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第五章復習與知識梳理》研學案學校: 設計教師: 設計時間:【課題】 第五章復習與知識梳理【復習目標】 1.學會刻度尺、秒表的使用,掌握長度、時間、速度三個物理量的測量。2.理解速度的定義,物體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3.知道參照物的選擇,物體運動的相對性。4.能用科學的語言描述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會用圖像的方法分析物體的運動.【知識網絡】【復習重難點】重點:理解速度的定義,知道物體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難點:能用科學的語言描述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會用圖像的方法分析物體的運動.【復習方法】講授法、自主閱讀、小組合作交流、網絡資源多媒體輔助、當堂訓練反饋【教學器材】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知識回顧】1、長度的測量選:選擇一個清晰的刻度開始測量放:放正刻度尺、緊靠被測物體看:測量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讀: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記:記下數值和單位例:圖中測出的該物長度是 1.00 cm.2、長度單位換算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m=109nm例:45m=4.510-5m 0.23dm=2.3107nm3、速度的計算公式:v=s/t 其中:(1)計算時將s和t的單位化成m/s或者km/h(2)式中三個物理量應對應于同一個物體(3)懂得將題中的物理情景畫成簡圖,找出相應的方程例:某同學乘坐的汽艇遙對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聲,歷時5秒他聽到了回聲。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對高崖駛去,他喊時離高崖是多遠?解:5秒內人走的路程為: S船=V船t=100m/s5s=500m5秒內聲音走的路程為:S聲=V聲t=340m/s5s=1700m如上圖可知:他喊時離高崖的距離為:S= (S船+ S聲)/2=1100m4、平均速度嚴格按公式v=來計算,切勿利用V=來計算。例:汽車在長100m的公路上行駛,前50m的速度為20m/s,后50m的速度為10m/s,汽車在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m/s。解:前半段時間為:t===2.5s后半段時間為:t===5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13.3m/s5、運動的相對性一個物體對參照物的位置如果發生改變則稱該物體運動,若對參照物的位置沒有改變,則稱該物體靜止。例:教室相對于行走的人是運動的。 龍舟相對于河岸是運動的。同步衛星相對于地球是靜止的。 龍舟相對于舟上的人是靜止的。【知識梳理】1.動與靜(1)機械運動物理學里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2)參照物研究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首先應選擇一個物體作為參照標準,這個物體就叫參照物.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發生改變,我們就說物體是運動的;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沒有發生改變,我們就說物體是靜止的.(3)參照物選擇的注意事項①參照物是人為假定不動的,不是真正不動的.②同一物體,選擇不同的參照物,所判定的運動狀態是不同的.③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但為了研究方便,應選擇最合適的物體作為參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體時,通常我們選擇地面和地面上的物體作為參照物.④參照物一般不選研究對象本身.(4)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著,絕對靜止的物體是沒有的.我們平時所說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都是相對于某個物體而言的.如果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是運動的;如果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沒有發生改變,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是靜止的.對于同一個物體,若選擇不同的物體作參照標準來研究它的運動情況,得到的結論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選擇參照物,就無法判定物體是否在運動。2.長度的測量和時間的測量(1)長度的測量工具:刻度尺。(2)正確使用刻度尺①使用前,要了解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點;②測量時,要將刻度尺放正,并使有刻度的一邊緊靠被測物體;③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并正對刻度線;④記錄測量結果時,要寫出數值和單位;⑤精確測量時,要進行估讀,并多次測量取平均值。(3)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有些物體的長度不能用刻度尺直接進行測量,需采用間接測量的方法.常用的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有:平移法、累積法、化曲為直法等.(4)誤差①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②減小誤差的方法:通過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來減小誤差;而在物理實驗室中多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③錯誤和誤差不同: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誤差是由測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測量環境等客觀的影響加上測量者自身主觀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只可以減小而不可以消除.(5)時間的測量工具:①古代人:日晷、沙漏、漏壺;②現代人: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手表、鐘表,實驗室中常用的停表(秒表)、節拍器等.3.快與慢(1)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學中,把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的常用單位是:m/s或km/h。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m/s=3.6 km/h.(2)速度計算的定義式速度的定義式為v=s/t通過這個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在經過相同的距離(s),所用時間(t)越長,速度(v)越?。谑褂眠@個公式計算時應注意單位的統一,時間t用s(h),路程s用m(km),速度v用m/s(km/h). 計算路程的變形式:s=vt;計算時間的變形式:t=s/v。(3)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①時間相同,比較路程。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長,運動越快.②路程相同,比較時間.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越少,運動越快.③計算物體的運動速度.因為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所以計算出物體的運動速度作比較即可。(4)運動的分類根據經過的路線是直線還是曲線可以把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直線運動根據速度不變和改變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理解勻速直線運動,關鍵抓住兩點:①勻速,即快慢不變;②直線,即沿直線運動,經過的路線是直的.