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 物質的變化(學習目標)了解物質是在不斷變化的知道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點與區別3.了解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和物質變化規律的應用(教材分析)知識點一 物質是在不斷的變化的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自然界的物質會發生變化:云中的水汽有時會凝結變成雨水落下;小樹苗會長成參天大樹…… 自然界中的物質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其中有些變化不會產生新的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有些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宏觀角度分析)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C + O2 CO2 二氧化碳 + 水 有機物 + 氧氣①像云中的水汽凝結,成雨水落下、汽油揮發、鐵絲被繞成各種形狀、水果榨汁、塊狀固體研磨成粉末狀等過程,發生的都是物理變化。②像煤礦自燃、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腐爛、鋼鐵生銹等過程,發生的都是化學變化。物理變化過程中,分子種類不變,分子間的距離發生改變;化學變化是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進行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分子種類改變。(微觀角度分析)2、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區別與聯系區別 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聯系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同時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但發生物理變化時一定不發生化學變化3、水的物態變化和水電解【即學即練1】1、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①自行車輪胎爆裂 ②鞭炮爆炸 ③泥漿水靜置產生沉淀 ④清水中滴入紅墨水變成紅色⑤霓虹燈發出有色光 ⑥從海水中曬至食鹽 ⑦生物的呼吸作用 ⑧水結成冰2、下列變化中有一種變化與其他三種變化有本質的區別,這種變化是( )A.紙張燃燒 B.大米釀酒 C.火藥爆炸 D.濕衣服晾干3、閃電時或使用復印機復印時,空氣中都會有極少量的氧氣轉變成臭氧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氧氣轉變為臭氧是物理變化 B.氧氣轉變為臭氧是化學變化C.氧氣和臭氧是同一種物質 D.氧氣和臭氧的性質相同4、化學變化的結果是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把反應物看成是舊物質,下列對新物質和舊物質的理解正確的是( )A.新物質是指世界上沒有的物質 B.新物質和舊物質的性質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C.新物質不會再變成其他物質 D.新物質的元素組成與舊物質的元素組成肯定不同5、下列變化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異味 B.干冰升華 C.蠟燭燃燒 D.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即學即練1參考答案】1、②⑦;①③④⑤⑥⑧;2、D;3、B;4、B;5、C知識點二 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1、觀察現象和實驗——是探究物質變化的基本方法我們如果想知道一種物質的性質,以及它在什么狀況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可以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從物質的狀態、顏色、溫度(吸熱或放熱)、有無沉淀或氣體生成等方面尋找證據,對各種證據進行分析,從而認識物質的變化和變化的規律,推測它們的性質,并利用物質變化的規律造福人類。 我們將用這種研究方法對一些常見的、重要的物質(如酸、堿、鹽等)進行研究,初步探索物質變化的規律。甲 無色透明的硝酸鉛 乙 樹葉變黃(顏色改變) 丙 “鋼水”出爐(溫度變化)與碘化鉀反應,生成黃色沉淀(顏色變化和有沉淀生成)【分析】①有些物質混合時會產生沉淀,如硝酸鉛和碘化鉀溶液混合時,會生成黃色的沉淀②有些物質的變化常伴隨著顏色的變化,如落葉的黃色就是葉綠素被破壞后形成的③有些物質變化時伴有氣體產生,如水電解時產生氫氣和氧氣④有些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狀態會發生變化,如在高溫下鋼成為“鋼水”⑤而有些物體發生的變化僅僅是形狀的變化,如鐵絲被繞成各種形狀2、常見的物理性質——有顏色、狀態、氣味、味道、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常見的化學性質——氧化性、還原性、腐蝕性、酸性、堿性、可燃性、穩定性、毒性等物質僅僅發生形態、狀態、大小等的改變,則屬于物理變化;如果在變化過程中以沉淀、氣體、變色、PH值變化等形式產生新的物質,判斷該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中常常伴隨有物理變化的發生,而物理變化發生時一定不會發生化學變化。現象僅僅只是參考的依據,也有例外如燈泡通電發光、發熱,是物理變化而不是化學變化。澄清石灰水與碳酸鈉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因為產生了白色沉淀,碳酸鈣有新的物質生成。氯化鐵溶液的顏色,由黃色變成血紅色根據這個性質,我們可以用硫氰化鉀溶液檢驗三價鐵離子的存在。