天氣數據進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做出恰當的解釋。這種解釋實際上是對這一段時間里當地天氣情況的概括。例如,統計數據可能表明在這一段時間里有 20 天晴天,4 天少云,6 天陰天。用這些數據學生可能形成這樣一個陳述:在我們學習“天氣”的這段時間里,大部分時間是晴天。二、說學情通過前面6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天氣信息包括測量氣溫、降水量、云和風等內容,經過一段時間的天氣觀察和記錄,學生已經在天氣日歷中記錄了很多天氣信息。但是,學生所記錄的信息數量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三、說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 天氣是不斷變化的,天氣變化有一定的規律。2. 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3. 氣候和天氣的概念不同,氣候是一個地區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科學探究目標統計、分析“天氣日歷”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科學態度目標感受到長時間進行科學觀察和記錄的重要意義。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并意識到天氣的變化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休戚相關。四、說教學重難點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教學重點:分析、概括天氣變化的規律。教學難點:五、說教法學法教法:實驗探究、問題啟發式教法學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六、說教學過程環節一、聚集:揭示課題[材料準備:學生自己記錄的天氣日歷]1.提前在教室布置一些學生的天氣日歷,課上觀摩學習。提問:你認為張貼的天氣日歷有什么值得學習的優點?自己的天氣日歷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預設:有的同學記錄信息有缺少,其他同學補充。有的同學還關注到空氣質量等其他因素,可以作為補充。)2. 出示氣象學家的天氣日歷,小組對比學習,討論。3. 提問: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整理和總結天氣日歷呢?(預設:云量、風力、風向、降水量、氣溫等)4. 揭示課題: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板書)環節二、探索(一)整理天氣日歷1.談話:請看!這是一名同學所記錄的天氣日歷,里面完整的記錄了2020年6月北京市海淀區的天氣情況。2.提問:這些信息我們應該如何整理呢?3.交流:同學們想到了,我們如果要整理天氣日歷,首先我們可以進行分類,例如我們可以單獨統計云量、降水量等,然后把這些分類進行統計,然后制作成圖表進行分析。4.講解:請看這就是單獨的一種天氣情況,我們所制作的圖表,云的情況統計以及風的統計。你順便可以想想,怎么統計就可以不重不漏呢?我們還可以用之前所學過的圖表的方式來進行記錄,以便于我們后面更好的進行分析。(二)統計天氣日歷中的信息1.統計云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進行云的統計。我們來看一段視頻,視頻是我們配套教材所提供,讓我們開始吧。通過收集信息我們得到了,在這個月中晴天較少,多數是多云或陰天,云量多的天數比較多。2.統計風下面我們再來統計一下風,請同學們和我們配套的教材當中的視頻來學習一下,開始。通過統計,我們得出了刮風的天數以及不刮風的天數,還有就是風力和風向。通過統計我們得出了,刮風的天數為30天,不刮風的天數為0天,在這一個月最大的風力是三級,而風向東南風比較多。3.統計氣溫下面我們再跟著教材當中的配套視頻學習一下氣溫統計,開始。通過統計氣溫,按照天氣日歷繪制每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并把數據做成氣溫柱狀圖。通過分析,我們得出了在這個月中白天氣溫較高,變化較大,而夜晚氣溫穩定較為涼爽。4.統計降雨量下面我們再跟著教材當中的配套視頻學習一下統計降雨量。通過統計,我們得出了這個月下雨的天數嗎?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在這個月中下雨天數為8天,雷陣雨6天,小雨是三天,通過分析我們得出了這個月降水量較多。2.講解:如果把我們的天空看成是一個圓,云量不超過圓面積的1/4就是晴天。云量超過1/4,但不超過3/4就是多云。而云量超過了3/4,就是陰天。3.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判斷晴天多云還是陰天,根據天空中的云量來進行判斷。4.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天氣呢?這就是晴天陽光明媚,云量不到整個天空的1/4。這是多云,云量超過了整個天空的1/4,但是不超過3/4,我們還可以看到太陽從云里面射出來。再來看,這就是陰天了,看不到太陽,此時的云整個占領了天空。環節三、研討、拓展1.分析:通過我們整理天氣日歷,并且對天氣情況進行分析,我們得出了北京市海淀區2020年6月天氣情況,白天氣溫較高,夜晚較為舒適,整月微風云量較多,降水量較多。2.出示: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6月份的數據整體分析,我們發現了在6月份的時候,北京的天氣出現了相似的情況下,像這種情況,我們把一個地方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叫做氣候。3.如果我們持續記錄的不僅僅是6月的天氣狀況,而是全年的,那么經過幾年的積累,就可以總結發現一個地區氣候的特點及變化趨勢,從而指導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了。4.講解:根據天氣氣候的情況,我們的古人制定了二十四節氣,方便我們的生活以及種植,接下來我們通過視頻了解一下吧。5.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整理天氣日歷并學習了對于天氣日歷進行分析,從而我們能夠很好的掌握一個地方的氣候情況。七、說板書設計7.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觀察信息:云量、降水量、溫度、風(風速、風向)一個地方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叫氣候。八、教學反思《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天氣》中第6課的內容。科學課研究的是我們身邊的事物,呆板的導入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在本節課的導入中,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一下子吸引住了學生的眼球。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給學生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鼓勵他們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并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觀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放手給學生,讓學生獨立觀察,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實踐經驗,與生活之間的聯系。科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明白了根據云量的多少可以判斷出屬于何種天氣,對我們的幫助。學生們應善于聯系實際,挖遍有利資源。對本課知識進行自主探索,嘗試著自己去給云分類,構建起孩子與知識間的橋梁。使學生直正成力學生的主人,并感受到學習的無窮樂趣。課堂練習1. 把天氣日歷中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整理、總結和分析,將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 ( )2. 在一個月的“日期—氣溫”柱狀圖中,我們可以找出這個月的最高、最低氣溫,但無法計算出這個月的平均氣溫。 ( )3. 我們可以像統計云量的變化那樣,對天氣日歷中所有的風向和風速的變化信息進行整理。 (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