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暑假知識點預習(七) 熔化與凝固【知識點1:物態變化】物質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固態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態有一定的體積,但沒有一定的形狀;氣態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同種物質的三態中,氣態粒子間的間隙最大,固態粒子間的間隙最小。物態變化:從一種物質狀態轉化成為另一種物質狀態時。1. 下列變化過程為物態變化的是( )A. 把銅塊加熱到80℃ B. 0℃的冰變成0℃的水C. 氣球充氣時,逐漸膨脹 D. 把一塊大鐵片剪成許多塊小鐵片2. 如圖所示水的三態變化的粒子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 在狀態甲時,其體積和形狀不隨容器改變而改變B. 狀態乙是水蒸氣C. 蒸發是由狀態丙轉變成狀態乙的現象D. 由狀態乙轉變成狀態甲時,需要吸收熱量3. 將下列各種狀態的水按一定標準分類:①雪;②雨;③露;④霧;⑤霜;⑥雹;⑦水蒸氣;⑧冰。一類包括_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二類包括_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三類包括_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4. 對于物體的狀態,如圖所示甲、乙、丙三種情況分別對應的是( )A. 固態、氣態、液態B. 氣態、液態、固態C. 固態、液態、氣態D. 液態、固態、氣態5. 判斷下列哪一個過程是屬于物態變化過程( )A. 將鐵塊加熱至1000℃B. 氣球充氣時逐漸脹大C. 把大塊冰錘成小塊冰塊D. 用久了的燈炮鎢絲比新時細【知識點1:熔化與凝固】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融化過程中要吸熱,“熔化”不是“溶化”,前者表示物質吸熱后由固態變為液態,后者表示一些物質溶解在溶劑中的過程。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凝固過程中要放熱。6. 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熔化的是( )A. 從冰箱中拿出來的冰棒熔化了B. 太陽將積雪曬化C. 放入水中的鹽粒不見了D. 點燃的蠟燭不停地流著蠟燭油7. 下列現象中屬于熔化現象的是( )A. 鋪路時給瀝青加熱,瀝青變稀B. 把糖放人水中過一會兒不見了C. 兩塊冰相互摩擦時,冰化了D. 冬天把濕的衣服放在外面一會兒就凍住了8. 根據下列物質的熔點,填寫下列問題:(1)固態金熔化成液態金時,它的熔點是 ____ ;(2)氫在-260℃時是 ____ 態;(3)北極氣溫可達到-50℃左右,此時 ____ 水銀溫度計.(填“能用”或“不能用”)9. 光滑細嫩的豆腐,經冷凍再解凍以后,會出現許多小孔,變成如圖所示的“凍豆腐”。小孔產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 后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形成的。10. 下列選項中屬于凝固現象的是( )A. 水燒開后,壺口冒出“白氣”B. 隆冬季節,河面上結薄冰C. 濕衣服在太陽下被曬干D. 放在衣柜里的樟腦丸變小【知識點3:晶體與非晶體】固體分為兩類:晶體和非晶體;常見的非晶體有:松香、瀝青、蜂蠟和玻璃;常見的晶體有:各種金屬,海波,萘、食鹽、冰等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過程中,溫度始終保持不變,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11. 下列物質中全部屬于晶體的一組是( )A. 萘、水晶、食鹽 B. 鋁、石蠟、玻璃C. 冰、瀝青、松香 D. 鐵、食鹽、松香12. 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大類,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的是 。在玻璃、鐵棒、瀝青、鉆石、塑料等固體中,屬于晶體的有 ,屬于非晶體的是 。13. 圖1、2分別是兩種固體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1)圖1所對應的固體屬于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理由是:___________。(2)圖2是冰的熔化圖像,處于冰水混合狀態的是圖中______段,在此過程中,混合物需要______熱量,總體積______。14. 如圖是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由圖可知( )A. 該物質是晶體B. 該物質的熔點為60℃C. 該物質熔化過程經歷了D. 該物質在點時全部變成了液態15. 某氣象站曾記載的最低氣溫為-52.3℃,對于這樣的氣溫,你應該選用下列溫度計中的( )(液態酒精、水銀、煤油的凝固點分別為-117℃、-39℃、-30℃)A. 水銀溫度計B. 酒精溫度計C. 煤油溫度計D. 以上都可以【知識點4:熔化吸熱,凝固放熱】熔化的條件:達到熔點(晶體),不斷吸收熱量;凝固的條件:達到凝固點(晶體),不斷放出熱量;物體之間存在溫度差,才會發生熱傳遞,當熔化凝固達到與環境溫度相同不會發生熱傳遞,熔化和凝固不在進行。16. 某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普遍降雪,融雪時氣溫下降,這是因為( )A. 熔化放熱B. 凝固放熱C. 熔化吸熱D. 凝固吸熱17. 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用酒精燈在燒杯底部慢慢加熱,如圖所示。當燒杯中的冰塊大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A. 也熔化一部分B. 全部熔化C. 一點兒都沒熔化D. 無法確定18. 夏天,我們吃雪糕覺得涼爽,是因為雪糕在口中( )A. 凝固放熱B. 熔化放熱C. 凝固吸熱D. 熔化吸熱19. 把冰水混合物放到-2℃的房間里,發生的現象是( )A. 冰會熔化B. 