檢驗水的存在3、常見物質C MnO2 CuO Fe3O4 鐵粉 鐵絲 鐵銹Fe2O3 Fe3+ Fe2+黑色 黑色 黑色 黑色 黑色 銀白色 紅棕色 黃色 淺綠色銅 Cu2+ Cu(OH)2 Fe(OH)3 CaCO3 BaCO3 Mg(OH)2 AgCl BaSO4紫紅色 藍色 藍色絮狀沉淀 紅褐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4、常見知識點回顧常見溶劑 水密度最小氣體 氫氣地殼里所含各種元素的質量分數 氧、硅、鋁、鐵、鈣、鈉、鉀、鎂、氫等海水中所含各種元素的質量分數 氧、氫、氯、鈉、鎂等人體中所含各種元素的質量分數 氧、碳、氫、氮、鈣、磷、硫、鉀、鈉、氯、鎂、鐵、銅、碘、錳等有機物(含碳、氫、氧等) 甲烷、葡萄糖、淀粉、酒精、食醋等5、常見物質檢驗檢驗三價鐵離子 能使硫氰化鉀溶液變為血紅色檢驗水 能使白色無水硫酸銅粉末變為藍色五水硫酸銅晶體檢驗氧氣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若需驗滿,則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檢驗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變渾濁(若需驗滿,則把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檢驗蛋白質 重金屬能使蛋白質變性沉淀(可用含重金屬的溶液,如碳酸鋇溶液)【即學即練2】1、將無色的碳酸鈉溶液滴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試管中出現______________,在盛有10毫升氯化鐵溶液的試管中滴入幾滴硫氰化鉀溶液可以觀察到______________,這些現象都為我們判斷化學反應的發生提供了證據。2、白色的硫酸銅固體中加入少量的水可以看到固體變為__________色,利用這一性質,我們可以用白色硫酸銅固體來檢驗水的存在。3、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有( )A.放熱發光 B.顏色改變 C.新物質生成 D.狀態變化4、下列有關物質變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A.冰融化成水的過程是物理變化 B.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變成其他分子C.在化學變化中原子可以變成其他原子 D.在化學變化中伴隨著能量變化5、銀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密度較大,具有良好的導電性,長期露置于空氣中會被氧化而發黑,其中屬于銀的化學性質的是( )A.銀白色 B.能被氧化 C.導電性良好 D.密度較大【即學即練2參考答案】1、白色沉淀;溶液變成血紅色;2、藍;3、C;4、C;5、B【課后練習參考答案】1、一般情況下如果在變化過程中以沉淀、氣體、變色、PH值變化等形式產生新的物質,判斷該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1)(3)屬于物理性質,(2)屬于化學性質蒸饅頭時用發酵粉產生氣體——發酵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鈉和酒石酸,當遇到水會產生二氧化碳氣 體,使饅頭疏松,多孔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學變化。蘋果的切口放置一段時間后會變色——發生色變反應,主要是因為蘋果中存在著分類化合物,例如多元分類兒茶酚等蘋果削皮后,其中的酚類物質便在酚酶的中項與空氣中的氧化和產生大量的醌類物質,新生的醌類物質能使植物細胞迅速變成褐色,屬于化學變化。菠菜中的草酸與豆腐中的鈣離子反應生成草酸鈣沉淀——草酸不是與所有的鈣鹽都能反應,至于弱酸的鈣鹽反應,屬于化學變化。部分酸堿鹽的溶解性表(20℃)酸堿鹽溶解性規律鉀鈉銨鹽硝酸鹽,都能溶于水中間鹽酸鹽銀不溶, 其余入水無影蹤硫酸鹽鋇不溶, 還有鈣銀是微溶碳酸鹽多沉淀, 溶的只有鉀鈉銨堿溶鉀鈉鋇鈣銨,氫氧化銀不存在酸堿鹽化學式書寫練習(基礎鞏固)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主要依據是( )A.燃燒時放出耀眼的白光 B.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C.燃燒后變成白色固體 D.燃燒后鎂條最終消失2、下列描述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A.棉花、石油能燃燒 B.雞蛋放入白醋能產生氣泡C.食鹽白糖能溶于水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3、下列4種物質中有一種與其他三種有本質區別,這種性質是( )A.顏色 B.狀態 C.硬度 D.可燃性4、為了保護空氣,我國許多城市在市區公共汽車排氣管上裝催化轉換器,目的是使碳氫化合物迅速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轉變為氮氣,從而使汽車尾氣得到凈化。關于這兩個目的所涉及的物質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均為物理變化 B.前者為物理變化,后者為化學變化C.均為化學變化 D.前者為化學變化,后者為物理變化5、酒精能使細菌的蛋白質脫水凝固,變性,這種變化屬于,根據這個性質____________,推測酒精具有____________作用。6、化學變化中常常伴隨著能量變化,生石灰(CaO)放入水中,它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熟石灰[Ca(OH)2]并使水溫升高,這是化學能轉化為了_________能;用干電池能給小燈泡供電,這是化學能轉變為了_________能。【基礎與鞏固參考答案】1、C;2、C;3、D;4、C;5、化學變化;殺菌;6、熱;電(隨堂練習)1、下列與水有關的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利用活性炭凈化水 B.春天冰雪融化成水C.氫氧化鈉固體吸收水分潮解 D.