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因為物體的運動速度和運動方向都保持不變,所以它被稱為最簡單的機械運動.求變速運動的速度是比較復雜的計算.在粗略研究時,我們常用v=s/t來計算,這樣求出來的速度叫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情況.4.速度的變化(1)變速運動比勻速運動復雜,在不要求很精確,只作粗略研究的情況下,也可以用v=s/t求它的速度,不過這時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體在通過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應該叫平均速度.(2)我們說一個物體的平均速度,必須指出它是在某段時間內,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則平均速度的含義就不確切了.在公式v=s/t中,s和t之間有著嚴格的一一對應關系,s一定是t時間內通過的路程,t一定是通過路程s所用的時間.【課堂鞏固、課后作業】一、選擇題1.某同學用一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寬記錄為:17.82 cm、17.80 cm、17.81 cm、17.28 cm、17.81 cm,則物理課本的寬應為( )A. 17.50 cm B. 17.503 cm C. 17.8 cm D. 17.81 cm2. 媽媽用電動自行車送小婷上學,途中媽媽提醒小婷“坐好,別動!”.這個“別動”的參照物是( )A. 電動自行車上的座位 B. 路旁的樹木 C. 迎面走來的行人 D. 從旁邊超越的汽車3.下列關于機械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絕對的B. 只能選靜止不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C. 研究機械運動不一定都要選參照物D. 選擇不同參照物,對同一物體在同一運動過程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4.坐在行駛汽車里的乘客,看到公路兩旁的樹木迅速向后退,他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A. 樹木 B. 地面 C. 行駛的汽車 D. 天空中的云5.下列數值中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 課桌的高度約為180cm B. 一支新28鉛筆的長度約為20mmC. 快速寫出漢字“二”用時約為1s D. 正常人10次脈搏的時間約為1min6.如圖所示,飛機空中加油時,受油機與加油機以同樣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飛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選地面為參照物,受油機是靜止的 B. 選地面為參照物,加油機是靜止的C. 選加油機為參照物,受油機是運動的 D. 選受油機為參照物,加油機是靜止的7.一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由公式v= 可知( )A. v與s成正比 B. v與t成反比 C. s與t正比 D. 以上說法都不對8.如圖在使用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時,操作正確的是( )A. B. C. D. 9.如圖所示,是利用每秒閃光30次的照相機拍攝到的4個物體的閃光照片,箭頭表示物體運動的方向,其中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是( )A. B. C. D. 10.正常人平時步行的速度大約是( ?。?br/>A. 1.2 m/s B. 12 m/s C. 1.2 cm/s D. 1.2 km/s11.小燕同學在測量記錄中忘了寫單位,下列數據中單位是“m”的是( ?。?br/>A. 一只鉛筆的直徑是7 B. 茶杯的高度是10 C. 物理書的長度是2.5 D. 自己的身高是1.5712. 2019年1月3日,“玉兔二號”從停穩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號”上沿軌道緩緩下行,到達月球表面,如圖所示,關于“玉兔二號”下行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若以月球表面為參照物,“嫦娥四號”是運動的B.若以月球表面為參照物,“玉兔二號”是靜止的C. 若以軌道為參照物,“玉兔二號”是運動的D. 若以“嫦娥四號”為參照物,“玉兔二號”是靜止的二、填空題13.圖甲中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_cm。圖乙中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 dm,合________ cm。14.在4×100m接力比賽中,為使交接棒順利進行,交接棒時兩運動員盡可能做到________ 。15.時間的國際單位是________,長度的國際單位是________,測量時間的工具是________,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16.小明騎自行車外出郊游,他看到路邊的小樹向后運動,是以自行車為參照物的.若自行車在30min內通過9km的路程,則自行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17.如圖所示刻度尺,它的量程為_____cm,分度值為__________;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測量某物體的長度,記錄結果為5.170cm,此記錄結果是_____(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18.在下列橫線上填上合適的速度單位或數字: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約是5 ________ ;騎自行車正常行駛時的速度約是4.2 ________??;汽車2min內勻速行駛了3600m,汽車的速度是 ________ km/h.三、實驗探究題19.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實驗.(1)該實驗目的是練習用________和________測平均速度.(2)該實驗原理是________(3)實驗時觀察到,小車沿斜面頂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運動是________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4)實驗中測得路程sAC上的平均速度為v1 , 路程sAB上的平均速度為v2 , 路程sBC上的平均速度為v3 .那么,v1、v2、v3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20.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運動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經過5s,跑在最前面的小車是______.圖乙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選填“速度”、“路程”、“時間”)21.如圖為小明用手機APP軟件記錄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數據截圖.分析該圖可知:他本次跑步時間為_______min,通過的路程為_______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長度為_______m.2250 總步數:步 150 步頻:步/分鐘8.10 時速:千米/小時 124 消耗:大卡22.a、b兩件貨物在兩臺吊車鋼索的牽引下豎直向上運動,它們運動的s﹣t圖象分別如圖甲、乙所示,根據圖象可知,貨物________做勻速直線運動;前6秒內,a貨物運動的平均速度________ m/s;b貨物運動的平均速度________ m/s;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 D 2.A 3. D 4. C 5. C 6. C 7. C 8. B 9.D 10. A 11.D 12.C二、填空題13. 2.35cm;1.70dm;17.0cm 14.相對靜止(或速度相同)15.s;m;刻度尺;秒表16. 18 21.1mm;3.30cm;﹣417.0-10cm 1mm 不正確18.km/h;m/s;108三、實驗探究題19.(1)刻度尺;停表(2)v=s/t(3)變速(4)v3>v1>v220.乙 路程21.15 2.025 0.922. a 0.06 0.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