水會凝固C. 冰不熔化,水不凝固D. 無法判斷20. 如圖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夾層中封入適量的固態物質,實現了“快速降溫”和“快速升溫”的功能.使用時,將水杯上下晃動幾分鐘,可以將100 ℃的開水降溫至55 ℃左右的溫水,也可以將冷水升溫至55 ℃左右的溫水,這款水杯被廣泛稱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A. 首次使用時,必須加注熱水;降溫時利用物質熔化吸熱;升溫時利用凝固放熱B. 首次使用時,必須加注冷水;降溫時利用物質凝固放熱;升溫時利用熔化吸熱C. 首次使用時,加注冷熱水均可;降溫時利用物質熔化吸熱;升溫時利用凝固放熱D. 首次使用時,加注冷熱水均可;降溫時利用物質凝固放熱;升溫時利用熔化吸熱【知識點5:探究某物質熔化時的規律】一、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安裝好實驗裝置(注意各個部分的銜接與安裝高度)。二、預先將燒杯內的水加熱到一定的溫度,在加熱過程中,不斷用玻璃棒攪拌,使水溫均勻。三、把裝有一定量海波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里,用酒精燈通過燒杯和水給海波均勻、緩慢地加熱(此種加熱方式叫水浴法)。四、觀察溫度計讀數和海波的狀態變化,當溫度達到4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在海波完全熔化 后再 記錄4~5次,填入預先設計好的表格中。21. 小亮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某物質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請回答下列問題:(1)安裝實驗器材時,小亮應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2)測量過程中,溫度計在某一時刻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該物質的溫度為 ℃;(3)根據實驗數據畫出該物質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可知,當加熱到8min末,試管中物質所處的物態是 態,該物質為 (填“晶體”或“非晶體”)。22. 如圖甲,是“探究某種固體物質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該物質的沸點為217.9℃).圖乙是根據實驗數據描繪出的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1)該物質的熔點是____℃.(2)該物質在AB段的比熱容____在CD段的比熱容.(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實驗小組的同學發現加熱20min后繼續加熱,被研究物質的溫度卻不再升高,這是因為____.23. 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別的物質后,一定會對水的凝固點產生影響,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他將一些鹽放入水中,并把鹽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鹽水的凝固過程。每隔一定時間,小明就觀察鹽水狀態測出溫度,并將凝固過程記錄的溫度數據畫成了凝固圖像,如圖甲所示。(1)從圖像中可以看出鹽水從第 min開始凝固,凝固過程用了 min。(2)凝固點為 ℃。實驗驗證了小明的猜想,因為與水相比,凝固點變 (選填“高”或“低”)。(3)如果將一個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中如圖乙所示,試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會 (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24. 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點”的實驗。(1)裝有碎冰的燒杯直接放置在空氣中,不用酒精燈加熱。這樣做不但能使燒杯均勻受熱,而且冰的溫度升高較____(填“快”或“慢”),便于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為了使燒杯內各部分受熱均勻,還需要進行的操作是____。(2)實驗中,應始終注意觀察燒杯中冰的____變化,并每隔0.5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其中,由圖乙可讀出第1min時溫度計的示數是____℃。(3)根據下表數據,在圖丙中畫出這段時間內冰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4)由圖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____。(填“變化”或“不變”)25. 如圖所示是研究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為了使酒精燈用外焰加熱,實驗前要從上往下依次組裝實驗器材B. 燒杯里裝有適量的水是利用水的比熱容大吸熱升溫慢的道理從而使試管中的固體物質受熱均勻C. 本實驗只需要記錄加熱時間和物質的狀態,就能總結熔化規律D. 該實驗裝置不適合研究所有晶體的熔化特點參考答案1、B 2、A 3、⑦;氣態; ②③④;液態;①⑤⑥⑧;固態 4、C 5、D 6、C 7、C 8、(1)1 064℃(2)固(3)不能用 9、凝固;熔化。 10、B 11、A 12、晶體;鉆石、鐵棒;玻璃、瀝青、塑料。13、(1)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2)BC;吸收;減小。 14、A 15、B 16、C 17、C 18、D19、B 20、A 21(1)自下而上;(2)69;(3)固液共存;晶體。 22、(1)80;(2)小于;(3)此時液體已經到達沸點,開始沸騰. 23、(1)10;10;(2)-2;低;(3)變多。24、(1)慢;用攪拌棒攪拌;(2)狀態;-4;(3);(4)不變。 25、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