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1動能 勢能 機械能》(2-1)學校: 設計教師: 設計時間【教學目標】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動能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能解釋相關簡單現象;知道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的概念及決定其大小的因素,并能解釋相關簡單現象.2.親歷實驗探究,體會“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在科學探究中的應用,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實驗設計的方法與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歸納總結等良好學習習慣.3.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就在身邊,激發學習興趣,促進主動學習.【重點難點】1. 重點: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2. 難點:能量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探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的實驗設計.【教法學法】以問題情境、實驗探究、交流評價、實踐應用為主線的探究式教學.【教學器材】斜面、木板、小車、小木塊、鉤碼、橡皮筋、吸管做的“箭”(以上學生12套)以及沙盤、小桌、彈弓、多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PPT出示教材P32頁圖12-1(高速公路上限速標志牌)和圖12-2(腳踩滑板從高處下滑)兩張圖片,提出問題:1. 為什么高速公路上大卡車的最高限速比小轎車要低?2. 腳踩滑板從高處滑下時,為什么速度會越來越快?我們騎自行車從高橋上駛下時,不需要騎行,車速也會越來越快,這是為什么呢?這些問題都和能量有關,今天我們就要學習有關能量的一些知識.二、新課教學1. 能量播放視頻:水流推動水車;圖片:三峽水電站,問:流動的水有沒有能量?播放視頻:帆船行駛,問:誰為帆船行駛提供了能量?(風,流動的空氣)引出能量概念:能量:一個物體如果能夠對另一個物體做功,那這個物體就具有能量,簡稱能.能量的多少可以用功來計算,所以能量的單位與功的單位相同,都是焦(J).2. 動能PPT出示教材P32頁圖12-3 運動的錘子能將釘子打入木板中;12-4 運動的子彈射穿雞蛋;(1)定義:運動的物體能對其他物體做功,這種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稱為動能.(2)活動一: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能些因素有關?教師手推小車在桌面上運動,小車具有的動能和公路上行駛的小轎車具有的動能一樣嗎?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出示圖片:三輛車(大卡車、小汽車和摩托車)問:三輛車誰的動能大?在學生討論中引出影響動能大小的兩個因素:質量和速度.確定以小車為研究對象,組織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并交流,滲透科學方法指導.學生交流實驗設計重點:①如何實現控制變量?——控制變量法②怎樣反映小車動能的大小?——轉換法③在研究動能與質量關系時,如何控制小車速度相同?——提供指導,使用斜面(信息快遞:質量不同的小車從一個斜面的同一高度釋放,運動到水平面時,它們的速成度大小相等.)實驗結論是: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就越大.(3)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能說明上述結論?3. 彈性勢能以教材P34頁玩具彈性小汽車引入問題:將彈性小車向后拉一段,松手后就小車就能向前運動起來,小車運動的動力來自哪里?引出彈性勢能.直觀經驗,原型呈現:彈弓、古代的弓箭、彈簧、鐘表中的發條等(1)定義: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能對其他物體做功,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稱為彈性勢能.(2)活動二:彈性勢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模擬彈弓(用橡皮筋和二根一端綁在一起的吸管,看誰的橡皮筋能將吸管射得最高)事實表明:彈性形變越大,物體的彈性勢能就越大.補充:兩根粗細不同的彈簧,如果形變程度一樣,它們的彈性勢能一樣大嗎?不同物體的彈性勢能除了和彈性形變程度有關,還和物體的彈性大小有關.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利用彈性勢能來工作的?4. 重力勢能從靜止的吊扇(或天花板上的燈)有沒有能量引入.播放視頻:打樁機(1)定義:與彈性勢能類似,被舉高的物體也能對其他物體做功,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能稱為重力勢能.(2)活動三:“模擬打樁”實驗,怎樣將樁打得更深?猜想影響重力勢能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本實驗的設計需學生獨立完成,有了前面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實驗為鋪墊,學生根據所給器材,借鑒設計思路,小組合作設計方案并展示交流,關注兩種科學方法應用.問:實驗中是如何體現物體重力勢能大小的?實驗設計如何體現控制變量的思想?得出結論:質量越大,高度越高,物體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三、課后作業《§12.1動能 勢能 機械能》研學案(2-1) 班級: 姓名:一、概念梳理1.一個物體如果具有對別的物體 的本領,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量.能量的單位是 .2.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 .