菜刀在潮濕環境中生銹2、“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一首《山行》將秋天的山林美景生動展現下列現象,與霜葉紅于二氧化屬于同一變化的是( )A.蔗糖溶解 B.鐵絲彎折 C.冰雪消融 D.呼吸作用3、下列防疫措施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開窗通風 B.煎制中藥 C.佩戴口罩 D.測量體溫4、《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電視臺制作的特別節目,已經舉行了六季,下列古詩詞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只有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B.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C.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5、2021年12月9日,王亞平在太空授課時,邀請地面的同學一起演示將泡騰片放水中的實驗。甲圖,學生在地面將泡騰片放入水中,有許多氣泡從水面逸出;乙圖,王亞平在空間站將同樣的泡騰片放入水球中,產生了氣泡,大部分留在水球中,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泡騰片呈黃色是它的物理性質B.將一片泡騰片分成兩半是物理變化C.甲乙兩圖中氣泡運行情況不同,說明泡騰片從地面帶到空間站發生了化學變化D.不管是在地面上還是在空間站里,同樣的泡騰片在水里都發生反應生成氣泡體現了它的化學性質6、下列變化只含物理變化的是( )A.酒精燃燒 B.氫氧化鈉固體敞口放置一會 C.二氧化碳溶于水 D.濃鹽酸揮發7、中國傳世名畫之《千里江山圖》畫卷中的“青山綠水”,是用礦物質中的石青、石綠上色,使山石顯得厚重蒼翠,畫面爽朗富麗,色澤燦爛。青石是我們所知的藍銅礦,其主要成分是Cu3(CO3)2(OH)2,它有______種元素組成 ;傳統繪畫中運用了多種礦物顏料,很多時候礦物入畫的顏色并不是我們看到的礦物顏色,在制作礦物顏料時,需要先將礦物研磨成粉,礦物粉末的顏色才是制成顏料的顏色,礦物研磨成粉過程屬于______變化。8、2021年9月4日,《科學》致發表了我國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如圖是搭積木式的合成路線,原理簡化為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反應罐中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甲醇(CH3OH),甲醇用兩種生物酶催化形成三碳化合物,繼而得到淀粉。氫氣通過電解水得到該反應的類型是_____________甲醇在生物酶的作用下,最終得到三碳化合物屬于___________變化以下關于合成淀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合成淀粉技術可以應用到星際宇宙的探索上 B.合成淀粉比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更加節能和經濟環保C.合成淀粉可以大大縮短時間,提高效率,有很好的發展前景9、自然界的神奇無處不在,但我們可以用科學知識來解釋。夏季每當雷雨過后,人們才會發現莊稼會變得綠油油,像是給農田施了肥一樣。空氣中的氮氣在閃電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再經過一系列變化或在土壤中生成了促進植物生長的無機鹽。如圖所示的變化是_________(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寫出氧氣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10、將相應序號填在下列橫線上。①常溫下碳酸氫銨是一種固體;②加熱碳酸氫銨生成氨氣、二氧化碳和水;③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④加熱時生成的水蒸氣在試管口凝結成水珠;⑤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⑥不可燃燒;⑦但可通入澄清鎖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以上屬于物理性質的是_________,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_。11、隨著科技的發展家用制氧機日漸普及。如圖為某種分子篩型家用制氧機工作時氣體變化的微觀氧分子示意圖,該變化屬于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某品牌簡易制氧機利用過氧化氫溶液來制氧,請將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補充完整。12、某工廠生產高錳酸鉀的流程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混合加熱室發生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電解室反應中,反應前后化學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寫元素符號)。生產流程中可循環利用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寫化學式)。13、許多物質燃燒都伴隨發光發熱的現象,小科同學認為有發光發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小科小組的同學對此展開了探究。【查閱資料】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物質變化;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質變化【提出問題】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猜測與假設】一、都是化學變;二、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收集證據】同學們設計的下列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觀察到燒杯內壁出現______________;手摸燒杯壁有熱的感覺,蠟燭火焰逐漸變小至熄滅。