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社會第二單元基礎知識點一、新文化運動:1、興起的標志:( )年( )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 》)2、口號:“( )”、“( )”3、代表人物:①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成為開始標志;②( ):系統提出文學革命主張,倡導白話文代替文言文;③( ):發表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④李大釗: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4、內容:①提倡( )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反對專制和愚昧。斗爭矛頭指向儒家學說;②提倡( ),反對舊文學。胡適提出文學革命主張,倡導白話文;③提倡( ),反對舊道德。5、性質:( )。6、意義:新文化運動,讓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二、“五四”運動:1、背景:一戰后,人們熱切盼望利用戰勝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省份取消一系列不平等條約;1919年,巴黎和會上,列強拒絕中國提出的多項正當要求。2、導火線:( )。3、時間:( )年( )月( )日4、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還我青島”等;5、主力軍變、運動中心變化:前期學生是先鋒,北京;后期(六月初后)中心轉到( ),( )成了運動主力。6、初步勝利表現: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③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7、性質:( )8、意義:9、“五四“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崇尚民主、科學、進步的精神;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斗爭精神等等。三、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成立條件:①思想基礎:( );②階級基礎:( );③組織基礎:( )(“南陳北李”)2、誕生:(中共“一大”召開) ①時間:( )年( )月②地點:( )→浙江嘉興南湖一游船;③中共“一大”內容: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綱領,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要求黨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大會設立中央局的臨時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④意義:( )。⑤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中共“二大”,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四、第一次國共合作:1、正式形成:( )的召開。①時間、地點:( )年1月 廣州②內容:大會通過了反對帝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義和達到軍閥的主張,事實上確立了( )、( )、( )三大政策,確定共產黨員可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原則。③意義: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2、合作成果:( )的建立。(孫中山在廣州創辦)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作用: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干部,成為國民革命軍的骨干。五、北伐戰爭:1、目的: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2、對象:( )、孫傳芳、( )等三大軍閥勢力。3、開始:( )年,國民政府任命蔣介石為總司令,率軍北伐。4、主要戰場:兩湖戰場,擊潰吳佩孚主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迅速占領武漢三鎮。(葉挺,第四軍獨立團,( )戰役,“鐵軍”稱號);江西戰場:消滅( )主力,向長江流域大局推進,攻占南京。5、成果: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廣州國民政府遷到武漢。6、國民革命失敗:北伐期間,( )等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第( )次國共合作破裂。六、工農武裝割據:1、南昌起義:( )年8月1日,周恩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2、八七會議:( )年8月7日 地點:( )。①內容: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毛澤東提出了“( )”的重要論斷。②意義: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3、秋收起義:( )年9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 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起義。因敵人力量過強,起義軍損失較大,毛澤東決定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4、( )革命根據地建立:毛澤東建立,地位: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5、( )會師:1928年春,( )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陳毅率南昌起義部分隊伍和湘南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與( )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力量壯大。6、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武裝斗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就能存在和發展。7、土地革命:①目的: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②內容: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在分配時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③影響:土地革命后,各根據地出現了分田分地的景象。七、紅軍長征與遵義會議:1、原因:紅軍第( )次反“圍剿”失敗 。2、時間:( )年10月----( )年10月3、經過: 江西瑞金出發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 → 1934.11 湘江戰役,突破四道封鎖線 → 強度烏江,解放遵義 → 1935年1月 ( )會議(轉折點)→ 四渡赤水 → 巧渡金沙江 → 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 爬雪山 → 過草地 → 1935.10 陜北吳起鎮會師 → 1936.10 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4、遵義會議:( )年1月①內容:批判博古、李德在軍事上的錯誤,肯定毛澤東在軍事上的正確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②意義:遵義會議結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長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達四年的“左”傾錯誤,確立了( )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帶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 )的轉折點。八、怎樣認識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1、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歷程:從器物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到思想層面。學習西方技術(如: ) → 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如 和 ) → 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如 )。2、中國發展的新道路: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 )的新道路。四、如何評價多樣的發展道路:①發展道路的多樣性是由各國的不同國情決定的。②要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各自的發展道路,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九年級思品1—2單元各課知識點:1-----1知識要點:1、我國的(最)基本國情是什么?2、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原因;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兩層含義;4、認識我國基本國情有什么意義?5、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6、當前國家解決主要矛盾的途徑;7、“三個有利于”的基本內容(從事和判斷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標準) 8、我國社會主義在新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以來 )顯示出蓬勃生機和活力的原因;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1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的內容;1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1-----2知識要點:1、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么?2、公有制經濟包括哪些類型?3、什么是國有經濟?國有經濟的地位國有經濟的作用4、什么是集體經濟?集體經濟的地位集體經濟的作用5、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公有制經濟的作用 6、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體現在哪些方面?7、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哪些類型?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 8、我國對非公有制經濟采取什么態度(政策)?9、是什么決定了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實行的原因)1-----3知識要點:1.在我國,國家一切權力屬于誰?2. 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 人民是如何行使國家的權力 4. 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什么?5.全國人大的性質(地位)?其職權有哪些?6. 我國為什么要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或 它有什么優越性?7.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 8.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 9.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建立了怎樣民族關系?10.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什么?11.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12.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 13.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14.解決祖國統一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是 2-----1知識要點:1、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什么?2、為什么要實現共同富裕?3、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徑?4、縮小差距的針對性建議?5、先富帶動后富的方式?6、實現共同富裕的舉措:2-----2知識要點:1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首要目標?2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鮮明特點?3中國共產黨的地位、性質、先進性、作用?領導階級----領導核心------領導集體的核心------4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5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實現當家作主,國家提出了哪些新要求?6、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落實該方略的新方針?7、為什么要實施該方略?8、政府及公職人員的工作宗旨和行為準則?9、政府依法行政的意義?10、公民行使監督權的途徑?注意事項?2-----3知識要點:1.和諧社會的特征: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4.加強社會建設的重點?5.改善民生的5個重要方面?6.解決民生的具體措施 (教育、住房、醫療等角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