運動物體的 越大, 越大,這個物體的動能就越 .3.物體由于被 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物體的 越大,被舉得越高,那么這個物體的重力勢能就越 .4.物體由于發生 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物體具有的彈性勢能的大小與物體 有關.5.以同樣速度行駛的大卡車和小轎車, 的動能大,所以在同樣的道路上,不同車型的限制車速是不同的,大卡車的最大行駛速度應比小轎車 (填“大”或“小”).二、課后作業1.關于能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勢能相等的物體一定在同一高度B.懸掛的物體因為沒有做功,所以沒有能C.在空中飛行的子彈,能夠做功,所以具有能 D.一個物體具有機械能,則這個物體一定既具有動能也具有勢能2.下列物體具有動能的是 ( )A.正在下落的雨點 B.被拉長的橡皮筋 C.陽臺上的花盆 D.上了膛的子彈3.“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升空后,它在加速上升過程中 ( )A.動能不變,重力勢能增加 B.動能增加,重力勢能增加C.動能不變,重力勢能不變 D.動能增加,重力勢能減小4.甲、乙兩個物體處在同一個水平面,甲的動能比乙的動能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質量一定比乙大 B.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大C.甲做功的本領一定比乙大 D.以上說法都不對5.汶川大地震時,我國政府在第一時間緊急派出飛機為災區空投救災物資,從飛機上空投的救災物資在下落過程中,逐漸減小的物理量是 ( )A.動能 B.重力勢能 C.重力 D.質量6.“神舟飛船”載人艙在返回地面附近時,由于受到空氣阻力,做勻速運動,則載人艙在勻速下降過程中,它的 ( ) A.動能不變,勢能增大 B.動能不變,勢能減小 C.動能減小,勢能不變 D.動能增加,勢能減小7.下列現象中,物體動能和重力勢能都發生變化的是 ( ) A.跳傘運動員在空中勻速下降 B.空中加速下落的冰雹 C.勻速上坡的汽車 D.在水平軌道上加速行駛的列車8.運動員在射箭比賽時總是要把弓拉得很彎,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大箭的彈性勢能 B.增大箭的動能C.增大弓的彈性勢能 D.使箭沿直線運動9.在水平街道上勻速行駛的灑水車,一邊行駛一邊向道路上灑水,下列關于其動能變化的說法中下確的是 ( ) A.逐漸減小 B.逐漸增大 C.不變 D.無法確定10.如圖1是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實驗中,讓同一銅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釋放,撞擊同一木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實驗探究的是物體動能大小與高度的關系(圖1)B.該實驗探究的是物體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C.該實驗中,物體的動能是指木塊B的動能D.該實驗結論可以解釋為什么對機動車限速11. 唐詩中有“黃河遠上白云間”、“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前一句生動形象地表明黃河水存儲著大量的 能, 后一句表明滾滾長江水具有大量的 能.12.某人跑步時與走路時相比,跑步時的動能 (選填“較大”或“較小”);甲、乙兩輛相同的卡車,甲滿載,乙空載,當它們以相同的速度行駛時,空載車的動能較 (選填“較大”或“較小”).13.在摸擬打樁的活動中,讓同一“重錘”從不同高度自由落下,看哪次“樁”打得更深,這是控制 ,改變了 ,目的是為了探究重力勢能大小與 的關系.改變“重錘”的質量,讓它們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看哪次“樁”打得更深,這是為了探究重力勢能大小與 的關系.14.司機開車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門,以提高車速,這是為了增大汽車的 能.清掃路面的清潔車,能通過吸塵器將路面的垃圾吸入車內容器中.清潔車沿街道勻速行駛清掃垃圾的過程中,車的動能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保持不變).15.如圖2所示是小明和小華“研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圖2)(1)實驗中,為了研究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需要控制小車撞擊木塊時的速度相同.具體的控制方法是使質量 (填“相等”或“不等”)的兩個小車從同一斜面的 (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2)本實驗的研究對象是 (填“木塊” 或“小車”),實驗中通過觀察的大小,來判斷小車動能的大小.(3)小剛看到他們的實驗時,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小剛認為:實驗中桌面光滑效果會更好.小剛的觀點是 (填“正確”或“錯誤”)的,原因是 .16. 在“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1)如圖3-甲所示,讓同一小車從不同高度沿斜面處由滾下,看哪次木塊被推得遠,這是控制 相同,改變了 ,目的是為了探究動能與 的關系.本實驗中使用斜面的目的是 .(甲乙圖3)(2) 如圖3-乙所示,改變小車的質量,讓它們從同一高度沿斜面滾下,看哪次能把木塊推得遠,這是控制 相同,改變 ,目的是為了探究動能與 的關系.本實驗中使用斜面的目的是 .參考答案概念梳理(略)課后作業1. C2. A3. B4. C5. B6. B7. B8. C9. A10. D11. 重力勢; 動12. 較大; 較小13. 質量不變;被舉高的高度;被舉高的高度;質量14. 動;變大15. (1)不等;相同 (2)小車;木塊被小車推動的距離(3)錯誤;無法比較木塊被小車推動距離的大小16. (1)質量;速度;速度;改變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2)速度;質量;質量;控制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