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熔化和凝固》研學案班別 姓名學習目標:了解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固態、液態、氣態,物質的固態和氣態可以相互轉化;認識熔化和凝固的含義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認識熔點,識記冰、固態酒精、固態水銀等幾種常見物質的熔點。重點和難點:實驗探究海波、石蠟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學習過程【研學活動一】 認識熔化1.請大家快速獨立思考以下三個問題冬天河水結成了冰,春天冰化成水;夏天,灑在地上的水很快變干;秋天的早晨會有露,霧,霜......你能說出其中的奧秘嗎 2.同位的兩人相互交流,再小組內交流,若小組內的意見不統一,請提出來。獨立自主學習:請快速閱讀課本P53第一段的相關內容,然后獨立完成:物質通常有 、 、 三種狀態,而且三種狀態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叫做 。物質由 態變成 態叫做熔化,從 態變成 態叫做凝固。3.列舉出你所知道的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熔化現象的例子: ,凝固現象的例子: 。4.若用手拿冰,冰會 ,手有什么感覺 ,由此說明了冰熔化時從手吸收了熱量,由此表明:熔化要 熱量。【研學活動二】 物質的熔化實驗5.提出問題:不同的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 規律相同?6.你的猜想:熔化過程中物質在吸收熱量,這時溫度變化是 。7.海波和石蠟這兩種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1)了解圖3.2—1中各儀器名稱及作用。ABCD IE KF J2)實驗中溫度計的作用是:實驗中攪拌器的作用是:實驗中把試管放在燒杯中水加熱的原因是:8.記錄表格: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海波的溫度/℃海波的狀態蠟的溫度/℃蠟的狀態9. 把數據描在相應的圖像(溫度/℃) (溫度/℃)(時間/min) (時間/min)海波 蠟【分析和論證】 根據你對實驗數據對整理和分析,總結海波和蠟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個階段的溫度特點:海波熔化前 , 熔化過程中 ,熔化之后蠟燭熔化前 , 熔化過程中 ,熔化之后固體熔化的條件是 , 。【研學活動三】 熔點和凝固點閱讀《熔點和凝固點》《熔化吸熱 凝固放熱》,回答:9.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 ,凝固過程中不斷 ,溫度保持______;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 ,凝固過程中不斷 ,溫度不斷的_______。10. 叫熔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固點;同一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________。非晶體 (有,沒有)確定的熔點和凝固點。11.的熔點(標準大氣壓下):冰 ;固態水銀 ;固態酒精 。課堂練習1.通過學習得到下面幾個結論,請幫他補充完整(1)物質從__________態變成__________態的現象叫做凝固,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叫__________。(2)鋼塊熔化成鋼水時,鋼塊要__________熱量;水結成冰時,水要__________熱量。(3)冬天北方農村的菜窖里放幾桶水,菜就不易凍壞,這是因為水__________時會__________熱,因此窖內溫度不致太_________。2.用銅塊澆鑄成銅像的過程,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一個凝固過程 B.一個熔化過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3.水結成冰的條件是:( )A、水和周圍的溫度都是0℃ B、水和周圍的溫度都低于0℃C、水的溫度是0℃,周圍的溫度低于0℃D、水的溫度可以高于0℃,周圍的溫度必須不高于0℃4.冰的凝固點是0℃,如果把0℃的冰放在0℃的房間里,則( )A、冰一定會熔化,但不會全變成水 B、冰一定不會熔化C、冰可能會熔化也可能不會熔化 D、冰將全部熔化5.屬于熔化的是( )A、糖放在水中逐漸化成了糖水 B、露水的形成C、夏天放冰棒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 D、冰棒變成糖水6. 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因為( )A.下雪時雪的溫度比較高 B.化雪時要吸收熱量 C.化雪時要放出熱量 D.雪容易傳熱(AD圖4-2-1)7.如圖4-2-1所示,為某晶體的______圖象,從A到D整個過程是________的(選填“吸熱”或“放熱”),在AB段物質處于_________狀態,BC段是________過程,物質處于 狀態,CD段物質處于_______狀態,48℃表示該晶體的______。該晶體的熔化過程用了 min的時間.8.萘的熔點是80℃,則80℃的萘( )A、一定是固態 B、一定是液態 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狀態 D、以上情況都有9.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溫度計而不使用水銀溫度計,是因為( )A、酒精的熔點高 B、酒精的沸點低 C、酒精的凝固點低 D、酒精可染成紅色10.根據下列的測量數據,分別畫出它們的時間—溫度圖像。萘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溫度 /℃ 40 44 48 48 48 48 50 55 60蠟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溫度 /℃ 40 43 46 47 48 49 51 53 56(圖4.2-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