將燒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此他們判斷蠟燭燃燒生成了_____________。觀察白熾燈(燈絲為鎢絲)通電前 通電后 電源關閉后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發出白光,手摸燈泡感覺熱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獲得結論】猜想____________(填“一”或“二”)正確。14、快過年了,很多農家開始燒制上好的農家白酒,制酒主要有以下兩個過程發酵和蒸餾。發酵的過程:酵母分解糖,產物之一是酒精,發酵過程中屬于______變化;蒸餾過程如圖所示,酒精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____;冷凝池中用水作為冷卻劑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__特性;釀造出的白酒度數很高,一般不宜飲用,需要與適量的水勾兌混合后才能出售,有關行業規定白酒的度數是指氣溫在20℃時,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數,即酒精的體積分數。比如50度白酒是指氣溫在20℃時,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為50毫升,該廠生產的每瓶裝“500毫升35度”的白酒質量是_______,這種酒的密度約是________(=1.0×103千克/米3,=0.8×103千克/米3)【隨堂練習答案】1、D;2、D;3、B;4、A;5、C;6、D;7、4;物理;8、分解反應;化學;B;9、化學變化;;10、①③⑤;②;11、物理;;12、物理變化;Mn、H;KOH;13、水珠;二氧化碳;二;14、化學變化;汽化和液化;水的比熱容大;465g;0.9g/cm3;(課后作業)1、“展國威,揚軍威”的國慶70周年閱兵活動,下列環境情景一定有化學變化的是( )A.放飛和平鴿 B.演奏軍樂 C.煙火表演 D.電子景觀燈閃爍2、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經歲月洗禮的瑰寶,需要我們去關注去了解,如圖所示為寧波的部分非遺,其制作過程離不開化學變化的是( )A.慈溪剪紙 B.象山岑晁米醋 C.余姚四明山竹編 D.鄞州金銀彩繡3、2022年4月16日,“天宮一號”的三位宇航員乘坐返回艙回道里地球。進入大氣層時,返回倉外包裹的燒蝕材料在高溫下發生分解、融化、蒸發和升華等變化。上述4種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材料的_________燒石材料發生上述變化的過程中會__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使艙內保持合適的溫度,保障了宇航員和設備的安全。4、科學和科學工藝歷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東漢《神農本草經》曾記載石膽“能化鐵為銅”,敘述的是用硫酸銅和鐵反應制取銅,這是濕法煉銅最早記載。用硫酸銅和鐵反應制取銅的變化屬于_________變化;西晉《蜀都賦》中有“火井沈熒于幽谷,高爓飛煽于天垂。”描寫的是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燒時的現象,甲烷燃燒的性質屬于_________性質。5、下列變化及性質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_;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_;屬于物理性質的是_________;屬于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_。①鐵在空氣中生銹。②液氧是淡藍色液體。③蠟燭融化。④甲式碳酸銅受熱易分解。⑤酒精揮發⑥食物腐爛。⑦汽油易揮發。⑧在常溫常溫下水的沸點是100℃。⑨電燈絲通電發光發熱。⑩鎂條在空氣中燃燒。 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氣味。6、如圖冬奧會首次實現了機器人水下火炬接力。火炬燃燒前要將儲存在“氫芯”里的氫氣減壓到常壓狀態,使氫氣體積變大,此過程中氫氣發生了_________(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點火時需啟動氧氣噴發裝置,才能保證火炬在水下正常燃燒,其原因是_________7、小科選用白磷錐形瓶,氣球,天平等藥品和器材,探究化學反應中物質質量的變化規律裝置如圖。【實驗思路】先確認化學反應已經發生,再比較反應物的質量總和與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實驗步驟】1、錐形瓶內裝入白磷,塞緊瓶塞放在天平托盤上調節平衡;2、取下錐形瓶,將瓶塞上的鐵絲在酒精燈上燒紅后,接觸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緊瓶塞;3、待反應結束冷卻后,將錐形瓶放回天平托盤,觀察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交流反思】(1)要確認化學反應以及發生,本實驗中觀察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2)反應結束后,如果白磷有剩余,你認為是否能得出上述結論,并請說明理由。課后作業答案】1、C;2、B;3、分解;吸收;4、化學;化學;5、③⑤⑨;①⑥⑩;②⑦⑧ ;④;6、物理變化;燃燒需要助燃劑(或氧氣);7、天平是否平衡;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能,剩余白磷未參加反應,反應前后質量不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